- 相關推薦
人音版《漁舟唱晚》五年級音樂上冊教學反思(精選5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音版《漁舟唱晚》五年級音樂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音版《漁舟唱晚》五年級音樂上冊教學反思 1
古箏獨奏《漁舟唱晚》是近代古箏家婁樹華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加工改編而成的一首傳統箏曲。表現了夕陽西下、湖面歌聲四起,滿懷豐收喜悅的漁民,駕著片片白帆,紛紛而歸的動人畫面。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我們的民族樂器古箏,并激發他們的聆聽興趣,我首先請學古箏的同學結合古箏的圖片,向同學們介紹古箏的結構及演奏手法,接著聆聽樂曲,讓會彈奏古箏的同學,繼續擔任小老師,上臺跟著音樂,徒手模仿彈奏樂曲,接下來讓他們分別視唱兩個主題旋律,請其他同學在黑板上板書圖形譜。接著集體跟著音樂模仿彈奏樂曲,當聽到第二個樂段出現時,讓他們邊模仿彈奏,邊一起哼唱主題曲調,進一步感受樂曲優美、舒緩、寧靜、悠長的`音樂風格及古箏特有的音色。
為了讓孩子們喜歡我們的民族音樂,聆聽此曲后,又讓他們聆聽了《高山流水》、《瀏陽河》、《戰臺風》等古箏曲片段,聽后小組討論談感受,并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民族樂器,它們的模樣、音色有什么不同。通過此活動,激發他們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做個民族音樂傳承的小使者!
人音版《漁舟唱晚》五年級音樂上冊教學反思 2
根據小學音樂課中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效性研究的課題,本課我運用的是信息技術情境下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
《漁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編而成,意境悠遠,對于小學生而言,欣賞這種古典的器樂曲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在這節課的課堂設計中,精心組織和設計了多種方法來解決這個難題。
本節課,我一開始就利用演奏古箏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并用音樂語言導入課堂,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很好的創設了教學情境,吸引了學生。隨后通過采用音畫結合的教法,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和創造性,在強調欣賞的同時分析樂曲,讓學生聽了想,想了說,說了動,動了畫。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一直處于積極的參與中,課堂自始至終有很濃的音樂氣氛。在分段欣賞時,我通過課件播放和親身演奏的方法,幫助學生想象樂曲所塑造的音樂形象,使直觀、生動、感性的'圖象與抽象、理性的音樂節奏、意境有機聯系起來,還引導學生通過參與關注旋律、節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樂語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學生音樂鑒別能力和分析能力。
整節課層次清楚,教學效果明顯,我從學生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中就看出他們已經讀懂了音樂,受到了感染,進入了意境。特別是欣賞配樂沙畫表演時,響起了學生的陣陣掌聲,透過掌聲我深深感覺到學生被民族音樂的魅力所震撼。但由于這首樂曲比較大,所以一節課是遠遠不能夠詮釋音樂的、對于這種樂曲的欣賞教學怎么樣更好的激發學生的熱情呢?我想只有用新課程理念做指導,深挖教材、合理設計,反復實踐,總結方法,欣賞教學一定會有更大的飛躍,這既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終目標。
人音版《漁舟唱晚》五年級音樂上冊教學反思 3
以往傳統的古箏教學,往往是按照“范奏――講解――練習――指導”這樣的模式來進行教學,曲子的處理也是按照老師要求的強弱快慢來完成,依樣畫葫蘆地彈奏好一首曲子。長此以往,學生自學一個曲子時就不會自己去處理,不懂得怎樣表現出樂曲的韻味。
箏彈出韻味來,這是習箏者時刻追求的。箏這件樂器所以能夠傳留至今并能發揚光大,就是它的鮮明民族風格和醇厚的音韻特色,如單是音的堆砌,毫無聲色,毫無修飾,那能算作音樂嗎?音樂是一種感情的表達,讓音流動起來,表達出意境、情趣及各種豐富的感情變化,讓人感動,引起共鳴,這是音樂要達到的目的。所以囿于單純的技術演練,會使箏的演奏誤入歧途。單純技術觀點的形成也是由于不理解音樂內容,缺少音樂修養所致。
讓音樂感人,必須彈奏的細膩,做到細膩,必先對音樂內容的有好的理解。
一、 認真研究分析作品、了解作品。
首先要反復讀譜,認真研究分析作品,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作品表現的思想內容和作者意圖,也要讓他們了解該作品的'風格、藝術特點特色、技法特點、調式、和聲復調、曲式結構、樂段、句法的劃分、力度層次和高潮處理等。
二、 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和理解音樂內容。
創設情境就是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得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案例中錄像所描繪的景色與樂曲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濃郁的氛圍,虛實相生、意與境諧,《漁舟唱晚》的藝術形象變得鮮明生動,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學生產生想像和聯想,如身臨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學生充分理解了樂曲的內容,強烈地感受到樂曲的意境,他們看到了“夕陽西下,湖面上靜靜的,非常美麗”;“看到了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他們“感覺到“好像微風在輕輕吹過來”;“曲子里的滑音好像是槳在水里面劃動的聲音,我覺得漁翁們很開心”;感覺“船開得越來越快,船頭的波浪在嘩嘩地拍著船,還濺到了船上面”。
通過情境的創設,他們感受和理解了音樂的內容、所含的感情,并用熟練的技巧表現出來,這樣演奏出來的音樂才是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三、 音由心間出,功夫在弦外。
古箏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在學生感受和理解樂曲內容的同時,要趁熱打鐵,及時加以鞏固。案例中用一段文字來描繪樂曲的情緒發展,讓學生感受到了古箏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學生感受和理解樂曲的同時,要趁熱打鐵,及時加以鞏固。案例中用一段文字來描繪樂曲的情緒發展,讓學生感受到了古箏豐富的文化內涵。然后再讓他們進行練習,最拿手的片段展示。只有對樂曲長期演奏并不斷推敲、琢磨、加工使其更臻完美,才能更準確地掌握古箏演奏要領。一個演奏者的文化修養和實踐,對他的音樂表現力具有重要意義。所謂“音由心間出,功夫在弦外”。
我們在古箏教學中,只要教者有心,學者有意,定可從那豐富的文化內涵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人音版《漁舟唱晚》五年級音樂上冊教學反思 4
《漁舟唱晚》是一首箏獨奏曲。這是近代古箏家婁樹華在本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加工改編而成的一首傳統箏曲,表現了夕陽西照、湖面歌聲四起,滿懷豐收喜悅的漁民,駕著片片白帆,紛紛而歸的動人畫面,標題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
經過在不同層次上的反復聆聽及親身體驗、合作參與后,使學生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得出音樂的旋律進行及節奏變化與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之間的內在聯系,并通過再次合作,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這樣的欣賞教學,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實踐能力均有提高;思維及反應能力較前敏捷;自修心增強;研討氣氛形成。
本節課,我一開始演奏古箏導入課堂,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很好的創設了教學情境,吸引了學生.隨后通過采用音畫結合的教法,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和創造性,在強調欣賞的同時分析樂曲,讓學生聽了想,想了說,說了動,動了畫。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一直處于積極的參與中,課堂自始至終有很濃的音樂氣氛。在分段欣賞時,我配上解說詞朗誦,幫助學生想象樂曲所塑造的音樂形象,使直觀、生動、感性的圖象與抽象、理性的音樂節奏、意境有機聯系起來,還引導學生通過關注旋律、節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樂語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學生音樂鑒別能力和分析能力。
這首《漁舟唱晚》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非常美的畫面,但是,這個畫面是存在于學生的想象之中的,如何讓學生想像并表述這個畫面呢?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如“柔和、溫暖、寧靜”等表述第一部分的音樂,要求學生創編表現“柔和、溫暖、寧靜”的動作,想像“夕陽映萬頃碧波”的情景,第二部分音樂“激動、快樂、熱鬧”,表要求學生創編表現“激動、快樂、熱鬧”的'動作,現了心情喜悅的漁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隨波逐流,漁舟滿載而歸的情景。通過兩部分音樂的對比感受一靜一動,以及律動的感受,動靜結合,體會音樂要素給我們展現的豐富性。樂曲的第三部分音樂時回歸寧靜,深入感受漁民捕魚歸來的畫面的變化,體會中國漁村漁民的幸福生活。
人音版《漁舟唱晚》五年級音樂上冊教學反思 5
《漁舟唱晚》是一首古箏獨奏曲,是小學音樂第九冊的一首欣賞曲目。它的標題選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樂曲的意境優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畫。其表現了夕陽西下,落日的余輝映照在湖面上,遠處青山朦朦,白帆點點,隨風飄來陣陣歡快的漁歌聲,漸漸地,歌聲遠去,湖邊只留下了一片寂靜。
在這節課的導入環節中我借助多媒體設備,不僅僅將古箏的圖片呈現在同學們面前,我還運用“mp3 sound cutter輯工具,將圖片與音頻來作一個進一步處理與制作,使之成為圖片與聲音構成的生動場景,讓音樂變的更具形象化,從而創設出教學情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情不自禁的投入到教學中來。我認為課堂的導入環節是拉開一堂課的序幕。就像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好的課堂導入就變成了磁石,可以把學生們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課堂導入也可以成為思想的電光實火,能給學生思想以啟迪,提高學生智力活動的積極性;課堂導入還可以變成一部巨著的提要,讀懂了提要就抓住了巨著的精髓。所以信息技術在優化課堂教學當中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提供良好的教學導入;還可以提供給學生正確的感知形象;又可以提供陶冶情感的素材;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解決難點的方法,直接提高了教學效率。而在這堂課中,我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借助多媒體工具選擇圖片及”mp3 sound cutter音頻作進一步的處理和制作,使之成為圖片與聲音構成的生動場景,讓音樂變的更具形象化,從而創設出教學情境,給學生們帶來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
而在本節課的講授環節中,我則利用多媒體資源制作出不同樂段的音頻供同學們分段欣賞;運用打譜軟件制作三個部分的主題譜例;制作ppt課件,根據《漁舟唱晚》這首古詩的.詩詞內容,插入故事情節圖片以及《漁舟唱晚》的音樂,制作出《漁舟唱晚》的動畫故事,并配合音樂讓同學們進行配樂朗誦,將孩子們的目光始終吸引在課堂的教學環節當中,讓孩子們學在其中,樂在其中。本課的講授環節的目的是通過分段欣賞樂曲,通過每段樂曲速度和力度的不斷變化讓學生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和表達的情緒與意境,能夠隨琴學唱主題旋律,引導學生聽辨,討論,聯想,綜合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培養良好的欣賞習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
在評價環節中我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作品,教師舉例使學生感受了音樂中的動與靜之后,學生便根據自己的音樂體驗,在因特網上搜尋以動為主的音樂以及以靜為主的樂曲,同時將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給全班欣賞。這樣,不僅即時反饋了學生對靜的理解,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也使學生從一個被動接受者轉化為一個主動學習者,更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欣賞了許許多多的曲目,使課堂容量在不知不覺中大大的增加了。
通過上這節課,讓我學會了結合音樂學科特點以及本校實際情況,運用信息技術提升自身教學水平,能夠初步掌握PPT、Word、excel等軟件的操作基礎,能夠為音樂課堂教學打造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運用技術優化音樂教學信息的呈現,優化教法,實現“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用技術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改善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和意義,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優化交流方式、培養孩子的成就感。而以往的音樂教學太枯燥,樂趣太少。很多學生喜歡音樂確不喜歡音樂課,很多學生流行歌曲唱的很好音樂課上的歌曲卻唱的不盡人意,這都是因為傳統的音樂教學太過于枯燥,沒有更多信息技術的融入導致的。很多學生都是滿懷著憧憬來到音樂課堂,期望著老師能夠帶他們在音樂的殿堂里遨游;期望著能夠通過音樂觸碰心靈但是 只憑著老師的“三寸不爛之舌”空洞的講解,盡管說的天花爛墜也不會引起學生的共鳴。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利用此次磨課到的知識備好每一節課。今后的音樂課,包括唱歌課還有欣賞課我都會廣泛閱讀瀏覽網上優秀教師提供的Flash、語音、視頻等素材,結合學生的欣賞水平、接受能力等實際情況,找出需要增加的教材以外的資源,借助Overture打譜軟件、ACDSee圖片編輯等軟件,精心制作教案。
【人音版《漁舟唱晚》五年級音樂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人音版音樂《我怎樣長大》教學反思10-30
人音版五年級音樂上冊的教學計劃08-09
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教案02-27
人音版小學五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09-03
人音版音樂教學計劃10-04
人音版音樂教學計劃06-22
人音版五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精選7篇)07-21
五年級人音版音樂上冊教學工作計劃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