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下《龍的傳人》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師大版五年級下《龍的傳人》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下《龍的傳人》教學反思 篇1
龍是華夏先民的圖騰,龍的文化,上下八千年,源遠而流長。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精神鼓舞著龍的傳人不斷進取,奮發開拓。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彩多姿。都說中國是龍的故鄉,我們是龍的傳人,這中間包含人們對龍的尊重、崇拜,人們借龍的精神來樹立自己的民族精神。《中國龍》一課是以“造型表現”為主,融“欣賞。評述”于一體的一節美術課。它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激勵學生創造,表現的良好契機。
通過本課學習,初步了解中國龍的文化、歷史。通過觀察,認識龍的造型上的變化,以及在中華民族傳統中龍的特殊地位,知道龍的各部位的動物原形與象征意義,體會龍的精神。會講出龍的各部位的象征,能自己或合作做一幅龍的繪畫。通過上《中國龍》后,我的感慨萬千,有驚喜,也有不足。
綜合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強調學生自主,學生實踐。因此,課題定好后,我和同學們一同展開了研究。我們的研究分為兩條線,一條是老師研究,另一條是鼓勵學生自己展開研究。我布置學生回去查閱龍的資料,尤其要注意“龍與帝王”這方面的資料。學生對這個課題非常感興趣,回去查閱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但都是一些零散的,重復的,不成系統的。根據學生搜集的資料,我引導他們進行了分類,最終分為五小塊內容:龍袍、龍椅、龍輦、龍在皇宮、龍與帝王的故事。我鼓勵學生圍繞這五部分內容自選一個主題在進行研究:搜集資料,展開討論,談談感受,撰寫所得。有的學生會做PPT,而且對這也很感興趣。我鼓勵他們自己制作,誰做得好,就讓他在課堂進行展示,做一回小老師。學生的動力更大了,一個個都很用心。經過一輪PK,五位小老師誕生了,他們介紹龍袍),介紹龍椅,介紹龍輦),介紹龍在皇宮,介紹龍與帝王的故事。看了學生們做的PPT,我也感到震驚,沒想到學生的想象力是那么豐富,展現的形式也富有創意,優美的圖片有的我在網上也從沒有查閱過。這真是應了一句古話:“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看來,要上好一節課,與其讓老師一個人“埋頭苦干”,還不如讓學生們一起參與,讓他們積極行動起來投入到實踐中去,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以整合更多的資源,還可以減少老師的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學生主體,課堂展示。經過了一番研究與準備,接下來就是課堂展示的環節了。課堂第一個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龍長什么樣?”另一個是“龍有哪些本領?”解決第一個問題時以謎語先導入,接著出示圖片,學生看圖介紹,師補充資料,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再交流,這段關于龍的本領的錄像把學生都吸引住了,個個小手直舉,對于龍的本領的了解也為后面帝王為什么崇拜龍,把自己當作龍的化身做了一個鋪墊。第二個環節就是學生交流有關“龍與帝王”的資料。先讓學生個別發言,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給大家說說,然后請五位學生展示PPT,優美的圖片,動聽的音樂,個性化的解說吸引了全班學生的眼球,同時也把同學們帶入了龍與帝王的世界之中。為了進一步研究龍與帝王,課堂第三個環節,我帶著學生共同探討了兩個問題,一是龍為什么會成為皇權的象征?二是龍紋為什么會被帝王所獨占?經過討論,最后得出結論: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帝王與王權的象征,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征。至此學生對龍與帝王的理解上升了更高的層次。最后一曲《龍的傳人》送給學生,希望同學們了解如今龍是中國人的代表,龍代表的是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這節課,五位學生展示時間約18分鐘,其他學生交流資料約10分鐘,老師講解約12分鐘,與其說是我上課還不如說是以學生為主體而進行的資料交流、課堂展示。
首先讓全班同學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為了讓所有的同學都得到鍛煉,應把作業分成了幾組,第一組:是畫龍。這組適合那些繪畫能力比較強的同學;第二組:是給畫好的龍添色。這一組適合色彩能力比較強的同學;第三組:用剪紙的方法剪貼龍。這一組適合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同學;第四組:是用種子貼畫。這組適合繪畫能力、色彩能力較差的同學。這樣設計,讓所有不同程度的同學都得到了鍛煉,讓每一個同學都得到了發揮,唯一的問題就是難于輔導。
其次,課堂氛圍很好。本課不僅要達“到能抓住龍的特點,畫一條栩栩如生的龍”的目標,還要讓學生體會龍的精神,為我們中華兒女是龍的傳人而自豪。
所以,在最后一個環節,我安排了欣賞歌曲《龍的傳人》,同學們聽到歌曲后很感動。在情感上達到了共鳴,達到了升華。下課后,同學們遲遲不愿離去。這個環節比我預想的要好。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五位學生介紹的形式過于單一,其中講故事環節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呈現可能學生會更感興趣,效果也會更好些,再如學生搜集資料都是獨自進行,聽課老師建議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成員群策群力,出謀劃策——搜集資料,制作PPT,群體展示,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就會更廣一些。
五年級下《龍的傳人》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我和學生一起走進了《龍的傳人》。我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圍繞“質疑、解難,讀書、感悟,討論、交流”展開教學,通過聽歌導入,圖片展示,讓學生“樂中求知”,通過自讀感悟,小組合作交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相機點撥,又突出了重點,將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實處。
在課文里邊,我們對龍文化的認識僅限于一個極其粗放的認識和了解,但是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龍的傳人,一名教師————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我不希望我的學生和我一樣在這一方面缺失,我要盡我所能的幫助他們了解更多的龍文化。
龍文化到底包括什么內容?網絡給予了我幫助,搜集來與之相關的知識,和學生一起了解了龍的起源、龍的發展、龍的傳說、龍的藝術、龍的影響。僅僅了解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上的是語文課,我要借助這個載體給予學生更多語文的東西。
于是搜集了龍的詩歌、龍的詞語等等與語文相關的東西讓學生在手抄報里邊呈現出來。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孩子們對中國的龍文化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也對與龍有關的知識加以了鞏固,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
現在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能說上幾個與龍有關的傳說,都能寫出十個八個龍字成語。回想我曾經對那個會講“龍生九子各個不同、護佑平安的海龍王”是那樣的崇拜,現在我的學生也都知道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了,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這也就是一名普通教師內心的追求,只要能盡自己的努力教會自己的學生就行。
五年級下《龍的傳人》教學反思 篇3
在《龍的傳人》一文教學中,我首先利用舞龍的多媒體視頻讓學生欣賞,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首先讓學生對龍有初步的認識。學生講出了對龍的初步認識“威武、兇狠……”,這些情緒的表現都是真實的感受,同時也是經過大腦思維活動對本課龍的初步的理解。然后,讓學生通過欣賞各個時期的龍的圖片,使學生從視覺上對龍的歷史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龍的家族方面,我通過講解龍生九子的故事結合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本課的重點是學生對龍的造型的掌握,本課我通過欣賞—————找一找———教師示范等方面讓學生掌握龍的基本造型。
當然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地方對學生的提問太突兀,口頭禪用的太多,語氣過于平淡,沒有激情,無法活躍課堂氣氛,跟學生之間的互動太少,評價語言太少等等,在學生作業時,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比較突出的問題沒有很好的指出來,在最后的作業評價方面,對學生作品評價的方式不夠豐富多樣。
五年級下《龍的傳人》教學反思 篇4
課堂上的老師語言慷慨激昂,富有感染力,在《龍的傳人》的樂曲中將學生帶入了情境。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的認識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維活躍,說得精彩,讀得精彩,學生的個性在課堂飛揚。而學生的這些精彩,正是來自于老師激情的感染,來自于老師巧妙的引導,來自于老師熱情的'鼓勵。學生跟隨著王老師,朗讀、感受、思考、表達,真正體現的是老師“以生為本”的人文思想的光輝。
在這堂課中,信息技術為解決本課的難點起了很好的作用,尤其在讓學生了解龍的九個特征時,將龍的八個部位與八種動物放在了一起,使學生能直觀地明白它的特征是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它不是人們憑空想象的,是有現實依據的。但整堂由于瀏覽網頁交流所得占去了一定的時間,因此沖淡了對文章語言文字的感悟。最后學生身為龍的傳人的自豪感不是十分強烈。我覺得在前面充分感悟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再結合觀看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設計這樣一個訓練:我xxxxx,因為我是龍的傳人,xxxxxxxxxxxx。讓學生將積淀的民族自豪感化為語言文字寫下來,將語文的雙基訓練落實到實處。
五年級下《龍的傳人》教學反思 篇5
執教了《龍的傳人》,感到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于教材的定位應更精準。既然已經利用了網絡這一平臺進行教學,那么,網絡應該發揮出更大的效應。學生對龍的精神的內涵理解是否只能停留在文本所呈現的層面,還是應該運用網絡,進一步的拓展?這是語文教師必須思考而又無法回避的問題。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在朗讀課文、上網瀏覽、匯報交流過后,腦海中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人文內涵要達到這樣一種理解的高度: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征、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文化的象征;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
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繼承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然而,在本課教學中,對“龍”的精神層面的認識并沒有加以升華。因而,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偏低的,或者說是單一的。
(2)語文味雖濃,但文化味不足。課堂上雖流淌著濃濃的語文味,但是這種語文味應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味”上,否則,課堂教學就不能達到一定的深度。顯然,本堂課的課堂上只有對文本就事論事的討論,而沒有深層次的引導感悟,學生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這可能是教師本身對“龍文化”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深度不夠。如果教學時,運用網絡,能讓學生充分感知龍文化的歷史淵源和傳承,龍文化對中國人性格的塑造、龍文化對民族精神形成的作用,就能避免教學時出現的“淺嘗即至”的現象。
在教學拓展階段,筆者認為能否利用網絡,讓學生在“龍文化”層面上進行一種嘗試性或趣味的練習,比如:交流龍的傳說故事、龍的詩歌、龍的成語、龍的繪畫,本地龍文化的現象等等,這樣,就本課而言,教學更具針對性,也有利于教師及時考察學生文本的掌握程度,進一步的激發學生探究龍文化的興趣。同時,本單元圍繞“龍”這一主題有四篇課文,本文是第一課,因此教學的時候,教師還要把握課文在整個單元中的作用,本文的學習應有助于其他3篇課文的學習。
(3)課堂教學應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龍”并非是學生陌生的東西,“龍”的形象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教師在教學時,并沒有牢牢抓住這一點,特別是在引入課題的時候以及第一段學習的時候,明顯的受制于教材,而沒有有效地組織學生,就生活中人們對“龍”的喜愛這一話題的討論交流。與其看圖片,不如出示有關龍的藝術品、生活日用品、裝飾品的實物,也許更能吸引學生,也更能走進學生心理,使文本第一段更具說服力。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龍的傳人》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文章:
北師大版《遲到》教學設計12-02
北師大版七下《運河與揚子江》教學設計12-16
音樂《龍的傳人》教學設計12-18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精選6篇)12-23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2-10
北師大版《中國結》教學設計12-23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06
五年級語文下《夢想的力量》教學反思12-16
部編版五年級慈母情深教學反思(精選4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