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我圍繞著“第一朵”杏花以及竺可楨爺爺兩次看杏花的不同進行,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如“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不同程度的綻放開來……”“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感受竺可楨爺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特點,學生基本能由我的引導感悟到;而這里的“習慣”二字,說明竺爺爺的細心觀察已經成為一種自然的動作;“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放的。”感受到竺可楨爺爺對科學研究的負責;還有“什么事情啊?”“什么時候?”“是第一朵嗎?”表現他對杏花開放的關注。別人賞花,他卻數花,問花。最妙的地方是當竺爺爺聽到第一朵杏花開放了的時候的反應:“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此時的竺爺爺是何等的興奮和激動啊!這里的問句短小,語氣急促,不難看出他此時格外激動、興奮,幾近欣喜若狂的情態。
這篇課文出現了這組一問一答的對話,而這段對話大都沒有提示語,但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通過人物語言來想像他們說話時的語氣神情,理解竺爺爺內心活動卻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他們在讀中體會,讀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說話時各自的語氣、神態,甚至動作,并進行空白處的補充,然后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投入,通過朗讀真正體會到竺爺爺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度。
學生雖然能較好的體會到竺可楨爺爺的這種精神,但在教學本課后我思考了很多,感覺自己仍存在一些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講述的部分多于學生理解感悟和朗讀,似乎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今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明確自己引導者的地位,更好的讓學生發揮他們的優越性。
另外,在教學完本課之后才發現自己將文中小女孩只是一帶而過,沒能引導學生感受這個小女孩身上值得他們學習的東西。所以,我認為我首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備課,如何更深層次地與文本對話。加強對教學的解讀,靈活變通教材,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同時學習多樣的教學手段也是我的當務之急,主動了解學生,找到適合孩子的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06-26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12-17
《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反思12-18
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反思03-06
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反思05-17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07-14
《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反思09-09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09-09
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反思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