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讀懂爸爸媽媽的心》的教學反思
《讀懂爸爸媽媽的心》是“在愛的陽光下”單元中的第二課的內容。教學前,我認真研讀本課教學目標之后,我感覺教學重點應該讓學生在感受父母之愛的同時,豐富他們的道德情感和對生活的道德敏感性,學會關心和體諒別人。那么怎么才能讓學生真正能讀懂父母的心,我設計“假如我來做父母”“我和爸爸、媽媽談心”兩個教學環節:
教學開始,我就用《Family》這一公益廣告課件導入新課,學生在直觀的視覺感受中,了解到爸爸媽媽的辛勞,拉近了學生與文本,老師間的距離。在 “假如我來做父母”這一教學環節中,我以書上的情境為范例,通過課件展示出來。明明幫著做菜,口味沒有媽媽做的好吃,可媽媽卻說“非常好吃”,讓學生猜一猜,媽媽為什么那么說,以此引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他們回想自己曾經努力做過什么事,父母又是怎么說的,從而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接著又通過書上的兩位同學的煩惱,引到學生身上,讓他們交流自己有哪些煩惱,其實這些煩惱產生的根源就是不理解父母,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么怎樣才能讓他們懂得父母的心,我采用情景體驗,讓學生觀看我班一位家長給孩子寫的一封信件,讓孩子理解父母。
教學視頻《王祥臥冰》的播放,目的在于讓學生從小會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弘揚傳統美德。孝道名言和調查問卷都以課件的形式出現,讓學生一目了然,收到了很好效果。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原則,注意讓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更深體會到家人的關愛的同時,學會體諒家人。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學生只有他們能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正在過的生活基礎上,才能學習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在價值多元的社會,學生從家庭中所接受的教育和影響不可忽略。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受到了新的挑戰。對此,我們不能回避,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煩惱,有利于學生更真實地認識自己的父母。教學中如何就地取材,用好這些生成資源,讓信息技術更好地與課程結合,并且有效整合。讓《品德與社會》真正成為一種對于學生生活的有效引導。這也是我在今后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讀懂爸爸媽媽的心》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讀懂爸爸媽媽的心》優秀教學設計10-12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讀懂爸爸媽媽的心》教案07-02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8-01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9-11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8-13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6-06
關于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6-05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02-11
品德與社會的課后教學反思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