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教學實錄及反思范文
國慶節前夕,在文翁試驗學校有幸聆聽了市教科所羅老師關于學習新課標的講座,受益匪淺。尤其聽到他講到的李吉林老師教學《宿新市徐公店》案例。李吉林老師教學時,并沒有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指導學生畫“籬笆”,畫“飛入黃花無處尋”,通過畫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詩句中的美好意境。
詩歌教學歷來就是一個教學難點,尤其對于小學生,要在讀中感悟幾千年前詩人的情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但是,李老師的方法,卻化難為易,學生興趣高,易接受,而且也更容易弄懂詩詞的意思,這樣一舉幾得的事情,我們為什么就不能用呢?
今天準備學習《古詩二首》其一——《涼州詞》。我也想像李老師一樣來一個創新,一改往常的教學模式,給學生一個更自由的空間。
一、開課
師:同學們,經過國慶長假之后,你們還記得我們第三單元的主題是什么嗎?
生:母親河。
師:板書“母親河”。前面兩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她無私的哺育了我們,但是我們同樣知道,我們還有另外一條河……
(來不及說完,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說出了——黃河)
師:在母親河旁邊板書“黃河”。不錯,黃河也是我們的母親河,千百年來,也一直是人們贊美歌詠的對象,我就記得在我們一年級的時候,大家還學過一首寫黃河的古詩,你們還記得嗎?
生:忘了。(在師的提示下)背誦《登鸛雀樓》。
師:今天我們同樣要學習王之渙寫的一首描寫黃河的古詩。板書課題——涼州詞、王之渙。
師:你們了解“涼州詞”和王之渙嗎?
生:交流預習時收集的關于“涼州詞”“王之渙”的知識。(對作者的介紹太過簡單,導致后面詩意的理解不到位)
二、學習古詩
師:首先我們來朗讀古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生:齊讀古詩。
師:這一遍,同學們能把字音讀準,但是對于詩的韻律和節奏還把握得不好,現在請自由朗讀,待會兒,愿意讀的同學請大膽的起來朗讀。
生:自由讀詩,用鉛筆劃節奏。
生甲讀,評價。生乙讀,再評價,老師點評。全班齊讀。
(對于我們班的孩子來說,詩歌的朗讀技巧已經掌握的不錯了。)
師:我們讀詩要講究輕重緩急,這樣才能讀出詩的美,詩的韻。剛才同學們再一次的朗讀,就讓老師聽出了這樣的美。現在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筆和紙,我們再來畫一畫吧。
師:請大家跟著我讀第一句,然后用你手中的筆,把你讀懂的東西畫下來,我們再請同學起來說說你要這樣畫的理由。
生:跟讀第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然后把讀懂的畫下來。
(學生很有興趣)
師:巡視。
生甲:我畫了黃河和白云,因為我從黃河遠上白云間這句詩中體會到有黃河和白云。
(這個學生平時是一個內向的男孩,但這次是他最先舉手)
生乙:我也畫了黃河和白云,不過我和他的黃河不一樣,我的黃河是遠遠的流向白云的,所以我畫的越來越小。我從“遠眺”這個詞知道的。
(這個同學的發言,很顯然得到很多人的贊同,室里頓時熱鬧了起來,孩子們自主地進行交流了。)
師:同學們,你們讀得很認真,也畫的很認真,那么,你們能不能將第二句詩也同樣的畫下來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二句詩吧!
生:齊讀第二句詩,并繼續作畫。
師:巡視。發現有孩子沒有在第一副畫的基礎上畫,于是馬上提示:孩子們,我們現在是重新單獨畫呢,還是在第一副畫的基礎上畫,為什么呢?
生:應該在第一副畫的基礎上畫,因為它們描繪的是同一幅畫面。
生甲:我又畫了城墻和山,因為詩句中說了有城和山。
師:有同學補充嗎?請同學們仔細讀詩句,詩句中告訴我們,是怎樣的城,怎樣的山呢?你能將你的畫再進行修改呢?
生乙:我只畫了一座城,和很多的山。因為詩句說是“孤城”和“萬仞山”。
師:同學們,你們理解“仞”的意思嗎?
(生七嘴八舌,不能一致。)
生甲:尺
生乙:米
師:“仞”是一種度量單位,它不是指數量,而是用來表示長度、高度。“一仞”相當于七尺。可見,萬仞山是指山高,而不是山多。所以同學們,當我們看到自己手中的這副畫,就知道第一二句詩寫的是什么了?
生:寫景
師:對,它在進行寫景,那么后面兩句詩又在干什么呢?請大家自由讀后面兩句,再用手中的筆進行描繪。
生讀詩,畫。師巡視。發現很多孩子都不能畫,問:“孩子們,你們為什么不能畫了呢?”
生:因為不知道該怎樣畫!
師:為什么呢?這兩句在些什么呢?
生:寫人。
師:能不能具體的說說寫人的什么,怎樣寫人的?
生甲:寫人在吹笛子,很憂傷。
生乙:又在寫柳樹和春風。
師:我們寫人物有哪些呢?這里詩人寫了人物什么?
(引導出了問題,偏離了詩意)
生:神態。
師:對人物描寫呀,可以有神態描寫,但是,同學們,你們在回頭看看我們的前兩句詩,你明白前兩句寫景的目的嗎?我們分析古詩,不能將幾句拆開,而應該前后聯系的進行分析。
生靜默,思考。良久,生甲:是作者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其他附和。
師:以前老師曾經告訴過大家,詩人寫詩都有它的目的`,要么是借景抒情,要么是借古諷今,這首詩的作者,正是借用黃河之景,抒發內心的思想感情。
(自己覺得像是硬灌)
師:既然同學們已經感覺出作者的意圖,那么,你能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嗎?
生自由讀詩。
生甲:我覺得是作者依依不舍,因為有戰士要離別了。
生乙:我感覺詩人生活很孤獨,很無聊。
生丙:我覺得作者心里很不舒服,在埋怨。
(能夠起來說的很少,很多同學都是一幅沉思狀,這時候,我著急了,只有又開始硬灌。)
師:同學們通過朗讀,從詩句中理解到詩人的思想感情,那么,請問同學們,作者“怨”什么呢,在“怨”字的前面還有詞語你認真體會了嗎?大家知道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那么是誰走誰留呢?詩句中寫的人是誰呢?
生開始議論紛紛
生甲:作者沒有怨,因為前面還有“何須”兩個字,就是不怨的意思。
師:詩句中寫的人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生:寫戰士,他們在吹笛子。
師:為什么吹笛子?
生:因為有人要走了。
(簡直就是問答式的提問法了)
師:請同學想象,在黃河邊上,孤零零的城池里的那些人們,他們過的是什么樣的生活?他們吹奏笛子的目的真正的是為了送別嗎?
(問題開始繞了,糾纏不清的感覺了)
生:他們很孤獨,所以吹笛子解悶。
師:這樣的環境下,戰士們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只有靠吹奏笛子來解除煩惱,但是他們缺并不抱怨,“何須怨”,這又可以看出戰士們怎樣的思想?
生沉默,沒人能夠回答。
師繼續引導:這樣孤獨的生活,他們居然一點也不抱怨,這是怎樣的思想啊?(還是沒人回答,只有自己說出來)這是一種豪邁的情懷,一種悲壯的情懷。這也是詩人寫作這首詩的目的,為的就是表達內心的這種孤獨和豪邁。
師:當我們面對滔滔的黃河水,卻身處異鄉,倍感孤獨的時候,你的內心又是怎樣的感情呢?請你將自己當作詩人去感受一下吧?現在,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再去朗讀全詩吧。
生:讀詩
(下課鈴響起,本打算推薦王翰的《涼州詞》,也沒有時間了)
回想上課的過程,我有幾點深刻的感受:
一、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雖然是引導,不是主導,但是,如果引導不成功,反而會適得其反。這堂課,我的引導就存在很大的問題。
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如果不發揮好,或者根本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會很大程度影響課堂,甚至會限制課堂的生成和出彩。
三、古詩詞教學,對于小學的孩子,仍然是個難點,尤其是理解感悟能力欠缺的孩子,根本不能進入角色,與詩人、與課本進行對話。
四、在古詩教學之前,一定要充分給與孩子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尤其是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不然,無法讓孩子能真正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涼州詞》教學實錄及反思】相關文章:
《涼州詞》教學反思01-20
涼州詞教學反思05-10
《涼州詞》教學反思01-15
《涼州詞》教學反思11-28
《涼州詞》教學反思范文01-19
《涼州詞》教學設計12-16
涼州詞教學設計11-30
《涼州詞》教學設計09-30
涼州詞教學設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