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9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篇1
這兩周我們初一語文組在學校教研組的組織下開展互聽互學活動,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我們所教的課文是《土地的誓言》。這是一篇蒼涼悲壯飽滿濃郁愛國情感的散文,教前我精心備課,查閱資料反復閱讀,體會感受。
《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近乎散文詩的文章,文中充溢的是眾多的鮮明的意象和豐沛激越的情感。寫于特定的時代,有著深刻的時代內涵,激蕩著濃厚的愛國激情。我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設定為教學的重點。
這節課為了創設情景,激起學生的情感,我播放了歌曲《松花江上》,并且出示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老百姓的圖片,努力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在悲涼的音樂聲中,所有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了,我聽見有學生小聲的說鬼子真壞,真不是個東西!”。通過這畫面、音樂,把學生們樸素的情感充分調動起來后,就能順利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聆聽作者的心聲。我想我最初設計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只是讓我沒有預計到的是,這首歌比較長,占用了許多時間,如果我利用課前的時間就開始播放,也許就好些。趁學生還沉浸在悲憤的情感之中,我馬上導入課文,走近作者,并播放了課文的錄音,并且向學生提出要求:
1、注意聽準字音。
2、整體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3、劃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去聽讀課文。
感情飽滿的朗讀使聽者無不動情。教室一片沉寂,學生都沉浸在朗讀所營造的氛圍中。就在此時,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談談自己聽讀后的感受,或從中體會到作者蘊含于文中的情感。”問題一提出有許多學生都舉起了手,我知道學生的情感被調動了,心里暗暗高興。 有學生說:“本文作者抒發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有答 “抒發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有答 “抒發了失去家園的悲憤之情”,有答“抒發了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對這些回答我都給予了一一肯定。如此看來,學生已經走入文本,把握住了文章的情感基調。
接下來我要求學生選取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深情朗讀。希望學生能在讀中品味關鍵語句,體會作者蘊含于文中的情感。遺憾的是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表現并不如意,多數同學朗讀時語調平平,缺乏感情,需要重讀的地方也沒讀出重音來。雖然我也適時進行了朗讀評析指導,但效果還是不能令人滿意。其實學生朗讀能力差的問題我早就注意到了,在平時自習或課堂上我也加強了這一方面的訓練,可長進并不明顯。我常在思考,我們的朗讀教學要么就是齊讀,要么個人讀,頂多來個范讀,方法簡單,形式單調,不能不讓人生厭。也許根據課文特點,來個分角色朗讀、男女對讀、接力朗讀、挑戰賽朗讀等方法,更能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這將是我今后應更多關注的地方。
由于學生的朗讀并不到位,我想也許是因為學生對文章理解不深造成的,所以我讓學生先理清文章結構,明確本文的主旨后再去品讀賞析。再次要求學生深情地朗讀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的句子和詞語,還要談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并提示可從思想內容、修辭表達以及詞語內涵等多角度去發現、品味。這個環節我要求小組合作完成,結果我發現只有部分小組在很認真的完成,有不少的學生并沒有參與進去,倒把合作學習當成了學習之余的休息,這讓我覺得小組合作學習難以保證活動的有效性,以后要注意這種形式的運用。我想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用大事小事都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于表面。
在全班交流時,有學生讀:“我必須看見一個更加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我問他什么地方讀得不夠。現在回想我這種發問有著消極的暗示性,我應該問的是,你覺得自己什么地方讀得好。另一位女生朗讀了作者描寫在故鄉生活的那一段,我馬上問其他的學生,還有沒有讀的更好的,我現在后悔我的這種發問,也許她鼓起很大的勇氣才站起來讀的,我沒有及時的給她更多的激勵。只有肯定和賞識才能激勵孩子進一步的努力和進取。
在備課時,我的腦海里想著,在教學環節要有“出示目標”這一環節。為此我在備課時選了這四個環節,也是四個學習驛站。
(1)題目解讀;
(2)情感品讀
(3)深情誦讀;
(4)心潮宣讀 。
我知道要教好本課,既要把課文解讀透。又要了解學生的狀況。由于我們班的孩子們性格內向,不愛發言。我決定選擇給這個班的孩子上課,這也是對我的一次自我挑戰。,在對孩子們進行友好而默契的交流之后,我的課堂就這樣開始了。
課前,我制作好課件,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之后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的flash動畫素材。艾青《我愛這土地》、秦牧《土地》,我覺得整個教學過程得心應手。開始我先送給大家一首歌曲《松花江上》,然后通過視頻展示九一八之后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讓這些形象畫面、音樂強烈的撞擊學生的心靈,使之產生強烈的震撼,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然后我讓學生對題目進行解讀,將“誓言”與“語言”作對比,可見作者感情強烈。古人云:“詩緣情,情動而辭發。”讀好這篇文章是品讀好課文的關鍵。接著我讓孩子們交流討論一下文章所讀的感情基調:讀出蒼涼悲憤;讀出熾痛熱愛;讀出深切懷念;讀出誓言吶喊。學生讀前,我先泛讀了一段后,孩子們被我的配樂朗讀所感染,他們情緒激昂,蒼涼悲壯的情緒怒不可遏。在情感品讀這一環節,我巧妙的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一些思鄉、愛國在那一瞬間,達到完美結合。我和孩子們都很投入,都在享受教學的快樂,真希望這一刻 永恒。
最后的環節也很精彩,我讓孩子們找詩人對故鄉的訴說與誓言的句子,他們找得很認真,讀的很深情,這讓我吃驚,我想他們此刻已完全投入其中,時間一秒秒流逝,這節課美中不足的是,我拖堂了,這也是我唯一覺得遺憾的。我希望以后的教學中多展現智慧的火花。,能讓孩子們愉快的學,我自己也樂在教中。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篇2
《土地的誓言》一課從最初剛接到講課任務到中間兩次試講到最終的能手送課活動結束,我經歷了一個從最初的畏難到逐漸明晰以至最終釋然上臺的過程。說實話,這篇課文在過去幾年的教學中,都沒能像這一次如此透徹地深入鉆研,每每到這兒都犯愁,文章中的家園之痛,流亡之苦,學生沒有體驗,文章語言的激越,內涵的深厚對七年級學生而言都難于把握。所以,如何上出效果來,如何達到課標、教材對教學的要求,著實讓人犯難。校長的指導、大家獻計獻策,自己的深入,使這節課取得較好的效果。但一節課的得失并不重要,關鍵是從這一節課的.實踐教學中,得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指導以后的教學。
結合得失談所悟:
1.實踐證明,我們的六步教學法(即語文課內閱讀課課堂的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它就像李鎮西老師的板塊教學一樣,較易把握。因此,以后的教學中可以繼續踐行。但要注意,模式也并非一成不變,應根據課堂的現場隨機調整(拓展的前調)或刪減,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2.關于教學重難點的確定與突破。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依據是文本特點、單元教學要求、學生學情。而課堂教學中“問題引領、合作探究”的環節中要解決突破的便是重難點。我們采用主問題牽引的方式,設計一兩個主問題,通過老師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交流。這里的交流必須注意兩點:一是學生交流結合的文本力求少而精,分析得透而細,教師機智引導點撥,讓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力避多而泛,思維膚淺。二是體現濃厚的語文味。這是由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的,不管是情感品味、人物分析,寫法表達,修辭語氣等等必須從語言入手,將這些豐富的語文知識融入其中,以《土地的誓言》為例,對第一段中“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的理解賞析品味,結合的語文知識有很多:形容詞語、描寫的表達方式、排比比喻的修辭運用、短句的運用……因此,學生在交流中教師如若僅僅點撥到景物疊加表現東北原野美麗豐饒,表達贊美懷念之情,遠遠不夠。我覺得,語文學科的特點應先是工具性,然后是人文性。如若在課堂上將賞析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學生交流中教師能靈活應對,相機引導,并且引導得體到位,順利地突破重、難點,備課中的深挖教材便是最重要的了。
3.教學流程的優化、教學策略的巧妙運用有兩點收獲:
①設計預習卡片(自讀提示),狠抓課前投入,遵循“避免語文課堂中學生的零起點進入”原則。
②字詞教學的扎實。a將音、形、義的學習放在具體語境中 b詞語的理解采用換詞分析法
不要過多地抱怨教材的編排不當,文本的選擇欠妥,從深挖教材起步,開動腦筋優化教學過程,我們的課堂一定是學生思維靈動的主體探究式課堂。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篇3
借著韓老師的課題組和劉xx名師工作室搭建的平臺,我有幸于3月29日在泉子頭中學執教《土地的誓言》一課,收獲滿滿!
這一節課上下來之后,我心里已經有了大致的界定。聽了其他專家同仁的評課以及給我的建議之后,我也對自己的課堂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有幾個地方我認為處理得還不錯。
一是成功的情境引入和視頻播放既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家園”由“美麗豐饒”到“滿目瘡痍”的轉變,渲染了氛圍,強化了情感。
二是課堂的開放性、靈動性。教師的課堂引導,師生的追問、激勵對學生而言是很有效的,因此學生的質疑才沒有落空,才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問題,說出自己獨特的感悟,有了自己個性化的品讀。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以暢達自然地發揮。教學設計也避免了面面俱到,處處分析,無微不至,只是牢牢抓住學生的重點疑問以點帶面,逐步解惑,使教學思路清晰可感,起到管窺全豹的效果。
三是教學設計的即時生成性。一線教師都明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情況和因素都是無法事先“設定”的。因此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設計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系統,教師對教學的設計要像繪畫一樣既為自己的“教”更為學生的“學”“留白”,以便可以適時調整策略,滿足新的情境和學生新的需求,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我的這一節課就對原來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及時調整,淡化了預設,注重了生成。如以我的泛讀代替了錄音泛讀,雖然我的嗓音不如錄音醇厚,語氣、語調、節奏的處理也不如錄音完美,但那種現場感和身邊人的激情是無法比擬的。再如板書設計分成了兩個部分:一是學生課前標題質疑的有選擇羅列,二是三個解惑學習板塊的成果展示,體現了學生問與學生答的統一,完全是學生的“原生態作品”。盡管不如原來設計的簡明形象,但卻是最真實的課堂。
課堂的遺憾在于我的課堂機智和臨時應變能力不足!
具體表現在:復習檢查部分沒有根據學生實際靈活調整調整教學方案。我本以為學生已學過這篇課文,字詞的積累和文章的`朗讀方面不會存在太多的問題。可學生的表現卻讓我大吃一驚,我以ppt打出本課易錯易混的9個詞語,讓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逐一認讀,但沒想到,有6個詞語學生都讀錯了。出于語文老師的習慣,我對這些問題一一糾正,并要求學生強化鞏固,結果這一板塊費時過多。韓勃老師在評課時建議我將這一板塊靈活處理為在指導朗讀時隨文學詞,以便為后邊主體部分的展開節約時間。我覺得很合理,這樣既能關注到基礎知識的指導強化,也能彌補借班上課備學生不足的缺憾。
課堂機智的不足還表現在教學評價上。課堂上我有意識地注意了評價的多樣性,比如讓學生互相評價,這種做法是值得提倡的。但若是學生的評價無效的話,教師還可以機智地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再評價,再引導。不要怕費時或傷學生自尊,因為這也是課堂交流的重要部分,是走進學生心靈的有效途徑,智慧的火花就是在這樣你來我往的交流中產生的。
葉瀾教授說:“只要是真實的課就會有缺憾。”劉艷老師也告訴我,不要怕批評。我知道了,真實與不完美才是課堂的存在意義!
下課鈴聲的響起,卻是我反思的開始。我清醒地意識到教學這門藝術太深奧,我還在門外站立。跨越這道門檻是我一生的追求,決不敢馬虎對待。我思,故我在!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篇4
一、引入情境,營造氣氛,感悟時情
《土地的誓言》是現代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為紀念“九·一八”事變十周年而抒寫的。當時,“九·一八”事變已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爭還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而作者作為其中的一員,再也難以遏制心中強烈的思鄉之情,不由地向著黑土地,發下了自己的誓言:我要回來!我愿付出一切!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不難理解,因為他們運用身邊的資源,已經了解了一些相關的知識,因而課堂氣氛很融洽,也很濃厚。
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我根據本單元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這個總的教學要求,以及這篇課文要求的有感情朗讀,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品味精彩短語,學會使用呼告、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這個特殊要求,為此我設計的三維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和互相切磋,在熏陶感染中讓學生感受舊中國的苦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三、面臨的問題及糾正措施
在課堂上,學生似乎沒有問題,好像什么問題都會……
面對這樣的尷尬,我思考了許多,分析了產生這樣局面的原因,那就是學生擔心問問題會被同學看不起,沒有問問題的意識。
我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就是讓要讓學生產生問題,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
1、要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增強學生的懷疑意識。
2、要讓學生敢問、愛問,必須清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為學生的“問”營造氛圍。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篇5
之所以選擇這樣一篇文章,是因為兩年前初讀時它就深深打動了我。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全文字里行間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作者這種情緒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流亡青年壓抑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仿佛使人諦聽得到心臟的跳動,感受得到熱血的沸騰。這樣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讓人震撼!
我急于想讓學生領會作者的這種感情,于是按照參考書上的建議,我把朗讀當作主要的教學手段。第一節上課時,我采用了教師范讀、學生散讀、抽讀等各種形式。幾遍讀下來,半節課過去了,學生對于文章的感悟仍然停留在思鄉之情上,他們根本沒有真正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一節課下來,我教給了學生什么,僅僅是朗讀嗎?即便是學生讀出了感情,那也是我灌輸給他們的,而不是他們自己領悟到的。
這時我又重新反思學校的“讀、議、講、練”模式,我是否真正把這種模式的精神吃透了?
因為初四的新課已上完,突然用初一的學生特別不放心,所以這種畏懼使我不敢放手,導致了第一節課的失敗,好在我及時地作了補救,我讓學生寫出了上課的體會,以及對課文還存有的疑問之處。
紙條收上來一看,我不禁汗顏,我簡直是扼殺了學生的能力。學生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其中特別有價值的,我整理了四頁出來,有很多問題特別有深度,比如他們問:為什么以《土地的誓言》為題目,為什么不叫《誓言》,為什么不叫《故鄉的誓言》;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為什么“我要用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他們又問:“我必須回去,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她”,為什么離開了,思念家鄉為什么又不回去呢?他們還問,“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是什么意思?“紅熟的漿液”,“燃燒的洪流”是什么意思?“草原的兒子”又指誰?“歡笑”怎會被“埋葬”?感情怎么會“泛濫”……
這許許多多的問題撞擊著我的心靈。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在備課之初,校長讓我多學學魏書生,讓我敢于放手。其實就是讓我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我卻一意孤行,走了許多彎路。
我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如果在課堂上能讓學生自己通過反復研讀,解決了哪怕是一個問題,那也是他們的思想與文本強烈碰撞出來的燦爛的火花,也比我來牽著他們的鼻子走要好。
于是,就有了今天這堂課的設計,我想語文教學應該有學生對于教材的個性化閱讀和個性化見解。
“讀、議、講、練”模式就是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變學生被動、從屬地位為主動、主體地位。學生不應僅僅是觀眾,也應走上“舞臺”當“演員”。主體性的詮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學習時表現出來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展,才能實現社會化、個性化的'發展。
教語文歸根結底必須讓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其最關鍵的是要處理好教和學的矛盾,感動“學生”這個“上帝”,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能動性。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只能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學生只有主動學習,才能學到方法,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教師在組織領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致力于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掘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深入學習、認真反思的機會,我將沿著“讀、議、講、練”這條路子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深入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為七里中學的語文教學增光添彩。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篇6
抓住要點,迅速切入。整體把握課文時從題目入手猜讀文章,帶著精選的問題去激情讀文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文章內容,了解作者情感。問題設置精當,引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進入狀態快,參與熱情高。視頻運用、語句賞析、分角色朗讀,都直接服務于對作者情感的更深入理解。授課中,一條情感主線貫穿始終,抓住主要問題,不枝枝節節、牽牽絆絆,這是在整體設計上的成功之處。
合理使用多媒體手段。初一學生的認識水平與人生經歷的局限,導致學生難以深入文本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在教學設計中,我預設了學生理解課文有難度的句子——“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涌著一種紅熟的漿液……像我的心噴涌著血液一樣。”然后精心制作課件,將巖漿噴涌的場景以音畫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能夠迅速進入作者的寫作情境中,可以很形象的體會到作者熾烈的情感。為了學生更深刻的感悟到個人命運同祖國命運休戚相關這一真理,在學習課文時通過大屏幕展示相關圖片,請學生傾聽歌曲《松花江上》,帶起了學生的情感,感染學生,使其能更深入文本,體會作者的情感,達到了讀者與作者的深入交流。我想這也是設計上的成功之處——多媒體的運用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無喧賓奪主、嘩眾取寵之嫌。
另外一點成功之處是能以教師自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激情,在授課中,我注意以自己充滿深情的朗讀和激情的講解把學生帶入了那個不太遙遠但學生并不熟悉的年代,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
但面面俱到難深入。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來看,品味語言這一目標的完成度就不是很高。根據初一學生的理解水平我設 計了由 老師示范到小組合作的方式,但對于精彩段落的品評還是有流于形式。尤其是對文中描寫段落的分析實在是浮光掠影。
下課的鈴聲響起,卻是我反思的開始。我清醒的意識到教學這門藝術太深奧,我還在門外站立。跨越這道門檻是我一生的追求,決不敢馬虎對待。
范例七教學這一課,我是很有顧慮的,課文內容脫離學生生活實際,處理不好,將很沉悶,生氣全無。為了引起學生的共鳴,讓文本的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我用多媒體設計了四個環節,以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為綱,從培養學的基本能力入手,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我認為,這幾個環節都有亮點,而且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如剝竹筍般達到教學的目標。第一環節,《松花江上》的旋律能讓學生進入情境,引起共鳴。歌詞內容簡單明了,能讓學生盡快感知內容。給學生一種學習這一課原來并不難的感覺。然后,用一組組圖片直觀的顯示東北的豐饒美麗,再用百姓流亡的圖片形成視覺反差。讓學生進入課堂情境。第二環節這是順勢而來,學生能發現,有發現。說的自然就很實在,對文本的把握就很準確。對聯的展示就是一個亮點。學生興趣大大提高。第三個環節則是趁熱打鐵,重視了讀,又能培養學生的能力。 “我要回家”的吶喊,成為這個環節的亮點。第四個環節,寫誓言,在前面環節的鋪排下就不在是空喊空號,而成為一種需求,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這是亮點,也是高潮。課后,學生意猶未盡,有個學生還把自己對課文的感知和自己的誓言寫成了一副對聯,給我看時,滿臉都是沒能有機會展示的遺憾。還有的學生說,我手都舉酸了,老師都沒叫我,是的,學生大面積的參與課堂,這是多媒體的參與激活了課堂,也激活了學生的想象與思維。讓學生能聽,能看,能想,能說,能寫。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篇7
一、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1、整節課貫穿著一個“讀”字,而且對讀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了課文,積累了知識,訓練了思維。
2、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新課改的精神。與本文直接對話,而非越俎代庖,以教師的個人閱讀經驗影響學生,既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又讓學生進行了初步感知。
3、“板塊式”教學思路具有簡捷靈活實用的特點,給人而目一新之感。按照理解──積累──發現──創造這一步驟設計的四個板塊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做到了由淺入深。
4、教學設計避免面面俱到,處處分析,無微不至,而致使課文支離破碎。相反,牢牢抓住重點環節以點帶面,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突出前半部分的探究思考,使教學思路清晰可感,起到管窺全豹的效果。
5、運用多媒體手段介紹九·一八事變后的人民生活情況,其豐富的圖版文字資料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認識,事半功倍的實現了愛國教育的情感目標。
6、注重學生閱讀、寫作、思維想象能力的多重培養,鍛煉了積極創造與合理想象的意識與能力,同時及時反饋了教學效果。
二、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1、課堂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仍未足夠,雖然學生朗讀課文及回答問題不乏閃光之處,但教師本人的“精講”功力仍須深化提高。
2、課堂上學生雖然讀的'很多,但他們并不能真正地走進文本,同時教學思路和框架的設計有些機械、呆板,影響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感受的產生。
3、教師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點評學生答題還可更加簡練而富于變化。
4、教態過于隨便,不必要的肢體動作應注意避免,這也是年輕教師不夠嚴謹的表現之一。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篇8
文章不是無情物,每一篇文章無不跳動著作者的感情脈搏,無不蘊涵著奔騰的感情激流,無不凝聚著人類情感的五顏六色,無不是作者心靈的獨白。好的文章大都是不平則鳴,是情動而辭發,作家往往是在情感沖動下進行創作的,他們給筆下的情景、人物注入了豐富的情感。因此,讓學生去品味像《土地的誓言》這樣的好文章,就得朗讀,就得讀出感情;要讀出感情,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必須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只有把學生的感情調動起來,學生才能進入朗讀的狀態。因此在教授這篇文章時,我以讀為主線展開全文,采用小組內互讀、指名讀、點評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但是,學生由于年齡所限,根本沒有家國之恨,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所以對文章內容的感悟還比較膚淺。對部分句子的理解還不深刻,需要加強體會。
當然,在整節課中,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還欠缺。
總之,要上好一節課總有缺陷,也許只有缺陷的課才是真實的課,我覺得應該在真實的環境下前進.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篇9
為了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把握本文所要表達的主題與感情,我在“引語”和結束語上是這樣處理的。
“引語”,講述“九·一八”事件,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邊講解邊讓學生看,而且我的語言是充滿激情的。這樣的處理方式無形中已經在潛移默化地感染了學生,激起學生心中充滿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恨。同時,我順帶又講了日本關東軍“731”部隊的罪惡行徑,這樣更讓學生在情感上激動不已,為文章的學習蓄好了勢。
“結束語”,我又讓學生欣賞歌曲《松花江上》,學生在聽中體會到了歌詞中表現的悲涼、憤恨、眷戀、思念之情。學生在聽完了歌曲后還對歌詞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特別上了解分析了“反復”這中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如“流浪!流浪!”、“哪年,哪月”、“爹娘啊,爹娘啊”。結束語讓學生聽歌曲《松花江上》,引導學生對歌詞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是對學習的本文內容加深理解、加深印象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生本教學的理念強調要“教少學多”,學生能夠做的事情老師是絕對不能包辦代替的。所以針對上述情況來分析,“引語”這個教學環節我還是做“多”了。其實我在給學生布置“前置性作業”時,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種種罪惡行為,了解有關的歷史背景。如果這樣處理了,讓學生自己來講,我想效果一定會更好,學生講述的內容一定是大于我所講述的,是比較全面而豐富的。所以該放手時就放手,要相信學生的能力。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09-14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10-28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05-01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05-01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例文10-12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10-14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范文07-02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1200字11-08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精選7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