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6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0的認識》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數學經驗和知識積累,特別是10的認識這一內容,大多數學生在幼兒園或在家里已接觸過。因此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被動汲取、模仿、記憶和反復訓練,而是創設了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體現知識形成過程,體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一、從動手操作讓孩子理解10個一是1個十
10個一是1個十是建立新舊計數單位聯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為孩子后續學習所需要的至關重要的內容。教學時我讓孩子數小棒,邊數邊擺當數到9時停頓以下在擺一個,問孩子:有幾根小棒?孩子很容易回答10根,這是馬上指導孩子把10根小棒用皮套捆成一捆,讓孩子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跟著教給孩子10個一是1個十,有了直觀的小棒及捆小棒的過程作依托孩子很容易的理解了。而后又用計數器,知道孩子邊撥珠邊數數,進一步鞏固滿十進一的十進制關系。但從孩子的操作情況來看,孩子對數為的理解還有待提高,同時讓我深深的感到孩子確實不是很聰明,也是我信心滿滿的完成實驗的`任務而有所動搖了。
二、通過實際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學生在從分得活動空間列舉了很多與10有關的例子,如:10個手指、10個腳趾、10個同學站一隊、一捆小棒有10根,等通過讓學生距離動一動說一說數一數指導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指導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學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適時調整。也就是要充分備學生,了解學生的基礎,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才會讓孩子學有所得。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10的認識”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8、9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課本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并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因為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這樣既有利于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集中練習10的書寫。由于我們采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矗教材先讓學生擺小棒,并根據擺的過程填10的五種組成,然后又讓他們推想出10的另外四種組成,這樣逐步加深學生對10的`組成的理解。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孝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因此我在設計“10的認識”這一課時,力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舊知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3.巧妙設計游戲,引導學生探究新知。在上課時的導入部分,我選用了小朋友熟悉的現在是幾月份引人,讓學生知道10,通過寫10觀察10,明確10與其他數寶寶的不同。接著我又先用了小朋友喜歡的小精靈聰聰的問題引出10的序數和大小比較。我還讓學生認真地去觀察畫面上有什么數學知識,物體是表示10的,
然后抽象出用點子圖來表示,在抽象出10,在用珠子撥一撥,是學生感受到9添上是10,10去掉1是9,接著在直尺上認一認,達到數型結合的思想,還認識直尺,還讓學生動手動口用10說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在10的分解和組成時,讓學生同桌合作一人記一人分,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再讓學生上臺分等多種活動使學生對10的組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后通過多種活動師生游戲、生生游戲;你說我說一起組成10。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一節課下來,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但還有一些值得進一步改進和研究的問題:
1、“10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其中有一點是不相同的: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的教學,因為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10的序數意義還要不要拿來當作新授部分來講還是點到為止呢?新課程下的教材如何來正確把握,如何讓教學在第一線的老師來挖掘這個有效素材呢?這是我從事新課程教學幾年來的一個困惑。
2、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能讓學生順著數和倒著數。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并將它們捆成一捆,讓學生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在處理這個難點時,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忽視了10還是個計數單位的教學。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0的認識和組成,是在認識了9以內的數和組成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動力,但興趣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為此,在新課開始時,我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參與的動機,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做拍手游戲。緊接著提問9的后面是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這種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二、結合課本,認識10
并學會按照順序去數結合課本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并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
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因為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
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這樣既有利于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
三、擺小棒,學習10的組成
讓孩子們親身盡力,通過按照數序把小棒分成兩堆來讓孩子們理解10的組成。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10的組成里理解和記憶,更是培養的`學生的動手能力。當然這節課不足之處及以待改進的地方也有很多:
1.數學培養學生的是一種思維,一種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模仿,記憶,浮于表面的東西。在教學由形抽象到點的過程中,我純粹的讓學生看著10只鴿子,10個人畫出相對應的圓點,而沒有深層次的去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感。我應該再增加一個估點子數的環節,讓學生估這是不是10個圓點。先畫個兩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少了很多,畫20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多了很多,從這樣的一個比較中,讓學生更好的領悟到10個圓點。
2.對“10”的基數和序數的教學編排不夠理想。這里的著眼點是讓學生明白第10只有一個,10表示10個。我在出題的時候應該給出的數量不一,隨時變化,讓學生靈活運用,而不是機械的出示兩道類似的珠子圖和大象圖。
3.在10的組成教學時,我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動手分小棒。我的想法是,一年級的孩子比較好動,拿實物小棒去分會出現部分孩子玩小棒,而且分完一種之后,不能把分法保存下來,到最后到底分了幾種方法可能學生并不清楚。所以這部分的處理,應該再細致點。比如讓學生把分的結果記錄下來。只有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學生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始終保持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樣,作為教師,在營造輕松愉悅教學氛圍的同時,也要積極探索讓學生從直觀認識走向深刻理解,不斷增強教學的層次和深度。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在《10的認識》一課中,10的組成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對這一環節有較深的體會:
一、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學中,我沒有盲目地去執行教材,而是對課程資源進行了創造性開發與挖掘,為學生提供了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10的組成有什么規律?怎樣記更方便?學生在這開放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觀察、討論、推理、交流等活動,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與技能,并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二、誘發了學生創新的潛能
學生提出的10的組成的幾種記法,雖然幼稚天真,卻極富個性,這是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數學的最好體現。同時也讓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一定的發展。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周一下午,我們一數辦成員在辦公室對秦靜玲老師《10的認識》進行評課,很遺憾沒有聽秦老師這節課,聽各位老師對秦老師這節課的評價,回想我講這節課,我有很多思考:
口算、復習舊知的時間過長,用了10分鐘左右。過多的復習錯過了學生思維最活躍、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復習要精而短。
從圖中的具體事物抽象出“10”,再到點子圖、用手中學具擺10個,再到一些具體的實物,讓學生理解個數是10個的都可以用“10”表示。在這里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由于課前沒有提醒孩子準備學具,所以擺的活動沒有展開,課前準備不充分。
學習10的過程中有些知識沒有講到位,比如:介紹10是有兩個數字組成的數,雖然在書寫時告訴孩子10左邊是1,右邊是0,合起來讀“十”。
處理練習題時做的不好,聽宗老師講解練習題時發現自己有些知識沒有滲透到。沒有理解這道題意義何在。
講解的內容含量少,沒有講解分成與組成。由于學生學具準備不充分,缺少動手操作環節,所以安排到下節課講解。
整節課感覺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足,參與度不足,不像宗老師的課堂,人人參與到課堂中來,這點還需要繼續學習。
這節課雖然看似簡單,但如果不吃透教參、課本、課標,很多知識的滲透可能就會被我們遺漏。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思考,認真去琢磨這節課,認真去設計,想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我們要努力。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從本節課的整體效果來看,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
這節課我的設計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用一個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用一個有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有一天,0——9幾個數字娃娃做起了排隊游戲。9最大當上了隊長,就驕傲起來,看不起別的數字娃娃。他神氣的對0說:“你呀,表示一個物體沒有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了。”0聽到9這么說,傷心地哭了起來。1在旁邊聽見了,很想幫助9,同學們你們想幫幫9嗎?快幫他想想辦法吧!這樣創設出學習情境課堂顯得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也被大大地調動起來。
在教學中,我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數學具里的圖片;畫計數器上的珠子;把數字寶寶請回直尺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而且要指一個數一個,才不容易出錯。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10和第10的區別, 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整節課基本結構緊湊,同時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數字學習基礎,因此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較好。但課堂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關注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比如可以提出問題:找一找我們身上和生活中有用10表示的`物體嗎?學生可能發現手指和腳趾都是10根;教室窗戶師10扇;可以訓練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更會是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這些方面在我這節課的教學中是欠缺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會注意改正。
在講10的組成時,我先讓學生了解一首湊十歌,然后再記憶10的組成,這一方法是不對的。這一知識點應該著重在理解,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處理問題,應該讓學生在擺一擺的活動中自主探索。另外,因為在前面2到9的組成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和認知基礎,因此在此處教學中可以稍加指導,并讓學生自己擺,自己說,自己做。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分析學生的學情,該放手的地方一定要明確指導,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究,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0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10》的教學反思10-24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0-18
認識10教學反思03-07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9-21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9-21
《認識10》的教學反思01-15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6-17
《10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0篇)03-08
6——10的認識教學反思04-16
《10的認識》數學的教學反思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