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第一本書》教學案例及反思
2009-4-18,輪到我在組內上公開課,那天同科組的十幾位老師全都到場聽我的隨堂課,我正好上胡適的散文《我的第一本書》課前我沒有刻意讓學生預習,也沒有強調課堂注意事項。因為我覺得“旁觀者清”本色的課堂才能反映出我平時教學優缺點,這樣我的同事才能幫我指點迷津。
作為敘事散文,我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將教學重點放在歸納文章中心內容及認識人物性格上。課堂上學生們援疑質理,各抒己見,可謂秩序井然。在分析人物性格這一環節中,對,“我”、父親、喬元貞、二黃毛等人物分析進行得也相當順利,看法也幾乎一致。但當講到“我”將半本書給喬元貞而考不好及老師弄不成時,同學們雖然也有爭議但最終都能求同存異,對這樣的結果我也很滿意。
這時一個一向不吭聲的男生站起來說:我覺得文中的“我”不是虛情假意就是大傻瓜要給書就給完一本,給半本明擺著害人害己。至于那個老師弄不成在你們老師堆中這樣的人我見的多了。
學生們聽了他的話后頓時嘩然,我也意識到這個學生有嚴重的'思想問題,但當時只想順利的上完課,所以沉著臉嚴厲的問:你們認為他說的對不對?學生們見我不悅安靜了下來,整齊而大聲的答:不對。見沒有學生起哄我也不在深究,而那個學生則倔強的看我一眼很不服的坐了下來。聽課的老師有的在地聲的議論著。接下來我只好硬著頭皮按部就班的完成剩下的教學環節。節下來的半節課雖然相安無事,但我總覺得不是滋味。課后我雖然做了那個學生的思想工作,但仍覺得這堂課我該好好的反思。
從語文的德育作用來看,語文課堂不僅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平臺也是師生互動的平臺,所以教學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常將教師至于被動的地,使人難堪,下不了臺是在所難免的。我的這一堂課那個男生的回答雖然給還算順利的課堂帶來了些騷亂,但不得不承認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德育教材,可惜我一味追求課堂效果而草草處理了事。若當時我能順著學生的思路,引導分析,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觀點過于偏激,讓他對人對事都有個辨證的認識。這不比平日里說教似的德育課來得生動深刻嗎?當時我若能這樣引導“勿以善小而不為”幫別人要盡己之力,方法要科學、合理。或引用某明星拋妻棄子盲目支助貧困生的事例,讓他們站在這個明星妻子兒女的角度去評價其行為的可取性。至于他對老師的成見可讓他憑良心評價自己的任課教師,讓他們在對比中明白弄不成事件在我們生活中畢竟是少數。這樣引導下來也許能引起更多學生去思考,也能讓自己由被動轉為主動。而那個學生的思想也許會慢慢轉變。
這堂課讓我意識到在教學過程中要慎待有異常言行的學生,對偏激的學生要讓他學會換位思考,這樣問題就迎熱刃而解了。這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專業素質,在并時的教學中養成敏銳的神經,積累更多處理突發情況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全面教書育人。
【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第一本書》教學案例及反思】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第一本書》教學反思10-15
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第一本書》的教學反思01-19
《我的第一本書》教學案例(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學案例)12-06
八年級語文下冊《藤野先生》教學案例及反思10-15
《我的第一本書》語文教學反思11-02
語文園地教學案例的反思07-30
語文園地教學案例反思07-20
語文《散步》教學案例反思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