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范文700字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法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說過: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讀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教學時,以課文為媒介,引領學生以讀為主,讀出個性;讀中悟情,以情動人。通過讀,讓學生有真切的體會;通過讀,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
讀書,不是人在讀,而是心在讀,是心與心的交融,所以,要讓學生進入讀書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鳴的火花。在閱讀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用心讀書,啟發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教學雷利的呼吁部分,我引導學生把自已融入語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進行朗讀實踐。當學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語調來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時,全班同學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實現了與文本的對話。課上,正如我想象的那樣,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對文中感情的體會超出了我的預想,這也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閱讀教學中讀的好處。因此,我們不能為教教材而教教材,應該更靈活的運用教材,為教學所用,適當安排。
馬巴士卡里雅曾說: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已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的主人,這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在教學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世界并不太平這兩段話時,我讓學生拿出自已課前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已的感想。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們的回答并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我想,當時,我如果能重視學生課堂上的`一些生成性的資源,再讓他們自由選擇伙伴,合作討論交流世界部分地區的局勢,暢所欲言彼此的感受,相互碰撞,相互補充,相互融合,效果會更好一些。課堂應該是學生表達與交流的樂園,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多元反應,珍視學生的獨特見解。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的,提倡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做到這一點。如:我設計了你們讀懂了什么?這個問題,讓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收獲;小組探討學習,質疑問難,解決問題;把板書的使用權留給學生;等等。這些都改變了傳統的接受性學習師問生答的現象,把學生從被動的學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動學問的地位。
語文即生活,生活實際是語文教學取之不盡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們要創造性地還原課文的本真,創設情境,才易于使學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我們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是生活的再現和提高,應該是學生感受生活,學習生活的過程。唯有此,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所以,通過這節課也讓我深切地感受到: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學習語文,實際上是為學生選擇了一條學習語文有效的捷徑。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07-21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教學反思06-26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03-28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01-07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教學反思09-11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10-18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08-28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教學反思范文10-26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范文09-29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優秀教學反思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