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松樹和大松樹》課文的教學反思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生動、淺顯的寓言故事。讓學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課文融情于理,充滿童真童趣。整堂課教學下來,我個人認為自己比較成功的地方有兩點:
1、能夠帶領孩子入情入境,讓他們走進大松樹和小松樹的內心世界。
在導入部分,我就出示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到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區別。在教學中,我又運用孩童般的'語言進行有意識的拓展與生成:“看,小松樹長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猜他會看到什么呢?也許是太陽、白云、大山等,從而讓學生領會到小松樹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在課堂的尾聲部分,我試著讓孩子們進行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小松樹,你想對大松樹或風伯伯說些什么呢?在走進小松樹內心的同時也使他們獲得文本的教育意義。
2、指導朗讀較為深入,能夠引導學生在讀中悟。
特別是在指導第二自然段朗讀時,在突出小松樹的驕傲自大時能緊緊抓住關鍵詞語“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能夠把這些詞語放進具體語境中去朗讀和感悟,并能講究一定方法。如在理解“很遠很遠”時,我故意讀成“我能看到很遠的地方,你呢?”,讓學生去體會“你覺得這兩個詞語放在課文中哪一個更好呢,自己讀讀試試看?”讓孩子在讀中體會,在比較中感悟。
但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
1、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有點單一。老師的語言對學生有著激勵作用,對回答好的學生,老師應該大加贊賞,促使孩子積極的思考,大膽的發言。這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慢慢的改正。
2、學生對課文的表演不是很積極,很大膽。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課文的表演,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3、對學生的回答容易擔心其他孩子沒注意聽,進而重復學生的答案,浪費了時間。
進步是有的,不足也存在,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豐富教學經驗,獲得進步。
4、有些教學語言還需規范,在范寫時需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力求把每個字寫得更為美觀。
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揚長避短,爭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