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在現實社會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1
教材中對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只給出了常規的推導方法。如何給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進行探索,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思維因素,注意溝通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與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在推導過程上的聯系,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給學生的探索、思維提供了一個比較適合的臺階,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體會到了探索過程的艱辛。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整理。學生在原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動手剪拼,利用等積變形把梯形面積轉化成了各種不同的平面圖形,然后研究兩者之間的聯系,從不同的角度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方法,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又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活動,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與精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十分注重各種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機滲透。在這節課中,我較多地運用了“轉化”這種數學思想方法,引導學生把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利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學生對這種方法也有很深刻的'體驗。相信,經常這樣有機滲透、恰當孕伏,學生一定會得到更多的鍛煉,今后的學習、工作也會受到較好的影響。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者與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的問題自然生成,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從已有知識出發進行探索,當學生在操作、探索、表述等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只應加以適當指導與點撥,而不是直接給予。但對于自主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除了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同學的合作學習之外,教師也可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也能學有所得。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2
在梯形的面積計算一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通過復習,讓學生明白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與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方法相似,都是把不熟悉的平面圖形轉化為熟悉的平面圖形來計算。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想辦法把它們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與平行四邊行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梯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這環節我是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的,通過交流,學生很容易得出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同平行四邊行的底相等,梯形的高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性面積的一半。
最后是讓學生嘗試練習求出梯形的面積,并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去探索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但也有一些不足,學生在探索中,對個別學生輔導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重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加到探究的過程中,真正讓學生在動中學。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3
1、通過教學,讓我更加明白:
要充分相信學生。新課程理念中,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主動獲取知識。這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出發,一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時候要計算梯形的面積,從而引發學生探究梯形面積的學習欲望。在這種內驅動力之下,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究出了很多種方法,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節課就能培養起來的。
這節課學生能夠想出那么多種方法,要以前幾節課的探究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為基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經過一定量的'積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長期這樣得到訓練,學生探究所需要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短,創新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3、本節課的設計考慮到了一個首尾照應的藝術原則。
課的導入部分以優美的音樂伴隨引入生活中的問題,課的結尾同樣以伴樂欣賞生活中的梯形。在輕松的氛圍中讓知識得到延伸,又遵循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4、這節課還經過研究提煉,讓我認識到:
在學生探究各種方法的時候,不必馬上讓學生統一到梯形的面積計算的規則公式中來。有套用模式之嫌。可以在最后讓大家一起觀察,把各種方法進行溝通,理解,在統一。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4
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討論、交流,學生充發展示自己或正確或錯誤的思維過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共同發展。在此過程中,我只是組織者、指導者,起到了幫助和促進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的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1、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教學理念。
考慮到學生已有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方法的經驗,本節課在教學思路上是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為學生創設一種“猜想”的學習情景,讓學生憑借已有經驗大膽猜想,進而是實踐檢驗猜想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使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探究學習成為可能。這比起盲目的亂猜來,更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學生的思維更有深度。
2、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實現生生互動。
本節課力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概括梯形的'面積公式。使學生在分析,對比中歸納選優;在探究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讓學生動手操作,分組合作探究,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通過“拼、說”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活動中體驗,活動中發散,活動中發展。同時,又由于各項活動的設計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思維深度和廣度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3、使學生的自主探索在時間上給以保證
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為了學生充足地用眼看,用手做,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盡情的表現,發展自己,每一位學生都在親自實踐中認識理解了新知。充分體現了教師指導者,參與者的作用。當學生受現有知識的制約,推導概括公式思維停滯時,教師實施點撥誘導,促其思維順暢,變通,最后使學生明確,盡管拼擺的方法不同,但都達到驗證了梯形的面積公式。將發散與收斂,直覺和邏輯這種對立統一的思維方式有機的融為主體動態式的思維結構,從而最大限度的擴展其具有張力的思維空間。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5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這節課的教學,緊緊抓住“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整理。通過學生的剪拼,轉化,利用等積變形把梯形面積轉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圖形,進而歸納、概括出梯形的計算方法。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這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本節課要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即在求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主動手剪拼,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然后研究兩者之間的聯系,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說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說一說,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說”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散,在活動中發展,學得主動、扎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節課中我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猜想—驗證”來展開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活動,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6
一、提出問題,激發興趣
我先出示了一個梯形,引導學生簡要復習梯形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稱,然后直接拋出探究任務:梯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呢?你能用學過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嗎?
學生對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還是有很高的興趣的,所以馬上就自發組合成探究小組。
二、注重合作,促進交流
學生在前面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最容易想到的是模仿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進行轉化,所以很快從書上的129頁找到了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開始做起來。
這時,我提醒他們:小組的同學可以相互配合呀!每人做一組,然后一起討論:梯形的上底、下底、高與拼成的圖形各部分之間有什么聯系?這樣就容易發現梯形的.面積公式了!
學生很輕松地完成了探究任務,自豪寫在臉上。因為是自己探究完成得出的結論,所以他們有話可說,我就讓學生充分交流,讓他們多說,并引導他們說準確,說具體,還建議他們利用學具進行演示,整個過程中學生都感受著成功。
三、思維拓展,能力提升
新課的探究活動進行到這里,似乎該結束了,可我卻抓住這時學生探究的熱情繼續拓展:你們能試著用其他方法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嗎?
開始時,學生顯得毫無頭緒,我偶然發現一個學生在折手中的梯形,就不失時機地提醒他:你看你把梯形分成兩個部分了,你能分別表示出兩個部分的面積嗎?學生興趣盎然。很快就表示出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即:上底高2 、 下底高2,于是引導學生把兩個算式加起來,從而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便成為可能,因為學生在四年級時已經學過類似的乘法分配率的知識,所以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還是理解了。
很多學生是理解了把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來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而受此啟發,又有學生把梯形分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此時,教室里自發地形成討論小組作進一步的推理論證,教學活動到這時達到一個高潮。
由于這節課花了較多的時間帶領學生們探究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特別是從不同的視角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究機會,使教學活動不局限于課本,不拘泥于教材,給學生更多的思維拓展空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升,但教學中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鞏固練習了。遺憾嗎?不,我覺得這樣經常把探究活動更深入地開展下去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更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因為我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比結果應該更重要一些。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7
我上了《梯形面積計算》一課,下面結合自己上課的感受以及學生作業的反饋情況,談談對這節課的認識。
在這節課中我主要運用了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來探索、研究新知識,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魅力。
第一、注重知識間的緊密聯系
在學習《梯形面積》之前,學生已經系統地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和《三角形面積》兩節課的內容,并掌握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因此,梯形面積的學習雖然是一個新的內容,但是在方法上是有法可依的,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據此為學生搭建學習的腳手架,密切聯系之前的學習內容;而在研究過程中,又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開展研究,表述結論,從而經歷比較完整的研究過程。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本節課上也設計了相應的復習,主要是對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復習。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復習公式的同時,將推導的有關過程進行一些整理,那么對學生研究梯形的面積計算無疑具有較強的正確遷移。
第二、強化對知識形成過程的體驗
從這部分內容的教材編排來看,突出體現了重研究過程的特點,但這并不意味著結論不重要。在上課前,我讓每個學生準備好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在研究過程中,我有意引導學生由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去探索梯形面積公式,學生很容易想到這一點。
當學生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時,再進一步啟發學生觀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底、高有什么關系,面積有什么關系,為了更好的讓學生觀察,我對教材上提供的實驗素材和內容進行了處理和利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出示了教材中的討論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分析實驗數據,并進行實驗結論的總結性概括。最后在探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關系的基礎上,再進行公式的推導和相關計算練習。
第三、從練習反饋中全面反思本節課的有效性
從練習題反饋上看,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比較扎實,能夠運用梯形面積公式計算面積。但是在練習第2題時,同學們讀題后都是通過計算出面積判斷哪些梯形的面積是相等的,從表面上看這道題的作用僅限于此。
但是如果我能進一步引導觀察,學生還會發現這些梯形的高都是相等的,得出了在高相等的情況下,如果梯形的上下底的和也相等,那面積也是相等的結論。另外通過這道題學生還領悟到了面積相等的兩個梯形,形狀是不一定相同的。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8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先復習梯形的有關知識,然后引導學生想,怎樣把梯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其中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以舊促新,探究新知
1、出示梯形請學生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然后請學生想一想:我們在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時候,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帶領學生回顧以前知識,(把一個平行四邊形進行割補轉化成一個長方形,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明確都用到了轉化的方法。然后教師啟發:我們能否也用轉化的方法來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研究、探討。本環節的設計,善于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數學思想方法的類比遷移,用循序漸進的啟發性提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促進學生將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與已有認知結構中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建立非人為的實質性聯系,為學生對梯形面積公式的探究、研討,促進知識方法的有效遷移創造條件。
2、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在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時,我先課件顯示操作提綱:
1、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動手拼一拼。
2、你拼成了什么圖形?怎樣拼的?
3、你發現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一邊思考,一邊動手,防止出現學生不知道做什么的現象。然后學生示范拼圖,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由于學生操作的兩個完全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因此未出現異常現象,學生都興奮地說拼成了平行四邊形。為了加深學生對書本圖示的理解,我故意剪了兩個完全相等的任意梯形,結果問題就出現了,一名學生沒有按照書本上的拼法,結果自然沒有拼成平行四邊形,學生都感到驚訝。我見時機成熟,叫學生再打開書本,仔細觀察書上的拼法,使學生明確拼的步驟:即先要重合,再向左旋轉,最后沿著梯形的一條邊向上平移,直至兩條底成一條直線,才能拼成。學生這才明白過來。通過動手操作,同學們都明確了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接下來根據拼成的平行四邊形,請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找關系,先找出平行四邊形的底與梯形的底之間的關系,即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底是梯形上底和下底之和,再找出梯形的`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的關系,即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是梯形的高,然后得出梯形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即梯形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最后得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本環節的設計,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了相應的填空題,使研究的要求清楚,目的明確,有利于學生有效、有序地進行思維。
(二)學以致用。
在例題的教學中,由于有前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因此我沒有花很多的精力,而是先出示例題,讓學生自己嘗試解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練習的設計中,我也能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學生中有可能出現錯誤的列式,讓學生選擇正確答案,從而杜絕錯誤現象。為了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吃得飽,我又布置了一些拓展題,。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梯形面積的推導公式。(用一個梯形拼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總之,本堂課能以全體學生為本,從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上有了較大的更新。通過讓學生操作、思考、觀察、討論、說理、計算、看書和概括等多種形式,注意了變 "教師講授"為"研究交流",變"灌輸"為"引導",較好地處理了"主體"和"主導"的關系,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良好素質。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9
本課內容:
課本第14頁至第15頁例題6、例7及“試一試”、“練一練”
本課設計: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二、自主探索、獲得新知
三、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關于第二個環節的反思。
課前我讓學生先將課本第117頁四組梯形剪下,并且逐一標上數字,課堂上做這道題時我直接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圖形,分組動手操作并填寫表格,然后討論表格后的討論題。設計教案時,本以為圖形已經標號分組,學生操作分析時應該不會有問題,但實際操作時,仍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有:
1、將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轉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操作比較生疏;
2、仍然有學生填寫順序出現錯誤;
3、轉化后的梯形數據分析有誤;
4、小組活動秩序混亂。
5、回答討論題時仍有困難。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備課時能夠預想到這些情況,那么課堂上這些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我可以在講授例題6時,借助事先準備好的.圖形,向學生演示怎樣將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轉化成一個梯形,并讓學生模仿操作,而不是僅僅讓學生觀看課件里的動畫演示。在學生操作例題7時,我可以先向學生分別展示各組圖形以便學生對號入座,而不是全完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在解決討論題時,我可以帶領學生結合圖形來分析數據,回答問題。如果我能這樣安排的話,課堂紀律應該更好一些,教學效果也可以更好。
當然本節課的教學,還存在著其他方面的不足,例如課堂上仍然是以教師為主,教師說的過多,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以后我將積極去聽師傅董雯雯老師的課,多聽多問多請教,多多吸取前輩的寶貴經驗。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10
《梯形的面積》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動手操作,感知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沿高的`中線分割成兩個梯形三種方法,并比較每個梯形與所拼成的圖形各部分間的關系,然后學生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切割、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個個都很積極、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但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不夠多,這是本課中的缺憾。
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合作精神
在這節課中,探討梯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來的?在探討這個問題時,我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對公式記得也牢固。
三、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在活動中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運用所學梯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這點在本節課中做得還不夠。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應該多補充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嘗到應用知識的快樂,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此外,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在教學中存在不足。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采用齊答的辦法,為了節省時間沒有徹底了解中下學生的掌握情況。今后要注意在教學中避免運用這種方法。還有個別同學發表了自己的錯誤想法,我就直接給駁回,沒有讓學生自己找到自身的錯誤所在。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04-14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04-14
《梯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08-29
梯形面積的教學反思03-07
《梯形面積》 教學反思08-31
《梯形面積》教學反思08-31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3-24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8-23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4-14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