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認識時鐘》教學反思范文
活動片段:這是一個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時鐘》,活動一開始該教師就以時鐘博物館館長的身份,向幼兒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時鐘……老師在請幼兒觀察并提問幼兒這些時鐘的相同點之后,該師出示了一個時鐘模型教具(有鐘面、時針、分針;該教具是時針要依靠分針走一圈才能動一格),邊提問邊給幼兒演示解說,這是鐘面,上面寫有1到12的數字;短的那根針叫做時針,長的是分針。緊接著就向讓幼兒提出一個問題:時針與分針是什么關系呢?老師請幼兒用手將分針撥走一圈,看看時針有什么變化?許是時針與分針相比變化確是不明顯,或是這樣的操作觀察需要小朋友做好注意的分配之緣故;幼兒的操作的結果是:幼兒一直在忙著撥分針,卻沒有很好地觀察到時針的變化(即往順時針走一個數字)。后來老師只好親自演示,許是教師演示的教具不夠大,幼兒還是沒辦法獲得感性而直觀的感知——“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的關系。因為幼兒的不明白,而使活動在這個環節折騰了不少時間……
分析:認識時鐘的活動,可以說是大班幼兒數學教育中必開展的.一個傳統的活動內容。很明顯的,該活動的重點是,了解時鐘有鐘面、時針和分針等主要外形結構;能看懂整點和半點;知道分針走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而知道或是了解時針與分針的關系,即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表示一個小時),這其實應是本活動的難點。在這個案例中,角色在本活動開始的不久就直接將這一難點拋給幼兒,這是很危險的。因為一旦這一難點無法很好地如期突破,不僅意味著未能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積累相應的經驗,而且也會導致幼兒自信心的受挫,從而勢必會影響到整個活動的后續開展。按常理來講,幼兒的情緒的激發、已有經驗的喚醒是需要一個過程,在幼兒各方面還未作好較充分的準備的情況下就讓幼兒去直接面對活動懂得難點,這不僅會徒增幼兒學習的難度,也是違背幼兒學習的特點。我們主張,教師在處理活動當中的難點時,最好要讓幼兒作好相關的各方面的準備,包括情緒上、經驗上、認知上等,讓幼兒已較佳的狀態來面對活動的難點,并在教師的適宜的引導下,努力將難點突破。而回到本案例,其實該角教師在出示時鐘教具引導幼兒觀察始終外形結構時,就有幼兒說短的那根針叫做時針,長的叫做分針,這時教師完全可以順著幼兒的思路展開后續的活動,比如可以這樣接著說,時針和分針可以告訴我們什么信息呢?噢!當時針指向哪個數字,分針指向12時,就表示現在是幾點了。在引導幼兒學會看整點后,再繼續引導幼兒學會看半點,最后再來與幼兒一起探討時針和分針的關系。這樣處理的好處,一是可以使整個活動的展開顯得自然,而且重點突出,幼兒在體驗到所學到的新本領的喜悅后,會激起他們的信心去迎接難點的挑戰;二是活動到了這個時候,幼兒的情緒、經驗、認知等各方面也已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有利于他們以最佳的狀態去突破難點。
【大班數學《認識時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時鐘大班教學反思05-25
認識時鐘整點大班數學教學反思09-29
認識時鐘大班教學反思范文03-07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認識時鐘》09-22
大班認識時鐘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04-03
認識時鐘大班教學反思(精選6篇)03-17
《認識時鐘》教學反思07-28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認識時鐘》09-22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認識時鐘》含反思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