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教學反思(精選9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進中舉教學反思(精選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 1
一、教學困難分析
1、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五篇課文當中,《范進中舉》應該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但即便如此,我覺得教學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比如,課文的主題批判科舉制度對當時知識分子以至整個社會的毒害,可是學生對科舉制度并不熟悉,為什么范進在窮困潦倒、困頓之極的情況下還要去參加科考?為什么一旦范進中了舉,周圍的人包括他的岳父在內都一改過去的冷漠或責罵,對他恭恭敬敬的?這些背景知識學生并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這就是教學的困難之一。
2、小說具有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概括情節一般沒多大困難,可是一到分析人物形象,問題就來了。有的照搬現成的資料;有的完全根據個人的喜好;有的抓住一點,不及其余;有的故意曲解文本。為什么會發生上述情況?我以為原因有二:一是學生沒有深入研讀課文,二是沒有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此外,在評價范進人形象時,很多人容易看到其可憐、醉心功名的一面,而對虛偽圓滑的一面有時看不出來。這可能是因為沒有讀過原著,所以對人物形象把握不全面。
3、《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其諷刺藝術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很多學生讀了課文后覺得可笑,可是要說為什么可笑,就不容易回答上來了。我覺得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之一。
4、當今社會還有沒類似科舉制度的情況?怎樣科學地評價我國現在的高考制度?這些問題我覺得也可以引導學生談一談。
二、我的教學對策
1、提前讓學生預習,充分地熟悉文本。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準備與同學交流。
2、讓學生課外閱讀《儒林外史》這部名著,全面了解課文中范進的人生歷程。
3、提供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先分析范進,然后讓學生自己分析胡屠戶的形象。
大致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一是分析人物描寫。
二是分析環境描寫。
三是分析細節描寫。
四是分析人物事件。
需要強調的是,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應該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在分析的時候,可以采取人物比較的方法。例如本文,可以把范進和張鄉紳進行比較。學習了《孔乙己》一文后,可以把范進和孔乙己進行比較分析。
4、引導學生了解《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首先應讓學生簡單了解什么是諷刺,常用的諷刺手法有哪些。教師可以舉出一些實例,讓學生明白。然后讓學生結合課文進行具體分析。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 2
自科舉制度開始,讀書人便有了強烈的讀書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挑燈夜戰為光宗耀組,讀書人忙得不亦樂乎。隨著封建專制的不斷強化和日趨酷烈,科舉制度墮落成禁錮知識分子思想自由和創造精神的桎梏。范進中舉發瘋,就充分暴露了封建專制的黑暗和對國家民族的殘害。
范進發瘋是必然的。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會對鮮明鄉形象的人物語言和夸張的藝術手法六下深刻印象,會認識猥瑣而悲哀的范進、粗俗市儈的胡屠戶、以及張鄉紳眾鄉鄰等各自不同的人物形象。學習本文,我們既要認清封建社會的黑暗與陳腐,又要看到我們所出社會的光明和幸福。擺正我們的進取心態,高揚自己的理想大旗,創造出屬于自己也屬于社會的幸福樂園。
“教師非謂滔滔不絕地說,學生默默聆聽,而在于引導啟迪。”老師要改變角色,學生在平等、自主中渾然不絕地感受知識的甘甜,悄然實現精神世界的豐富與升華,從而在感興趣的'方法中自主學習并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所以,注重調動學生自由自主的參與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范進中舉》的作者在其作品中還表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因而我必須引導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擺正讀書的心態,讓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注重情感與思想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
本課我還注重培養學生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兩個問題上大膽敘說,培養了學生對人事物的看法,樹立了優良的讀書觀,同時也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
當然也存在缺點。如學生練筆倉促,說明本人在課堂上對此類問題投放的時間過少,也就是還不夠重視課堂上的訓練。今后一定加強改觀。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 3
這周我們學校進行了一次校內公開課,每位老師都講了一節適應新課改的課,下面就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我認為,新課改沒有唯一的模式,我們無論學習馬牧池,還是學習長城,那都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從自身實際出發。工作幾年來,一直自認為自己上課不突出,但也還可以,學生挺喜歡我的語文課。但現在我卻有點不知所措了,知道新課改的上課思路,但發現真正進行起來卻并不順利,學生的能力水平一下子跟不上。就拿這次我上的課《范進中舉》來說,精心設計的問題學生們討論起來并不熱烈,我一再引導,但學生好像是由于緊張什么的,聲音仍舊很小,他們從六年級開始就習慣了默讀、從參考資料中找尋答案,等等的一些弊端顯現出來后,新的課程改革就很難達到理想效果。也可能是我太心急了,也許慢慢經過一段時間,這些就會有所改正的。
我還有一個擔心,就是我所教的已經是初三的畢業班了,在課堂上過多的讓他們展示、讓他們發揮,我怕那些學習不自覺的學生會放松學習,最終會影響學習成績。我們絕大多數老師整理出理想學案的.能力還有限,一節學案得準備考慮三四節課,唯恐有不對之處,總覺得太浪費時間了,畢竟對初三的老師和學生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能力和成績本不應該成反比的,或許隨著課改的逐步推進,這些擔心就會自行消失,希望我是杞人憂天。我會繼續努力的。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 4
關于教材插圖運用的探究
《范進中舉》插圖
《范進中舉》是統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節選自《水滸傳》的白話小說。根據單元目標和編者意圖,本節課教學主要想達到以下教學目標:1.把握小說故事情節,認識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生活。2.感知藝術形象,學習運用對比、夸張、諷刺等手法刻畫人物形象。3.品味小說語言,領會諷刺藝術的魅力。4.了解吳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相關文學常識。
教學重點一是把握小說故事情節,認識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二是感知藝術形象,學習運用對比、夸張、諷刺等手法刻畫人物形象。難點在于品味小說語言,領會諷刺藝術的魅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樣的一段話:“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新課程的背景之下,為了培養學生閱讀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賞力、評價力和創造性,設計課堂問題時力求有梯度,有深度,有趣味,為了做到這幾點,我以課文插圖為抓手,把插圖的運用作為重要輔助,來精煉課堂問題,突出教學重點。
具體來說,本節課分為三個環節:
一、讀圖明義
從課文插圖導入,要求學生明白插圖內容,引導思考提出關鍵問題:范進為什么會發瘋?帶著這個問題,完成對小說情節的梳理,初步了解,中舉前后,范進的境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前后的巨大落差是范進發瘋的潛在原因。
二、圖文共融
在把握情節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圖片,把圖片上的人物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可以很容易找到范進和胡屠戶,由此引入人物形象分析,從深層次尋找范進發瘋的原因,學生得出了范進發瘋是他生活的社會環境造就的.。這樣,插圖與課文內容融入到了一起,學生對范進發瘋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以圖助讀
在對人物分析的過程中,范進的形象很容易成為學生關注的重點,品讀這一形象,就可以用課文中的插圖來幫助。這一環節,我要求學生先找出課文中和插圖內容相照應的段落,然后再次觀察圖中人物形象,在對這些人物形象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情讀,情讀可自己讀,分角色讀,也可以用表演的形式進行。這樣,學生被引入到了課文內容之中,成了小說故事的參與之者,深入到了人物情感的體驗之中,無論是對人物形象,還是主題思想,還是諷刺藝術,都會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所以,把教材插圖引入到教學之中,是一種探究式的閱讀教學,它為學生搭建一個真正開放的交流平臺,變教師解讀文本為學生自覺的賞讀文本、探究語言,讓學生、教師與文本形成整體,進行交流、碰撞、溝通,從而達到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教學課堂也成了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舞臺,成了學生與文本對話、教師與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的多向互動的過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不足之處:1.賞析語言的過程中,有重復拉雜現象,其實也可以把分析人物形象和諷刺藝術融入到一起;2.學生預習不夠充分,檢測環節用時過長,再加上后邊又單列出諷刺藝術的分析,本節課時間顯得不足,故高潮部分(范進中舉的描寫)顯得倉促。
改進想法:可以再突出插圖的作用,把本節課的諷刺藝術放到下一節解決。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 5
《范進中舉》是九年級第五單元中的一篇古代白話小說。小說,作為一種主要的文學體裁,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小說教學,更因其內容的豐富、情節的曲折、形象的多異、主題的深刻性等特點而呈現教學的多樣性。在新課程的背景之下,為了培養學生閱讀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賞力、評價力和創造性,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本學期,在教學《范進中舉》一課時,我做了一個大膽的的嘗試,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課時:學生自讀課文。談閱讀印象與初讀感受。
第二課時:四步閱讀法,完成小說賞讀。
一、尋讀,辨析主要人物。
二、理讀,體會精妙構思。
三、品讀,評說人物形象。
四、說讀,對人物說話。
教學在合作討論與交流表達中結束了,回顧這篇文章的教學。我覺得三種構想的實施是成功的。
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讀好文本。這是對話的基礎。通讀文本,并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閱讀才是自由的閱讀,有效的閱讀。而我們平時的教學,學生自己讀書的`時間少,自己讀出感受的更少。上課伊始,學生還未開口讀書,學生未及進入作品之中體驗,教師就已經強加給了學生,表現出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體驗的充分不相信。我在教學中,給學生一節課自由讀書(自習除外),并要求在讀完后能談自己對作品、人物的認識。事實證明,這個目標實現了。
二、為學生創設主問題有層次地探究文本。這是對話的關鍵。作為世界文學的精典名篇,既有內容的廣度,又有思想的深度。這篇小說怎樣教學才能實現耗時少、效果好,我設計了四個主問題和四個亮點探究活動:尋讀,解決主要人物和線索人物的問題,這是打開文本的鑰匙;理讀,解決作品的思路,這是學生最易獲得的感性認識,并通過理性探究體會構思精美;品讀,通過品讀細節認識人物形象,并進而學習人物塑造的方法,這是小說閱讀的中心任務;說讀,表達自己對文章主題、美點、人物的認識和理解,這是閱讀的更高層次。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義和閱讀活動的樂趣。
三、讓學生在探究與對話中表現并強化語文能力。探究式閱讀讓合作學習的思想得到最好的實踐。小組探究活動中,誰發言,誰記錄,誰補充都有明確的分工。而在表達中,要求學生努力達到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提練整合小組的觀點,說句意連貫、層次清晰、語言精美的話的目標。從一句到幾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據,切近題旨。
還記得《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樣的一段話:“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根據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實行探究式閱讀教學,為學生搭建一個真正開放的交流平臺,變文本解讀為文本賞讀、語言探究,并跳出課文讀課文,可以讓語文課教學呈現新的生機。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 6
《范進中舉》是一篇傳統小說,以其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夸張、對比的藝術手法對腐朽的科舉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進、胡屠戶、張鄉紳等人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諷刺。毫無疑義的說,對正在讀書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警示。只有成功的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范進中舉》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學習并運用夸張、對比的寫作手法;學習并運用人物語言、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手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體會小說的主題思想。按照往常的教法,教師逐個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然后教師再講解分析,一一得出小說的主題、人物性格及寫作手法。這樣一節課下來,自己往往是累得口干舌燥,很是費力。這讓我想起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非謂滔滔不決地說,學生默默聆聽,而在于引導啟迪”。新課標也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是提高語文素質的立足點。學習本文要使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擺正心態讀書,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這是教學本文的第二個立足點。
學校倡導學習洋思教學,上課時,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一一展示,然后提出四人小組合作交流,以表格形式書面完成以上任務。同時請三個小組主動上臺,各板書完成一項任務,完成后出一個代表負責講解這一項內容。有什么不完整之處,請臺下的其余小組補充。一時間教室里極其熱鬧沸騰,學生們個個都很興奮,說的,寫的,講的`,起來補充的,學生們的閱讀講解激情被喚醒了。他們的講解居然象模象樣,到了最后我僅僅補充了一小點內容。下課后,我一身輕松,此時明白:洋思中學的經驗,就是把學生真正當作課堂的主人。這使我想起了前兩天看過的一篇小文章《看演出》:乘船旅行,路途遙遠,雖船上有很多表演,但演員總共五人,兼共各種角色,重復出現,一會兒就讓人覺得“詞曲窮盡”。為了調動大家的興致,演員們挑選了極簡單的民歌及西班牙舞基本步伐向游客傳授,不一會就有游客跟著唱歌跳舞,此時演員邀請更多的游客參與其中,場面更加熱烈,沒有人再覺得身心疲憊……反思我們的課堂,如果我們按照學生的學習需要、興趣關注學生的現實處境,不也同樣能夠產生“游船效應”嗎?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 7
在學習《范進中舉》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思,邊讀邊批注,并且要求學生在批注時只要寫寫關鍵字就可以了,學生在這樣的要求下讀了有30分鐘左右,當然有的同學讀的比較慢,說明他們在邊讀邊思上做得還不夠好,后來在抽學生說的過程中,發現有不少學生概括得都不錯,但還有的學生總是脫離不了原文,總是受原文的限制;或者是不會用自己的話來說,不能很好地把一些較長的話用簡單的句子概括出來,說明不少學生在概括能力還不行,還提進行相應的分解訓練。也就是說可以先教給他們“一”,再讓他們學會“三”,比如可以把第一段作為例子,引導學生學會概括,第一段如下:
范進進學回家,母親、妻子俱各歡喜。正待燒鍋做飯,只見他丈人胡屠戶,手里拿著一副大腸和一瓶酒,走了進來。范進向他作揖,坐下。胡屠戶道:“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窮鬼,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甚么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我所以帶個酒來賀你。”范進唯唯連聲,叫渾家把腸子煮了,燙起酒來,在茅草棚下坐著。母親自和媳婦在廚下做飯。胡屠戶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個體統來。比如我這行事里,都是些正經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親,你怎敢在我們跟前裝大?若是家門口這些做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連我臉上都無光了。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所以這些話我不得不教導你,免得惹人笑話。”范進道:“岳父見教的是。”胡屠戶又道:“親家母也來這里坐著吃飯。老人家每日小菜飯,想也難過。我女孩兒也吃些。自從進了你家門,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可憐!可憐!”說罷,婆媳兩個都來坐著吃了飯。吃到日西時分,胡屠戶吃的醺醺的。這里母子兩個,千恩萬謝。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
第一段中我用橫線劃了一些句子,因為這些句子都是一些能直接用上的一些信息,所以讀時要注意篩選這些有關人物行動的信息,而剩下的話是一些人物的語言,這些語言則需要想想人物說這些話的目的是做什么,以更好地概括,上文胡屠戶主要是在教訓范進,但要簡略概括就得抓住主要的內容,那么這段主要寫什么呢?應該是說范進中了相公,岳父胡屠戶前來道賀,在道賀的同時還教訓了范進。當然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的不同循續漸進地進行,先引導學生學會概括,然后以下一段為嘗試讓學生自己概括,并說說自己如何得出結論的,真到學生掌握了方法為止。但學生的層次又不一樣,所以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只能以大部分學生為主,其它學生只能在小結時再由學生總結,以強化少數跟不上的學生的理解或者對這些學生進行課下輔導。
實際上每節課的教學都有其值得思考的地方,或者是成功的經驗,或者是效果不佳的反思。而這節課我主要是讓學生學會邊讀邊思,學會邊讀邊批注,實際是一種精讀,后來通過檢測發現學生的讀書效果還是不錯的,只是還不能很好地概括,這就是源于部分同學還不會概括,也就是在“一”方面做得還不到位,也就使得部分學生還不知道怎樣概括,自然在實現“三”上效果不是很好。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在相似的課文發現這樣“一”,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有時候覺得這樣語文學習就成為了一種科學,顯得枯燥了,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讓它充滿趣味,可以用一些語言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文本可以給學生說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在讀的過程中可能大家會笑,那么不要控制可以笑出來;也可以說本文中的范進中舉以后發生了一些什么情況呢?在閱讀中找答案吧!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濃一些。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圍繞題目來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主要是內容上的`,比如本文就可以有以下問題:本文圍繞范進中舉寫了一個怎么的故事?讓學生在學之前有一個最基本的讀文思路,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大意。還有教學的每個環節應該采用怎樣的方法,都應該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決定,比如對于本文情節的梳理,我在處理的時候主要是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那么就可以在學生讀的時候觀察學生或看部分學生概括得怎么樣,也可以在學生讀完后,問一問能否概括好,讓學生圍繞小說的知識對各個部分進行梳理,如果總結得不錯,那么這個環節就沒有花費那么多時間了,如果有一少半的同學做不好則可以通過小組交流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實際上在這個環節我花費的時間過多了,實際完全可以放開讓學生整體復述,那么這時可能要抽的是中上的同學,可先抽中看效果,然后再根據情況進行下面的教學。
這樣看來,對學生學情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在教學預設時要想學生是怎樣的情況,更要注意在教學在過程隨時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 8
《范進中舉》這篇課文安排在小說單元,教學重點就是把握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和主題。在確立了重點之后就著手備課了,之前準備的是重點分析胡屠戶這個人物,因為本文描寫他的內容比較多而且比較集中,學生容易找;而且胡屠戶的語言描寫很豐富、形象,學生易感興趣。但為了保證課堂的完整性我還是選擇了第一課時,確立了概括相關故事情節、理解分析范進、理解本文主題的教學目標。當然理解分析范進是重中之重。但試講的效果卻不盡人意,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把課文落實,學生還未深入到文本中,只停留了在表面內容的篩選。在聽了備課組老師的意見后,才最終完成了定稿。雖然過程比較曲折,但收獲卻頗豐:
(一)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石。充分備課不僅僅意味著鉆研教材、教參,同時還應該廣泛搜集本課的相關資料,包括音頻、視頻。在有充分的積累之后才能夠在備課時游刃有余。在鉆研教材時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文結構、行文思路上,還應該深入到重點語段的語句、字詞中。
(二)搭橋鋪路,巧妙引導。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注意問題的設置,注意問題的指向性,由淺而深,以求問題既能激起學生的思考,又不至于難倒學生。在提問問題時,同時注意語言上的引導,為學生的思考搭橋鋪路,引發學生能動的思考,同時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愉悅,激起更積極的學習欲望。
課堂時間的把握上還不夠準確、學生的積極性還為完全調動起來的等等。但我相信這些問題會成為我繼續改進的動力,相信下一次會更好!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 9
此文是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節選。小說以夸張的手法表現犯進中舉喜極而瘋的過程。表現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小說的主要特色表現為諷刺手法的運用。1.夸張(范進的瘋)2.對比(胡屠戶對范進前后的態度變化)3.細節的運用(如對胡屠戶的描寫)。
從范進的角度進入文章,具體內容了解范進其人,思考他的瘋是悲劇還是喜劇,并且思考他為什么熱衷于功名,通過他的故事我們能看出作者對他的什么態度,這反映了一個怎么樣的社會事實?
在上課時學生興趣高、思考的也深入。上課我先讓學生瀏覽課文找有關范進的描寫,分析他的特點。一個學生回答他有點傻,我開始追問從哪里看出他傻?生答他中舉了,鄉鄰去叫他,他不相信。我又請其他同學談對他表現的看法。另一個女孩說是,他屢次失敗有些麻木了。我補充還有點絕望。緊接著我問:為什么絕望的他始終不肯放棄考試呢?孩子們說他還是喜歡功名。緊著著大家又讀了他借盤纏也要去考試的一段。接下來我們讀了范進發瘋的一段。我問學生:范進喜極而瘋是悲劇還是喜劇?他們談了自己的看法。我繼續追問你對范進是什么感情呢?(其實現在想這個問題與前面的問題是重的).學生們說他既可笑又可憐。我又問: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有的學生說是不是真的。因為作者要借他的.故事諷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有的學生說也在情理之中因為范進考了這么多年,突然考中也許有這樣的表現。我給學生們說了故事原型(教學通訊中的神醫一文中的節選),然后告訴孩子們這樣的故事曾經上演。作者對故事進行了加工和夸張。這種用夸張手法寫范進喜極而瘋又被一個巴掌扇醒就是諷刺小說常用的手法。諷刺小說就是把生活中丑的事、丑的人、丑的行揭露出來進行諷刺和批評。這篇小說批評的就是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范進中舉》的教學反思03-09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10-21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01-08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03-14
《范進中舉》聽課教學反思10-23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精選15篇)11-05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15篇)10-28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15篇03-13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07-18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