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范文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以往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這堂課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活動情境,使學生一方面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另一面又體會到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節課教學時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操場上進行實際生活中的辨別東南西北,第二部分在教室內進行學校示意圖的繪制。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持和豐富的表象積累。
北海小學龍洲校區方素琴
通過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從作業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不少學生在認識和理解上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方向感沒有形成
這部分學生不是很多,但是他們確實存在著。比如:生活中的方向的界定他們一清二楚,他們知道早晨太陽從東邊升起,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但是如果讓他們利用這一點辨別身邊的方向,可能一時還弄不清,但又不是完全不清楚,只要你稍稍提醒,他們能慢慢說出來。圖上的方向也是出現了相同的問題,會說不會辨別,完成作業只能胡亂猜測。從以上問題不難發現,他們雖然能說出一些相關的規定,但是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靈活運用,總之一句話他們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方向感。如果要想讓這部分學生基本掌握這部分知識,只能是一個一個手把手的教。仔細分析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們自身的接受能力就比較差,抽象的知識不易被他們掌握(位置與方向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內容)。另一方面,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時,考慮比較多的還是大部分學生的利益,即符合大部分認知水平,不能面向全體學生。雖然我們的教育一直都在強調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其實在多少的教學實踐上,至少我發現這一點我做不到,如果面向全體學生,就得浪費其他學生的學習時間。表面上看是尊重了學生,其實這是以犧牲大部分學生的利益為前提的,這是不值得的。通常遇到這種情況,在課堂上我只能放棄一部分學生,但并不是完全放棄,而是將這部分學生留到課外,以個別輔導的形式完成。
二、理解不到位
教學中,我發現不少學生都有這方面的問題。比如:小明的家在學校的東南方向,學生卻認為小明的家在學校的西北方向;從圖上可以明確看出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西邊,學生卻說成是東邊。學生的答案與正確的答案正好相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仔細觀察學生的結果,不難發現造成錯誤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正確理解題目的意思。如果要深入一步理解的話:出錯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弄清楚到底誰是參照物。如何讓學生明白這一點,教學中我確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學生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去發現,這確實難為學生了,這可是教學中的一個不小的失誤。不過,現在能及時發現這一點,還是有辦法補救的。可惜的是,今天的練習課上我沒有很好的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讓他們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發現準確找到“參照物”的辦法。(方素琴)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07-01
教學反思位置與方向06-26
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12-02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01-23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06-29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06-12
《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03-05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06-09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04-17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