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二泉映月》教學反思
最近上了《二泉映月》一課,這一課的重點在于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過程。于是在第一次試教時,我想通過對第五自然段描述音樂和情感的這部分來分層次的體會音樂中所體現的情感。如起初的音樂委婉連綿,好似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我讓學生讀了之后就在文中找到相應的表現惠山二泉優美景色的文字,找寫阿炳所走過的人生道路的段落,一一地去落實,通過朗讀來體會阿炳的內心世界。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好像始終是停留在表面,不能夠更深一層地去體會阿炳的內心。
在和劉書記進行了一番交流后,讓我收獲頗豐。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具有工具性,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語文來交流,如寫、說等,在第三學年段就應該落實讓學生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在教學當中引導學生去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在閱讀教學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而不是單一的在作文課當中才教寫作文,只有真正地做到了讀寫結合,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夠達到另一水平。而在這一課當中我只注重了“內容”到“內容”的銜接,沒有讓學生通過深入地理解文章的遣詞用句,所以學生學到的東西很表面。學生要獲得的是對自己的今后有用的東西,而這些就像樹根一樣,只要這些樹根長好了,就能夠吸收更多的營養,長成參天大樹。那么在這一課當中有哪些值得我們去探討,真正的是讓學生要學的東西呢?比如說:這一課中“漸漸地”的連用、環境的描寫、敘述音樂要表達的內涵的文章結構等,這些都是學生要積累的知識。
于是我進行了第二次試教,我抓住了一個主線,文章是怎樣通過文字讓我們感受到了阿炳的“不屈不撓、對生活、對音樂的熱愛,對光明的向往”的精神呢?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之后,再讓學生交流,老師這時就可以在學生的回答當中加以引導和小結方法,這節課就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通過兩次的試教,我最大的收獲和感觸就是深入研讀課標,把課標與本課的教學結合起來,你會發現這一課中要教給學生的應該是什么。
【五年級語文上冊《二泉映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二泉映月》教學反思02-11
語文《二泉映月》教學反思12-17
語文《二泉映月》教學反思范文10-30
語文五年級下冊《二泉映月》教學反思04-12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05-29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09-12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10-18
《二泉映月》的教學反思11-04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