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最后的姿勢》優秀教學反思
我從接受任務上《最后的姿勢》,神經一直繃得緊緊的,必須全心以赴。上課的過程就是對自己鍛煉的過程、磨礪的過程。《最后的姿勢》與其說是一次研討課,還不如說是一次“公開課”,因為我知道之前我上過一節比較成功的心理健康團體輔導課,而語文課這些年來卻很少在這么多老師的面前展示。
現在已經試教過兩次了,有成功的興奮,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先找找優點來自我安慰一下:
1、挖掘出了情的根源
《最后的姿勢》一課,從第一次接觸課文,經驗告訴我必須抓“情”,如果學完了這篇課文學生都無動于衷的話,那我的課時失敗的。于是我緊扣文章的主旨“最后的姿勢”——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我深刻地挖掘這一姿勢的內涵。我問孩子,如果這一個姿勢用一個字來表達用什么字可以概括?如果這一個姿勢用一個詞語表達,這是什么樣的姿勢?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這是希望的姿勢!這是愛的姿勢!這是愛學生的姿勢!這是給予孩子生的希望的姿勢!這是為了四個生命延續的姿勢!”……我想這就是“情”,情到深處語自華。
2、引領到了文的品悟點。
我深深的覺得與孩子上每一堂語文課,我們越來越默契,孩子們越來越開心,課堂上他們的思維是活躍,他們的眼睛直放光芒,在深探這篇文章的本質與內涵。我問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離門口最近,為什么他不跑!學生稍作思考:
生1:因為譚老師是一位老師,必須讓自己的學生先沖出去!
生2:因為還有四個學生還沒在教師里!
師:說明了什么?
孩子:他的心里始終裝著的是他的學生,他的學生是第一位的!
到這里我知道孩子們悟出了老師的愛。我并沒有到此作罷,我繼續追問:還有什么原因?
……
我想,語文教學就應該是學生的自我感悟,不全是老師的“滿堂灌”,學生對文本的富有個性的理解才是真正檢驗語文課成敗的最重要的標準。學生透過語言文字,通過開口讀和靜靜的想,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的肺腑之言才是真正的語文素養。
不足之處:
1、每個課時應該抓個啥?為什么40分鐘的時間總是不夠用?上語文課首先要把每節課的任務列出來,不要把第一課時的任務放到第二節課里面去。
2、如何提煉教學語言?問題如何設計?用什么語言去引導?這些都要在備課時作充分的思考。
3、在講課的過程中,行云如流水的課堂的'標準是什么,在引導學生感悟時,是否孩子的語言再豐富些?尤其在引導學生突破文章的重難點時,如何使得老師的點撥,提示語再精煉,再富有啟發性?
3、如何正確的把握文章的拓展?
……
一堂課總會有自己的得失,人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不斷地充實完善。譚千秋老師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這是一個偉大而高貴的靈魂,這是他生命價值的彰顯。其實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生命的姿態,崇高也罷、認真也罷,敷衍也行,不同的個性構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組成了豐富多彩的生活。但在這上千種的生活姿態中,也一定有屬于我們自己的那一份姿容,所以我們要找準自己的生活定位,認真的履行,不向左,不向右,只管朝前!
活出自己的生命姿態,哪怕最后依然默默無聞,哪怕最后淡然隱在某個角落,至少我們能擁有一個豐滿的人生,因為在我的頭腦中始終有豐富的思想來滋潤我的心靈!
【語文課《最后的姿勢》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最后的姿勢》的教學反思11-06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11-02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03-15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范文09-29
《最后的姿勢》的教學反思范文12-06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范文12-14
《最后的姿勢》優秀教學設計12-16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15篇03-05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15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