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優秀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32頁“分桃子”主要是通過“分桃子”的過程,使學生感受“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別,體驗“平均分”的含義。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動手分一分的活動,讓課堂成為提升學生數學思考的訓練場。
1、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喚醒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我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請你幫助猴媽媽分桃子——分一分”這樣的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數的分解,找到了新知識與舊知識的生長點,改變了傳統的概念教學“復習——引入——新課——練習——鞏固”的模式。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講述分桃子的故事,引出只有分的“同樣多”(平均分)兩個猴寶寶才滿意,適時滲透數學文化思想,使學生數學思考從這里“開始”。
2、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數學思考——平均分。
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是教師傳授和輸出的結果,而是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情景間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如果說以往的概念教學,教師側重于直觀演示,通過舉例證明理解概念的含義,那么在新課程的實施中,課堂教學要有“質”的.變化。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媒介”,它對教學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教學中,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我大膽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怎樣分桃子、分魚、分智慧星……還設計了變式練習,辨析“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練習,在小組練習“分智慧星”的活動中,引出了有余數除法,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由“分一分”——平均分——有余數除法。
3、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過程中,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數學概念是生活現象的“數學化”,是由具體到抽象的“升華”。針對低年級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沒有把現成的除法意義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以后,及時設計了一些操作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引導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試一試、擺一擺、分一分”,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義,體驗“平均分”。讓學生在做中學,抓住不同物體的“平均分”,既培養了數感,又強化了對除法意義的初步理解。與傳統教學相比,整個課堂教學看似淡化了“除法的概念”教學,實際上卻在“核心”處加以“引導”,在關鍵處加以“點撥”,教師真正成了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借助課堂教學這個提升學生數學思考的“運動場”,使學生的思維由“無序”到“有序”,真正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
我在本節課教學中,力求營造一個充滿“靈性”的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幫助學生“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義。從引導開始起“跑”(分一分)——有目標的進行跑(平均分)————最后水到渠成(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小學數學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01-20
數學教學的優秀反思03-15
小學數學《方向與位置》優秀教學反思10-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3-08
《數學思考》優秀教學反思03-13
《數學廣角》的優秀教學反思01-26
數學教學反思優秀范文02-07
高中的數學優秀教學反思08-31
數學教學反思優秀例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