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精選16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1
《乘法運算律》這節課我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位指導,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基于這種思想,設計課堂教學時,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
1、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上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歷加法運算律產生和形成的過程,同時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2、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在學習加法運算律之前,學生對四則運算已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為新知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中始終處于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促使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數學。
教學設計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實現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與外化運用的認知飛躍,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2
本節課,學生已經很熟練的掌握了加法的運算定律,了解并探索加法運算定律的方法,那么為什么不讓學生自己結合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方法自主探索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呢?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有針對性的復習加法運算定律,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回顧加法與乘法的關系,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猜測推想,調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真正經歷知識的發現發展的過程,使學生真正的理解知識,同時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和必要的活動經驗;總結概括,通過教師和學生的總結使學生對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印象更加清晰、流暢,同時使學生了解課本上的`歸納方法,幫助部分學生進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維過程;練習應用,通過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練習,使學生鞏固知識,發展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總結,在課堂總結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從三個層次進行總結回顧:
1、數學知識的總結回顧;
2、數學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的總結提煉;
3、通過讓學生談收獲,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展開自我反思和總結。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提高。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時積極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發揮好教師的指導作用。積極運用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的學習方式,努力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學習活動的機會,使學生通過經歷知識的發現、發展過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獲得必要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使學生獲得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3
對于乘法的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單從形式上理解比較容易,但是作為教師不能讓學生只注重形式。
認為只要知道把兩個數結合起來相乘,或者交換兩個數的位置相乘積不變這個規律就可以做題了,而是要讓學生明白算理,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在交流中展示不同的.解題思路,引出對兩個算式計算順序的研究。
進而提出自己的猜想,進行舉例驗證,得出結論。明白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乘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乘第一個數,積不變。通過聯系多個計算算式,重點讓學生放在對規律的體會和感悟上,加深理解,防止死記硬背,讓學生學會探索。學生理解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這樣就要求學生熟記一些運算,如凡是看到25、125這些數,就要想到4和8,因為他們結合可以湊成100和1000,使計算簡便。
同時部分學生容易混用,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認識到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只有在幾個數連乘的情況下才能運用,在混合運算中是不能用的。在自主練習時,不能單純地為了處理自主練習的練習題,而是要在處理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探索發現新的知識——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和除法的性質。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經歷從探索到發現,再到分析概括出規律的過程。這樣既達到了鞏固練習的目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探索發現、分析概括的能力。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4
學生從二年級就開始接觸乘法計算,對乘法積累了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對于乘法定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于學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運用乘法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啟蒙教育,這才是教學的重點及難點。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猜想、進行驗證、總結應用的思路進行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1、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索整數乘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的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2、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在學習整數乘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之前,學生對整數乘法運算律已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為新知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中讓學生處于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促使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數學。
教學設計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實現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與外化運用的認知飛躍,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教學工作中,并對照開學初的計劃,我從以下方面加強改進日常教學:
1、注重從學生已有認知基礎入手。如:緊密聯系整數乘、除法的意義、計算方法、四則混合運算,使學生把整數運算知識遷移到小數運算中來。
2、注意教給學生運用多種計算方法,以培養學生的靈活計算能力。如在簡便運算中,讓學生分別用豎式計算和用運算律計算,通過比較,讓學生認識到這些規律具有的普遍意義,又能對這些知識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3、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審題能力,能解決小數乘、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4、注重后進生雙基的補習,讓培優轉差落到實處,以提高整體水平。
雖然班級的基礎偏差,面臨的形勢比較嚴峻,但只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日常加強題組訓練,突破難點,培養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更好基礎。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5
我聽了黃永平老師《有理數乘法的運算律》一課后,感觸頗多,特別是在教師講解這一方面有了進一層次的理解與認識。以下是我聽課后的幾點感受和體會:
1、教學設計合理,符合課程標準與教材內容要求。
2、教學目標明確,例題典型,練習多樣化。
3、這一課黃老師采用的是復習引入新課的方式,在學生回答了有理數的'乘法法則后回憶了小學的運算律,使得學生對學好新課有了信心,也為學習新課奠定了很好的鋪墊。
4、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細心分析,條理清楚。學生學得認真、努力。
5、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得多,累了自己;學生做得少,印象不深刻,難以掌握知識點;真正的“吃力不討好”,嘻嘻!
6、本校的班級學生人數很少,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水平也不高,也會給老師的授課帶來一定的影響。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方面欠缺,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還有教師的教學時間安排難以按預定的完成,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等等。
7、在教學前的備課工作中,教師必須清楚,什么內容該講解,而什么是可以忽略的知識。應該怎樣去把握講解的要求:不是就題講題,而是要尋找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
以上是我聽了黃老師這一課的幾點體會和感受,也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與建議,望見諒。同時也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在往后的教學過程中自己要更加努力的學習、實踐、反思與探索,達到更大的進步。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6
《乘法和除法的簡便運算》一課是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最后一節教學內容。本節內容是學生學完乘法運算定律后進行合理運用、學會選擇合理方法的知識。主要是結合生活實際以及用好乘法運算定律的'幾何模型,豐富知識表象。
教學時,我采用如下步驟進行教學:
一、溫故互查:進行口算訓練和乘法運算定律的五分鐘復習。
二、設問導讀:讓學生自學課本29頁內容獨立嘗試列算式,針對學生的列式進行比較那種更簡便。
三、自學檢測:練習導學案自學檢測1、2題,同桌互相檢查。
四、鞏固練習:學習導學案練習內容,小組合作交流。五、拓展延伸:結合生活實際,用好乘法分配律的幾何模型。
這節課有幾點值得反思:
1、整節課學生們都是養之有素,不論是上課時向聽課老師問好,還是上課對自己評價的同學說“謝謝”,孩子們都是落落大方,有禮貌,講文明的好孩子。
2、課上同學們都能全身心地融入課堂,積極發言,參與度高。
3、最后的拓展延伸沒有給學生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機會,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加以改進。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7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乘法計算、整數乘法運算定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面對新的課程改革,教師首先應該改變教學的行為,即把對新課程的理解轉化為自覺的教學行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行為的層面上,呈現出新課程的所蘊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這一課后,反思這節課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1、樹立學生自信心,尤其愛護后進生,培養學生口算心算、勤動手勤動腦的習慣。并對學生的多樣思維應加大評價力度。評價一個孩子,要適時,適當,決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殺,否則可能會壓制孩子的思維積極性。這一點,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加強。
2、課前對學生學習效果估計不足,所以使一些事先設計好的練習沒來得及做完。這也提醒我,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案,更重要的還是要備好學生,這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3、上課時復習的時候應該安排一些整數乘法簡便運算的題目,幫助學生回憶簡便運算,為本課的簡便運算打好基礎。
4、例題6中本來只有前面2道題,但是備課時拔高了難度,多加了2道較難的簡便運算題目,在前面復習時沒讓學生回憶、做做類似的整數乘法混合運算題,所以學生做題效果不理想。
總之,通過本節課,使我在教育教學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和提高。我認為,在落實新課改的精神上,只有做到了讓教為學服務,讓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提供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提高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8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引導我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很好地應用數學知識。
我在教學乘法的運算定律這部分知識時,作了以下一些調整:
1、按照教參中的教學進程安排,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需要分兩課時完成。我認為將兩課時可以合并為一課時。首先,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與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比較相似,由兩條加法定律猜想到兩條乘法定律,難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兩條乘法定律一起學,一方面有利于比較區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實際應用,事實上在計算應用中,這兩條定律通常是結合在一起應用的。但是教學后發現,學生在應用時情況較好,但對兩條定律的.區分不夠明確。于是,在接下來的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運算教學時,我出示了大量的習題,分組沖關奪紅旗比賽,讓學生通過計算從中去發現問題,并從數學角度去探討問題,然后再通過舉例驗證,讓學生直觀感知乘法中的一些變化規律——任意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因數位置不變,改變計算順序,積也不變。這樣,學生參與非常積極,在驗證的過程中學生把乘法中的這種變化規律,心領神會。由此,學生在進行簡算過程中,得心應手,不但學得愉快,而且用得靈活,效果較好。
2、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則是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遷移,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實際問題引入,學生較易接受與理解。在我的提示指導下,漸漸發現了幾組算式之間存在著的聯系,找到規律,再通過舉例,驗證自己所找到的規律,并且再啟發他們說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達式。這樣既讓學生有獨立觀察、思考、練習的機會,又安排了小組討論,讓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使全體學生的學習愿望都能得到滿足。因此,這堂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回答問題的面也比較廣,從學生的練習反饋情況來看,對這個內容還是掌握較好。
從實際教學的情況來看,這樣的調整教學效果還不錯,我自己認為已基本達到了我課前所設定的目標。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但由于學生人數太多,我在面向全體方面做的還不夠,使得個別不愛發言的同學,很少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學當中值得注意,應該改進的地方。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9
在教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這一課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不僅注重了情境的導入,提高孩子們的參與熱情。開啟課時,我注重從孩子的身邊挖掘素材,引出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加以復習鞏固,緊接著引導學生回憶這些運算定律曾經運用到什么知識中,引導到小數乘法的簡算中,為后面的新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真正達到了“以舊導新,以舊帶新”的效果。
同上我還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與猜想,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動力。在新授課時,我設計的兩個環節,引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在復習完后,我讓學生自己說說,你現在最想研究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孩子們表現出空前的熱情,比如有的孩子談到想研究一下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廣到分數乘法?于是我鼓勵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去大膽的猜想。孩子們的.思維活躍極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預料;
第二,在探究確認上述問題后,我又讓學生大膽的質疑,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中會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簡便嗎?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們又樂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簡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課下來,孩子們始終處在“質疑——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中,真正變成了學習的主人,而且也讓我懂得的教是為學服務,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課堂!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10
分數乘法簡便計算是在學生學習了運用乘法運算定律使整、小數乘法計算簡便和分數加、減、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不僅適用于小數、整數乘法,而且也適用于分數乘法,使計算簡便。有助于提高計算效率,有利于實際應用。
教學中,我設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小組討論為輔,大膽猜想為依據,實例驗證為手段,集體歸納為結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人,而我只是輔助性的導,包括練習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
原以為學生已學過了整數和小數的簡便運算,分數乘法簡便運算又只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學生掌握肯定不錯。事實證明上課效果還不錯,可是作業中錯誤率極高。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我回顧了這節課,發現我的教學是努力體現了課改的精神,整節課運用了三步導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展示交流。課堂力求能讓學生完成的教師決不代替,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能力。卻忽略了讓學生理解知識這個最根本的教學目標。由于教材沒有例題,練習過于簡單,學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新授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大大地縮小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如何發揮教學的'作用呢?怎樣來培養學生靈活的簡便算能力?經過反思后,我認為在教學關于簡便計算應從下面著手:
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是學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我提問了多個學生,用語言描述加法定律,結果沒有一個學生描述的清楚,倒是對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輕車熟路,問為什么這樣做,都是用字母表示定律來回答。我想如果能讓學生聯系實際舉例來說明,注重通過實際情境來分析算式,幫助學生從直觀上來理解運算定律。效果既會加深對定律的理解,也能感受到數學計算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用兩種方法解體現了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出現算法的多樣化后,我們應該利用這個契機,從而建立起簡便運算模型:為后面的變式靈活、合理地進行簡便運算打下扎實的基礎。借助數學知識的現實原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運算定律,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意義。其次,是混合運算與簡算混淆,亂用簡便運算,另外是分配律用錯的最多。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11
教學乘法分配律之后,發現學生的正確率很低,特別是對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極容易混淆。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1、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結構特點,也要同時注重其內涵。
我們往往注意了等式兩邊的“外形”結構特點,即兩數的和乘一個數=兩個積的和。缺乏從乘法意義角度的理解。這時教師可提問“為什么兩個算式是相等的?”這里不僅要從解題思路的角度理解如:(6+4)×9=6×9+4×9是相等的,還要從乘法的意義的角度理解,即左邊表示10個9,右邊也表示10個9,所以(6+4)×9=6×9+4×9。
2、注意區分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多進行對比練習。
乘法結合律的特征是幾個數連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兩數的和乘一個數或兩個積的'和。在練習中(40+4)×25與(40×4)×25這種題學生特別容易出現錯誤。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可以多進行一些對比練習。如:進行題組對比15×(8×4)和15×(8+4);25×125×25×8和25×125+25×8;練習中可以提問:每組算是個有什么特征和區別?符合什么運算定律的特征?應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嗎?為什么要這樣算?
3、讓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經歷解題策略多樣性的過程,優化算法,加深學生對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如:計算125×88;101×89你能用幾種方法?對不同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什么時候用乘法結合律簡便,什么時候用乘法分配律簡便?明確利用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進行間算的條件是不一樣的。乘法分配律適用于連乘的算式,而乘法分配律一般針對有兩種運算的算式。力爭達到“用簡便算法進行計算”成為學生的一種自主行為,并能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選擇適當的算法的目的。
4、多練。
針對典型題目多次進行練習。練習時注意練習量和練習時間的安排。剛開始可以天天練,過段時間以后可以過1-2天練習一次,再到1周練習一次。典型題型可選擇(40+4)×25;(40×4)×25;63×25+63×75;65×103-65×3;56×99+56;125×88;48×102;48×99等。對于比較特殊的題目可間斷性練習,對優生提出掌握的要求。如36×98+72;68×25+68+68×74,32×125×25等。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12
本節課借助研究相遇問題,來學習乘法分配律。教學時學生在觀察信息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認識到求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就是求相遇時兩車共行了多少千米。由于前面學生已有了學習相遇問題的基礎,學生一般都會用兩種方法解答。即先求1小時兩輛汽車所行的速度之和,再求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和先分別求出兩輛汽車所行的路程,再把兩車的路程相加。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兩種算式,模仿對乘法結合律學習的方法,引入對乘法分配律的研究。讓學生再次經歷猜測、驗證、得出結論的數學學習方法的過程。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初步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乘法分配律,雖然還不夠準確,學生已能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應用是個難點,對于像135×6+65×6這樣的題,特點比較明顯,讓學生獨立計算,嘗試解決,然后集體交流,提升認識。交流時啟發學生說清是怎樣運用乘法分配律的.就可以了。對12×105這樣的題進行簡算,特點不明顯,要將105想成100與5的和,這是一個難點。我是這樣突破的,12×105就是求105個12是多少,可先求100個12是多少,再求5個12是多少,合起來就是105個12是多少。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在進行自主練習時,盡量讓學生獨立完成,在大部分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每道題都要求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提高學生的認識,使學生從形式到算理掌握這個運算定律。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13
對本節課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1、這節課我的設計意圖在上體現的還是可以的,教學的各個環節也能夠緊密的銜接在一起。
2、在課前我的備課也很充分,我在課前對教材進行了全面的了解,發現教材中的第一個環節是要求學生們用計算器計算的,且數值都比較大,我在設計教案時把這部分進行了改變,把那些大的數值換成了小數值,這樣即能讓學生可直接用筆計算,又能讓學生把前面的豎式計算進行了很好的鞏固。
3、在教學中我也設計了學生的活動,這樣的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新的知識。比如我在課堂中設計了一個小小比賽,這樣的設計即能讓學生在競爭中學到知識,又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
4、在課后的小測試中我共設計了幾個不同的小題,這幾個小題能把本課學到的各種形式的運算都有涉及到,并在時也設計了一個個能發展學生能力的有梯度的題。
但我在這一節授課時卻發現了有以下幾個不足之處:
1、教學時間設計得不是很合理,在課的前一個環節用時較多,這使后面時間明顯不足,特別是后兩個環節沒能夠及時的完成。
2、課中的語言有很多的地方是很生澀的,這說明我的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都還要加強。
3、崔主任的評課對我的啟發很大,他說我們的數學課堂要做到:一是小步子反饋,就是要學生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反饋,二是要加強學生的板演力度,三是要把每一節課的訓練與考試的具體情況相聯系。而這一節課中我對這三個方面體現的都還是不夠明顯的,這在以后的教學中是要注意的。
4、要不斷的加強對自己的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以做好對課上突發事件的處理。
5、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小小比賽,可是學生并沒有聽懂我說的要求,而使一個好好的比賽成了一個個人輔導的環節。課后在崔主任的幫助下我使我明白了問題的所在。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14
遲老師執教的《復習乘法運算律》一課,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基于這種思想,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注意了以下兩個問題:
1、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前及課上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2、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在復習乘法運算律之前,學生對乘法運算律已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這節復習課旨在使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系統歸納、深化、突破、超越。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
這節課有以下兩個亮點:
一是學生自己出練習卷題。
課前遲老師布置同學們復習已經學過的乘法運算律,并根據自己在做題中的體會,遇到的問題,易混易錯的地方,例如:
(1)25×(4×17)和25×(4+17);
(2)78×99
=78×(99+1)
等情況,自己嘗試著出練習卷,既鞏固自己所學知識也提醒別人注意此類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復習的題目都是同學們自己總結出來的,學生自己出題自己講解,課堂上始終是學生唱“主角”,而老師只是一個“配角”,
老師一直關注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思維等方面,復習過程中,也許有的學生一時想不出如何解答或答案不正確,都不要緊,畢竟他在參與。
這節課,遲老師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之間的聯系,營造了極力探索和理解問題的良好課堂氣氛,老師不斷地鼓勵學生表達,對不同答案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成果,不斷啟發學生關注問題的`主要方面,及時提示那些出現在學生中,新鮮的,有意義的交流實例,使練習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習題設計層次化。
這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綜合練習。遲老師出示了兩組不同程度的練習題:
A組25×9×4B組45×99+45
7×125×8125×72
(10+4)×25101×34
48×79+48×2125×5×4×12
53×9931×18-31-31×7
A組題著重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鞏固,而B組題則是鼓勵更多的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既設計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鞏固題,又要設計出訓練學生思維發展題,體現了練習題既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學生的生活,使學生認識到,結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認真思考!
出示兩組題后,遲老師對同學們說,你喜歡作哪組題就作哪組題!課堂氣氛和諧輕松!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了。
建議:有的題目可以采用小組合作討論來解決,這樣學生的參與面更廣,效果也會更理想。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15
上課之前,我瀏覽了許多的案例,想尋找一種生活情境導入我的新課。目的當然也很明確:為了趣味。盡管我愁思冥想,結果還是設計不出一種有趣的生活情境。這一課設計生活情境不好創設,如果要創設生活情境,三個運算定律不是要創設三個生活情境嗎?如果要創設三個生活情境不是顯得雜亂而無序嗎?后來思考:情境除了生活情境,數學本身也是一種情境。而且是一種很好的情境。于是我以一道嘗試計算題導入,效果也不錯。這一點所給我的啟迪是:情境的創設不能只僅僅為了求“趣”而求“趣”,情境的創設一定要為數學主題的學習服務。一定要“量體裁衣”,不好創設生活情境的內容,可以從數學本身的問題入手,數學本身的情境也是一種情境,不必舍本求末,緣木求魚。
在這堂課的習題練習設計中,我安排了“填一填”、“練一練”、“議一議”、“我能行”幾個環節,體現了一個由“運算定律的感知------正式運算定律的'運用-------變式運算定律的運用”的過程,這種層次性的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實際。在以后的教學中,不論是概念課,還是計算課,我都將要注意運用。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 16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一步乘法應用題的知識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根據連乘應用數量關系的特點,根據不同的已知條件找出要解答的問題,或從問題入手,找出解答問題所需的條件。首先出示兩道一步的乘法應用題讓學生口答,然后讓學生再把兩個一步應用題合成兩步解答的乘法應用題。接著請學生根據題目的信息思考:要求3個方陣一共多少人,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學生對不同解法的理解。
教材里兩種解法都采用綜合法思路引導學生分析推理。第一種解法是引導學生根據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的條件思考能求什么問題,再求出題目的`結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綜合算式解答。第二種解法是先引導學生根據另外兩個聯系的條件思考能求什么問題,再求出題目的結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綜合算式解答。讓學生用綜合法思路來分析數量關系,有利于學生找出不同的中間問題,理解兩種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數量關系,明確兩種解題方法的區別,便于學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本課不是引著學生逐字逐句分析并解答應用題的,取而代之的是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求他們想知道的結果,通過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和努力,應用所學的知識找到答案,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展學生創新思維。本節課讓每個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都得到了交流、討論的機會,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了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的團結精神。同時盡可能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學習中,盡量讓他們動腦筋思考,動嘴去說,在不斷的練習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運算律教學反思12-02
數學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04-22
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3-24
數學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04-22
運算律和簡便運算教學反思02-01
乘法運算律評課稿09-25
《運算律》教學片斷與反思09-09
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精選13篇)06-20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