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北京版一年級數學下《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一直較高,能比較主動積極地參與數學活動,能夠正確地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深刻地體會面在體上。能取得這樣的效果,我想以下幾個特點吧!
一、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象是創造的靈魂。
在教學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從內向外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和樂于探索。
二、形式多樣的操作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
《課 標》指出在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折疊、討論,進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間,認識一些常見的幾何 體與平面圖形。因此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動手描出物體的面一樣大的三角形(或長方形),感受平面圖形是從具體實物中抽象出來,體會面在體上;在釘子板 上圍三角形(或長方形),學生從中可以認識這種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在紙上畫幾個大小不一樣的三角形(或長方形),加深學生對這個平面圖形的認識,形成表 象;摸一摸、折一折三角形(或長方形)紙,從觀察、操作中認識這個圖形;閉上眼睛想一想樣子,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建立空間觀念;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東西 的面是三角形(長方形),在說中學生從抽象的事物又回到具體的實物上,進一步體會面在體上。還有學生按照描圍畫摸、折記說的步驟自己認識正 方形和圓。整個操作過程從眼、手、口等感官充分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學生在參與操作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嘗到學習成功的滋味,樹立了學好數學的 信心。
三、自由充足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學生的語言交流對于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具有重要作用,為此,要重 視學生的合作與交流,盡力為學生提供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中,每次學生動手操作后總讓他們與同桌或者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發現,或者是讓 他們互相檢查、互相糾正。不管是說,還是檢查、糾正,學生都有自己的空間進行交流。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自學正方形和圓時,學生有更廣闊的空間進行合作交 流。這些自由充足的機會,學生不僅培養了交流合作能力,而且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在自主探索、交流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從而產生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四、注重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生活化。
《課 標》強調要注意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每種平面圖形都是從生活中的實物抽象出數學知識。每每認識完一種平面圖形都讓學生找一找、說 一說什么東西的面是這種平面圖形。還有課外實踐作業:跟父母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的面是今天學過的平面圖形。引導學生不僅在課內學習中與生活聯系,而且在課 外實踐中與生活聯系。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能服務于生活。
這一課的教學安排了小組合作自學正方形和圓,小組長在這一個活動中并沒有發揮到作用。如何使小組學習能得到完美的效果,小組長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將是我在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