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蘇教版《比例尺》教學反思
在設計本節課時仔細分析了教材的設計意圖,同時又思考如何將這樣一節概念教學恰到好處的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于是:我主動、大膽地重組教材,在引入階段,選取了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國地圖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3幅平面圖“為什么同一個中國卻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平面圖反映?”,初步滲透比例尺的特性:圖形的大小可以隨意改變,但形狀不能改變,順利引入課題。
在認識、研究、推導、歸納“比例尺”概念時,我讓學生先測量了教室的長和寬,再試著畫一畫教室地面的平面圖,親身體驗設計師的感覺,并且提供給學生一個學習資料,讓學生自己親自感受到畫圖的標準,在匯報交流時,恰當的傳授知識,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總結出比例尺的定義,認識縮小比例尺,針對學生們得到的很多結論,我將他們的作品一一展示給同學們看,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1) 8厘米: 8米=8:800=1:100
6厘米: 6米=6:600=1:100
(2) 4厘米: 8米=4:800=1:200
3厘米: 6米=3:600=1:200
(3) 2厘米: 8米=2:800=1:400
1.5厘米:6米=15:6000=1:400
讓學生抓住1:100、1:200、1:400…….進一步歸納出比例尺的含義和特性。創設一種可以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索與交流的`時空的教學結構,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更為充足的時間內從事實實在在的測量、作圖、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扎實有效,而且很容易被學生認可與接受,學生十分愿意在自己喜歡的課堂中展示自己、發展自己。
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在訓練學生多說的同時還應注意多讓學生多動動筆計算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小學六年級《比例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比例尺的教學反思12-15
比例尺教學反思07-02
《比例尺》教學反思09-10
《比例尺》教學反思08-16
《比例尺》教學反思03-28
《比例尺》教學反思10-16
比例尺畫圖教學反思05-23
《比例尺的應用》教學反思08-26
《比例尺3》教學反思08-27
比例尺的教學反思例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