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范文(通用10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 1
《元角分的認識》是一年級第二冊的內容,13種人民幣的面值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調查中不難發現,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是浮淺的,而且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會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而一年級小學生又缺乏購物的社會經驗。本節課正是從學生這一原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做了生活化、活動化兩方面的加工,受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并從中滲透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進行了民族精神及愛國主義教育。
1、 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人民幣。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活動,活動是教學的核心,是教育的基本形態。本課教學中我努力轉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創設直觀情景,引導學生認識13種不同的人民幣;創設問題情境,為13種不同的人民幣進行分類,揭示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創設活動場境,對人民幣的換算、數人民幣,揭示不同的付錢方法和元角分的進率。學生在設計的教學活動中,主體參與、合作交流、發現探索、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聯系生活,體現人民幣的社會價值。
新課程強調:課程內容不能僅僅是來自“科學世界”的內容,而必須以“生活世界”作為背景和來源,課程才能夠真正成為溝通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橋梁。課一開始,就讓學生觀察生活中購物的場景,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要用到人民幣。在此環節中我滲透了愛護人民幣教育,讓學生體會到人民幣是代表我們國家的貨幣,要愛護人民幣。加強了學生們的民族意識。其次,讓學生體會用多種付錢方法買東西,開拓思路,體現開放性、趣味性,找到最簡便的付錢方法,體現數學的簡潔美和實用性;最后組織學生模擬購物,利用自己手中的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生在買的同時,經歷了用一定數量的錢買單一物品或多種物品、付錢、找錢的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有關知識,提高了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
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 2
本節課是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的第二課時,教材在認識了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幣間的換算的基礎上,會進行一些人民幣的簡單計算;了解商品價格的表示形式;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精神。
我在進行本節課的教學時,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教學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創設情境,幫聰聰、明明換錢購物活動,把整節課編成了一個故事,把知識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從而引導學生在數學故事中學習身邊的數學和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出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我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時,力圖體現以下幾個教學理念:
一、注重趣味性,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針對一年級學生爭強好勝,樂于助人的特點,本節課運用多媒體課件,聲像并茂呈現給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以故事激趣導入,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使學習成為他們迫切的需要。
二、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自主性。
我力爭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這一理念。讓學生通過擺、看、拿、想、說、換、比等形式,以及小組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不同的見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讓他們在活動中、游戲中,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創造性學的境界。
三、突出實踐性,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整個教學過程,貫穿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條主線,努力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去。從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在活動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并會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在培養學生自理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 3
《元角分的認識》教學反思
《元角分的認識》是一年級第二冊的內容,13種人民幣的面值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調查中不難發現,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是浮淺的,而且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會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而一年級小學生又缺乏購物的`社會經驗。本節課正是從學生這一原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做了生活化、活動化兩方面的加工,受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并從中滲透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進行了民族精神及愛國主義教育。
1、 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人民幣。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活動,活動是教學的核心,是教育的基本形態。本課教學中我努力轉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創設直觀情景,引導學生認識13種不同的人民幣;創設問題情境,為13種不同的人民幣進行分類,揭示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創設活動場境,對人民幣的換算、數人民幣,揭示不同的付錢方法和元角分的進率。學生在設計的教學活動中,主體參與、合作交流、發現探索、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聯系生活,體現人民幣的社會價值。
新課程強調:課程內容不能僅僅是來自“科學世界”的內容,而必須以“生活世界”作為背景和來源,課程才能夠真正成為溝通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橋梁。課一開始,就讓學生觀察生活中購物的場景,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要用到人民幣。在此環節中我滲透了愛護人民幣教育,讓學生體會到人民幣是代表我們國家的貨幣,要愛護人民幣。加強了學生們的民族意識。其次,讓學生體會用多種付錢方法買東西,開拓思路,體現開放性、趣味性,找到最簡便的付錢方法,體現數學的簡潔美和實用性;最后組織學生模擬購物,利用自己手中的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生在買的同時,經歷了用一定數量的錢買單一物品或多種物品、付錢、找錢的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有關知識,提高了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
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 4
小數在現實生活中被廣泛應用著,學生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已經接觸到了一些小數。在這節課中,不是抽象地討論小數,而是通過創設貼近孩子們熟悉的情境來進行小數的初步認識。對于現在的學生們來說,經常有機會到超市和商場去,并且能看到各種各樣商品的標價。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設想以超市中的物品為背景,從物品的價格來開始小數的初步認識。在學習新知和練習鞏固中,都用學生熟悉的情境來貫穿其中。讓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直觀認識小數,而不抽象地討論小數,即不抽象地解釋小數的意義、數位、計數單位、進率等知識。
一、運用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在課的一開始,電腦屏幕上出現了學生熟悉的畫面,“你們知道這是哪兒呀?”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是超市。通過超市的出現,讓學生感知物品的標價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然后給學生展示老師買的物品的標價,通過展示,學生發現標價中的數與以前學的數不一樣了,這些數中帶有小圓點。學生對這些帶有小圓點的數產生了探究的欲望。再把標價中的數進行分類,使他們能主動地投入學習,通過觀察,知道小數的特征。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小數的讀與寫、表示的實際意義
通過學生間交流已有的生活經驗,相互感受對小數讀法的已有認識,及時糾正錯誤讀法,并培養學生概括的能力。首先,師生互動,教師與學生交流資料,并充分利用商品價格,擴大讀數的范圍,進一步鞏固小數讀法。在掌握小數讀法的基礎上,我聯系實際,讓學生來理解小數的含義。再次運用超市水果部中的水果標價,學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上認識、理解用小數表示元角分的含義,在觀察和比較中,孩子們發現了小數的左邊表示元,小數點的右邊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情境的創設,發揮了一定的導向作用。通過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將生活中的現象轉化為數學知識,讓學生經歷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通過選擇題的形式,檢驗了學生對小數的讀法、意義的掌握情況;通過學生之間的`分析、交流,對學習困難生起到啟發、幫助作用。
在教學中,通過讀、想、議、說等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學習過程,達到了“情意共鳴、信息反饋、思維活躍流暢”的境界。
三、存在問題
這節課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在課前如果能夠讓學生自己收集生活中元角分,這樣學生更能感到生活中處處有著數學知識,也能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相聯系。
二是,在小數的寫法上教師缺乏有力的指導,以致在練習中學生反饋時出現的錯誤較多。
三是,年級中兩個班級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教案的設計上,如果能更多的體現分層教學的思想,那么在另外的班級中出現的教學效果會更好。
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 5
一、 營造創新的教學氛圍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交流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失。因此,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于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創新意味的教學氛圍。
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巨大動力,它可以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充滿自信,主動探索,勇于創新。因此,我在教學時,注重創設情境,設置教學內容和學生內在需求的“不平衡”,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如:小蘿卜想買東西,可是錢不夠?大家幫他想想辦法。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好表現的油然而生。這時我抓住學生迫切表現的心情,及時地引導他們繼續學習知識。整堂課學生是在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去學習新知的,探究的味道十分濃厚,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最后的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課堂上看上去好像有些“亂”,但一個開放的、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課,應該有他們自由表達意見的空間。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
三、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條件
新課程提倡面向全體學生,使其得到活潑、主動、全面發展的教育。要實現這一點,老師必須轉變角色,真正由權威的講授者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盡量給同學們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份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喜悅,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從而激勵他們不斷探索、創新。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努力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條件,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這一節課上,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
我在這一節課上努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條件,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既鞏固了數學基礎知識,又訓練了思維,既能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又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力量,讓學生真正地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落實到數學課堂教學的各個具體環節中,從而達到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 6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重點是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和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難點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的換算及應用。雖然人民幣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不是一個新知識,但是學生對于人民幣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一個初淺的`認識階段。奧蘇伯爾說過:影響學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大多數學生認識1元,1角,5角,這些人民幣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學生基本都能分辨。但2角的紙幣現在比較少見,所以有可能不認識。至于1分、2分、5分這些已經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很遠了,對于現在的學生是陌生的。為了更有利于本課內容的掌握,我在課前幾天讓孩子與家長一起玩人民幣的游戲(可認識錢,可隨便抽一張人民幣與家長比大小等),在游戲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些不認識人民幣的孩子通過此活動,對于人民幣有了初淺的認識,有一部分家長會根據書上的內容拿出1分、2分、5分的人民幣讓孩子認識。
教學時我請孩子拿出你喜歡的那張人民幣,向同學進行展示介紹各是多少,并說說自己的辨認方法,加深了他們的印象,也總結出了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這樣的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學生在學習中始終處于亢奮狀態,沒有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估計不足而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倦怠情緒。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發現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起點,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教學過程中該放手的時候就應該放手,讓學生能主動的獲取知識,體會 “做”數學的樂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 7
《元、角、分——用小數表示》是小學數學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應用”中的第一個內容,也是學生第一次在學習中遇到小數。在教學本節課前,學生已經認識了人民幣,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小數,在現實生活中又有著廣泛的應用,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已經接觸到小數,他們經常有機會到超市去,看到各種各樣商品的標價。因此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基于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結合商口價格進行小數的初步認識。
(2)會讀商口價格中的小數,并能說出表示的實際含義:幾元幾角幾分。
(3)能把“幾元幾角幾分”用小數表示成用元做單位的形式。
(4)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應用的樂趣,發展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上下來覺得比較成功的有:
1、充分運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促進有效的遷移。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讀出商品標價(小數)、表示幾元幾角幾分以及商品價格的簡便寫法等,對學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我在課前明確教材內容中的知識要素,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生活素材,尋找數學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有機聯系的切入點,使學生主動地探索新知,順利地完成新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
2、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感受數學的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對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因此本節課一開始就創設學生非常熟悉的水果標價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結合商品價格進行小數的初步認識。當學生會讀商品標價以及知道其實際含義時,讓學生拿出自己從生活中收集的商品標價進行鞏固練習等等,都是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不足之處:
上課的時候我很是重視對學生的評價,盡量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但在教學過程中,我都是在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去講,教案意識還是比較強,所以每個環節都比較匆忙。怎樣在以后的教學中,把教學做得得心應手,手到擒來,使教學過程豐富起來?還需要進一步鍛煉。
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 8
“元、角、分與小數”這一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在此之前,學生對小數的認識略有接觸,但是這種體驗是不準確的、支離破碎的,教師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并將其系統化,精準化。在教學時: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為基準,選取現實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我充分挖掘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選取新學期買文具這一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入手,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教材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
2、拓寬了小數的意義,進一步感受了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及其價值。
學生因為有元角分的生活積累,所以對小數的認識還比較熟悉。但是,學生對于小數的認識僅限于錢。為了避免學生看到小數就在其后加上單位“元”,從而出現認識的局限性,我在課堂上拓寬了小數的意義,問: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了哪些也是用小數表示的.?這一問激起了千層浪,孩子的視線擴大了,紛紛舉起了手,有的說表示身高可以用小數如身高1.32米,就表示1米32厘米,一袋洗衣粉的重量是1.638千克,降水量是10.5毫米……等等,進一步感受了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課后還布置了一項調查作業:調查家中近兩個月的水、電用量及開支情況,通過讓學生了解家里的生活開支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比,找出費用提高或降低的原因,提出自己的感受或具體的建議,部分學生將這些數據寫下來,還有部分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發在班級博客中,把小數認識引到更多的生活中去,拓展學生對小數的認識。
3、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探究,找出每節課的重難點,共同關注。
針對“列豎式時小數點要對齊”這個重點和難點,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
4、在練習時創設開放式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解題的技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班級的博客中發了這樣一道思考題:甲乙二人買同一種雜志,甲買一本差2.8元,乙買一本差2.6元,而他倆的錢合起來買一本還剩2.6元,這種雜志每本價錢是多少?這是根據學生作業中的思考題改編的,學生中有同學進行思考,并將答案回復。我認為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如果能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使數學變得容易!
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 9
“元、角、分與小數”這一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教材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學完《買文具》后,在練習反饋中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如“3.21元”讀作“三元二角一分”這也是同事們談論的話題。我認為這是學生把小數的意義與讀法混淆了,一個小數是由整數部分、小數點、和小數部分組成的。整數部分按原來的讀數方法讀,小數點讀做“點”,小數部分要依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所以3.21元讀作:三點二一元。而把元、角、分用元做單位的小數表示時,小數點左邊表示幾元,小數點右邊不滿1元,則表示幾角幾分。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數的產生,明確小數點右邊兩位表示幾角幾分,幫助學生建立元、角、分與“用元作單位的小數”的`對應關系。
學生對小數的認識都是建立在元角分的基礎上,所以造成了學生對小數的認識僅限于錢。學生看到小數就在其后加上單位“元”,出現了認識的局限性。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補充,生活中的小數如:我的視力是1.5,我的身高是1.56米,我的體重是48.5千克,我的50米賽跑成績是5.98秒等等。個人認為,在初步認識小數的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個直觀、具體的模型,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但過于依賴這一數學模型會阻礙學生的思維,所以有必要拓寬小數的意義教學。
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 10
20xx年5月27日,我和南通師范學校附屬小學一(6)班小朋友一起,學習了《元、角、分的認識》一課。課上,我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互動交流,在快樂的氛圍中有效地習得新知,培養能力,較為圓滿地達到了預設的教學效果,同時,感覺尚有改進的地方。現將課堂教學反思如下:
《元、角、分的認識》是一年級下冊的知識,本課的主要內容有:一、認識人民幣;二、元、角、分之間的進率。為了能讓教學過程既契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又能突出數學本質,引導學生主動習得新知,有效發展數學思維,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和預設:
一是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新授和練習部分,我用低年級小學生都十分喜歡的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動物,編寫“青青草原”小動物們為災區捐款的故事情節,以此貫穿元、角、分的學習,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又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能將興趣持續保持到課的最后。再比如,通過學生“購物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活動中,體會、感悟到數學就在身邊,在學習成功的愉悅體驗中,數學活動經驗也得到了應有的積累。
二是注重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有效整合,培養、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實踐證明,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獨立思維的培養,能有效彰顯學生思維的獨特性;而小組討論則可以讓學生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活躍的信息交流過程中,不同的思維獲得碰撞,并能迸發出耀眼的思維火花。比如,立足于學生課前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積累,新授時,我讓學生基于各自的經驗積累,和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已經認識的人民幣有哪些,你是從哪里看出它是多少錢的?再通過一起擺一擺、理一理等方法,理清1元2角的不同組成方法。自主學習讓數學思維得以點燃,合作交流又使數學思維不斷拓展、深入,兩者相得益彰,有效提升了學生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注重生活性與數學性的有效結合,努力實現生活數學向書本數學的提升。比如,課堂教學中安排的“擺1元2角”和“模擬購物”,兩個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過程,在營造高漲學習氣氛的同時,也是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運用與提升,因為,只有真正認識了“元、角、分”和真正理解了它們之間的數學進率,學生才能在實踐活動中思維活躍,表現積極。
從課堂學生的反映來講,基本達到了上述的要求,學生在游戲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并在互動交流中不斷有新的收獲。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常用的人民幣,較為熟練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進率,能用所學到的知識初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讓我比較欣慰。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肯定還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懇請大家提出忠懇意見。
【認識元角分教學反思參考】相關文章:
《元角分的認識》優秀教學反思03-02
元角分的認識教學設計和反思03-05
“元、角、分的認識”教學設想與實踐反思10-31
《元,角,分》教學反思05-25
《認識元、角、分》教案08-19
《元角分的小數表示》的教學反思10-17
《元角分的認識》數學教案06-21
元角分教學設計11-07
《認識元角分》的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