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凡卡教學反思范文
這是第五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主要講述的是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凡卡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凡卡教學反思1
一篇課文作為教學內容該怎么用,它的教學價值在哪里?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是怎樣發生的,如何實現有過程、有思考、有深讀的閱讀?
對于這篇文章,要抓住小說的主要人物與情節,把教學重點確定在課文第3~15自然段的閱讀。教學中,要把教學價值定位在對文章寫法的揣摩與體悟上,聚焦對比的寫法,讓學生在對比中讀出“相同”與“相異”。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沉默不語,只是在做課堂的旁觀者。
這節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教師引領學生反復進行“對比閱讀”。在第二板塊中,我讓學生讀出不同——對比讀回憶和寫信的段落,找找凡卡前后生活的不同,并且問:讀完后你看到了怎樣的凡卡呢?學生在這一環節基本上能找出相應的句子,“可憐、受苦”、“快樂”等詞語也能輕易地說出來。
本來應該提前印好學習單,讓學生自由填寫學習單,這樣的課堂效果更加好。學生通過對比閱讀,從文章中發現不一樣的凡卡,從而體悟到“對比”寫法的妙處:突出凡卡命運的悲慘,激起讀者的同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我們教語文不單單是在教課文,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要教方法。對于“寫法及其好處”,學生總是不能很深刻地明白,在寫習題時往往空白。
這節課進行了三次對比,第二次旨在求同。問:凡卡鄉下的生活真的有無盡的快樂嗎?讓學生再次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這時學生都能很清楚地知道凡卡不快樂,也能很迅速地找出相應語句。第三次對比,是讓學生從《凡卡》的原文中去對比發現相同和不同之處。
“對比”既是一種寫作方法,也是一種閱讀策略。作者運用對比,揭示了凡卡的苦難,社會的黑暗;讀者運用對比,深刻地感受到了凡卡的痛苦,社會的罪惡。同時,這一過程,實際上是在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反復而深入的對話,這既是對文章的深入解讀,也是我們對作者表達的最大敬意。
這節課在設計上重點關注“寫法”的習得,而相對弱化了對語用的訓練,既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這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在進行對比閱讀時,可以適當讓學生寫一些批注,留下自己的感悟與思考,還可以讓學生選擇文中的一個人物,寫上一句最想說的話。
凡卡教學反思2
《凡卡》這篇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寫的短篇小說,采用了“寫信”這一表達形式,主要講在十九世紀后期的舊俄時代,凡卡由農村來到城市的一個鞋鋪當學徒,他受盡了種種折磨,過著十分痛苦的生活。他寫信告訴爺爺自己的不幸遭遇,表達了想回到鄉下爺爺身邊的急切心情。
作為六年級的學生,面對這樣比較長的文章,已初步具有抓住課文的主要脈絡和重點語句理解課文的能力。他們與課文中的凡卡年紀相仿,在情感上容易產生共鳴。但本課課文結構較復雜,由作者的敘述、信的內容和凡卡的回憶三部分組成,這類文章學生是第一次學習。另外,俄國人名字姓氏、作品的歷史背景等也會使學生在理解上有難度。
基于以上原因,我在第一課時先交流作家契訶夫的有關資料,介紹《凡卡》的寫作背景。人物姓氏、身份關系用連線的方法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讀課文,幫助學生理清小說思路,找準寫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內容與聯想;在找準寫信的段落的基礎上給課文分段。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抓住信的內容、凡卡的回憶和夢等內容中的重點句體會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讓學生討論凡卡遭受了哪些折磨?借助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描繪的感情氛圍,體驗作者的內心世界,達到情感的貫通。教學中我還注意啟發學生想象。如:凡卡還受了哪些折磨?為什么?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替凡卡說下去。這樣的教學設計能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增添悲劇感人的力量。在第三課時教學時把研討本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和續寫作為重點進行。學生了解了小說的主要內容,對凡卡的遭遇給予深深的同情,經過對表達特點的研討,更加感受到了作品的魅力。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尤其是對經典的教學,總是覺得什么都應該讓學生學到、領悟到,但時間有限,沒有辦法面面俱到。比如“凡卡的三次嘆氣”、“斜著眼看了一下那個昏暗的神像”等一些細節描寫,我處理的比較簡單,感覺如果能在深入引導揣摩揣摩就更好了。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課文《凡卡》的教后反思12-18
《江凡》教學反思04-04
凡卡說課稿11-08
讀《凡卡》有感05-08
續寫《凡卡》05-12
《凡卡》續寫05-11
【推薦】讀《凡卡》有感05-05
【精】讀《凡卡》有感05-05
讀《凡卡》有感【薦】05-05
《凡卡》讀書筆記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