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精選11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 篇1
《賣油翁》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筆記小說,它通過賣油翁和陳堯咨之間的一段小故事,用淺顯易懂的文言文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這篇文章故事性很強,學生較易理解。但面對初一學生,要在一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需要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思前想后,按照常規預設好教學目標,學生一定很厭煩。要是我們一起來參與并研究教學,應該會更有趣味。自己提出目標并達成目標定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于是在教學開始之前,我沒有按常規出示教學目標,而是把關鍵字詞寫在很班上,讓學生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尋求目標并達成目標,獲得成功的喜悅。
《賣油翁》這篇課文就學生掌握情況來看,基本上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學生學有所獲。而我覺得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抓住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一、預習充分,質疑大膽
課前我要求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盡量掃除文字障礙,找出難以理解的詞句;通讀課文;了解文章大致內容;查找作者生平等。由于準備充分,在授課時,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并認真聽取同學及老師的講解。課后檢測證明,學生對這一課詞句理解的記憶是既快又牢。所以說,做好充分的準備后,放手讓學生質疑,這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角色朗讀,讀中有獲。
我在教學中多次安排學生朗讀,這篇文章從動作、語言、神態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形象。從語言描寫來說清晰地再現了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一個驕傲,一個謙虛。學生在分角色朗讀和翻譯的時候對兩人說話的語氣把握還比較準,而且朗讀熱情比較高,讀出了自己的感悟。對于比較簡單的知識,我并沒有過多講解,讓學生自己翻譯自己評價。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賣油翁的人物形象可以說在學習的輔助材料中早有定論,但是學生的拓展思維是不可預設的,如:當我問到“通過對課文的理解,你感覺故事蘊含了什么道理?”時,“熟能生巧、不要驕傲自滿、學無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他們對于文本的理解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這也讓我深刻的意識到:如果充分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定會還你一片精彩。在新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們的根本是提高同學們語文學習的效能,進而增加文化底蘊。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認真專研教材,善于抓住這種機會,醞釀這種機會,更要努力創造這種機會。
四、課本劇表演,活躍氣氛。
本次課本劇比賽,既促進了學生多方位地汲取文本文化營養,加深了學生對教材和生活的深入理解,也為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養能力,陶冶淳美心靈,豐富校園精神文化生活,展示自我才藝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整堂課下來,感覺節奏緊湊。學生參與課堂的激情較高。當然,這堂課也存有不足,因學生在課堂上都比較活躍,出現了多次泛答的情況。也有學生的回答,相當精彩,但缺少進行簡要的鼓勵與點評,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改進。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 篇2
《賣油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通過敘述一個生動的小故事,說明技藝專長,全在熟能生巧,不值得驕傲的道理。此文寓抽象的道理與具體的故事之中,手法極為高明。文中的兩個人物形象刻畫得異常鮮明,陳堯咨驕傲輕狂,夜郎自大;賣油翁從容穩重,循循善誘。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懂得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從而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課堂中,采用問題討論法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用積累的知識解決提出的疑問。
情景表演法模擬情景推薦三位同學表演,兩人分別扮演陳堯咨和賣油翁復述課文,請同學發揮大膽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這則小故事,力爭生動形象。
教師依次出示小標題:
陳堯咨善射,賣油翁微頷,兩人對話,賣油翁酌油,陳堯咨笑而遣之。
課文寫了哪兩件相關的小事?
康肅公發矢十中八九,以此自矜。
賣油翁酌油而錢不濕,惟手熟爾。
師:很好,這一副對聯兒差不多就把人物、事件、結果甚至人物的心理都概括出來了。
大家再想一想:這兩人的自我感覺如何。主要體現在這一副對聯兒的哪個句子上?
以此自矜、惟手熟爾。
剛才我們主要分析了兩位對自己的感覺,現在我們換一個角度看看這兩個人對對方的態度如何。
都有一點兒瞧不起對方的意思,你看,康肅公說:“汝亦知射乎?”賣油翁睨、頷等動作都可以看出。
把范圍再縮小一點兒,兩人對對方的態度主要體現在那四個詞語上,大家能不能找出來。
學生找出睨、頷、憤然、遣等。我們就抓住這四個關鍵詞來理解課文。
通過這一細節,可見賣油翁當時的心理活動怎么樣,只要言之有理,可以賣油翁的口吻來說。
能夠透過“睨”這眼神看到賣油翁的內心,如果說“睨”只表示一種觀望心理,那么,“頷”這一動作又表示怎樣的心理也盡量想出不同的答案。也可以模仿賣油翁的動作。
“頷”是點頭贊許的意思,也許賣油翁想啊:射箭真的不錯啊。
要注意是“微頷”,不是使勁兒點頭,是微微點了幾下頭。
甲:應該這樣想,馬馬虎虎還行。
乙:這個點頭說不定是悟出了某種道理,譬如練多了手法就熟了,這就是熟能生巧啊。
同學們講得很有道理,可見賣油翁對陳堯咨的態度是從觀望到有限的'肯定。
教學中巧妙地交談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反復品析揣摩,最后清晰掌握人物形象。文言文教學要扎實,就要通過反復的誦讀,以求獲得正確的語感,即對字詞句篇的透徹理解,又要學的靈活即通過課堂討論引入現代生活的感悟,并對課文進行內化與拓展,以求更準確的把握人物,深入理解。本節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由淺入深,抓住細節,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本節課不足之處:在情景表演法模仿情景時用時過多,太過細化,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 篇3
《賣油翁》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筆記小說,它通過賣油翁高超的倒油技術,用淺顯易懂的文言文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長處也沒驕傲自滿的必要,批評了那種有一點技藝就驕傲的人。故事情節的安排曲折有致,富于戲劇性,很關鍵的是要弄清賓主分明,主角是賣油翁,陳堯咨的“善射”只是襯托出賣油翁的“善酌”,在兩人緊扣“惟手熟爾”進行對話,從而得出“熟能生巧”的道理。為了降低聾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我準備“導讀探究,議練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抓實預習環節。
在預習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但是聾生對于文言文的預習方法還是渺茫的,這就需要老師正確的指導,因此我的課前就為學生列出預習清單:盡量掃除文字障礙(讀準字音),找出難以理解的詞句(同學之間討論或帶到課堂中理解);通讀課文(讀準語氣、表情);理解句意(一字多義);了解文章大致內容(抓住文中描寫動作、語言、神態及心理活動的動詞、形容詞);查找作者歐陽修的生平等。
二、重點引導學生誦讀。
誦讀對聾生本身就難,誦讀文言文就更難了,但是我還是花多一點時間要求學生誦讀,引導學生在誦讀感知文本,涵詠文言文的文字,從動作、語言、神態等語句中體會人物形象。學生在分角色朗讀和翻譯的時候對兩人說話的語氣、表情把握還比較準,在分角色誦讀中學生能從語言描寫來感悟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一個驕傲,一個謙虛。
三、抓住重點語句,展開議練。
為了了解陳堯咨和賣油翁兩人的人物形象,學生必須讀懂“當世無雙”“以此自矜”“發矢十中八九”“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等動作和語言的語句展開討論,理解陳堯咨自以為是、驕傲自滿的人生態度;“睨之”“微頷”這個神態描寫表現出賣油翁對陳堯咨射箭技能的`佩服,等等語句得理解能讓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總的來說,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更需要教師具有開放課堂、駕馭課堂的理念與能力。
四、課本劇表演,感悟意蘊。
課文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我采用聾生的特長表演課本劇。讓學生自由組合分為幾個組進行比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多方位地汲取文本文化營養,加深了學生對教材和生活的深入理解,也為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養能力。
但是課文結束后,我還是覺得學生在預習和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這些方面做的還不夠,特別是一字多義學生難于把握。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 篇4
眾所周知,《賣油翁》這個文言故事告訴人們一個“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長處也沒驕傲自滿的必要。但是,在接下來分析課文的過程中,同學們卻沒有按照我的教學思路走。有的同學對于課文當中賣油翁“睨之,久而不去”這一句頗有微詞,因為它的解釋是:斜著眼睛看,久久不走過去,那賣油翁這樣斜著眼睛看是否有不禮貌的表現呢?如果是不禮貌,按照老師對課文主題的總結,怎么向他學習謙虛的精神呢?還有的同學認為陳堯咨射箭的命中率百分之十,這樣的命中率應該算很高,他的驕傲是應該的。
開始,同學們的疑問使我一時不知道如何作答。在我與學生一番爭論過后,我對學生進行了這樣的引導:我的做法也許會和賣油翁一樣,因為前面寫到陳堯咨射箭的.命中率也就_成,就到處炫耀。所以這里賣油翁的做法,并不僅僅是針對陳堯咨的射箭技術,更重要的是針對陳堯咨的態度。這樣斜著眼睛看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至于陳堯咨,他應該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畢竟他的技術還沒有達到最精湛的程度。
雖然學生們對于我的最終解釋比較贊同,但學生在本課上的表現依舊引起了我的震撼:他們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其實,真正有血有肉的答案,應該是學生自己探討出來的,真正有血有肉的課堂,也不應該按照教科書循規蹈矩的進行。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更需要教師具有開放課堂、駕馭課堂的理念與能力。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 篇5
《賣油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筆記小說,它通過賣油翁和陳堯咨之間的一段小故事,用淺顯易懂的文言文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這篇文章故事性很強,學生較易理解。但面對六年級的學生,要在一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需要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思前想后,決定先按照常規預設好教學目標,然后在揭示主題和理解主題上以學生最感興趣的游戲來升華,教學效果一定很好。于是在教學升華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找出賣油翁所有動作進行連線的游戲,讓學生從游戲中獲得賣油翁告訴我們的“熟能生巧”的道理,教學效果非常好。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 篇6
《賣油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筆記體小說,它通過賣油翁和陳堯咨之間的一段小故事,用淺顯易懂的文言文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這篇文章故事性很強,學生較易理解。這節課就學生掌握的情況來看,基本上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學生學有所獲。而我覺得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抓住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誦讀環節設置合理,效果好。學生喜歡誦讀,我就采用多樣的誦讀形式,有老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分角色朗讀,集體讀。在誦讀中加深學生對文言文語句的理解,體會人物性格及文章要表達的主題。體現出初中階段語文教學以讀帶學的特點。
能圍繞本課重難點設計問題,設計的問題能很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做題能力得以提升,并有效地指導了學生的寫作,比如文章詳略的安排,對比手法的運用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擴展延伸板塊,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受到的啟示及相關名言警句,不僅達到對本課主旨的領會,還理解并積累了與之相關的`名言警句。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培養學生戒驕戒躁,保持謙虛謹慎的生活作風,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本節課字詞句意落實到位。考試要的是精準,實詞、虛詞、固定詞語、特殊句式,句意一定要落實到位,做到精準。此環節,我設計了PPT,重點字詞讀音、含義PPT展示。訓練的目的是能準確流暢的翻譯文章。
小結板塊,我讓學生來談本節課的收獲,以收獲來見證本節課的意義,從學生的收獲中我感到欣慰。因為學生又進一步的完善了自我。
這節課我在誦讀方面用時較多,有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分角色朗讀,朗讀點評,涉及學生參與較多,占用課堂不少時間。在誦讀感知文意這一塊我可以通過早讀來完成,課堂檢查即可,發現問題給學生予以修正,這樣可節省不少時間。在教學中我安排兩組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這篇文章從動作、語言、神態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形象,從語言描寫來說清晰地再現了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一個因善射而自矜,盛氣凌人,一個身懷絕技卻從容冷靜、謙虛沉著。分角色朗讀的第一組學生語氣把握還比較準,而且朗讀熱情比較高,讀出了自己的感悟,第二組情況就不是特別好了。其實,分角色朗讀環節設計一組就行,讓學生從普通話、語氣、情感、神態等進行方面評價,這樣也能達到教學的目的,還節省時間。另外我總想兼顧到所有在語文課堂上想發言同學的情緒,不想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想讓學生思想在自由的空間閃爍,以致于教學目標未能完成,最后課堂檢測沒有時間進行,我隨機安排成課后作業,所以,達成教學目標和保護學生思想自由空間之間產生矛盾。這是我今后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堂課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需要我們去不斷地完善,不斷地改進。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教學相長的意義。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 篇7
《賣油翁》是一篇短而精的文言文。本文通過敘述一個生動的小故事,說明了技藝專長,全在熟能生巧,并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道理。文章寓抽象的道理于具體的故事之中,手法相當高明。而且文中的兩個人物形象刻畫得非常鮮明:陳堯咨是那么驕傲輕狂,夜郎自大;賣油翁卻能做到從容穩重,循循善誘。
針對七年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中,我把關鍵放在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上。在教學方法上,我注重求活、求實,既生動活潑、靈活多樣又講究實效。在這篇文言文教學中我也嘗試作了一些改變:一方面沒有沿用課文串譯這個慣常環節,而主要通過學生對照注釋以及我所制作的課件中相關畫面自譯,然后教師再強調重點;這樣,總體感知課文依然存在,而且文中重點詞句也都能一一突破。再方面我設計了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個環節,請兩位同學分別表演文中兩個人物,這時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就被點燃了,學生們都全神貫注地聽著這兩位同學朗讀。另方面我在分析這篇課文前還讓學生觀看了《賣油翁》改編而成的動畫片《射箭和灌油》,學生看得不亦樂乎,自然而然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就是說,在上文言文的時候,多用一些另類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就不會厭倦文言文。在看完之后,我還讓學生發揮大膽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這則小故事,并能盡量做到形象生動。這樣也就能更自然容易地引出文中所要揭示的`道理。而且這樣引出的道理比教師說出來要深刻很多,學生很容易記住,因為這是他們用心去體會和探察所得到的。重要的是,學生從這篇課文中能真正獲得思想上的啟示——熟能生巧,正如賣油翁曰:“我亦無他,唯手熟爾。”
當然,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堂課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它還需要我們今后能不斷地去完善,不斷地去改進。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 篇8
《賣油翁》是歐陽修的名作,其故事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飽滿鮮明,于細微之處見功力,歷來深受讀者喜愛。雖現今的人教版教材未錄入此篇,但本著兩大目的:一為課題實驗作探究,二為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本人用一節自讀課為7年級的孩子上了這一課。課后,關于“如何培養學生‘會提問’的探索和思考”這一重要問題,有一些發現和思考,反思如下:
本實驗課題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這就涉及到教師在備課預設時如何指導學生提問的藝術。本節課針對這一方面的目標,設置了兩個環節,培養鍛煉學生關注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個環節為文言文教學的必經階段——疏通課文字詞句。本人設置讓學生在原生態閱讀(不預習、老師當場下發教材、閱讀時老師不作任何有關內容的提示)的基礎上,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發現疑難點、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困難時在小組提出問題,共同尋找解決辦法。如出現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在全班提出,組組交流解決,最后集體分享解決問題的經驗。從最后的教學效果來看,這一嘗試的價值在于:1.有小部分同學在沒有經過老師指點、引導的基礎上,能發現很有價值的字詞句知識點,甚至可以主動進行知識遷移,利用所學的一些知識來解決現有問題,為其他同學學會自主學習作出了很好的示范。2、組組交流結束后,組長或者每一組的代表發言人需要總結本小組解決問題的一些經驗方法。在這一過程中,不同的小組所使用的疏通字詞句的方式方法很多,如有的小組主要通過聯系上下文解決某個問題,有的小組則是通過查閱工具書或參考課下注釋,有些小組則是依靠了平日的學習積累(如對于陳堯咨謚號“康肅公”的理解,對于“睨”這一神態的理解)……真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個過程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解決部分問題的目的,而且小組和小組之間智慧共享,使得課堂氛圍十分愉悅,比純粹由老師灌輸講解效果好很多。但是,這一環節的嘗試還是有難以解決的問題:在原生態閱讀以及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老師的引導力度該如何把握?在這節實驗課中,學生自主疏通字詞句盡管課堂氛圍活躍效果不錯,但是基于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學生的活動難以做到非常充分,依舊有不少重要知識點學生無法落實(如關于陳堯咨與賣油翁的對話淺層次的揣摩與理解),“被迫”帶入了下一環節,造成教學板塊之間界限模糊不清。
第二環節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分析情節和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思考和提問。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基于對文章的初步閱讀和感知,對于兩個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提出了五花八門的問題:如陳堯咨為什么最后笑著打發賣油翁走?賣油翁為什么在剛開始看陳堯咨射箭時就“睨之,久而不去”?康肅公問賣油翁時心里怎么想?有的學生還提出康肅公是政府官員,在“家圃”射箭,為什么賣油翁可以看到(而且根據情節分析,他們倆的距離還不遠)?甚至還有學生從故事的真實性方面提出思考:賣油翁在露倒油的絕活兒時感覺特別淡定從容,心理素質特別好,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在一個武官面前,有可能做到么……這些問題的發問層次首先與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在思路上是不吻合的,很典型地體現了課堂孩子們思維的發散性,其次是問題的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孩子的提問能一語中的,切中要害,而有些孩子根本沒有圍繞老師在進入這一環節時的要求來提問,提問方向偏離。
面對這一課堂現狀,如何在眾多參差不齊問題旋窩里跳出來回歸問題要旨?我在黑板上臨時增加了副板書,將孩子們的各種問題精縮成三言兩語,快速板書出來,整理結束后,再次展示教學目標,讓同學們根據教學目標,整理板書中出現的眾多問題,現場進行篩選。這一過程,帶來的結果是:較有效的問題留下,相對偏離目標的問題避而不答。在這種情況下,兩個問題就凸顯出來了:第一,篩選前的標準盡管明確,但是有效問題的層次性,如何理清?是現場提出一個新標準,還是課前有所預設?第二,對于一小部分提出“偏離目標”問題的學生,如何關照他們的課堂心理狀態?如何讓他們學習別的同學提問的方式和技巧?特別是在一節課極其短暫的時間里,如何讓他們在這一問題上小積跬步,在思考和發問的能力方面,能稍微體現課堂的生成?至少在本人的這一節實驗課中,沒有找到較好的解決辦法。若運用“課堂觀察”的評課方式,這一部分心理關照較少的孩子,最終很有可能變成“等灌”的那一群人。
本節課在運用文言文的知識遷移方面,還做了一定的嘗試,因這一環節不屬于教學重點,所以在本次反思中不作贅述。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 篇9
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憑著這一點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園圃里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挑著的擔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著眼看他,久久地不離去。老翁見到陳堯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過微微地點點頭贊許這情況。
康肅公問道:“你也會射箭嗎?我射箭的本領不也很精湛嗎?”老翁說:“沒有什么別的奧秘,只不過是手熟罷了。”康肅公聽后憤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武藝!”老翁說:“憑著我倒油的經驗就可懂得這個道理。”于是老翁取過一個葫蘆立放在地上,用銅錢蓋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進葫蘆,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不沾濕銅錢。老人說:“我這點手藝也沒有什么別的奧秘,只是手熟罷了。”陳堯咨見此,只好笑著將老翁打發走了。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 篇10
一、課前的充分準備不僅可以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學效果。
今天早上恰好是六班的早讀,我們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讀背這篇課文,因為之前幾次已經帶讀過,梳理過文章的大致內容,所以這半個小時的時間,在他們認真積極的努力下,大部分同學都可以背誦課文,即使不能流利完成背誦任務,也能夠熟讀。
最后,同樣是兩節課,六班很輕松地就完成了全部學習任務,還可以進行深入研討,而九班直到下課才能匆匆地蜻蜓點水般略過寫作手法分析。半個小時的早讀看似沒什么關系,但是對整堂課的效果卻產生的很大的影響。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不僅要重視預習的時間預設,還要注意預習的內容安排和效果監測。
二、關于第一環節故事復述的思考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因此我一直努力想讓自己的教學有趣起來,而不拘泥于字詞句的翻譯。在這節課的第一個環節,我在學生已經讀熟課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安排了故事再現環節。這個過程中,九班的莫浩倫、袁凱康和梁瀚升一組采用表演的形式,馮進彥和六班的陳鉦洋、馮旭華也分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展示了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為大家帶來很多笑聲。但是同時,我也不由自主的想要思考一下問題:首先,有趣夸張的表演可能會脫離文本,規范約束的要求他們在遵循原文的'基礎上演繹會不會又束縛了他們的想象力,降低了學生學習熱情?其次,因為準備時間比較倉促,莫浩倫、梁瀚升和袁凱康他們幾個人再有幾個地方配合的不是那么默契,但是也正是這種臨場發揮,他們的機智也得到了最好的體現。表演性的充分準備和語文課堂的隋唐機智又該如何協調?這是我在這堂課中想到的第二個問題。
三、關于第二環節疏通文意的思考:
文言文詞匯積累毫無疑問的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每一次學習文言文時,我都會借助平板教學這一工具,要求學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先圈畫出來,盡量的用好云平臺這個工具,最大限度的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及時反饋跟蹤。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借助語文課本下面的注解之后,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對初中重點要考察的實詞反而沒有多大問題,大部分同學的困難都集中在虛詞上。例如:六班的黃雨翼同學對“以”字的幾個用法、彭靜煊同學對“而”字的幾個用法,九班很多同學對“之”字的幾個用法,都存在著困惑。一方面,這不是初中的考察范圍,另一方面這些知識對于初學文言文的初一學生來說,還是存在很大困難。怎么處理好這種學生問題和教學難度、教學時間、教學范圍的關系,又成了我在這節課之后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了。
四、關于第三個環節比較閱讀的思考
文言文大多短小精悍,所以作者在寫作時往往字斟句酌,用詞十分的講究。我在借鑒優秀教案的基礎上,先采用“動詞見性格”、“代詞顯身份”、“虛詞來助力”、“神態現心理”這四個環節中,通過對文中幾個重點動詞、人稱代詞、連詞、語氣詞和“忿然”“笑”的變動,讓學生在比較誦讀中揣摩歐陽修如何塑造人物的同時領悟作者用詞的巧妙。其中,第一點和第四點學生理解起來就很容易,但是第二點和第三點就有點困難。“君”與“爾”的區別,學生聯系上學期學過的《陳太丘與友期行》后敬辭與謙辭的區別也很容易就明白了,歐陽修所用的“爾”后所體現的陳康肅公的狂傲和其對賣油翁的蔑視。但是“吾”與“我”的區別,學生就比較難于理解。在他們討論無果之后,我借助常見的“母親”與“媽媽”的區別,在提示學生聯系賣油翁身份,學生這才明白了作者從人物身份出發選詞的精妙。
在對課后第四題的處理時,我也采用了比較閱讀的方法,先讓學生自己根據原文,選擇不同的角度,再出示增加了“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的原文,從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其寫作意圖,并由此引出歐陽修創作這篇文章的初衷。這幾個步驟不僅可以緊密相連,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課堂上很多學生都恍然大悟地表示,“原來這么一點小改動,文章的意思就截然不同了!”“原來這樣簡單的一篇文章中可以讀出這么多東西呀!”……
在收獲喜悅的同時,我也不由地陷入沉思,《賣油翁》這是一篇很精彩的“寓理于事”的小短文,因此借助自己廣泛查閱的資料,我可以很好的找到這個切合點,但是下一次遇到別的文言文的時候,我又該如何處理,如何尋找這個切入點呢?
無論多么優秀的語文老師,都不可能做到每節課都那么精彩,那么優秀。這兩節《賣油翁》上下來,我收獲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想今天的收獲也許就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今天的思考也許就是我前進的方向吧!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 篇11
首先我按照作者,重點字詞,文義的順序進行課文梳理。重點字詞為加深印象,我將主要的字寫在黑板上,文章意思我并沒有逐句逐句梳理,而是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小組內消化,再進行逐句學生翻譯。
這樣做有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可能關注下一句而沒有關注發言學生說了什么。所以我安排了課后翻譯作業。接著,我讓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從陳堯咨的態度和賣油老人的態度對比,分析二人的形象。得出“熟能生巧”這一道理。課文并沒有到此結束,我引導學生思考“熟能真的能生巧嗎?”
在引導學生思考前,我先讓孩子們說一說班上同學的一技之長,這時候要多留一點時間,讓孩子們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同時,我讓有一技之長的同學說說為什么他們會有一技之長?得出:擁有一技之長,需要方法,需要“巧”,其次是刻苦練習,做到“熟”,方可熟能生巧。同時我們需要欣賞別人的長處,擁有一技之長也不能驕傲自滿。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01-25
賣油翁的教學反思06-13
賣油翁教學反思11-11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的教學反思范文04-02
七年級語文下冊《賣油翁》教學反思11-23
語文《賣油翁》說課稿06-12
《賣油翁》 教學設計06-17
賣油翁的教學設計04-16
《賣油翁》教學設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