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燕子媽媽笑了》一課主要是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學生一個深刻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的良好品質。課文的內容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還安排了關于識字,寫字,句式練習等基礎知識的學習。
一、可取之處
(一)以激發興趣為先導。
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很高,大部分的生字掌握較好,課文朗讀也基本做到了聲情并茂,極富感染力。
1、課始我就用兩則謎語導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揭示了冬瓜和茄子的特征。認識“燕”字也以順口溜幫助孩子們記憶:廿字頭,口字腰,北字兩邊做保鏢,四只小燕在下瞧。
2、課中設置情境,把小動物作為學生的好朋友、學習伙伴,一同參與,學生學習更具趣味性了。
3、同時,設置燕子媽媽這個角色來檢查讀書情況,學生進入角色,讀起來有聲有色,再加上老師的指導,效果自然很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我自始至終將孩子們的興趣作為他們學習的先決條件,從而使孩子在整堂課的學習中都“興趣盎然”。
(二)以指導朗讀為重點。
朗讀是發展學生語文能力,培養孩子語感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這節課我始終抓住朗讀不放,并以讀代講,讓孩子們在朗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和蘊含其中的道理。
1、初讀課文時,學生通過一遍遍有目的的聽讀、練讀,基本做到人人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致使學生的讀落到了實處。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2、師創設感情朗讀的情境,激發孩子的表現欲,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環境中放聲朗讀。
3、學生間合作探究,自讀自悟,加上教師適時地點拔、指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讀好了小燕子說的話,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4、師生共同分角色表演讀,學生完全陶醉其中,入情入境,邊演邊讀,幾乎能背著表演讀了,效果非常好!
整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基礎理念,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且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三)以教給方法為目的。
“受人以漁”、“學以致用”當為教學的根本目的。語文學習不僅要理解語言,還應學會觀察,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1、本課教學中,幫助小燕子總結收獲就是在幫助孩子們梳理一節課的收獲。
2、教給學生學習和觀察事物的方法,延伸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請學生觀察尖椒、菜椒和蘋果、梨、苦瓜等,運用課文中的句式來表達,使其把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課外去,從而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不足之處
這節課本來設計的以“讀”為主,因讓孩子們充分地與文本對話。但在教學中,還是有些受“功利心”的影響,為了給家長展示一個更為完整的教學環節而忽略了部分孩子的朗讀。同時,孩子們展示的面也不夠大(沒能做到人人發言。)。
我想,任何時候的教學都應真正以學生為本,踏踏實實教學,認認真真育人。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2
《燕子媽媽笑了》一課,生動地講述了一只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引下,對冬瓜和茄子進行觀察。通過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的觀察,終于發現了冬瓜和茄子表面細微的不同之處。課文以擬人的手法,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懂得,不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以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語言親切、精煉,對低年級的學生富有極強的感染力。在開放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堂中,“主導者”應該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將課文的寓意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燕子媽媽笑了》一課中,“認真”的主題和“觀察”的互動,不但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針對這節課,我有如下反思:
1、導入部分,由歌曲《小燕子》導入,學生一起唱一唱,演一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但歌曲過長,及學生單調的表演動作,占用了過多的時間。
2、指導朗讀,通過創設感情朗讀的情境,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悟讀。學生間合作探究,自讀自悟,加上教師適地點撥、指導,學生通過自身的能力,讀好小燕子的話,獲得成功的體驗。我已制作了頭飾,但因時間關系沒讓學生戴,若在時間調空上把握好一些讓學生戴著頭飾去朗讀,更能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3、課前我已準備好了一個冬瓜和茄子,因時間關系,沒有留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在教學過程中,如有更多的時間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不同,更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課后任務設計,讓學生再去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旨在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也讓學生學會留心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3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育的特點是,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是多元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羅東學區支教老師展示課上,我選擇的《燕子媽媽笑了》一文,生動地講述了一只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引下,對冬瓜和茄子進行觀察。通過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的觀察,終于發現了冬瓜和茄子表面細微的不同之處。課文以擬人的手法,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懂得,不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以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語言親切、精煉,對低年級的學生富有極強的感染力。
在開放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堂中,“主導者”應該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將課文的寓意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燕子媽媽笑了》一課中,“認真”的主題和“觀察”的互動,不但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本課教學屬第二課時,反思這堂課,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
1、導入部分,由歌曲《小燕子》導入,學生跟著唱一唱,演一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但歌曲過長,及學生單調的表演動作,占用了過多的時間。
2、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一遍遍有目的的聽讀,練讀,能真正的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將語文課中學生的讀落到實處,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夯實了基礎。中間插入一個大豐收的小游戲,既是為了鞏固學生識字,又是為了調節課堂氛圍,引起學生興趣,但這一游戲卻同樣浪費了過多的時間,如果將這一游戲放在第一課時,更妥些。
3、思維擴展,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扮演所喜歡的小動物,比較橙和香蕉的不同,擴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以致用。在此環節,創意雖好,但同樣想得不夠周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一份,以此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看、摸、聞、嘗等方式,來比較兩類水果的不同之處。
4、指導朗讀,通過創設感情朗讀的情境,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悟讀。學生間合作探究,自讀自悟,加上教師適地點撥、指導,學生通過自身的能力,讀好小燕子的話,獲得成功的體驗。老師戴著燕子媽媽的頭飾,學生戴著小燕子的頭飾,很快師生之間融入角色之中,讀起來更能投入感情。
5、口語交際,延伸課文此處設計口語交際活動的環節,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延伸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課后任務設計,讓學生再去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旨在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也讓學生學會留心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
課后,羅東學區的聽課老師們提出了許多誠懇的意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雖是堂展示課,老師們給予的贊揚多于建議,但確實讓我感受到學區之間的交流所具有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所以,我相信不斷的交流與改進,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4
《燕子媽媽笑了》一課講的是燕子媽媽讓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菜園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區別。小燕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每次觀察都有自己的新發現。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性很強,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我利用三個謎語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抓住課題,向孩子們發問:小燕子做了什么事?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在課堂教學中我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潛心地讀,投入感情地讀,有感悟地讀,帶著問題讀……多讀少講,以讀帶講,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自主學習。為了讓學生弄懂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我又把問題一步一步簡單化:小燕子去觀察了幾次茄子和冬瓜的區別?每次觀察到什么?燕子媽媽每次又是怎么說的?為什么小燕子前兩次沒有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引導孩子理解是因為小燕子認真觀察了。那“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學生一下就理解了。因為小燕子很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所以媽媽笑了。課文中心也迎刃而解:要學習小燕子,善于觀察,認真思考,才會有新發現。
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多讀是語文學習之本,感悟必須是建立在熟讀基礎上的展現。但在本次教學過程中,仍有很多不足之處:
1、分角色朗讀還不夠,在這次分角色朗讀時,只設計了教師扮演燕子媽媽和小燕子進行對話的環節,而忽略了旁白部分,使故事的完整性與生動性受到影響,從而使學生融入情境不夠充分。
2、拓展部分,讓學生去觀察冬瓜和茄子還有什么不一樣?意在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認真有序地觀察事物,從而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課文中反復出現了,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可能是在設計這一環節時,缺乏創新。最后只好提示學生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切面有什么不同,希望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也讓學生學觀察,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
3、課文結束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再加上一些表演和想象,想象燕子媽媽會對小燕子說些什么,既深挖了主題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及對課文的情感教育意義。
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所以,我相信不斷的努力和思考,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5
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穩步提升的基礎。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學生,翻開語文教材就是漢字,這一個個抽象的漢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材首先安排了看圖識字,集中識字,隨文識字。我根據本班特點,學生的采取各種有效的途徑,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下面,我談談在教學《燕子媽媽笑了》一課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根據漢字的演變過程,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如:聽讀識字,聽老師讀課文,欣賞有趣的童話故事,初步了解本課的主要內容,了解本課的生字。自主識字,這么有趣的童話故事,孩子們快快自己讀一讀吧,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呢?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拼拼拼音,或者問老師問同學。在檢查識字環節中,有意安排三個段落,把本課的生字集中起來檢查讀文識字。通過介紹瓜和皮字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建立起漢字本意與字形的聯系,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秘的欲望,對學習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漢字的演變過程理解字義,掌握字形。在回讀課文時,鞏固識字。同時在讀句子理解識記生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如:躺、掛、柄等詞語,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了準備,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讀句子集中識字后,安排了認讀生詞的環節,本環節采用齊讀詞語,指名讀詞語,隨意指詞語認讀。看起來形式比較簡單,卻在向學生潛移默化的滲透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寫作過程。然而從學生心里反映出來的表情來看,學生覺得句子都會讀,這些詞語便不是什么難解決的問題。
3.在理解題目時,讓學生談談什么時候我們才笑,學生談到當我們高興、開心、覺得有趣的時候就笑了,引出問題燕子媽媽是因為什么笑了呢?帶著問題讀課文自主識字,學生們的學習是快樂的,有趣的。當讀到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到菜園里看看冬瓜和茄子長得一樣不一樣?進一步提出問題,為后面讀文埋下引線,小燕子能不能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做準備。
4.在本課的學習中,整體讀文有目的,有層次,學生在輕松的讀文中識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課也有不足之處,指導寫字的時間比較短,部分學生對段落的結夠還存在問題,標自然段序號時出現了問題,逐段讀從新訂正也浪費了不少時間,孩子們的朗讀還需要耐心細致的指導。總之,本節課引起我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我會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逐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6
我在執教的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燕子媽媽笑了》第二課時時,在課堂上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燕子媽媽笑了》一課講的是燕子媽媽讓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區別,小燕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每次觀察都有自己的新發現。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通過觀察,了解兩種不同事物的不同,我由此加入了拓展練習,果園里,什么躺著,什么掛著。到此整個課堂教學都進行的相當的流暢。學生都能說出果園里的水果哪些是躺著的,哪些是掛著的。但有一位孩子說榴蓮是躺著的,因為我不知道榴蓮是躺著的還是掛著的,我的頭一下子都蒙了,腦子一片空白,所以就沒有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另外,我在教學中太過緊張,導致我設計的說話練習全部沒有在課堂中呈現,比如說:孩子們還能高高興興的做什么,你們能子地干什么?這幾個說話練習全部沒有做。還有在課堂中我的應變能力還很欠缺,比如說:我設計的看圖找出兩張圖片的不同,應該在學完第4自然段之后進行,我在學完第五自然段才想起來這個環節,其實在這里也可以對比兩幅圖,調動學生興趣,但是我卻沒有想到,忽略了這個環節。《燕子媽媽笑了》這節課我注重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課堂中學生學得主動、快樂,課堂中的許多游戲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了知識,能力得到了提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以下幾方面比較滿意:讀好課文是課文學習的關鍵,怎樣讀好課文?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讀好課文,加強以讀為本
1、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
課堂上學生的讀書過程,是學生和文本交流,感悟語言,從感悟中掌握語言的過程。感悟必須以充分的讀為前提,讀得不充分,就很難有所感悟,熟則能悟,悟則能化。這充分的讀,表現為讀有要求,讀有層次,讀有所導。如:開課伊始,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想讀課文嗎?請大家自由地把課文讀一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新詞??”。在課文生字學習之后,“你們能把課文通順嗎?”
而后,“一共去了幾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引導學生找到相關語句,感受故事和人物情感的變化,由此在進入熟讀環節。
2、引導學生讀出書中人物的感受
學生與文本交流,讀文品句的情感體驗會因人而異。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要說讀書的感受,往往是別人說什么,其他人就跟著說什么。如何凸現學生讀書中情感體驗的個性化、多元化,老師引導尤為重要。如:當小燕子第一次發現冬瓜和茄子不同時,它的心情怎樣?第二次呢?第三次呢?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名讀,評讀,范讀、師引讀、師生合作讀,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二、重視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本節課中,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認讀,或者請教同學;然后再由詞到字,去拼音認字等方式。這樣就使學生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識字,做到字不離詞,便于理解字詞的意思,熟記生字。
三、巧用多媒體
在這節課中多次運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優勢:導課、識字、比較觀察冬瓜和茄子的異同以及燕子和媽媽的對話等,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
這節課發現自身“牽”的成分較濃,學生自主的空間較少。在今后的教學中會多加注意。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7
我剛參加工作兩年就迎來了課程改革實驗。這是難得的機遇,也使我面臨重大的挑戰。課堂教學以什么形式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發展潛能,展示自我?怎樣鼓勵孩子們集中注意力,多看,多想,多說?下面談一件教學中碰到的“意外事”及我的處理。
一、冬瓜表皮有沒有細毛?
《燕子媽媽笑了》講的是小燕子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之處,目的是培養學生認真的習慣。為了使孩子們有個直觀的印象,除了在黑板貼上冬瓜和茄子的圖片外,我還去了菜市場購買實物。我很快買到了柄上長小刺的茄子,但冬瓜都是切成一塊一塊賣的,沒有整個的。正發愁著,那邊一位大娘說:“姑娘,我這兒有。”跑過去一看,這個冬瓜有一米來長,有三四十斤呢,而且表面很光滑,什么細毛都沒有。我問大娘,這冬瓜上面怎么沒有細毛?“現在是春季,沒有那種帶細毛的冬瓜,要到了秋天打了霜以后才會有帶毛的冬瓜。再說帶毛的冬瓜是以前的舊品種,現在也不種了。”我只好買個表皮上沒細毛的冬瓜讓孩子觀察,再把沒有細毛的原因告訴學生。
第二天語文課上我讓學生觀察冬瓜和茄子的區別,有的說它們一個大一個小,一個青一個紫。楊光上來了,滿臉自豪地說,這個茄子的柄上確實有刺,這個冬瓜皮是光滑的沒有細毛。這下全班嘩然了。我正準備解釋這個冬瓜為什么沒有細毛,就見王宇飛的小手舉起來了,說:“我知道,我知道!因為皮上有細毛的話就會扎手,就沒人買了,所以賣冬瓜的叔叔就把細毛刮掉了,把它擦的干干凈凈,就特別漂亮了。”孩子心里竟然有這么奇妙的想法。王雨蕭說:“春季的冬瓜是不長毛的。”楊國興說:“我叔叔告訴我現在的冬瓜品種就是不長細毛的。”呀!他們竟然把答案都說出來了,把我的擔憂一下解決掉了。別的同學也由衷地把掌聲送給了他們。我打心眼兒里感到高興。
二、把西紅柿咬了一口。
這是本課最后的一個教學環節,各個小組拿出準備好的兩種蔬菜,觀察它們的差異。王仕牧小組觀察的是西紅柿和西葫蘆。只見王也治同學拿起了筆在畫,把不同的外形畫出來,這個做法真不錯,我正想夸夸他。哪知道楊丁博同學忽然拿起西紅柿咬了一口,說:“我知道西紅柿可以生吃,酸酸的,甜甜的,西紅柿里面是紅的,而且有些小籽兒。而西葫蘆是不能生吃的。”她說完別的同學都笑了。這個西紅柿是用來觀察的不是用來吃的,怎么能咬一口呢,我一下就火了,正想批評她,又一想,課改特別關注學生的自我探究,自我體驗,她剛才是從品嘗味道這個角度來說的,而且還發現了西紅柿內部的奧秘,同時指出了西紅柿和西葫蘆在吃方面的不同之處。于是我改變了主意,請她將品嘗結果告訴全班同學,同時我說:咱們班的同學比小燕子觀察的還仔細認真,不僅看到它們外形的區別,還能從品嘗味道來說出其他的區別,可真棒。學生們把羨慕的眼神投向楊丁博,她卻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下課后,我想,如果我沒有在課前去找冬瓜,沒有發現現在的冬瓜表皮上已經沒有細毛了,上課時,要是有孩子給我提出來,我肯定會批評他的。這就給我一個啟示,新教材所涉及的某些內容必須親自實踐、體會,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使我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這節課的教學真讓我明白了,有時候學生的行為并沒有按老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此時老師要善于從中發現潛在的閃光點,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老師幫他們找出進步的因素,讓學生不斷地積累成功的體驗,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很棒的,從而對學生充滿了興趣,對自己增長了信心。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8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文章話語充滿童真,故事情節生動、通俗易懂。通過描寫燕子媽媽三次讓小燕子到菜園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讓孩子們從中懂得只有認真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第一課時里,我的教學重點是讓孩子們借助拼音能夠讀通讀順課文,認讀文中的生字詞、生字,理解燕子媽媽為什么高興地笑了。并指導他們學會讀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對話中不同的語氣。
教學中成功之處:
1、教學伊始,輕松的師生對話和《小燕子》歌曲的演唱創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2、讓孩子們就《燕子媽媽笑了》這一題目提出自己的疑問,雖然一年級的孩子們的質疑能力還較薄弱,但他們的個性活潑,好奇心強,所提的問題幼稚可愛甚至隨意而不完整,但卻能激發他們急于了解故事情節的積極性。特別是“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這一疑問能驅使孩子們主動去讀書,去了解整個故事情節。
3、一年級孩子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都很強,當他們借助拼音讀文后,老師動情投入的范讀能幫助他們掃除生字障礙,并有了如何讀出小燕子和燕子媽媽不同語氣的初步印象。個別朗讀能力較好的孩子的朗讀展示能激發孩子們的競讀及參與的熱情,并進一步把課文讀通讀順。
4、簡筆畫在板書上的運用能更直觀形象地讓學生分辨冬瓜、茄子在大小、顏色、細節部位上不同,幫助孩子們理請小燕子每次的觀察所得及燕子媽媽的表現,從中懂得認真的重要性。
需要反思與改進的地方:
1、讓孩子們就文章題目提出疑問時,面對較多孩子提出的較零散、不完整或與不著邊際的問題應如何處理如何引導,才能既培養他們學會提問的能力,又不會打消孩子們提問的積極性。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文后,讓他們同桌合作,互檢朗讀情況時,本意是同桌讀對了,表揚他,讀錯了,幫幫他。從而解決孩子們讀書中不認識的字,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但面對較長的課文,針對一年級孩子好表現,缺乏耐心的的特點,有部分識字能力較薄弱的孩子總是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同桌朗讀,讓同桌合作讀流于形式。
3、認讀生字詞和開火車讀生字時,大部分同學都熱情高漲,躍躍欲試,讀得特別開心,但總有個別孩子站起來“金口難開”,“火車”因此“出現障礙”,其他同學也在那邊干著急。應如何關注這些孩子的學習動態,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讓火車“順利通過”呢?
4、每當到“再讀課文,理解內容”這一教學環節中,我總覺得孩子們的情緒還停留在認讀生字的激動中,一時難以靜下來再次讀文,理解課文內容。在交流感悟時,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已容易開始分散了,無法集中到課文中來,能靜心思考,參與回答的孩子好象不多。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再次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再次靜心讀書并暢所欲言呢?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相關文章:
《燕子媽媽笑了》課文片斷賞析12-30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設計(第一課時)03-10
燕子教學反思04-17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04-17
《燕子》教學反思15篇04-19
燕子教學反思(15篇)04-17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15篇)04-20
《燕子》教學反思(合集15篇)04-20
《燕子》教學反思通用15篇04-19
《燕子》教學反思(通用15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