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教學反思1
昨天,我在四(5)班上了《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一課,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體驗知道舌頭、唾液、牙齒對食物的消化作用。教學難點是能夠在觀察和已有經驗的的基礎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內部變化和牙齒形狀特征。
為了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從而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開展活動:
1、觀察口腔結構。
2、觀察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
3、觀察口腔內各結構的作用。
4、觀察牙齒的形狀并分類。
5、觀察牙齒的作用。
6、正確刷牙的方法。
7、齲齒的形成以及預防的方法。
“同學們,你知道為什么在吃飯時我們要細嚼慢咽嗎?這里面含有怎樣的科學道理呢?”我用談話的方式引入課題,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整個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咀嚼餅干來感受牙齒、舌、唾液的作用,主要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體驗到牙齒、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過程中相互協調的工作方式。口腔作為消化器官之一,其內部也存在一個有系統的結構,這對于學生建立系統化的認識是有幫助的,并且形成“口腔對食物初步消化作用”的直觀認識。懂得口腔里唾沫、牙齒、舌頭三者的協同作用才能更好地讓食物在口腔里被搗爛、磨碎,為順利下咽進入下一道消化程序打好基礎。
為了突出牙齒的重要性,在觀察牙齒環節中,先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推出不同牙齒的作用,并互相觀察對方牙齒來探究其特點、弄清不同形狀的牙齒在口腔里的排列分布,最后根據觀察的結果將牙齒模型貼在口腔圖中。這樣使學生對牙齒的形狀排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還讓回憶平時吃面包、甘蔗、豆子等食物情形。在給牙齒劃分類別的基礎上,引起學生關注不同位置和不同類型牙的特征和功能,希望學生認識到牙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切碎、研磨食物,不同牙齒在消化的不同階段承擔著不同的工作,要保護好牙齒,這樣有利于消化,有利于健康。
再閱讀課本資料和利用視頻感受蛀牙的`形成,體會保健的重要性;播放錄像,進行保健教育。
本節課,雖然通過觀察體驗活動,讓學生學得比較寬松,并留下深刻的回憶,但我總覺得,時間倉促,后面幾個環節,要不是用了多媒體,通過視頻讓學生直觀、便捷的了解到實驗現象,我想,這堂課還真難以完成。
《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教學反思2
從教學程序上說,教學導入簡潔,以談話式進入主題,教學主體環節“餅干在口腔里的變化”、“觀察牙齒”、“保護牙齒”緊扣教材中的三個部分。由觀察餅干在口腔里的變化到對口腔里的消化工具的作用的認識,然后重點研究牙齒。通過畫牙齒及體驗不同形狀牙齒的不同作用認識牙齒這個消化工具的重要作用。最后通過實物和牙齒模型,再次認識牙齒的形狀及作用,并進行口腔保健常識的滲透,再通過小結梳理整節課的內容。
1、從教學手段上說,讓學生進行了體驗探究、繪畫記錄、觀察模型、交流互動等多種學習方式,教學內容與形式顯得豐富多彩。
2、指導內容指向明確,方法指導得當。本節課有兩次指導講解的非常細致。一是指導學生怎樣觀察餅干在口腔里的變化和牙齒的形狀?二是指導學生怎樣填寫表格。操作前給予時間充分運用討論、追問式的方法指導學生該怎樣去觀察、記錄,還運用了課堂作業本中的表格進行記錄,遵循了《浙江省小學科學教學建議》的要求,感覺這幾個環節的教學效果和效率較高。
3、給予了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在要求學生對餅干在口腔里的變化觀察和牙齒形狀、作用等進行分析交流時,不急于馬上要求學生匯報結果,而是要求學生先想一想,回憶自己平時吃食物時的情景再匯報,我認為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盡可能的讓全體學生參與,做到有話可說,是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4、組織研討的時候,采用了先學生陳述再教師追問,先學生演示再學生評價,然后老師糾正的形式,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思考和辯駁時間,對學生交流與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行了培養。
5、教學環節和流程很流暢,條理也很清楚,板塊之間的連接也很自然。
6、板書簡潔,抓住了關鍵詞,一目了然,而且對學生具有指導性。
【《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口腔里的變化》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學反思12-23
《商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04-11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11-02
《淺水洼里的小魚》教學反思03-16
社會生活的變化教學反思04-21
時間在流逝教學反思01-15
悄悄發生變化教學反思12-25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4-0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學反思7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