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戲曲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代戲曲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代戲曲的教學反思1
戲曲教學是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難點。首先在學生方面,學生接觸國粹京劇太少,生活中基本聽不到京劇。在與學生的談話中發現,絕大多數同學喜愛的是流行音樂,對周杰倫等歌星無人不知。而談到戲曲,特別是京劇,就一無所知。我認為這也是學生唱不出戲韻的主要原因。
其次來自教師方面,據我對本地小學教師的了解,能識簡譜的老師不過十之一、二,大部分教師連常規的唱歌教學都難以完成,何況戲曲教學。
再者,對教學戲曲的認識不足。我也是在《國培計劃》的學習之后,才解除心中的疑惑,才懂得教材編排戲曲教學的意義。戲曲,尤其是京劇,它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京劇藝術是形象思維高度發展的精品。學唱京劇,不僅可以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而且它通過“形于美,動于情、達于禮、至于和”來“泄導人情”,達到平衡各種人心理與疏導情緒的作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法起到穩定社會的功能。
在我之前僅有的幾次戲曲教學中,有幾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說出來,請老師批評指正。由于水平有限,還望諒解。
一、解讀作品。要唱好一段戲,首先應讀懂作品內涵。
這就要了解戲曲所講述的故事,抓住人物特點,剖析人物內心,把握人物情感。比如,在教學《甘灑熱血寫春秋》這一課時,我先講述它的故事情節大意,然后講點專業知識,如《甘灑熱血寫春秋》屬于老生行當的唱腔,西皮快二六等。最后把重點放在唱法上,該唱段表現了偵察排長楊子榮膽大心細、足智多謀的形象,以及他不畏艱險勇于獻身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所以語氣一定要唱得堅定自信,氣勢磅礴。
去年,在小學生元旦文藝匯演中,我選了黃梅戲唱段《到底人間歡樂多》。在教這段戲時,我先講了《牛郎織女》的故事梗概,然后把它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唱山河景色,節奏較慢,唱腔溫柔委婉,略帶隱憂。它表現織女熱愛山川美景,向往人間生活,卻又害怕無情天條天規的復雜心情;第二段唱家人,唱腔較為舒展,滿懷深情;第三段,唱腔歡快流暢,達到高潮。表現出織女拋卻顧忌,盡享人倫的喜悅心情。
二、先慢后快。在教學快節奏的、音節較復雜的唱詞時,若以原有的節奏進行教學,學生往往難以接受。
這時如果把節奏降下來,以慢節奏教唱,學生則較易掌握,再回到原有節奏,這樣可以事半功倍。我們還拿《甘灑熱血寫春秋》為例,“今日痛飲慶功酒”中的“日”字,在以原速教唱時,很多同學把3532唱成35或35,還有“壯志未酬”中的“志”和“未”,也是同樣的情況。我把節奏一變慢,每個音就顯得非常清晰,他們一兩遍就會了。
三、分解教學。
在教學音節復雜、時值較長的拖音時,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猶顯棘手。這時把原本較長的唱腔進行分解,如“甘灑熱血寫春秋”中的“秋”,我把它分為三句,第一句唱4︱4︱4︱4︱43,第二句唱212︱325,最后唱2321︱12.6︱1,分開來教,待學生唱準唱熟后,再連接起來,一氣“呵”成。雖然也有一定難度,但還是可以完成教學的。
雖然可以完成教學,學生唱得也很熟練,但最大的遺憾是:學生們唱不出戲的韻味。像《甘灑熱血寫春秋》這段戲,唱前三句略好一點點,最后一句怎么唱怎么象唱歌。這也是我在教學中最大的困惑。另外,我在教唱《到底人間歡樂多》時,因為唱腔曲折委婉,音節較為復雜,我差不多是一小節一小節地教,所以花了大量精力和時間。試問,在教學中有沒有更好的教法?
古代戲曲的教學反思2
從戲劇的理論來說,戲劇教學應該側重于讓學生了解戲劇的沖突,從沖突中領會人物形象和戲劇主題,同時也要通過閱讀體會戲劇的語言魅力。在教學中,我嚴格按照戲劇理論內在的規律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發現很多的問題:
第一、沒有處理好視頻播放與課文研讀的關系。
多媒體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過多的媒體使用,如視頻、音頻、圖畫,削弱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學生過于依賴感官的刺激,而丟失掉語文教學本身對教材文字的鉆研與感悟。如在上《雷雨》的時候,在學生沒有讀課文的前提下直接我將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認為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視頻解決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問題。結果使學生在講解課文時沒有了興趣。因此只有在對文本深入鉆研的基礎上穿插多媒體,才能真正發揮其輔助作用。
第二、處理戲劇語言和戲劇思想內容的關系,有所偏廢。
在新課程標準相關理念的指導下,教學中我們對古代戲劇的思想內容進行了大肆渲染,力圖把課文涉及到的所有思想內容都教給學生,而忘卻了語文培養學生語言運用和品味獎賞的要求。比如在教《長亭送別》中,我就過于注重對兩人對愛情的態度的分析,并且展開了較為激烈的課堂討論,希望使學生擁有健康的愛情觀。而忽略了,所有的思想內容都是由文字、語言表現出來的,語文的本身應該是通過語言的品味來加深對文化思想的理解。所以后來,我們又在教學中,專門設計了一堂合作探究形式的語言獎賞課,讓學生充分地研讀課文,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奇文共欣賞,品味到了有“花間美人”之稱得王實甫的語言魅力。
第三、沒有處理好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關系。
在古代戲劇的教學中,我發現戲劇的文字本身不會存在多少問題,因為課文的注釋相當詳細。所以我們經常會開展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教學中我們發現,必須加強教師對討論發言的指導,任何沒有教師引導的合作討論都有可能會將學生引入誤區。比如在教授《城南舊事》一課時出現一些錯誤的觀點與認識,這時教師是否有進行指導很關鍵。課堂不是自由的課堂,也不是獨裁的課堂,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和教師為主導的課堂。
第四、要處理好課文學習和課外拓展的關系,不能無邊無際,漫無目的,要緊扣課文。
教學中如果是緊扣課文的拓展將對課文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是毫無聯系的拓展將會導致學習目標的不得落實。
錢夢龍在教學經驗總結時說:“把求知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求知的過程,為了求知,學生必須運用智力,認真探索,因此,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就相應地發展了智能。”教師應在新課程理念下扮演“多重角色”。學會充當導演。為了讓學生深入領悟戲劇的精髓,教師除了向學生介紹戲劇的相關常識外,還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明確寫作意圖,指導學生通過臺詞、舞臺提示及潛臺詞等仔細揣摩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表現,為學生的舞臺展示作好準備。學會甘當配角。為學生提供自我體驗、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作主角,讓他們在登臺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興衰際遇,體察人物的內心世界。老師當學生的觀眾,作為配角,對學生的表演活動進行評議,引導學生對作品的主題及藝術性的理解。學會樂當總結者。當學生活動完畢后,及時對作品進行總結與歸納,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如《日出》一文,作者就是運用了高超的創作技巧,通過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語言描寫,很好地展示出不同層次人物的思想性格,從而達到了表現和深化主題的效果。
總之,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易于產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景,教師就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及時地調整合適的位置。當然,教無定法,但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我們應該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學習空間,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古代戲曲的教學反思3
戲曲是極具魅力的一種藝術文化形式,特別是我國的戲曲,更是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優秀的傳統藝術漸漸被孩子們遺忘。很多孩子由于沒有接觸戲曲機會,根本不懂得如何欣賞這種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式。所以,如何幫助學生們了解欣賞戲曲,并通過感受戲曲的魅力而激發他們對祖國傳統藝術的熱愛,成了我研究的問題。這節課的總體要求是讓孩子們對戲曲知識有個初步的了解,并通過學習讓他們打開思路使戲曲中的知識融入到活動中,體驗藝術的獨特魅力。
本次活動主要是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戲曲人物及臉譜藝術的特點、譜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培養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綜合美術能力,使他們感受中國戲曲的魅力,喚醒他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熱愛,激發他們關心、熱愛中國臉譜藝術的情感,了解中國戲曲藝術獨特的美。根據這個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游戲導入,讓老師帶領他們輕松進入教學活動。其二,匯總學生收集的資料,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其三,由老師歸納總結并通過課件介紹有關京劇臉譜的知識。(由京劇中臉譜應用的角色引入,從臉譜色彩與人物性格;臉譜的圖案結構;臉譜圖案與人物特征幾個方面分別講授)其四,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各種戲曲視頻,激發其對戲曲藝術的熱愛。其五,布置作業:用帶來的材料把自己打扮成戲曲中物。讓學生隨音樂表演的形式結束活動,在歡快愉悅的情緒中體驗戲曲的魅力。
優點:
本次活動從選材、設計、方法到活動的整個過程的開展都充分體現著創新與改革這個教育教學中的主旋律。
(一)選材恰當,目標定位準確。
由于四年級學生處于向高年級過渡的階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滲透一些知識性的東西,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有興趣,又學到了知識,還能進行美好的情感體驗。我選擇的這節課,恰巧能夠達到這個目的。另外,在活動過程中,穿插的游戲、表演、欣賞活動能夠促進學習了解欣賞戲曲,感受戲曲的獨特魅力。
(二)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單純而機械的教給學生知識,讓他們去畫某一物體,學生們往往會因為缺乏興趣,而去機械的臨摹,這樣會嚴重阻礙其創造性的發展。所以,本次活動我著重從吸引學生興趣入手,以多媒體形式進行知識傳授,并加入視頻等文件,向學生們展示了幾段耳熟能詳的戲曲資料,特別是我們的地方黃梅戲選段活躍了課堂氣氛,打開了他們的思路。另外,設計完成后,讓學生通過集體表演展示作品,提高了制作興趣。這些方法都突出體現了美術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三)活動過程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語言精煉嚴謹,負責引導總結。而學生們則興趣濃厚、思維活躍、主動創新。在設計環節,每一位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在評價環節,每個人都掌握了評價的標準;在表演展示環節,大家都積極主動的勇于展示自己,使活動達到了高潮。
缺點:
本次制作過程中老師最好需要具體的演示一個戲曲道具的制作步驟,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指導過程。由于是一節錄像課,學生和老師都有些過于緊張,很多環節沒有放開,沒有把最佳狀態表現出來。總的來說,這一課的教學流程,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經探究理解之后進入想象和創作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和創作過程。學生琳瑯滿目的作品也體現了他們充滿想象力的創造!
【古代戲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反思07-16
《古代詩歌思想感情鑒賞》教學反思08-24
古代詩歌的教學設計02-25
古代詩歌的教學設計02-25
古代印度教學設計02-08
古代詩歌的教學設計6篇02-25
關于戲曲的諺語08-18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評點08-25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課件04-10
古代文化與作文教學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