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1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理解與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而且為后面學習假分數、帶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比、百分數打下基礎,所以,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在整個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教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測與交流等教學活動.”這說明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主動的參與。”所以,在導入新課環節,我有意設計了兩道除法計算題:8÷9=4÷7=
學生一看是這樣兩道除法算式,都松了口氣,說:“這么簡單的兩道題啊!”于是我在班上開展了男女兩組比賽,男生算第一題,女生算第二題。一聲令下,男生埋頭算起來,思維敏捷的胡雯欣早就知道了答案,根本沒有動筆,我示意她不要說出答案。我轉了一圈,大部分學生在已經做好的學生的提示下都已經有了答案,只有個別男生還在計算。
匯報后,我引發學生思考:8÷9=0.88……和8÷9=8/9有什么區別?學生最直接的回答是:用循環小數表示沒有用分數表示快捷、簡便。這個導入使學生明白兩個數相除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為進一步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打下基礎。之后,再出示兩個數相除的算式,學生都能夠很快地用分數來表示商。
本節課,對分數與除法的聯系學生理解的比較透徹,但是它們之間還有哪些區別卻并沒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歸納。除法表示兩個數相除,是一道算式,而分數是一個數。這說明課前我對教材的解讀不夠深入,還沒有把握住知識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同時要多查閱資料,以便對教材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2
本課是引導學生探索并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并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進一步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的解答方法。在教學時我是從先把4個餅平均分給四人,每人可以分得幾塊?再把三個餅平均分給四人,每人分得幾塊?讓學生分別列式。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的'結果。學生很自然就發現一個可以得到整數商,一個不能。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不能得到整數商的可以用什么數表示呢?自然的導出分數。我覺得這樣處理,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真正產生學習的需要,體會到用分數表示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分數與除法關系的理解,是以具體可感的實物、圖片為媒介,充分使用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發現的結論,從文字表達、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經歷從復雜到簡潔,從生活語言到數學語言的過程,也是經歷了一個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3
“分數與除法”這一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中第一小節的內容。在學生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已掌握了分數的意義,知道了分數的產生等知識,學完這節課的內容將為今后學習假分數以及假分數化為整數或帶分數做好準備。所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第一,讓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第二,要讓學生了解兩種分法。讓學生體會兩種分法的'全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從解決簡單的問題入手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把6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幾張餅?把1張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張餅?把1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幾張餅?學生分別口答每人分得2張、0.5張、1/3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三個算式和得數,學生很快得出一個結論:兩數相除,商可能是整數、小數或是分數,以此作為本節課的切入點。
讓學生明白1張餅的3/4相當于3塊餅的1/4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通過讓學生用3張圓形紙片動手分一分,并讓學生思考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可以有幾種分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兩種不同的分法,引申出兩種含義,即1張餅的3/4以及3塊餅的1/4,同時讓學生明白1張餅的3/4相當于3塊餅的1/4,也就是3/4張餅。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充分理解了3÷4=3/4的算理。
以上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探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在本節課的教學當中,我認為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課堂上對于學生的興趣培養、激勵性的語言還有些欠缺,學生顯得不夠積極主動。性格內向的學生占絕大多數,部分學生害怕在眾老師面前出錯,而顯得有些膽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道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太差。課堂上不能用較為準確的語言來表述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今后應予以加強。
3、教學時間安排欠合理,課堂練習太少。
針對以上存在的幾點不足,提出自己今后應努力的方向:
今后要多研讀課標,熟讀教材,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已有的知識水平,認真備課。同時還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4
有了分數乘法的學習基礎,學生們能夠很快適應這一課的學習方式,我從現實中的分數乘法問題和找一個數的倒數引入,幫助孩子們復習前知,當學生體會到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后,由學生提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分數除法計算的必要性,為后續的學習架好了階梯。
本課如果僅僅關注學生是否會算了,那是不夠的,在設計中,還應有另類關注。如:學生們對算理理解了嗎?他們的思維是否得到了實質上的提升?他們的學習方法是否得到增進?他們是否有學習的積極態度?等等。因此,在本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我的'著眼點是不僅使學生會算,更是通過對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們深刻認識這樣算的道理,突出“過程性目標”。讓學生經歷涂一涂、畫一畫、算一算、說一說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形成一種“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態度,獲取一種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基礎。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經歷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充分借助圖形語言,將抽象變直觀,幫助學生體會一個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以及“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方法的合理性。
接著變換探索的角度,呈現一組算式,在運算、比較的過程中再次使學生驗證操作活動中發現的規律。給學生表達學習過程中體驗和感悟的空間,如:誰來說一說這種算法是怎樣的?你的想法是怎樣的?學生在自主表達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原始體驗,再通過教師的適度點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5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學中只有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學習過程,才能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分數除法簡單應用題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應用題教學的重、難點之一,為了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力戒傳統教學中煩瑣的分析和教條的死記,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數量。
成功之處:
一開始,我就改變由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傳統做法,直接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班級的人數引出題目,再讓學生介紹本班的情況,引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為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時,我故意不作任何說明,通過省略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讓學生發現問題,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聯系,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并歸納出: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前我曾有幸聽過幾個老教師的分數除法的課,他們對于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效率并不是特別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教學存在偏差。教師喜歡重關鍵詞語瑣碎地分析,喜歡用嚴密的語言進行嚴謹的邏輯推理,雖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容易走兩個極端,或者把學生本來已經
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學生當作學者,對本來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細碎的剖析,這樣就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教學中我把分數除法應用題與引入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對比,親自感受它們之間的異同,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省去了許多煩瑣的分析和講解。
在計算應用題的時候,我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另外,改變以往只從例題中草草抽象概括數量關系,而讓學生死記硬背,如是、占、比、相當于后面就是單位1;知1求幾用乘法,知幾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要求學生嚴格按照以下步驟解決此類應用題:
1、找單位1
2、畫線段圖
3、列等量關系式
4、列方程或數學算式解決。
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不足之處:
1、時間掌握不夠好,由于前面用的時間較多,導致了后面的練習時間已經不夠了。
2、在課堂評價方面還需加以改進,當學生回答正確或解答出現了錯誤,沒有對學生進行評價,而學生很在乎老師的評價,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些。
3、整節課,我表現得太多,學生的表現弱了一點,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
4、練習設計沒有體現較強的針對性和拓展性。
改進:
1、對于學生每次做題的結果應該及時進行評價,讓所有的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在學生自己獨立猜想方法嘗試解決了分數除以分數的題目之后,應該重點鼓勵,讓他們感受快樂,增強信心,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下面的學習中去。
2、教學中引導的語言如果能注重一些細節,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要注意以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出現在他們的面前。這樣不僅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潛能,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的輕松,教師教的快樂。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6
今天的教學與分數意義的學習在孩子們頭腦中產生了強烈的矛盾沖突。前幾天的分數都表示誰占誰的幾分之幾(即分率),可今天求的卻是具體數量。特別是例2,雖然運用學具讓所有學生參與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但仍舊感覺推進艱難。學生困惑點主要在以下兩方面:
1、為什么把3塊月餅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不是1/4?
2、通過操作,結果明明是將單位“1”平均分成12塊,取出其中的3塊,為什么不能用3/12塊表示呢?
針對上述兩個問題,我在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策略:
1、復習環節巧鋪墊。
在復習導入中增加一道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的練習。其中一幅圖是圓的3/4,另一幅圖是圓的3/12。這樣,當學生困惑于例題3/4塊和3/12塊結果時,就能通過直觀圖,前后呼應,使學生豁然開朗。
2、審題過程藏玄機。
在教學例2請學生讀題后,首先請學生思考“3塊月餅4人平均分,每人能得到一整塊月餅嗎?”然后用語言暗示“每人分不到一塊月餅,那到底能分得一塊月餅的`幾分之幾呢?請同學們用圓形紙片代替月餅,實際動手分一分,看看分得多少塊?”有了每人分不到一塊月餅的提示,又有了“到底能分得一塊月餅的幾分之幾”的暗示,學生探索的落腳點定位到了以一塊月餅為單位“1”,且初步理解了問題是求數量“塊”而非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通過上述改進措施,學生理解3/4相對容易一些。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7
這部分內容是在前面教學分數除以整數、整數除以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設計本課時主要突出讓學生充分評價和反思。如在本節教學中,,我先請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再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匯報結果時,有的小組說因為整數除以分數,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都是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他們認為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也等于乘以這個數倒數。通過交流討論,最后得出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是一個數除以分數等于這個數乘以這個分數的倒數。然后,再和前面學的整數除以分數,分數除以整數聯系起來,得出統一適用的分數除法的法則是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于乘以乙數的倒數。很自然地復習了舊知識,再結合具體的算式強調轉化的過程,特別是除號要變為乘號,除數變成了它的倒數,兩個要同時變。由此推導出分數除以分數也是這樣的,并且歸納其中的聯系,發現其中不管是怎么樣的.分數除法都是一樣的,這樣就可以只用甲數和乙數來區別。根據學生的分析,我及時把統一的計算法則板書在黑板上,并把變化的和不變的用不同的記號標出來。
本節的教學中,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在主動進行探究,并總結出計算法則。而對新知識的學習,不是老師去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學習空間。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學生的方法是多樣的,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8
本課教學主要是學習分數除以整數,讓學生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一.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基礎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基礎。有了分數乘法的學習基礎,學生們能夠很快適應這一課的學習方式,本課的邏輯起點是整數除法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找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因此我從現實中的分數乘法問題和找一個數的倒數引入,幫助孩子們復習前知,當學生體會到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后,再提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分數除法計算的必要性,為后續的學習架好了階梯。
二.在準確把握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后,如何進行準確的目標定位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本課如果僅僅關注學生是否會算了,那是不夠的,在設計中,我們還應關注表象后的更深層元素,如:學生們對算理理解了嗎?他們的思維是否得到了實質上的提升?他們的學習方法是否得到增進?他們是否有學習的積極態度?等等。因此,在本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我的著眼點是不僅使學生會算,更是通過對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們深刻認識這樣算的道理,突出“過程性目標”。讓學生經歷涂一涂、畫一畫、算一算、說一說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形成一種“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態度,獲取一種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基礎。
反思整堂課,我還存在著很多不足:
1、沒有給出正確的引導。我的問題沒有給學生很好的提示,我也沒有及時去引導他們,導致課堂的重點知識不是由學生探討出來,而是由我灌輸給他們的.,沒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2、課件做的不到位。在分析“分數除以整數”時,要引導他們得出“除以一個非零整數等于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時,課件沒有體現漸變的過程,因此也沒有讓學生充分的理解算式的原理。
3、不要牽著學生思維走,要跟著學生的思維走。學生的思維不可能完全符合我們心中所想的,所以在他們基本上理解清楚的時候,不要硬是糾結于某個字眼或者某句話,硬是把學生的語言帶牽入到自己的思維中。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思維,一步步的提問,讓他們理解問題就行了,這點是我們作為老師要特別注意的。
最后的總結部分應該是這堂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既讓他們自己分析了這堂課的收獲,也通過練習來鞏固了今天所學的知識。
今天的課讓我成長了不少,認識到了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只有不斷的發現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可貴的地方,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吃透書本,才能夠讓自己迅速的成長起來。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9
數學課要學分數除以整數了,這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班級的大屏也壞了,讓學生自學吧。
開始我先提出了自學要求。孩子們開始學了起來。陸續有孩子學完舉手了。學生通過猜想——嘗試——驗證,發現一個數除以分數和乘這個分數的倒數的結果都相等。所以,乘以一個數就等于除以這個分數的倒數。然后就進行了練習,學生學習效果也不錯,此時,我拋出了一個問題:一個數除以分數為什么要乘以這個數的倒數呢?多數學生沒有了做題后的興奮了。只是因為結果相同啊。學生不明白算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知道,這個知識點是我要給孩子們講解的地方。此時我再結合線段圖對學生進行算理的'教學,大部分同學們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從這節課,使我感悟到,計算教學,最省事的教法就是把計算方法和盤托出,直接告訴學生,然后進行大量的訓練。可是這樣教學,盡管也能讓學生熟練掌握算法,但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節課中什么時候該講,什么時候讓學生自學,正如侯校長說的那樣,真的需要老師好好琢磨呀。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10
一個數除以分數是在一個數除以整數的基礎上,讓學生從一個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遷移到一個數除以分數,教材通過圖形和多個例子來證明一個數除以分數就是乘以這個分數的倒數。我采用數形結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分析題意、弄清數量關系的基礎上,理解算理、探究算法。實際上就是先讓學生畫線段圖,用圖形語言揭示分數除法計算過程的幾何意義,然后,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將“圖”和“式”對照起來,進行分析和說理。幫助學生理解除以一個分數怎么就可以轉化為乘它的倒數了呢?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難點是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算理。
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定位的:
1. 通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算理,概括并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提高遷移類推、分析比較的綜合能力。
3. 獲得成功的體驗,認同數學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
在新課之前,我先做了個復習鋪墊,讓學生算算小紅步行每小時走多少千米,引出數量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然后呈現了書本上的主題圖,把抽象的計算置于具體的情意中,通過解決“誰走得更快些”,列出分數除法的算式,接下來,讓學生根據學習經驗初步猜想“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了猜想以后,我引導學生借助線段圖來解決小明速度的問題,感受算理,推導算法,從而來驗證當初的猜想。這部分的數學內容我主要滲透了數形結合、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把除法轉化成乘法計算,對學生來說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是不斷引導學生發現將2÷2/3轉化為2÷2×3表示的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進而轉化為2×3/2的依據又是什么”,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并把新知納入已有的認識結構的過程中,自然感受到每一步的轉化都是新、舊知識、方法的轉化。質疑:對于兩個數都是分數的除法算式適合嗎?再次組織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驗證“前面總結出的方法是不是對其他除數是分數的除法也同樣適用?”深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這樣的.設計,我意圖讓學生真實地經歷知識的探索、發現過程,從而起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作用。
總結出算法之后,我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先來概括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然后又出示了一個數除以整數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通過解決一個數除以整數的計算,用比較簡練的語言概括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將上節課與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進一步理解算理,統一了算法。
對于這堂課,我感覺學生對于算法比較好理解和接受,但對于算理的理解存在有很大的難度,需要在練習中慢慢去理解和體會。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11
一、設計思路:
《分數除法三》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分數應用題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本節課我制定了三維目標: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目標:在計算過程中,提高分數除法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并能正確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意識和技能,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體驗成功的歡樂。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用總結規律的方法來解這類題目:單位“1”已知,用乘法計算;單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解答。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的嘗試,采用了開放式教學。
教材中提供了一個主題圖,這個主題圖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數學信息,創設了問題情境,讓學生對分數除法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學習的方法與幫助。首先我從關鍵句“跳繩的人數是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入手,問學生當你看到這句話,你想到什么?這個問題比較開放,沒有固定的結論。問這個問題我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能夠根據老師的數學材料,通過分析、思考,提出各自不同的見解,并得到老師及同學的認可,他們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發現的快樂,一種成功的自我體驗。第二個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以分數乘法應用題的知識進行新舊知的學習遷移,得出數量關系式及表示分數意義的線段圖,為后面的方程法及代數方法解題打好基礎。
新《課程標準》提出:“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完整的'出示題目后,我讓學生進行估計,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學生要估算,必須要有依據,我想,大多數學生會根據線段圖進行估計,又為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埋下伏筆。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是要讓學生有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在解決分數乘除混合問題時,學生往往難以判斷是用乘法還是用除法解答的,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除法的問題。反饋時,學生出現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我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此類問題,但也有學生選擇用除法或乘法進行計算,我借助線段圖的功能理清解題思路,并強調把這些方法做為驗證結果的方法,從而達到教材上以方程解法為主的目的。其它方法要不要作為重點分析,在黑板上要不要呈現?試教時,我呈現了學生所有的解題方法,雖然方法多樣化了,但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其中的方法。后來在周老師的建議下,我只呈現了方程一種方法,并強調把它作為一個主要解題方法。
二、心得體會:
1、在對教材內容準確把握的基礎上,注重以“人的發展為本”,靈活使用教材,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情境,使學生自我感受數學、體驗數學、實踐數學,從而激發學習和探究教學的熱情。
2、在教學中,給學生充分提供表現、操作、研究、創造的空間,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都會學習,學生的潛能就會像空氣一樣,放在多大的空間里,它就會有多大,使每個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使他們能充分享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自己的思維過程,而不能僅僅提供前人的思維結果。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和寬松的思維氣氛,肯定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努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4、要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探究是感悟的基礎。沒有探究就沒有深刻的感悟。教學中,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究解題方法,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使學生經歷獨立探究、小組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對“分數除法問題”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
三、不足之處
1、本節課學習方式有些單一,師生一問一答式較多,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討論還有所缺失。
2、鞏固練習不夠趣味性,缺少層次性。在鞏固練習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加練習的趣味性,應多安排一些數學游戲,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娛樂中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3、本節課缺少一些變式訓練,評價不夠到位,缺少激勵性。
4、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12
一、問題展示
在分數除法這一單元中,主要展示的是分數除以整數、整數除以分數、分數除以分數這三種類型的計算方法,其中,在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接受得比較快,學習效果也很好,但是在教學整數除以分數后,通過學生的練習反饋,發現學生在計算中出錯比較多,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1.在除號與除數的同步變化中,學生忘記將除號變成乘號。
2.在除數變成其倒數的時候,學生誤將被除數也變成了倒數。
3.計算時約分的沒有及時約分,導致答案不準確。
二、原因分析
為什么會形成這些錯誤現象,通過對比分析,可能有一下原因:
1.教學方法上:例題講解分量不夠;教學語速較快;學困生板演機會不夠多;講得多、板書方面寫得少。
2.學生學法上:受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影響,形成了思維定勢,以為每次都是分數要變成倒數,整數不變,從而導致同步變化出現錯誤;其次,學生聽課過程中不善于抓重點,在分數除法中,被除數是不能變的`,同步變化指的是除號和除數的變化;最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也直接影響了本科的教學效果。
三、解決辦法
1.增加學生板演的機會,
2.課堂上,對于關鍵性的詞語,要求學生齊讀,用以加深印象。
3.輔差工作要求學生以同位為單位,進行個別輔導。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13
本節課我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產生和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分數的產生時,平均分的過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要用分數來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把一個物體或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蘊涵著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但是都沒有明確提出來,在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之后,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不論被除數小于、等于、大于除數,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這樣可以加深和擴展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講假分數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具體說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直觀演示是學生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前提。
由于學生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已經對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比較熟悉,所以本節課教學把一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時并沒有讓學生操作,而是計算機演示分的過程,讓學生理解1張餅的就是張。3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多少張餅,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提供學具讓學生充分操作,體驗兩種分法的含義,重點在如何理解3塊餅的就是張。把2塊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應該分得多少塊?繼續讓學生操作,豐富對2塊餅的就是2/3塊餅的理解。學生操作經驗的積累有效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關鍵。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精心、具體的.指導。本節課圍繞兩種分法精心設計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邏輯的問題串,“逼”學生進行有序的思考,從而進一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比如學生展示完自己的分法后教師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a:你們是幾塊幾塊的分的?
b:每人每次分得多少塊餅?
c:分了幾次,共分了多少塊?(就是3個塊就是幾塊)
d:怎樣才能看出是幾塊?
問題的提出針對性強,有利于學生把握數學的本質。
三、 用發展的思維去理解所學的知識,注重了知識的系統性。
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系的,只有把知識放在一個完整的系統中,學生的研究才是有意義的。比如學生在應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練習時對于0.7÷2=,部分學生會覺著的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師解釋:這種分數形式平時并不常見,隨著今后的學習,大家就能把它轉化成常見的分數形式。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14
《分數除法三》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分數應用題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如何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呢?教學時,我沒有采用書上的情境,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教學一開始我就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例如:我們班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男生?女生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現在知道“全班人數”和“女生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求女生有多少人,怎樣求?學生很快就知道列出乘法算式解決。反過來,知道“女生人數”和“女生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求全班人數呢?這樣引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讓學生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是解決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教學中,我通過省略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讓學生發現問題,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聯系,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從而讓學生體會并歸納出: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本課重點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的分數問題,體會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借助線段圖的直觀功能,引導孩子們理清解題思路,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究解題方法,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使學生經歷獨立探究、小組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對“分數除法問題”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為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15
這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難點是用除法意義理解分數意義。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來表示兩數相除的商,能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在引入課題之前,先復習舊知。課件呈現幾道簡單的口算題,以喚醒學生對整數除法的記憶,為探索新知做鋪墊。在探索新知時,課件呈現豬八戒化齋的故事,從想象中每人2個餅,到一張餅,把一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幾塊?有了剛才的復習知識進行鋪墊、遷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來計算,學生很快會說出1/4,這時我會再提問: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學生用準備的圓片分一分;接著出示:豬八戒又化了3張餅,每人分多少張?學生又拿出學具自主探究,再演示。學生一步步經歷了分得過程,對分數的意義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為什么是3/4。
當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用除數作分母,用被除數作分子。反過來,一個分數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可以理解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也可以理解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1份。也就是說,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建立過程,實質上是與分數的意義的拓展同步的。
教學之后,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就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存儲于學生腦海里的狀態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應當是抽象與具體可以轉換的數學知識。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除法的數學教學反思08-24
《分數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7-05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06-23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07-01
分數除法數學的教學反思09-28
《分數除法二》數學教學反思05-12
小學《分數與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8-10
分數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6-19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04-22
分數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