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窩囊的老虎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只窩囊的老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只窩囊的老虎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寫的是作者“我”童年的一次難忘經歷:“我”在一次班級演出中扮演老虎,因不會豁虎跳遭到同學嘲笑,自己卻一直不明原因。課文語言平實,讓同學們真切感受到“我”成長中的困惑。
課文文字兼美,條理清晰、結構完整、描寫細致、語言生動有趣,充滿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摯深厚,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童年生活的懷念和對童年時期執著的向往。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看視頻,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引導讓學生把本文歸納為三部分即:期盼參加演出、飾老虎參加演出沒有成功、尋找失敗根源,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并引導學生循著怎樣演老虎這條貫穿始終的矛盾明線和以“我”排演、演出時“窩囊”的暗線,去探究演出失敗的原因。
我在教學中,不斷地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課文內容。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因此,在課中,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排練前老師告訴“我”怎樣表演—段,寫得具體明確,作者僅用“爬”“站”“叫”“撲”“追”“躺”六個動作把老虎怎么演寫得具體明確。指導學生圈出動詞,品味用詞的準確。再創設情境:老師扮演故事中的老師,學生扮演文中的“我”,進行對話,使得文中的情境再現,通過這樣的課堂設計,可以讓學生學習如何把表演動作寫清楚、寫具體,并為“我”到底演的如何做了評判。
在教學中,我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我”的心理變化。本文由于課文篇幅很長,情節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動沒有明顯的“我想”做提示,學生們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樣的句子是心理活動,所以回答問題偏離了要達到的目標。
在本文的學習中,對于一些學生不明白的'詞語,為了節省時間,我都是將意思原汁原味味的告訴學生,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對于被動記憶的這些詞印象不深刻,效果非常不好。
一只窩囊的老虎教學反思2
一、走進文本,精心解讀
《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是葉至善回憶他童年時候,在一次班級演出時上臺扮演老虎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但耐人尋味。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可以歸納為三部分:期盼參加演出、飾老虎沒成功、尋找失敗根源。在講述怎樣演老虎時,故事中的老師與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見。那個小朋友一直認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師卻認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貫穿始終。演老虎的“我”一直按老師的指導排練、演出。正式演出時“砸”了。于是“我”尋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沒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還不明白”結尾,給學生留下閱讀的空間。
根據文章的內容、語言特點及四年級的教學重點,確定教學目標為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理解詞句,邊讀邊想象,體會人物內心感受,透過對語言的感悟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關注內容,感悟形式
透過語言形式,把握語言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語言運用之妙,這是很好的教學經驗。據此設計了兩個教學過程:
1、初讀——從語言到內容。按照課文的順序,指導學生概括為三部分:期盼參加演出、飾老虎沒成功、尋找失敗根源。引導學生循著怎樣演老虎這條貫穿始終的矛盾明線和以“我”排演、演出時“窩囊”的暗線,去探究演出失敗的原因。
2、細讀、深讀一一從內容到語言。這一過程,師生共同對文本進行詳細、深入的閱讀,層層深入地感悟品味語言,既讀懂了故事,也學習了語言的表達方式。
三、教給方法,學習語言
在本文的學習中,我指導學生用查字典的方法學習詞語;根據提示劃分段落;結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開合理想象,進入課文情境等方法學習語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讀書伊始,指導學生抓住題眼,把握全文,將“一只大老虎”和“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兩個標題進行對比,使學生既理解了“窩囊”一詞的意思,又在“窩囊”這一詞的關照下閱讀全文。
全文是按排練前老師提出演“虎”的要求,排練時、演出時臨陣指導推動情節發展的。我設計了如下教學設計。
排練前老師告訴“我”怎樣表演—段,寫得具體明確,作者僅用了“爬”“站”“叫”“撲”“追”“躺”六個動作把老虎怎么演寫得具體明確。指導學生圈出動詞,品味用詞之準確。再創設情境:老師扮演故事中的老師,學生扮演文中的“我”,進行對話。文中的情境得以再現,學習了如何把表演動作寫具體,并為“我”演得如何確定了評判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