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精選11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1
本課在前一課認識物體運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知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通過對數據的處理,知道路程相同時可以比較時間;比較分析后知道用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本課需要大量的數學學習作為鋪墊,學生利用計算器以及速度公式完成數據的計算處理,并借助統計表、統計圖整理并分析數據,從這一系列思維活動中,體會科學探究中聚焦問題、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從而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本課教學,主要講的是關于運動快慢的比較,一定要師生充分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百米賽跑學生還可以迅速理解,時間用時最少,就跑的越快。但是“距離不相同”時,學生會有很多不同的討論,不要迅速否定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討論并進一步思考和探究,要積極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經驗,不要急于給出速度的計算公式,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思考、發現、領會、拓展、反思、總結,體會科學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對于統計表大家比較常見,但對于統計圖,很多學生并不會畫,還是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去畫一畫,印象會更加深刻。
既然說到了速度這個概念,我覺得拓展一些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動物、交通工具之類的知識也是很好的。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2
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偏重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將精力陷于知識點的學習和解題中,對技能、物理過程和方法則關注的較少或落實不夠,尚未體現提升民族科學素養、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價值觀的物理課程重要目標。這節課當中我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不夠,“sts”欄目也是本節課教學的重要部分,強調的是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速度與現代社會”講的是,由于交通工具的速度的提高,城市規模擴大了,戰爭的觀念改變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快了。sts的意義在于揭示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互動關系。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充實內容,優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要能與近幾年的高考內容、高考大綱相接軌。在本節課的教學當中,教學主體為小班的同學,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好。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除了課本上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內容外,還要對速度的.相關知識進行引申接近高考的難度,發揮學生學習的最大潛能,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豐富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僅僅采用的了導入法、講授法、歸納總結法等一些傳統的方法。但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獨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復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采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著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3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本節課我以《龜兔賽跑》導入。我問同學們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同學們沒等我的問題說完就開始議論紛紛了。然后我讓一位學生講故事。以講故事的方式導入,使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很少有學生睡覺。上課時,他們都很認真的聽課,對問題都會積極參與。
在教學中就要把握好題目的難度,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剛開始難度不能太高,太難了他們聽不懂的話,上課就會失去激情,不認真聽課,會讓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讓他們以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沒辦法學好,所以教學時一定要選一些難度適中的題目。待時機成熟題目可以難一點,這樣反而激起他們的好勝心,攻克難題他們會覺得具有挑戰性,他們心里會有一種不服輸的念頭,所以聽課就會更加認真。
要想學生45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甚至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可能還會睡覺。這時采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強調物理的應用,每個章節中都有相關聯系生活的例子,多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讓他們知道物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會激起他們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因為要使學生學會你這一科,先是讓學生喜歡你這一科。新教材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實踐和創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教師講的少了,開放性的題型多了。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4
速度是初中物理學習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物理量”,它的重要性關乎整個物理的建模,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本節課為了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以直觀現象為基礎的教學方式,通過對生活中實際事例的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但由于本節課的特殊性,在問題的設置方面應注意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形成一定的梯度,使學生能夠更方便的進行對比、歸納,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練。通過練習,來學會應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以及速度單位的換算。
其實,上課之前,我邀請師傅和江海濤老師已經來聽了一遍這堂課,兩位老師真的給予我非常大的幫助:沒有重點,加分生硬,語言要有激發性,第一版書的.重要性,拋問題,學生作品的展示,總結時要包括方法的總結等等等等。特別是師傅,給了我很多很直接的建議,某個環節的過渡怎么樣會更好,某個環節最好提到前面等;江老師的第一版書一定要速度的定義,直到真正亮相的時候我也還并沒有想好怎樣處理,但我想下次的授課我應該會試試,來加強這節課的重點難點的記憶。當天晚上針對各種建議,我對整份教案進行了大改,認真研究了“二維多元評價”與課堂“四六六”模式,對教案進行修飾,雖然處理還不是很好,但也是這才敢進行了亮相課。
實際上課的時候,發現課堂和想象中的還是有差距的!特別是進入課堂后半段,課堂的節奏已經有點被自己慌得陣腳打亂了。對此,校長的建議我銘記于心!物理,作為一門插進入的課程,其建模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課堂,一定要關注到每個孩子,重點難點保證每個孩子必須都會,提問回答以后要隨機,甚至可以一排,同桌,前后,造成一種緊張感,保證每個孩子都在思考;這也就要求課堂上重點需要突出,難點需要攻破,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最為差勁的是板書,新授課重點應位于中部靠右,復習課從左上開始,而其他的盡量靠近右側,板書既然寫了就不盡量不要擦;課堂環節模式應為“講—練—結—練”,每位同學必須準備筆記本;對于計算機多媒體、電子白板還需要加強聯系;對于二維多元評價“四六六模式”也不能只表現在形式,課堂小結要進行橫向與縱向評價。要改正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同志還需努力!
教學是一個引導的過程,應注意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前提下緩慢的進行,切忌教師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只要問題設置合理,自主學習時間充裕,每個學生都能夠很好的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努力吧,努力備好課,上好課,反思好課,希望自己真正從站上講臺,站穩講臺,到最后站好講臺。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5
前一課觀察物體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活動,學生發現了物體在斜面上會靜止、滑動或滾動,也會留意到斜面上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本課引導學生研究運動快慢的問題,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運動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用時短,運動快;用時長,運動慢。
在本節教學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在探索活動1中,學生根據6種動物跑100所用的時間對它們的運動快慢進行排序。學生對此類題目可以輕松應對,并且比較輕松的說出排序方法。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細節的.是:題目要求寫動物編號,少部分學生寫成了動物名稱,或者編號寫成“1”,沒有加圓圈。這些都是不規范的,要提醒學生認真審題,規范作答。
2.在“重復實驗獲得多個數據,如何進行處理”時,分別講解“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同時也應該跟學生講解清楚為什么在探索活動中重復測量3次為什么要選“中位數”。首先,重復實驗次數較少,不適合用選“眾數”的方法。其次,學生對于“平均數”較為熟悉,很多學生會選擇這種方法,我在這里的解釋是:相對于求“平均數”的方法來說,找“中位數”更加快速、便捷。提醒學生,三種方法都要掌握,但是要學會在不同的情況選擇更合適的方法。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6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就倡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杜威看來,反思的出發點是對問題情境的困惑,經過分析、假設、推理與檢驗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是否善于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似乎已成為衡量優秀教師的當代標準。何謂教學反思呢?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而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就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下面我就對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課進行課后反思:
1.新課引人時由于學生對初中的速度概念印象較深刻,可以更簡練、更快捷。“速度”是初中學過,學生熟悉,從來也沒懷疑過的物理概念,但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對速度有了新的定義。學生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被騙了?”“這是速度,那初中學習的是什么?”“既然不一樣,為什么都叫速度?”。如果不及時解決這些疑惑,那么這些疑惑一直縈繞在腦子里,會影響學生的繼續學習。所以,如何重新認識和接納初中“速度”是個不小的難點。速度就是位移與時間之比。初中學習的速度是膚淺的。但是,鑒于初中學習的運動規律都是單向的直線運動,所以,在單向直線運動中的研究范圍內,用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并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也是正確的。老師在上課時應當點明。
2.關于速度的矢量性,雖然課堂上重點強調了,并設計了實例和例題讓學生體會和練習,但不能寄希望于學生當堂就完全理解和接受,這需要一個過程。
3.討論與交流環節關于如何在坐標紙上求各段位移,向學生介紹了兩種方法:一是直接測量線段的長度后用比例計算。二是利用勾股定理求斜邊的方法。目的是想通過掌握多種方法提高學生能力,但很費時。課后認為對學生來說,掌握一種方法既直接又快捷。
4.由平均速度過渡到瞬時速度是本節的重要環節,向學生滲透無限逼近的思想是關鍵,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引導。本人認為需要給學生一個體驗的過程,讓他們知道在怎樣的時間段內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的認為是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
5.課后認為對速率的概念應當暫時不介紹,第一是上課內容過多時間難分配;第二是免得干擾學生對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概念的學習。
本節課在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1.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討論與交流環節讓學生在坐標紙上收集數據,并嘗試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在實驗與探究環節中讓學生在計算出平均速度的基礎上結合圖象啟發學生的思維,逐漸向學生滲透無限逼近的方法和極限的思想。使學生在理解的情況下發生知識的遷移,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經歷這樣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學生的.科學方法和正確思路的建立。
2.使物理貼近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
以學生在操場上跑步為例說明速度的矢量性、計算奧運會上劉翔110米欄的速度、以汽車長途運輸為例引人瞬時速度概念等等,把物理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教學過程中強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功能。
本節課為學生營造了一種寬松、積極的學習環境。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學生學會了運用平均速度解決實際問題、用瞬時速度的概念理解運動,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到成功的愉悅。在設計中為學生提供了獨立進行觀察、思考和計算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又引入小組學習的活動方式,學生在討論與交流、實驗與探究兩環節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問題、交流結果、分工合作,智慧被集體共享,協同工作的價值得到體驗,團隊作風得到發揚,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協同意識與合作精神。
總之,雖然我對第三節《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這一節課的教學進行一些反思。但是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教師。我們應該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7
今天早上第二節課,我上了一堂《運動的快慢》,這堂課的內容比較多,在上課之前,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了一下整合,我沒有按照書上的程序講速度的概念之前先讓學生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再引入速度,而是先從實例出發,引入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再從當兩個物體運動的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如何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呢?自然而然引入速度的概念,這樣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把這節課的重點放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的運用上。在設計學生練習時,我結合劉翔奪得110米欄冠軍的例子計算出速度并及時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生既有興趣同時又受到了思想教育。這樣設計受到了其他老師的高度好評。
我想我們教師的職業道德應該體現在平時的教學點滴中,本著對他們負責的態度,每堂課前認真分析教材,設計出令學生滿意的課堂,令學生受益的課堂。把情感教育與知識傳授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都健康快樂的成長,這就是我們的責任。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8
緊張激烈的賽課終于結束了,有點兒如釋重負的感覺。不過仔細回味從準備這堂課到上完這堂課的過程,收獲真的很多。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感到比較滿意的地方
1、新課的引入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一個好的引入應該是一節好課的必要條件,所以這個引入至關重要。在引入環節,我思考了好多種引入新課的方法,不過最終還是定格在了賽課使用的這種方式上。首先給同學們播放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創造奇跡的精彩瞬間,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指出“在田徑運動會短跑比賽中,人們最關心的是誰得冠軍;人們外出旅行時,總是希望選擇便捷的交通工具盡快到達目的地;軍事上總是希望導彈、作戰飛機能夠飛得快些......”事實上,在實際生活中,物體運動的快慢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那么,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課,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2、啟發學生通過體驗、討論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的概念,突破了速度概念的建立這個難點;
雖然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認識,但是如何科學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入手,正確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則是本節教學的核心問題,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在本節教學中首先從比較物體運動快慢入手,讓學生認識到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是有實際意義的,并逐步引導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實例的分析使學生了解人們是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在這個基礎上,再通過討論引出速度的概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就會比較容易理解,有效地突破了這個難點。
3、通過“嘗試練習總結方法——鞏固練習”這樣的流程,有效鞏固了速度的計算這個重點;
利用速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是本節課的重點。不過學生剛學完《歐姆定律》,對物理計算題的解法大致了解,所以可以放手讓學生嘗試練習速度的計算,然后及時給予反饋,再引導學生及時總計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步驟,最后再進行鞏固訓練。利用這樣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們的印象會比較深刻,對教學重點的強化有一定的效果。
4、自主開發小實驗,有效突破了“頻閃攝影”這個難點
“頻閃攝影”雖然是課本“想想議議”的內容,但卻向學生講述了一種研究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所以應當引起重視。查閱了很多資料都對“頻閃攝影”做了淡化處理,基本都是只講述了兩張網球運動的頻閃照片,我個人覺得這樣處理有點略顯單薄。所以我在“頻閃攝影”這部分自主開發了一個小實驗“模擬頻閃攝影”——利用初二上學期同學們學過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機的內容,通過每相隔一定時間睜開一次眼睛觀察斜面上小車的運動情況來模擬整個頻閃攝影的過程,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了頻閃攝影這種研究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同時利用這個簡易的小實驗很好地突破了這個難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需要改進的地方
1、整個教學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的內容涉及較少
速度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而且物理又是一門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的課程,所以應盡可能多的設計一些與生活實際有緊密聯系的內容進行知識的拓展,開拓學生的思維。
2、三維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貫徹不到位
現在的教學設計主張的是三維目標,對于知識與技能和過程與方法的執行,教師都能做的比較到位。但對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貫徹往往會打折扣。對于賽課,專家們在評課的時候其實往往也就著重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實施,用以區別賽課的等級。所以,要將這種意識貫穿到自己的每一堂課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中彰顯出真功夫,而不是一時之功。如果再上一次這堂課,可以以“龜兔賽跑”的故事作為結尾,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育學生“恒心+毅力=成功”。
3、調節課堂氣氛的能力有待提高
這是我第一次用完全陌生的學生上比賽課,內心深處多了幾分忐忑。畢竟對學生不熟悉,也擔心學生不配合。事實上我的擔心是多余的,真的很感謝七中初二(1)班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帶給了我這樣一份美好的回憶。但聽了同行灣中龍旭老師的課后,我還是覺得在調節課堂氣氛上要向龍旭老師好好學習。
反思寫完了,我也好像重新做了一遍學生,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發現了自己的成長印跡。在漫長的歲月中,我相信點滴思考必成經驗小流潤澤我的教育生涯。接下來的教育之路上,我一定會繼續加油!最后,衷心感謝評委們的辛苦付出!謝謝!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9
這一節的內容有點把第一節和第二節的特點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學生對于速度公式的理解和變速直線運動的計算這兩個知識點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別是后者計算時容易張冠李戴。還有就是這一節涉及到運動圖像,雖然教材沒有要求,但是我還是講了的,而學生沒有學習正比例函數圖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
有一部分學生通過我的講解仍然對平均速度的理解出現誤區,不能清楚路程、速度、時間必須對應的關系。本節課是學生首次接觸物理計算,我對學生做題的規范性強調作為重點,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10
基于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科學哲學發展而來的概念轉變理論,對于當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相關研究表明,學生的概念學習是一個發展過程,學生頭腦中的前科學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影響。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物理概念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應該依靠學生頭腦中原有的前科學概念,通過概念的轉變,形成科學概念,但目前運用概念轉變對高中物理教學進行教學設計還很少見到。
我在教學過程設計中,主要采取“問題情境引入、探測已有概念、產生認知沖突、解構迷思概念和建構科學概念、形成新的認知平衡”的概念轉變教學策略。整節教學內容是“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注:人教版教材本節的內容安排是“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速度”、“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對于“速度”這一內容,具體的設計思路是:通過問題情境引入“速度”的學習任務;通過學生完成的關于“速度”的概念圖和二段式測驗情況來探測學生已有概念;呈現問題情境和小組討論促進學生產生認知沖突;以學生的前概念為切入點,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認知沖突,對已有的概念產生不滿,教師在此基礎上解構迷思概念,所謂“迷思概念”就是頭腦中存在的與科學概念不一致的認識。通過有效策略引導學生解決認知沖突,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進而結合前面所學知識引導學生辨析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最后通過課堂形成性練習促進學生形成新的認知平衡,完成概念轉變。
對于“運動快慢的描述——— 速度”這節課而言,概念轉變的教學策略與其他教學策略相比具有很強的優越性。整節課是在充分探測學生已有概念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產生認知沖突,進而運用解決認知沖突的策略幫助學生解決認知沖突,解構迷思概念,完成由迷思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變,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高中物理關于速度的科學定義并不是強制性地灌輸給學生,而是在概念轉變的教學過程中逐漸被學生欣然接受,因而整節課的重點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11
本課是在運動相同時間的條件下比較運動的快慢,學生在前一課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在相同距離內,可以通過比較不同物體的運動時間來比較它們的`快慢”。
探索活動總共分為三個:
1.本課內容中通過探索:相同運動時間里不同交通工具通過的具體距離,比較快慢。有了第一課的基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歸納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在總結這一課的方法時,可以讓學生來完成,逐步培養歸納總結的方法。
2.通過探索不同地點,同時出發、同時停止,比較運動的快慢。
3.探索不同地點,不同時出發,比較運動的快慢。三個探索活動都可以總結出:“時間相同,比距離:距離長,運動快;距離短,運動慢”。
本次教學中發現的問題:
1.在探究活動中,需給學生著重強調:為了保證運動時間相同,兩位同學必須同時開始同時停止,而且計時員也要注意這點。
2.在利用腳尖接腳跟的方法行走時,由于部分學生一心想要加快行走速度,導致運動路線變成曲線,影響距離的測量。
所以,可以在利用直線紙帶,幫助學生保持直線運動,減少測量中的誤差。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運動快慢教學反思03-08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03-29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04-02
運動的快慢的教學反思07-08
《運動的快慢》教學設計04-17
《運動的快慢》教學設計06-26
《運動的快慢》說課稿12-12
《運動的快慢》說課稿09-08
《運動的快慢》說課稿03-28
關于運動的快慢教案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