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阿房宮賦》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阿房宮賦》教學反思1
《阿房宮賦》有兩個變化:一是不像以往一樣先疏通字詞,再分析內容,而是第一課時在多次朗讀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把握文章結構,理解文章中心和寫作目的;第二課時再疏通詞句并鑒賞每段內容。二是第二課時由四位學生分別“主講”,教師只起串聯、補充作用。
事先并沒有對學情、課文作細致分析,只是感覺這篇文章內容較淺,注釋較多,學生是可以自行解讀的,便嘗試了一下。從課堂情況看,這樣做是可行的,但教師的準備和臨場應變還要進一步提高。
第一課時教師朗讀、自由朗讀、個別朗讀、齊聲朗讀,共讀了5遍。對于這樣一篇生字較多、要求背誦、朗朗上口的賦,多讀幾遍相較于讀了一遍就開始分析字詞,學生興致要高些。讀的形式、任務(從準確誦讀到初步理解)也有變化,但每一遍朗讀的目的還要更加明確方好。內容的理解主要采用問答形式,較為順利;但問答還是要和朗讀更緊密得結合。
第二課時第一個班總體情況良好。四位學生站在講臺上,落落大方。準備也較充分,從詞到句到文言現象到手法到內容一一講到。也有“小老師”能運用朗讀、問答等方式,而不是一味講解。即使講解,學生也能認真聽。也出現了學生提出疑問,“小老師”不能回答的情況,不過馬上有其他同學幫助回答了。在教師上課時,學生不愿提出問題,不愿舉手回答。而此時,由于教師的暫時退出,學生沒有了心理上的障礙,想要表現一下自己,甚至想要難一難“小老師”。(我要是也能達到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境界,那就厲害了,不過難度很大。)
現行學校教育制度有很多弊端,如班級人數過多而不能照顧個性;教學任務和課時的硬性規定使得時間倉促,妨礙深入學習;不能進行大量、充分的閱讀,而只捧著教科書和習題集;而精神的不自由狀態對于學生成長來說,可能是最致命的。改變需要我們的努力。
當然有的“小老師”可能參考參考資料了,但我覺得在文言的學習方面,不必完全禁絕參考資料。想想自己讀文言作品時,也希望看有注釋的版本,遇到不理解的就直接看文后注釋,再有問題且是非解決不可的才翻字典。動輒翻字典的“精讀”大大破壞閱讀趣味。文章看完后,也并不刻意去記那些字詞解釋。文章看得多了,掌握的文言詞語自然也就多了。現在非得讓學生精雕細磨,字字落實查字典,把解釋都背下來,而不是節約時間多讀,總想解決一批字詞于一篇文章。這種急功近利的積累法科學嗎?當然偷懶總是不好的,但文言學習效果差最主要的問題并不是學生懶于查字典思考,而是有興趣的閱讀太少,文言文閱讀量太少。要把思考、查字典和看參考書結合起來,至少文言字詞是可以看參考書的。
第二個班準備更扎實,但四位采用的方式全是講解,這與事先對學生的要求、指導不夠有關。坐著旁聽,頗能體會聽人一味“滔滔”之苦。由此可以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行為。
《阿房宮賦》教學反思2
這次匯報課我所選擇的篇目是杜牧的《阿房宮賦》第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教學鎖定在三四段的議論抒情部分,在解決重點字詞的基礎上,分析秦亡原因,并對比賈誼《過秦論》總結出秦滅亡的本質。
這節課以元稹的《行宮》導入,承接上節課第二段宮人生活。在導入時,我對這首詩進行了簡單的解讀,時間把握在一分鐘左右。接下來則引入第三段的教學。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是比較有層次的,但最大的問題在于對學生預習質量的忽視。
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并不積極,課后我才了解到,原來很多同學對“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這一句還不明白,特別是“念”字,理解成了“思念”,于是對課文的理解從此處截然斷開,導致第三段后半部分也聽得一頭霧水。這是我的問題:一方面,我沒有及時了解他們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就無法針對問題來教學,就像盲人過河,瞎琢磨,從自己的角度單方面認為難點應該在哪里,對課文講解的取舍忽略了最重要的學習主體,我忽略了預習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作用,即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在預習的時候我完全可以收集學生不懂的地方,并將其設計到我的教學中去,如此才更有針對性,否則便如隔靴搔癢,學生不懂的沒講到,學生已懂的`反復講;另一方面,這也看出我在教學中的解讀還存在問題,文脈并沒有清晰展現給學生,至少在這一點上明顯出現了解讀、銜接不到位的問題,此外教學語言太過貧乏,表述不夠簡煉,以致課文解讀從表面滑過,沒有進入深層分析。
如何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加入進來,我想,老師最基本的職責也就是答疑解惑,那么在字詞句的解讀上也完全可以讓學生來提出問題,這個工作同樣可以放在預習時安排,每個小組記錄下自己不懂的問題,先在組內交流,這樣也算是給學生一個明確的預習任務,而不是僅僅毫無目的地背書,回想預習時的情景,雖然我慷慨地給了一節課的預習時間,然而很多同學并不專注,也是有我的預習任務并不明確的原因。學生在預習后給我問題清單,既能方便我了解學情,也能幫助我提前為學生的問題做準備,不至于上課時措手不及,出現難以駕馭的尷尬。在課堂上,這個環節可以先由學生提出問題,其他同學嘗試解決,最后由我解決。在這個基礎上再去點撥重點字詞,應該對學生來講會更容易接受。
最后在對比賈誼《過秦論》時,可以把第四段集中教學結束后引出,可以提前給學生看這個片段,否則課堂上時間不夠,第一次看這個選段會有點吃力。提前給學生這個選段預習,解決字詞問題,課堂上再拿出來仔細對比,有針對性地解決秦亡原因的對比,可能會更好。
課堂結束時,我沒有做到課堂預設,結果多出了五分鐘時間,讓學生自主背誦了,這個環節是預設不足,沒有考慮到時間充足和不夠時該如何彈性調整的問題。現在回想,如果有多余的時間,讓學生齊讀一遍課文差不多也要這么兩三分鐘,或者在此之外再設計一個獨立的小環節,如《紅樓夢》里有“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引導學生去讀一讀《紅樓夢》鐘鳴鼎食之家的奢侈生活等等。為防時間不夠,則要在學生互動時注意把控好時間。
在自己的儀態等方面,親和力還不夠,很少走到學生中間去,這其實是自己備課不自信的一種表現,對課文和課堂設計的熟識度還不夠。另外笑容少了,表情過于嚴肅,這是個人性格所致,還需一點點去改進。
《阿房宮賦》教學反思3
本課教學,我很注重對文言知識的積累,也要求學生務必把課文中的文言知識記牢,只有把文意弄懂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所傳達的豐富的知識內涵。
一開始,我對學生是很有信心的,我相信他們能根據教輔書的內容自主梳理。然而,我錯了。當我口干舌燥地解釋了一大通之后,學生還是用茫然無措的眼神看著我時,我才意識到,這些學生有一個很大的弱點,那就是,他們對語法知識一頭霧水,有聽沒有懂,連帶的,根本沒有多少學生弄得懂我所說的文言知識。同時也使我意識到,學生要學習好文言文,必須把語法知識補上。于是,我專門花了一節課的時間,為他們講本應在初中時該學卻又沒學的語法知識。內容包括詞性、句子成分和關聯詞語。
講完之后,收獲還是挺大的。雖然學生對語法知識還是一知半解,但這對他們學習文言文已經有很大的幫助,基本上達到我預設的目標。梳理好知識點之后,對課文內容的掌握就簡單多了。
《阿房宮賦》教學反思4
《阿房宮賦》較為圓滿地結束,結果也令我滿意,基本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的解決。下面主要談一談《阿房宮賦》一文的“誦讀教學”。
一、初步理解,打好誦讀教學的基礎
誦讀教學的第一步是對文章的初步理解。實踐證明,只有大致理解了文意,才有誦讀的基礎。否則浪費時間,難以達到教與學的目的。要達到初步理解的程度,不同的文章所涉及的內容不同。進行誦讀教學必須抓住主要矛盾,用最短的時間讓學生對所讀文章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就《阿房宮賦》來說,要抓住三個方面:
1.掌握文體特點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特點。《阿房宮賦》是一篇文賦,其特點是:鋪采文,體物寫志。“鋪采文”就是鋪陳文采辭藻,指的是形式上的特點;“體物寫志”就是詠物說理,指的是內容上的特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學生了解了這些特點,對駕馭全文的內容必有一定的幫助。
2.了解時代背景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凡文章都有它的寫作背景,了解了寫作背景對理解文章內容不無益處。誦讀《阿房宮賦》時介紹兩個方面的背景知識:一是借助《史記·項羽本紀》上面的有關內容,介紹阿房宮的背景知識,使學生了解作者豐富而生動的想象的史實根據。二是利用本文《自讀提示》中的第一段文字了解杜牧寫這篇賦的時代背景,讓學生初步理解寫此文的目的。
3.把握文章脈絡
在簡介文體特點、背景知識后就引導學生根據賦“體物”、“寫志”的特點清理全文脈絡,掌握文章“卒章顯志”的結構模式,讓學生對文意的理解再深入一步。 實踐證明:學生如果熟悉了這三個方面的知識,就為誦讀打好了基礎。 二、反復朗讀,抓住誦讀教學的根本
古人云:“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所得爾。”學生要“有所得”,唯一的途徑是“讀”,誦讀教學的根本也就是一個“讀”字。
二、《阿房宮賦》一文教學怎樣抓住“讀”這一根本呢?
1.教師范讀
《阿房宮賦》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千百年來一直受到讀書人的青睞。誦讀的開始,教師要盡量表情達意地朗誦一遍,使學生入情入境,躍躍欲試,創造一種美好的氣氛。
2.學生自讀
字、詞等方面的障礙直接影響誦讀的效果,所以在學生誦讀前必須借助書中的注釋初讀課文,清除文字障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作重點講解以加深印象,節省時間。如本文中的“四海一”的“一”,“盤盤焉”的“焉”;“蜂房水渦”,“鼎鐺玉石”,“金塊珠礫”等,雖有注釋,但必須板書,加以強調。
3.教師導讀
所謂教師導讀就是老師指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讀中見情,讀出文意,反復朗讀,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如氣勢磅礴的開頭四句:“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既寫出了秦始皇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統一中國的英雄氣概,又暗示了秦始皇興土木,廣聲色,不惜人力物力而導致速亡的原因。文筆雄健,氣沖霄漢。朗讀必須讀出氣勢,讀出作者的情感來。又如“矗不知其幾千萬落”,是在鋪陳空闊而密集的宮內建筑之后寫的一個結句。讀這一句要做到兩點:“矗”字要重讀,一字一個音節;讀出作者對秦始皇勞民傷財的罪行無比憤慨的思想感情。這樣指導朗讀,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4.學生朗讀
在教師指導之后,就是學生朗讀了。在這個時候應鼓勵學生搖頭晃腦地盡情去讀,先領讀,接著自由讀,后齊讀。“體物”的內容指名讀,“寫志”的內容集體讀反復朗讀,加深理解。
《阿房宮賦》教學反思5
周正逵先生在高中語文實驗課本《文言讀本·前言》中指出:在教學中要緊緊抓住誦讀這個環節,指導學生把課文熟讀成誦,使之爛熟于胸。這樣不僅培養文言閱讀能力有望,還會多方得益,終生受用不盡。“熟讀成誦”,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誦讀方法,《阿房宮賦》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指導背誦。
1.理清層次結構
著名教授石聲淮先生說:“會背書者背結構。”這是經驗之談。一篇文章有段落,一個段落有層次,一個層次也有組成它的句子。背誦一篇文章可遵循由句到層,由層到段,由段到篇的基本規律,劃整為零,聚零為整,逐層逐段地背誦,直至全篇。 《阿房宮賦》第二段較長,望而生畏。如果清理一下層次,就好背誦了。全段可分為三個層次:宮人來源,宮人生活,宮中珠寶。層次明晰,易于背誦,就是在一個極小的層次里也還可以尋找速記竅門。在“宮人生活”這一層中可以按時間順序記憶:宮人早上起床后開鏡──梳發──洗臉──焚香這是從一層一段而言。從全篇看更應該理清層次。《阿房宮賦》全文四段,前三段是“體物”,最后一段是“寫志”。分清了這樣的結構,背誦全文就方便多了。
2.注意句法特點
文章第四段由五個復句組成:開頭兩個并列復句指出了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接著兩個假設復句,如“使則”,指出六國和秦若愛百姓就不會有如此下場;最后一個轉折復句“后人哀之而不鑒之”,諷喻唐敬宗不要重蹈覆轍。利用句式特點弄清文章大意,背誦起來就很快了。
又如第三段有議論句,有描寫句。若用波浪線劃出議論句。全段議論、描寫涇渭分明,分而背之,各個擊破,記憶迅速。
3.利用修辭手法文
賦這一文體運用對偶、排比、夸張等手法比較多,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可以幫助背誦。例如第一段中當背到“五步一樓”這一出句,不假思索就會對上“十步一閣”來,背了出句“長橋臥波,未云何龍,”立即就會對出“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這樣利用對偶的句式就能加速記憶了。
又如第三段中間運用夸張和排比構成的一組描寫句,就可以引導學生把夸張排比句壓縮為“柱頭多于農夫、椽子多于工女、釘頭多于粟粒、瓦縫多于帛縷、欄檻多于城郭、樂聲多于言語”的短句,再充分利用形象思維,按原文把句子展開,這一段內容便可以迅速記下來。
實踐證明:誦讀教學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它變“講讀中心”為“自學指導”,真正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它以誦讀訓練為主,以知識講解為輔。打破了“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的舊教學格局,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阿房宮賦》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阿房宮賦》教學反思05-31
《阿房宮賦》合作探究案教學設計12-06
杜牧《阿房宮賦》原文12-17
杜牧阿房宮賦古詩鑒賞11-09
杜牧《阿房宮賦》字詞注釋11-05
阿房宮賦原文及翻譯11-24
杜牧《阿房宮賦》原文及譯文12-25
杜牧《阿房宮賦》全文及譯文03-09
精選杜牧的古詩:阿房宮賦12-13
學習文言文《阿房宮賦》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