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
億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拓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數學基礎之一。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對億以內數的讀寫法掌握起來難度不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完全放手讓學生嘗試探究。
課始,我大膽的出示了北京市的人口數,讓學生來試讀這個數。想以此來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同時,使學生能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為學生自主的探究新知做好準備。
在探究新知過程中,根據教材的編排,分為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每個環節,我都大膽放手,讓學生帶著(如:億以內的數怎樣讀,和萬以內數的讀法有相似之處嗎?等等)這類問題獨立思考,并通過同位合作交流(如:討論、試讀)等數學活動尋找方法,讓學生自吾出億以內數的讀寫方法。
本節課,我始終圍繞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遵循兒童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習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教學理念來開展教學活動。為此,我在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律,教學中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學生都能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充分顯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2
從參加中山市石岐區的比賽出線,到參加中山市的比賽,再到參加廣東省第六屆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這節叫作《整萬數的認識》的課我已經上了很多次了。回想起這幾個月研究這節課的經歷,真是收獲頗多。
這節課是大數的認識中第一節課,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學習萬以內數的基礎上,繼續認識三個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并結合新的計數單位認識三個數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在教師介紹了我國的數位分級知識之后,結合整萬數的意義和分級的知識教學整萬數的讀寫方法,為以后學習其它億以內數的讀寫方法打好基礎。
先說引入環節,在省賽上采用的是學生收集生活中的數據,看似傳統,實則創新。關于這節課收集數據也有一個難點,就是怎樣能讓學生收集到的數據正好是整萬數。剛開始,我是給學生一個收集數據的例子,然后希望學生按照這樣的例子去收集,但是效果并不好,其中有一次課一個整萬數也沒有搜集到。最終采取的辦法是讓學生去搜集自己喜歡汽車價格,因為汽車的價格一般都是多少萬元,這樣的效果就好多了。
再說說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的教學環節。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很好的掌握了萬以內的數,所以在這一環節采用的類比遷移學習方法。學習的載體是模擬計數器,先讓學生在計數器上從一千撥到一萬,這是學習新知的起點,在學生回憶出“十個一千是一萬,千位上滿十向萬位進一”之后,再讓學生邊說邊撥,撥到九萬,接下來就是本節課第一個關鍵的結點,處理好這個環節,接下去就會順理成章了。如何能使學生體會到“十個一萬是十萬”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十個一千是一萬”進行類推,使學生充分體會每數滿10個單位就產生一個新的計數單位,感受了兩個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學生體會到這一點,認識“百萬”和“千萬”就水到渠成了。
認識了新的計數單位,讓學生及時整理數位順序表。在這一環節,通過填寫知道從個位到千萬位的數位順序,初步把這些數位分成個級和萬級。對于如何使學生加深對個級和萬級的理解,并沒有做什么特別的處理,主要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學生對分級的知識是第一次接觸,缺乏足夠的感性積累,教師寄希望于在教學整萬數的讀寫過程滲透分級的知識。可以看到這樣處理還是有不足之處的,通過幾次上課,發現學生對分級掌握的并不深刻。
接下去的環節就是結合整萬數的意義教學讀法和寫法。學生對照計數器已經能自己寫出整萬數,也初步會讀整萬數了。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結合整萬數的意義初步總結寫整萬數的方法—————先寫萬級上的數,然后在后面添上4個0。在讀整萬數的時候是學生明白把整萬數分成個級和萬級,可以很容易的讀出來。整萬數的讀法和寫法是通過三輛汽車的價格來教學的,這樣處理的好處是素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足之處是,三個數據中沒有幾千萬的,學生以后寫幾千萬可能會出現問題。
教學了讀寫方法之后,教師以人民幣為素材,讓學生感受一百萬多少,從而增強學生對大數的感性認識。這一環節實現效果的好壞主要依賴于多媒體課件的效果,實踐證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再說一說練習,由于在讀寫方法的總結和大數的感悟花了較多的時間,所以練習的量感覺有一點少。可是,從整體的效果來看,學生對于整萬數意義的理解深刻之后,讀和寫都不成問題。
這節課主要是采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側重對意義的理解和大數的感受。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是和諧互動的,學生能在這節課獲得成功的體驗。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3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分數的開始,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第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它為我們今后學習小數的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下面我就結合本節課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收獲與不足:
1、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從整數到分數,對學生來說是認知上的突破。為了給學生搭建突破的臺階,本節課一開始借助主題圖創設既豐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分食物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一個月餅平均分的結果不能用整數表示時,激發學生認知沖突,從而讓學生在熟悉的平均分情境中體會到分數的產生源于生活實際,初步感悟分數的含義。
2、注重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建構,而動手操作對學生的建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活動中感知、體驗、深化認識、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含義。
3、從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為依托,理解分數的概念。
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感悟,使學生對分數的理解,能建立在對直觀形象的感知上。因此,我采用了“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折出正方形紙的并涂色”、“看到圖片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等形式的練習,就是要在學生的頭腦中把抽象的分數與具體的圖形有機地聯系起來,將“數”與“形”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
4、存在的不足。
教學中對學生語言的訓練不到位,部分學生還不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出幾分之一的意義,應鼓勵學生多說,在說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4
“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是小學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后學習的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
現代數學理論認為,數學活動就是“用數學”的具體體現,其核心就是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把數學知識發現和“再創造”出來,并能靈活的實踐運用。因此,教師如何組織學生獲得有效的活動經驗,使學生的智慧受到挑戰,從而有效領悟分數概念,這里我就結合本節課教學談一些自己粗淺的想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基于生活,數學的知識本來就來源于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剛上課,我創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中秋節分月餅。在分月餅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的分月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我將動手操作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學習的過程,加強了對知識的認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實踐能力。課堂上,教師講得再好,教學環節設計的再恰當,如果沒有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那也只是一廂情愿,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實現“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在學生認識了1/2時,先讓學生折一折,讓學生全體參與體會,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形成的。然后再認識幾分之幾時,讓學生選擇例舉的分數用圖形折出來或者自己把一個圖形折一折創造出一個分數,并互相說說創造出來的分數表示什么意思。這些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寫一寫、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探索,從而初步理解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隱性的心理
參與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當然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同時,我們忽視老師的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反饋的情況和動態生成中我們老師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予以適當的調整。
3、學生自覺創新、主動構建認知結構的習慣得以培養。
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知識、內化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維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結構的過程。教師盡可能地創造多形式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需要,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構建認知結構的習慣。學生在分數學習的活動體驗中得到了充分深刻的認識。
4、聯系生活實際,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學習內容貼近了學生生活,學習材料便于學生操作,學習活動過程始終關注著學生的情感和態度,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
雖然本堂課有以上幾個優點,但是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很多,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教育機智有待加強。在讓學生用正方形紙片折四分之一的活動環節中,請學生上臺展示時,學生說涂錯了,而為了使本堂課順利進行,我忽視了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倘若這時我利用這名學生的“錯誤”來引導到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的認識中,這樣就會對學生產生激勵的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給其他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2、學生傾聽的習慣還要加強,課堂評價有待提高。
3、在教學基本功上自己的不足還有待提高,如在教學設計上要更具匠心,教學語言有待進一步規范,板書還要多加練習等等。
4、雖然將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動手、小組合作調動起來了,但是孩子們在操作的時候進度不同,影響了時間,有些孩子不能一起完成,造成雖然讓他收掉但還有部分學生牽掛未折完的現象。
5、本節課不夠精練,有些提問不是很準確,由于引導不當的原因,學生說的不夠熟練和精確,導致說的環節太多,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使得本節課出現了練習量不夠及沒有總結的現象,這也是以后教學我一定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數學意識,多多學習數學語言。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5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先從1/2,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折一折,涂一涂,畫一畫充分感知1/2,再判斷能不能用1/2來表示,在學生充分建立1/2的表象基礎上再來估一估1/3,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再折出長方形的1/4,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再折出1/8。1/16等。使學生對分數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幾分之一,然后讓他來介紹自己的分數。讓學生自己評析,說說理由,平均分成的數做分母,取的份數做分子。
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盡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隊報版塊用哪個分數表示,再來比較1/2和1/4、1/8大,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啟發引導,希望學生能夠愉快的學習讓學生看生活中的圖片,并找其中的分數,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其實離自己很近。
練習分看圖寫分數,看分數涂一涂,判斷三個基本聯系,很好的鞏固了分數的意義,最后的拓展題,不僅鞏固了分數意義的理解,而且為下節課的幾分之幾的學習和分數的大小比較作了很好的鋪墊。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的運算》教學反思09-17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3-16
《認識昆蟲》教學反思12-27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03-15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2-12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8-28
積的近似數教學反思01-12
《數星星的孩子》教學反思09-29
數學10的認識教學反思08-10
《100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