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
最近,我執教了《孔子游春》一課。《孔子游春》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的一篇游記。它生動地描繪了孔子帶領弟子們到泗水河畔游賞,巧借泗水實施教育的故事。教學課文時,我發現“游賞泗水”折射著新課程精神的燦爛光芒,和當今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有著驚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認為“游賞泗水”其實就是孔子實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社會實踐)。教學這一課后,我對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遙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滿感激,因為“游賞泗水”加深了我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解和感悟:
感悟一、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為師者崇高的教育使命。
1、形成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對學生生命負責的教育理解。
孔子組織“游賞泗水”這一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為:春天到了,泗水漲春潮了。簡單的答案卻蘊涵著深刻的教育理念。因為時空限制,我們不可能和孔子先生進行直接對話。可是誰能說孔子不是這樣想的呢?春天來了,我應該帶弟子們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漲春潮了,我應該帶弟子們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覺地把組織“游賞泗水”當作了義無返顧的教育使命。
其間透露出孔子先生先進而明確的教育理念:為弟子們的發展服務,對弟子們的生命負責。我們再來審視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狀:因為現行的課程評價體系還不完善,執行教育評價不夠嚴實,應試教育之風依舊強盛,所以是否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質量如何,事實上一直沒有真正納入對學校、教師的實質性評價范疇。
于是導致一些學校、教師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缺乏熱情,是必然的。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說更要倡導一種為師者的教育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覺良知和行動來認識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義,形成“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對學生的生命負責”的教育理解。通過積極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注學生與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聯系;關注學生社會經驗的獲得和實踐能力的。形成;關注發現、探究學習在人的發展中的價值;關注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等,實現為師者責無旁貸的崇高教育使命。
2、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礙。
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人,所以決定了教育的復雜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個新事物,也增加了實施的難度。特別是在課程改革的起始階段,廣大一線教師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肯定不能夠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難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對并戰勝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困難,孔子的“游賞泗水”至少給我們帶來二點啟示:
①要有敏感的課程資源意識。春天到了,聽說泗水漲春潮了(注意“聽說”一詞),孔子便帶領學生“游賞泗水”。可見,孔子有一顆敏感的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意識,特別注意課程資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們許多教師,常常為不知道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而苦惱,他們苦惱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建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資源庫,缺乏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其實,我們可以圍繞三條線索進行選擇和組織活動內容:“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我們應該把活動內容進行處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動。除了注意收集和處理固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以外,還要注意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收集多種信息,使之成為即時課程資源,然后組織即時的綜合實踐活動,徹底解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知道做什么的煩惱。
②消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生安全相矛盾的顧慮。當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為了學生的生命安全,不實施或者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短斤缺兩”,這都是事實。我不知道孔子組織“游賞泗水”時是否因為安全問題而“前怕狼,后怕虎”。
我只知道泗水“波瀾起伏”、“滾滾而來”,在泗水河畔游玩,無論對于孔子的弟子們,還是對于我們現在的學生,都可以說是危險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們都興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滿載而歸。而假如換了我們現在的學生,能有機會去嗎?哪怕是保證離泗水遠遠地觀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出了問題誰來負責?”這些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話,就這樣悄悄地剝奪了學生應該親歷的生命成長歷程。我不是說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要安全。
相反,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細實準備,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隱患。但是,如果以安全為借口,總是把校門關閉得緊緊的,剝奪學生生命成長的實踐需要,那至少是惡劣的“誤人子弟”的行為。總之,我們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為擋箭牌,漠視并杜絕學生精神生命的豐厚過程。并且,這同樣是惡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感悟二、實現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價值的最大化。
1、正確把握綜合實踐活動的發展性目標。
假如我們細心思考一下,就不難發現孔子帶領學生“游賞泗水”的教育目標開始時只有一個:即游賞風光迷人的泗水春景。我們不妨把這個目標稱為起始目標。它是觸發孔子組織弟子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根本動力,是直接的、顯性的。但是,孔子并不滿足于這一目標的達成。當弟子們沉醉于“陽光普照、桃紅柳綠、草色青青、習習的春風”泗水美景的時刻,孔子故意意味深長地發表了一番“關于泗水”的宏論:“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等孔子以自己闡述的關于流水的深奧道理,激發學生體悟人生哲理。由此,孔子實現了起始目標向第二個目標的過渡和轉折。在此,我們不妨把第二個目標稱為后繼目標,較起始目標而言,后繼目標是生成性目標,是深層次的、隱性的,而不是簡單的在感官上的刺激,也不是在知識和技能層面上的獲得,而是在更重要的方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啟迪和重構。
后繼目標實現了對起始目標的超越。在教育目標的發展深化過程中,學生也得到了“生命意義的不斷擴充。”孔子的“游賞泗水”給予我們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特性——生成性于妥帖的詮釋。因為后繼目標是生成性的,所以我們應該在周全預設的基礎上,憑借我們的教育熱情、教育智慧、教育敏感,精確把握綜合實踐活動的發展性目標,從而實現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目標價值的最大化。
2、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策略:體悟教學。
體悟教學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征:“注重以理性認知為基礎的非理性認知方式;強調學習者自覺主動的踐知態度和踐知過程;追求個體內在具有自我指導意義的新質的產生。”(20xx年第4期《課程?教材?教法》張華龍《課程目標一體化和體悟教學》)其實,正是孔子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開創了體悟教學思想、教學精神和教學方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句名言便是出自孔子的《論語》。在“游賞泗水”時,孔子沒有直接告訴弟子應該向泗水學習做人的道理,而是出自肺腑地贊嘆“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聽了孔子的宏論,弟子們大為驚訝并深受啟發,于是子路悟到應該“有福同享”,顏回悟到應該做‘不為自己表功的人”。
他們都悟到了也要做一名“真君子”。孔子不留痕跡的體悟教學藝術可謂出神入化。我們在實施體悟教學時,首先教師要對文本有體悟,教師的體悟是學生體悟的基礎和前提。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教育敏感和智慧,需要我們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全身心投入,把自己的體悟作為一種資源,反思自己的體悟,放大為活動的后繼目標;其次,誘導學生體悟也是十分關鍵的。后繼目標往往是建立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層面上的,不是*告訴就能夠實現,而是一個自我思辯、自我建構、自我提升的過程,是一個“文本價值”內化為自我精神經驗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要求學生思想、情感、精神的親歷。教師的作用只是誘導,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去藝術性地誘導,促進學生的反思和體悟。
最后,我們要承認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學生學習經驗、生活背景、心智發展水平等方面造成每個學生個體都不僅相同。我們要正視學生個體的獨特性、差異性。學生的體悟也有差異性,比如“游賞泗水”后子路、顏回的體悟就各不相同。作為教師要把學生體悟的差異性作為寶貴的資源,借以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
感悟三、務必建立“春意更濃”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和諧、融洽、友善的師生關系會使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充滿魅力。假如我們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和學生遠而離之,不聞不問,只能使師生關系處于“游離”狀態,必然降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質量。孔子深切品嘗到師生關系進入良性循環狀態的“甜頭”。《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寫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這“更濃”的“春意”,我認為完全可以理解為師生的和諧默契和教與學都達到一種人生價值高度所帶來的快樂。孔子妥善處理和弟子間的關系,有哪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呢?
首先,是真誠的期待和關注。孔子希望弟子們“學有所成”,不失時機(“聽說”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觀,動情地望著河水沉思)地利用課程資源教育弟子,可謂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誠的對話交流。對話交流既是語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觀、價值觀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活動過程中,師生之間流動著相互吸引的“情感場”,孔子“贊許的眼光”、“看著他們”、“微微地點頭”……孔子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體悟,展示自己在精神上收獲,都使得師生之間情感和諧,成為知音;最后,是平等的與生同樂。
孔子與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圍著老師,老師彈琴,弟子唱歌;弟子彈琴,老師傾聽,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師和學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師快樂著學生的快樂,并盡情地表露自己的快樂。教師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角色的同化才能帶來行為上的親切、隨和及自然,才能帶來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離,才能產生“春意更濃”的共鳴。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2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研讀課文學習時,我反復思量,如何抓住文本,來體會兩位圣人的品行,最后我決定分為兩個板塊:一個課時是走進孔子,另外一個課時是走進老子。在走進孔子這個課時中,我安排了這樣的思路:先認識孔子和老子兩位圣人,然后通過三組詞語走進課文,直奔課文第二自然段,通過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終于”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為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學生理解詞語中各字意思的基礎上,再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然后我更進一步挖掘“這時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孔子呢?”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再引讀課文,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中,我還結合作業中的練習,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學習是無止境的”。有的學生說:“我爺爺雖然年紀大了,可還在學習電腦。”有的學生說:“爸爸一直在學習,還經常要參加考試。”最后引讀相關名言,如:活到老,學到老。學生對于學無止境的理解可以從文本走向了生活,效果很好。
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上還存在著不足:課堂上時間安排整體不科學,字詞教學是否是占用了較多的時間。寫字方面應該是前面的兩個字不寫,后面教“學無止境”就好了。課堂中雖然我以一條線來貫穿全文,但是在談論孔子的品行時,雖然有整體把握。但是感覺課堂節奏太快,似乎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在走,學生沒有更多的思考。課堂中還需要我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事,體現學而不厭的精神。學習這篇文章時,我重點讓學生通過研讀課文相關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匯報過程中,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謙虛好學,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有禮有節。當學生說到“孔子是個有禮貌的人”時,我又通過讀對話,結合“人們佩服孔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在教學他們師徒在游玩時由于干渴難忍的情況下準備喝“盜泉”的水是,孔子發現旁邊立有一個木牌,木牌上面寫這“盜”字,孔子立即停了下來。盡管那么渴也不喝水反應了孔子不與盜賊同流合污的品質。這樣,學生能從簡單的語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教育學生的方法,對孔子有一些較為感性的認識。課前,我指導學生通過不同途徑了解了孔子的資料,名言以及他的小故事,為學習這篇記述孔子生平活動及成就的文章作準備。本文脈絡清晰,講了孔子的四個小故事。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來給故事加小標題。
教學中,我還結合作業中的練習,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學習是無止境的”。有的學生說:“我爺爺雖然年紀大了,可還在學習電腦。”有的學生說:“媽媽一直在學習,還經常要參加考試。”最后引讀相關名言,如: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學到老。本以為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應該在作業中表現得很好。但在批改中,我發現學生的思維卻局限在上課說過的那幾個例子中。有時候真覺得,在指導學生寫作上,不指導,學生無從下手,指導得多了,就怕局限他們的思維。真是兩難!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4
最近,我三次執教了《孔子游春》一課。我之所以幾次選擇《孔子游春》這樣一篇富含哲理的文章,不是自己多么擅長講這類型的課,而是想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一次主動嘗試的機會,一次挑戰的機會,無論成功與失敗,無論贊揚還是批評、鄙視。就像每一個演員都喜歡挑戰各類的角色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一定成功就會帶來喜悅、快樂,而是在我們驀然回首時,不留太多的遺憾在其中。
《孔子游春》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的一篇游記。它生動地描繪了孔子帶領弟子們到泗水河畔游賞,巧借泗水實施教育的故事。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平時的課外閱讀量比較少,對這類文章接觸的不是很多,理解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時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在課前收集了大量的關于孔子的資料。并專門觀看了最近的一部大片《孔子》從全方位、立體式的了解這位圣人先師,學習他,崇拜他,學習他的名言,了解他的生活經歷,并引導學生也大量查閱孔子的資料,這為理解課文中“論水”部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一開始我把教學任務定位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憑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邊濃濃的春意。體會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說的那段意味深長的話語所蘊含的道理,走進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營造濃郁的人文氛圍和藝術氣息,感受語文學習的博大和美麗。隨著第二次教學,我發現“游賞泗水”折射著新課程精神的燦爛光芒,和當今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有著驚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認為“游賞泗水”其實就是孔子實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社會實踐)。教學這一課后,我對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遙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滿感激,因為“游賞泗水”加深了我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解和感悟:
1、形成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對學生生命負責
孔子組織“游賞泗水”這一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為:春天到了,泗水漲春潮了。簡單的答案卻蘊涵著深刻的教育理念。因為時空限制,我們不可能和孔子先生進行直接對話。可是誰能說孔子不是這樣想的呢?春天來了,我應該帶弟子們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漲春潮了,我應該帶弟子們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覺地把組織“游賞泗水”當作了義無返顧的教育使命。其間透露出孔子先生先進而明確的教育理念:為弟子們的發展服務,對弟子們的生命負責。我們再來審視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狀:因為現行的課程評價體系還不完善,執行教育評價不夠嚴實,應試教育之風依舊強盛,所以是否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質量如何,事實上一直沒有真正納入對學校、教師的實質性評價范疇。于是導致一些學校、教師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缺乏熱情,是必然的。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說更要倡導一種為師者的教育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覺良知和行動來認識實施綜合
實踐活動課程的意義,形成“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對學生的生命負責”的教育理解。通過積極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注學生與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聯系;關注學生社會經驗的獲得和實踐能力的形成;關注發現、探究學習在人的發展中的價值;關注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等,實現為師者責無旁貸的崇高教育使命。
2、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礙。
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人,所以決定了教育的復雜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個新事物,也增加了實施的難度。特別是在課程改革的起始階段,廣大一線教師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肯定不能夠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難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對并戰勝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困難,孔子的“游賞泗水”至少給我們帶來二點啟示:
(1)要有敏感的課程資源意識。春天到了,聽說泗水漲春潮了(注意“聽說”一詞),孔子便帶領學生“游賞泗水”。可見,孔子有一顆敏感的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意識,特別注意課程資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們許多教師,常常為不知道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而苦惱,他們苦惱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建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資源庫,缺乏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其實,我們可以圍繞三條線索進行選擇和組織活動內容:“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我們應該把活動內容進行處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動。除了注意收集和處理固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以外,還要注意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收集多種信息,使之成為即時課程資源,然后組織即時的綜合實踐活動,徹底解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知道做什么的煩惱。
(2)消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生安全相矛盾的顧慮。當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為了學生的生命安全,不實施或者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短斤缺兩”,這都是事實。我不知道孔子組織“游賞泗水”時是否因為安全問題而“前怕狼,后怕虎”。我只知道泗水“波瀾起伏”、“滾滾而來”,在泗水河畔游玩,無論對于孔子的弟子們,還是對于我們現在的學生,都可以說是危險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們都興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滿載而歸。而假如換了我們現在的學生,能有機會去嗎?哪怕是保證離泗水遠遠地觀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出了問題誰來負責?”這些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話,就這樣悄悄地剝奪了學生應該親歷的生命成長歷程。我不是說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要安全。相反,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細實準備,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隱患。但是,如果以安全為借口,總是把校門關閉得緊緊的,剝奪學生生命成長的實踐需要,那至少是惡劣的“誤人子弟”的行為。總之,我們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為擋箭牌,漠視并杜絕學生精神生命的豐厚過程。并且,這同樣是惡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5
回顧《孔子拜師》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按照備課思路進行的,從導入到新授再到重點突破。整節課能夠按照教學設計,針對學段目標進行有重點的授課。現總結出優缺點及改進措施如下:
優點:
一、導入部分直奔主旨,激趣引科。
導入時,在認識“拜”字過程中,交流突出了三個層次。即:讀“拜”的讀音、記住字形、理解“拜師”的意思。
二、詞語教學符合學段目標,清認多理解
在詞語教學中,我主要抓住“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風塵仆仆”這三個詞語體會孔子求學旅途勞累、辛苦。其中由“風塵仆仆”引入,一詞帶多詞。找出文中還有哪些也體現出孔子的旅途勞累。課堂上根據學生們遇到的困難,我還介紹了查字典的好方法。如“日夜兼程”查不到,就可以先查“日夜”再查“兼程”,最后把兩部分解釋結合起來。體現了教學時善于組織教學,善于捕捉細節。順學而導,發現問題,馬上解決,也體現了一定的教學機智。
三、小組合作,體現出小組合作的特點。
在小組合作識字中,我采用了小老師帶讀,體現了學生互教互學,在交流中學習。在寫字指導上,采用同質合作。體現出小組對于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四、注意了學法的指導。
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我采用的是補充課題的方法。教會了孩子們又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不足及改進措施:
一、要加強詞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納悶”一詞時,讀過一次句子后,我馬上讓學生換詞。其實這時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納悶”一詞的意思。所以換詞時出現了,換成“氣憤”“傷心”這理的理解。在這里,我應該讓學生再反復讀讀句子,體會納悶的意思,理解后再換詞,就更能反饋出孩子對于詞語的理解了。
在教學“風塵仆仆”一詞后,只需借助字典或詞典理解,或借助情境理解即可。不需要進行想象。如果再重新設計可以是:
1、讀文中句子。
2、理解詞語意思。
3、本段中還有2個成語也體現了孔子的旅途勞累。是什么?(“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從而理解這兩個詞語。理解時,也只需理解詞語表面上的意思,不要深入理解。
二、今后要多進行教師小結。
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我沒有做小結。應加上一句:今后我們遇到的一些課文,有些也可以采用補充課題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這種方法。大家注意積累和運用。
三、重點指導的字,要按結構范寫。
本課我指導的幾個字,都是根據有易錯的筆畫來范寫的。今后,再重點指導寫的字時,要根據結構的不同,使每個結構都找一個字來重點指導。
這節課課對于我來說,雖然已小有收獲,但在細節設計、教學環節的處理及課堂生成的調控上還欠缺很多。我還要在今后的課堂實踐中再努力鉆研,完善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同時,今天的教學中有些內容的設計,我只顧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沒有從教學達到的目的出發來設計。例如對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紹,我怕學生談得不夠全面,不夠生動,只想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沒有把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無從表現,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深刻。再如,對于曲阜的介紹,我只考慮,通過介紹曲阜引出孔子文化節向本單元主題靠攏,因而影響了教學的主旋律。節外生枝的教學,并沒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益處。我想,今后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教學,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獲。
今后我要進一步努力學習新課程的精神,大膽實踐,朝著新課程的要求努力邁進,使自己錘煉成為新課程下的新型教師。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6
《孔子游春》生動地描述了孔子帶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賞,巧借河水誘導弟子的故事,表現了孔子對學生的'關愛及師生之間真摯的情誼。課文把孔子帶弟子們游賞與他對弟子的循循善誘交融在一起作為重點進行描述,巧妙地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出春天到來時的美景,又以水為話題,敘事明理,內涵豐富、厚重。在本次的公開教學中,我嘗試了教學此課。現反思如下:
成功之處:
1. 課文描寫春景的文字,想象豐富,色彩絢麗,讀來讓人感到溫暖與陶醉。學生在自由朗讀以后,我只是問:“讀了這段文字,你有怎樣的感覺?”學生的發言是令人滿意的。文字其實是有溫度,有色彩,有聲音,有感情,有思想的。學生說出自己對文字的感覺,然后讀出這種感覺。大自然就是人類的母親,應讀得輕柔、深情,仿佛嬰兒躺在母親的懷抱。而這樣的文字,應該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心中,就像我們不能忘記母親。
2.“論水”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積極啟發,熱情激勵,體現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如讓學生自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方面讀讀,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而在具體交流中,又引導學生緊扣“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其中一個方面,談談讀懂了什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抓住聯系生活經驗等方法去理解文本,發展思維。引導學生在讀中比較,讀中感悟,讀中體味語言文字,讀中感悟做人要做個真君子。
3. 積累是為了運用!運用有時是最好的感悟。所謂:看花容易繡花難,事非親歷不知難。我在課堂拓展延伸階段,環環相扣,從“關于水的名言”,到“談論志向的古文”,到“對孔子的評價”,再到“搜集孔子的名言讀讀”,都體現了積累是為了運用,這個過程展示了生命與生命的立體對話,既給了學生豐厚自身精神的重要平臺,又創設了精神交流的橋梁,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統一,學生對孔子的認識逐漸豐滿起來,對孔子的情感也逐漸濃烈起來。
不足之處:
1. 時間安排欠妥。在教學中,我由于擔心學生在學習孔子論水那段話時有一定的難度,便安排了大量時間進行自學、探究、討論與點撥。學生確實也做到了深入理解課文中語言文字的內涵,但卻因此而延誤了下一個段落的教學。究其原因是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及對學生的把握不夠充分。
2. 沒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不是很多,沒能形成寬松、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甚至有部分學生停滯不動,完全沒有了思維。這與老師的引導有很大的關系,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關注全體學生,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教學的深度不夠。孔子的精神與品行不僅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因此不是一節課就可以講解清楚的。雖然我在第一課時上已經對學生進行了介紹,在本節課上也通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及分析文中孔子與學生的言行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去了解孔子,走近孔子,但是仍讓我感覺到有些膚淺。這讓我深深地意識到,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質,才有可能有效地影響到學生。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7
《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記,它生動地描述了孔子帶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賞,巧借河水誘導弟子的故事,表現了孩子對的關愛及師生之間真摯的情誼。我在設計這一課時緊緊圍繞課文的寫作特點,即:巧妙地運用比喻和排比修辭手法,描寫出春天到來時的美景;以水為話題,敘物明理,內涵十分豐富、厚重,激發學生了解其深層的哲理的興趣。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在學生通過吟讀充分地欣賞了大自然的美麗春景之后,我請同學們根據書上的描述,結合自己平時的觀察,再放一段錄像,增加學生的積累,然后圍繞“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等比喻句,我設計以下想象作業:依照“()是她()的()”展開想象練習說話。教室里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許多許多,同學們展開的豐富的想像,用自己的筆寫出那五彩繽紛的春天。學生經過積極的醞釀,說出了許多非常優美的句子,讓我有點喜出望外:美麗的花兒是她精美的發簪;流淌的小河是她甜美的乳汁;閃爍的星星是她明亮的眼睛;盛開的鮮花是她甜蜜的笑容......如此凝聚豐富想象的句子可是同學自己思考的結果,我想只有對學生飽含期待,才能結出這富有詩意的妙句。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既動了筆,又動了腦,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訓練拓展。讓我們的學生在吟讀、想像、描寫中深刻感受到春天的美景,僅管他們的想象不一定豐富,寫的不一定精彩,吟讀的結果不一定令人滿意,但我們的教學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態度,表現出來的情感,只要擁有了這些,還愁我們的學生將來不能成才嗎?而我們關注的這些內容以及學生的充分發揮、表現都要以相信我們的學生作為前提,如果在活動之前,你已經開始懷疑你的學生或不以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作品,對于學生的作品只是說三道四,學生是永遠也不可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的,學生永遠也不可能成長的。
2、在學生讀完課文后,引導學生自主提問,過度到對水的品性的理解。針對這一比較難以理解的一節,我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再讓學生通過自學去理解這一小節,通過自讀課文,小組討論,學生后來的發言還是比較精彩的,他們感悟得也比較到位。這樣的設計,我是在努力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理念。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許多的問題,例如,第一部分講春天的美景時,花時過多,有些環節例如:教師范讀,分句可以適當省去。這樣可以留下更的時候去引導學生說感悟水的品性。
要上一節好課是很不容易,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在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把握上,在教學環節的處理上,我還要進一步地努力。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8
《孔子》教學反思
課文中短小精練的故事,仿佛把我們帶回了兩千五百年前,仿佛帶到了萬人師表孔圣人面前。沐浴著他的微笑,聆聽他的教誨。同時,也正是這篇課文為學生和我打開了一扇窗。那樸素的哲理宛若和煦的陽光灑進我們的心里。
首先,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我感到這篇課文的故事,雖然短小,但字里行間卻蘊含著中華儒家文化那經千年積淀的中華文化哲理。細細品讀那些含義深刻的語句,確實耐人尋味。為了在教學中落實單元導語中提出的要求:讀懂課文內容,初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課文中人物在中華文化史上產生的影響。我在學生接觸課文之前,首先在班上開展了誦讀經典書籍,傳承中華文化的主題讀書活動。推薦同學們去讀青少年版的《論語》。并以讀后感、手抄報的形式在班內展開交流。學生在這一語文實踐活動中,表現出極大熱情,以他們讀后感中稚嫩的文字,以配插圖講故事的形式,以小組表演課本劇的形式,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孔夫子和《論語》并不高不可測。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地拉近了學生和《論語》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興趣。針對課文內容含量達,語言較為深刻的特點,我們在第一課時中,除了安排常規的生字詞的預習,以及理清課文結構等學習步驟后,,仍然在列出小標題的基礎上,把第
一、第二自然段拿出來進行認真的學習。結合課前參與,使學生對孔子、《論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隨后,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針對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教師對問題加以梳理,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當堂解決了一些淺顯的問題,留下更具思考性的問題,放入第二課時共同探討。
進入第二課時的學習,在做了簡單的回顧以后,我引用上節課遺留的問題,直接引發學生思考。在關注全體的同時,注意到問題的幅度,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帶著問去閱讀文本。同時,為了加強閱讀指導,我在自學提示及學生交流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采用有效的閱讀方法,聯系上下文,結合課外資料,聯系生活實際,來初步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進而讀懂課文內容,了解人特點,體會文中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實施課堂交流的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利用自己課前參與的成果,以不同方式展開交流。看題目,展開聯想,講故事,可分角色表現故事情節。雖然形式多樣,但仍隨時注意引導學生回歸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回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更好地把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我在課尾出示了配有三幅插圖的《論語》中的小故事。并布置了這樣的課后作業:1、學而時習之,復習本課的生字詞,摘抄成語。2、學而不厭,再找一篇《論語》中的故事讀一讀,想一想這個故事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收獲,準備下節課講給同學們聽。想借此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不斷從經典書籍中汲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9
一開課對孔子、老子的人物交流為課文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對課題中“拜”字的理解很到位。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葛老師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再通過讀一讀這些詞語,播放風雨雷電聲讓學生感受孔子拜師路上遇到的惡劣天氣,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葛老師非常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如一開始讓孩子交流孔子的名言,以及對兩位圣人做與學的評價,以及對他們的贊美,嘗試用名言,對對聯等語言形式,大大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趣味。葛老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恰當的評價語言也是課堂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0
《孔子》一課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生平概況和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幾個小故事,表現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張。孔子是對中國文化有巨大影響的古代名人,這篇精讀課文就是根據《論語》等相關資料簡要的對他做了一些介紹。本文的教學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一些思想主張,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課前我讓學生從不同途徑,如網上、書籍、向家長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在教學本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充分朗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我安排不同的朗讀方式,如初讀時可自由輕聲朗讀,可同桌互讀,細讀時采用默讀、齊讀、依次指名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情態。
2.抓住重點詞句段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學習孔子的生平概況這部分是我抓住介紹他是什么家,介紹了幾個關于孔子的故事,進行理解。通過朗讀一些關于孔子的言語行為,神態心里的描寫,讓學生了解了一些孔子的思想主張,形象風貌,如:推己及人,厭惡偷盜,善于自省,勤奮讀書等方面的品德。
3.對反映出孔子思想的一些話語進行評析,幫助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世的方法原則并運用于生活實際。
回顧自己整堂課的教學,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講課的過程中,我重點講了第一個小故事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通過交流,明白這個故事所要告訴我拉的為人處世的道理,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寬容。并讓學生自己平時的生活實際說說到對人要寬容。在講完第一個小故事后,我引導學生總結學法,并指導用同樣的方法讓他們自學后面的幾個小故事。想法是好的,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做得很不夠。我先是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是談自己的感受,這時,我沒有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引導,而是靠自己的講灌輸給學生,沒有把發言權留給學生,雖然老師講了很多,但學生不一定能夠真正理解,這是很不可取的,今后要注意。還有就是對課文讀的太少了些,雖然在設計這堂課時也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讀,可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很好地落實。由于怕讀得時間太多而完不成教學任務(自己的心理素質太差,緊張。),對課文的讀也就不到位,這或許也就是學生不能很好地談出自己的感悟的原因所在吧,其實文本所在表達的內容很多時候在學生的讀的過程中就能感受到。
總之,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今后還要多努力,爭取讓自己的教學上一個臺階。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1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第二段教學時,我首先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讓他們找找哪些詞語讓你最感動。學生很快找到了“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于、相距上千里”等詞,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出示了這一句話:“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然后,讓學生讀讀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這時,學生說到了孔子一路上的艱辛,從這個“風餐露宿”可以看出來;也有學生說到了孔子的堅持不懈,從“日夜兼程”看出孔子幾乎沒有休息,一直在走著;還有學生說“從‘走’字也可以看出孔子有多么的辛苦,因為他沒有坐車,而是用腳走到洛陽的,句子中還寫了他走了幾個月呢”;另外學生還從“相距上千里”看出了曲阜和洛陽隔得很遠,從而知道孔子一路上的辛苦,還有他很有毅力。應該說,對于孔子的不怕苦,一心想要拜師求學的的迫切心理,學生的理解是很好的,說得也相當不錯。因為想要讓學生能感同身受吧,我又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是呀,為了快點見到了老師,孔子是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那你仿佛看到了——?”(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旨在讓學生模擬出具體的畫面,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孔子途中的艱苦。)
我本來以為學生可以勾畫出很多的畫面,比如晚上寒風呼嘯,孔子在瑟瑟發抖;他走了很長的路,因為口渴,嘴唇也干裂了;下雨,他甚至連傘也沒撐,冒雨繼續趕路;頭頂的太陽火辣辣的,……;下雪了,……可是學生連上面的任何一個畫面都沒有描繪出來,他們想到還是孔子雖然很辛苦,很累,但他繼續趕路;他無論在白天,還是黑夜一直在趕路,就是沒有具體的影像。后來,因為時間上的不允許,這個環節我也就不了了之,敷衍著過去了。
課后想想這樣的“冷場”主要責任還是在于我自己。學生那么小,對他們來說孔子一路上的艱辛是他們無法憑空想像的,因為他們從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也實在是無從想像起。假如當時我在預設中能作一個小小的鋪墊的話,也許就能喚起學生的一些合理的想像。如:
師:火辣辣的太陽烤著大地,孔子……
師:大雨嘩嘩地下著,孔子……
師:北風呼嘯,卷起漫天的塵土,孔子……
師:大雪紛飛,孔子……
我想,這里我并不需要幫助學生設計好每一個畫面,只要給學生一個導向性,他們應該就能心領神會了。記得在聽許愛華老師上這一課時,在許老師的提示下學生們眾說紛紜,描繪出了很多感人的畫面,讓我不由得佩服起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再看看自己的課堂,那啞口無言的場面,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是一副茫無頭緒的樣子,現在想想真的是成敗一念間啊,同時也明白了名師就是名師,內在的工夫不是我們隨便就能學會的。
經過這次失敗的教訓,讓我不得不承認預設的重要性,課前一定要考慮周全,只有精心準備,才能在課堂中有精彩的生成。另外,在課前我還高估了學生們的能力,認為只要我這樣一問,學生中一定會有聰明的孩子率先垂范,其他學生也就能順勢而上了。因此,我們在備課時不僅要充分地鉆研教材,精心預設,更應該充分地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不能隨意地拔高他們的能力,從而造成“冷場”現象。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2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學習這篇文章時,我重點讓學生通過研讀課文相關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匯報過程中,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謙虛好學,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有禮有節。當學生說到“孔子是個有禮貌的人”時,我又通過讀對話,結合“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見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禮的一位學者。這樣,學生能從簡單的語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識豐富,還很有禮。就勢總結到我們的學習與做人。一個人要想受到人們的尊敬,需要豐富的學問,但只有學問還不夠,還要有好的品行。
教學中,我還結合作業中的練習,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學習是無止境的”。有的學生說:“我爺爺雖然年紀大了,可還在學習電腦。”有的學生說:“媽媽一直在學習,還經常要參加考試。”最后引讀相關名言,如: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學到老。本以為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應該在作業中表現得很好。但在批改中,我發現學生的思維卻局限在上課說過的那幾個例子中。有時候真覺得,在指導學生寫作上,不指導,學生無從下手,指導得多了,就怕局限他們的思維。真是兩難!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3
《孔子和學生》記敘的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學策略: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孔子因而受到學生的尊重。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了每個人雖然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的道理。這節課我非常滿意的地方就是引導學生如何去從課文中理解“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及這篇課文所要表達的主題。
在具體操作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緊緊抓住一些語言的精妙之處,層層深入,對學生進行有效地訓練和指導。我還采用師生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再現孔子和學生顏回的對話部分,然后反復朗讀,讓學生從中理解孔子的品質。
另外在教學中我還讓學生,互相說說好友的優點和缺點,然后讓學生明白自己也要不斷向別人學習。然后及時進行思想教育。
不足之處就是學生課前收集的材料不夠充分,還欠缺一定的主動性。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4
今天,,我領著孩子們學習了《孔子拜師》。課前,我認真地朗讀了課文,發現讓學生理解孔子和老子讓人敬重的品行有困難,于是我把這一點作為學習難點,準備上課時重點解決。
教學伊始,我創設一個小的情境,向學生講述了孔子的出生、童年、成年等一系列曲折故事,讓學生了解了孔子。激發了閱讀期待,為進一步學習做鋪墊,
在研讀課文學習時,我基本上上放手,讓學生圍繞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孔子為什么要去拜師?”“怎樣去?”,先是自己讀熟課文,再畫一畫路線圖,和小組交流,讀一讀悟到的情感。重點把握重點句,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一段抓住遠近聞名,不夠淵博,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于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為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體會之后,再次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通過本次教學,我更加明白了,中年級語文教學一定要落實重點詞句的訓練,加強朗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中更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根據學生的學,恰當的調整教學策略,真正做到為學。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5
在前不久我執教了《孔子拜師》一文,深深地被孔子這種勤學好問,孜孜以求的 學習精神而感動。在執教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①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②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④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⑥從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談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學生在讀中悟情,往往比單純講解更細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課文不是無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領會好課文的思想情感內涵,單單依靠他人講解,分析說明是不行的,學生必須要自己朗讀,才能體味和揣摩出課文內在意蘊。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通過深情朗讀,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課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躍上紙面,課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聞于耳,銘于心。學生便可以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升華。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蘊藏著無限的潛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動心靈的秘訣,是打開人的心靈的一把金鑰匙。“教貴情濃”,語文課程只有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精神滋養,他們在成長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實,才會有產生偉大情感的基礎。可以相信,當我們的語文課上到處都有情感的綠洲時,學生們的情感發育必將也是果實累累,而同學們上語文課的興趣也必然會長盛不衰。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06-04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5篇03-16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集合15篇12-20
語文《觀潮》教學反思11-15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02-25
孔子和學生教學反思精選7篇12-26
孔子和學生教學反思范文【五篇】12-26
語文單元復習教學反思08-17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01-21
小學語文期末教學反思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