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教學反思范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現代文閱讀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現代文閱讀教學反思1
《城南舊事》是一本描繪作者在父親和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生活故事。我們的孩子也是剛剛走過“英子”的年紀,完全可以很快在書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共鳴。我希望這種共鳴能最大程度地帶動他們閱讀的興趣。所以,在課堂的一開始播放了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同時用語言渲染,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在多種感觀的刺激下感悟悠然的情境。
細心回味我和學生上課的點點滴滴,我覺得這節課有如下幾個亮點:
1、主題明確:
一本書的內容有很多,值得交流的地方也很多,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教給學生閱讀整本書籍的方法,形成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在思維碰撞中,指導學生深度閱讀?我幾次品讀了這本書,也上網瀏覽了其他教學設計,發現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回憶了林海音(英子)的在北京城南的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于是,我確定了“那些人 那些事”為主題,帶領學生走進故事、走近人物、走進情節等方式進行交流獨特的閱讀感受,體會文字間蘊含的濃濃的愛、深深的懷念和淡淡的憂傷。教學內容都是圍繞主題而設計的,教學環節清清楚楚一條線,層層遞進;
2、設疑導讀:
為了激發他們的交流興趣,交流獨特的閱讀感受,引導學生感悟文字的精妙,體會文字間蘊含的濃濃的愛、深深的懷念和淡淡的憂傷,我通過對小說人物的身世及命運走向設疑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小說人物的興趣,讓他們有意愿主動地去閱讀這本書。從而一步一步的帶領他們走進故事、走近人物、走進童年。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氣氛活躍,熱情高漲,我和孩子們一起沉醉于對童年深深的懷念和淡淡的憂傷。
3、影音結合:
文字可以讓學生靜下心來品讀人物,最真實、最近距離地去感受作者的真情實感。但若閱讀指導課只有文字閱讀,總不能讓學生提起很高的閱讀興趣,恰到好處地在閱讀指導課中加入影音元素,往往可以讓這堂課錦上添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耳熟能詳的驪歌在課堂開始時想起,將學生自然地帶入到雋永而有淡淡傷感的意境之中。在介紹完小說人物后,一段截自電影《城南舊事》的視頻,再次讓各個主要人物依依浮現于學生們的腦海中。文字與影音相結合,是近來閱讀指導課討論較多的教學方法。我覺得,適時適量地插入影音,既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具體直觀地了解名著人物。
課堂結束后,通過老師的探討和學生的反饋,我發現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的確有很大提高,對于人物的喜愛、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對人物命運的感慨,也都表現出孩子們的成長。此外,也存在諸多的不足之處。
首先,課堂中的導入部分沒有最大程度地地渲染相應的氣氛。孩子們對于導入時的音樂并不熟悉,這一情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到“長亭外,古道邊”的氛圍,我不得不延長了音樂欣賞的時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我的預設目標,但仍有部分學生沒有融入課堂氛圍。
其次,通過本次課程,我發現孩子們對于文字的感悟略為生疏。他們平時的閱讀量較少,以至于在閱讀速度、理解速度、信息篩選速度中都較為緩慢,這也使得在導入環節中,無法最快速地進入到老師營造的氛圍中去,也便無法在之后的教學環節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
另外我的教學語言還要更簡潔,在朗讀某些文字時,應該更加富有自己的情感,這都提醒著我要多提高自己的教學語言,精心策劃每一節課,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雖然孩子們大都能進入到課堂教學中,但仍未達到完全調動所有學生的情感的程度,個別學生的參與度仍不夠。這需要平時課堂上的溝通與引導。相信更多的引導能夠使今后的課外閱讀更加深入,更有實效。
現代文閱讀教學反思2
現代文閱讀理解是語文測試研究的一個熱點,也是初中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點。大量研究表明:閱讀理解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和思維過程,它既有認知的參加,也有情感的參加,更伴隨著緊張的思維活動。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顯得尤為重要。
良好的思維品質應包括思維的自覺性、思維的條理性、思維的嚴密性、思維的整體性、思維的創造性等方面。就當前語文測試和初中閱讀教學的實際,我以為在現代文閱讀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把握以下內容至關重要。
閱讀應該是自覺的。自覺的閱讀必定有強烈的閱讀需要,它是培養閱讀思維品質的有效動力。
當前中學生,特別是初中學生,他們對現代文中的文藝作品,諸如小說、散文、戲劇的閱讀,自然饒有興趣,這類文章無論是人物或情節,均有較強的感染力,適合青少年的閱讀心理特征,能滿足他們的閱讀欲望。到了初中以后,文藝性的作品盡管仍然需要加強閱讀,但是在教材和一些閱讀測試訓練中增加了不少抽象的說明性和議論性的.文章。對這類文章,一般的初中學生往往引不起閱讀的興趣,思維躍動不起來,而恰恰這些文章具有特殊的功能,對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社會學家認為,任何閱讀都要受到社會要求的制約。閱讀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過程。目前,在校初中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是一種專門的理解型閱讀訓練。近幾年來,中考試卷中現代文閱讀所選的材料,基本上是現當代能夠反映人們日常生活閱讀實際的文章,材料的內容多種多樣,有歷史的、現實的;自然的、社會的;形象的、理論的。材料的文體也不拘一格,其中尤其是議論性和說明性的文字占有相當的比例。
訓練這類現代文閱讀能力,正是社會現代化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課題在閱讀教學中的反映,同時也體現了初中閱讀教學應著重于理性思維訓練的指導思想。鑒于此,現在好多國家都在閱讀教學中強化這方面的訓練,并以此作為測試學生讀書能力,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對于進入初中學習的學生,教師很有必要引導他們審視一下自己的閱讀動機和目的,要從現代社會對閱讀教學的需要入手,對自己的閱讀內容作適當的調整,確立起一種超越興趣的閱讀觀。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引導學生問問自己,在閱讀方面,你好什么,樂什么;閱讀的好與樂是否還停留在感官的刺激上,有否注重理性的思維;明確為什么閱讀,以及閱讀對于自己能力的培養,跟未來社會的發展有何聯系。這樣,閱讀的動力就能由興趣到樂趣,再到志趣,這是閱讀的心。
現代文閱讀教學反思3
語文閱讀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就不必再說了,課外閱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并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
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特別是低年級課堂上,過于重于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大量的非語文活動擠占了學語文的時間,結果快樂有余,收效不大,沒能夠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學習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于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力,時間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獲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于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么是語文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能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是扎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
作為老師,一定要堅持語文課程改革,將課堂重新歸還給祖國的下一代讓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自信與自立。
老師的責任是巨大的,作為實習老師的我們同樣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角色,我們不能再像大學那樣散漫,要更多的給學生們樹立榜樣,老師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我們一定要注意平常的言行舉止!
【現代文閱讀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閱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0篇12-18
小學閱讀教學反思03-04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5篇01-25
群文閱讀教學反思(精選6篇)12-27
額爾古納河右岸的現代文明反思08-23
一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反思03-07
祁黃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3-08
拱橋現代文閱讀答案12-10
《春雨》現代文閱讀答案08-17
禮物現代文閱讀答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