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1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對數學課還不甚了解。《1~5的認識》這節課是通過一幅野生動物園的圖,來引導學生數數,進而學習1~5這幾個數字。在觀察插圖時,我盡量引導小朋友們有序的數數,進而感知1到5的數序。因為給小朋友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寬松的思考空間,孩子們觀察的都特別仔細,有些我都沒有發現,比如:數"1"時,有人數出一只大象,這并不奇怪,可之后孩子們的一些細致的發現讓我很高興也很意外。一片綠草地、一位女老師、一個扎兩個小辮的女孩兒、一只黃顏色的小鳥等等;在數"3"時,又有驚喜:加上老師,共有三位女性,在書的第十五頁上有三朵白云等等,孩子們精彩的回答和發現讓我感慨不已。
當然在教學中難免有一些失誤,在兩個班級的對比中,做到了一定的改進但是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還是不少。如:對課堂整體把握能力不夠,有時因為練習而完成不了課時計劃;有些課堂問題由于我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大費周張的去講解,結果小朋友們已經會了。還有對教材的理解不夠,有些課后練習題,不理解編者的意圖,講解不到位。
誠如白紙般的孩子們,在教學的道路上我還會遇到不少的磕磕碰碰,但我愿意在實踐中跟可愛的孩子們一起成長。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2
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這單元時,主要是把認數與生活相聯系。本節課根據小朋友喜愛小動物的特點,讓學生一起到動物園游一游。學生們一開始便情緒高漲。他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爭著搶著回答問題,充分體現了“我要學”的愿望。在游覽動物園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說說喜歡的小動物,然后數一數喜歡的小動物的個數,最后用相同個數的小圓片表示出來。通過創設的情景和擺圓片的操作過程,鞏固了學生認識數1——5這一知識點。
在1—5加減法的口算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靈活運用,有能加強對算理的深刻理解。從數的分成上思考,學生在反復說和記憶中,可脫離圖示和手指等形式,學生在頭腦中總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類似的題進行口述訓練,強化算理,使學生通過練習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練習的設計上還要突出生活性。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出發,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使學生真正認識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進行找“生活中的數”和“用喜歡的數說一句話”的練習,這樣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通過表述,把知識形象化,一年級的孩子比較好動,所以設計符合學生興趣的練習形式,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擺圓片活動使學生在操作中輕輕松松鞏固了1—5的數數,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3
下面,是我在上《1~5的認識》時,一學生創造火花綻放瞬間的片斷,在此展示給各位同仁,望賜教。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這幅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4~15頁主題圖),說一說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出數量分別是1、2、3、4、5的事物嗎?
生(很快地):圖上有1頭大象、1個太陽;2只河馬、2棵大樹、2個樹樁、2個書包、2個女生、2個男生;3只長頸鹿、3只山羊;4只小鳥、4個小朋友、4朵云;5個人、5朵小花等。
師:同學們的眼力真不錯!一下子找出了這么多!請再仔細觀察,看誰還能發現數量是5的事物?
生(互相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正在茫然之時,夢妮欣喜地站起來向我報告:“老師,我還發現圖上一共有5種動物。”
師(非常興奮):這可是個偉大的發現呀,我們一起來跟著夢妮同學數數看,好不好?
眾生:跟著夢妮一起數著。大象、河馬、長頸鹿、山羊、小鳥。果真是5種動物啊!同學們高興極了。一下子把贊賞的目光都投向了她。我激動地對她說:“你真是個數學小發明家,連老師沒看出來的你都發現了。”整個課堂也在這里被推向了高潮。
下課后,我迫不及待地向同組其余三位老師匯報這一發現。她們奇怪地對我說:“你班上的學生咋這聰明呢?我們怎么就沒有同學想到‘一共有5種動物’呢”?老師們不經意地回答卻引起了我的思考。
課后反思:荷蘭學者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其實學生的“再創造”并不像科學家那樣是“真創造”,而是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明或創造出來,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有老師經常抱怨學生沒有創新,其實那是我們的錯誤。
難道真是我的學生更聰明嗎?當然不是。應該說同齡的孩子在思考水準上都比較接近,就看老師在課中如何組織引導而已。這節課中,因為孩子們在幼兒園學過數數,相對來說知識比較簡單。所以在他們直觀地看出了每種事物的數量后,我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對圖中隱藏的“5種動物”這個數量進行了再次挖掘。個人認為,像文中這個孩子的想法在課中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她想到了其他同學都沒能找到的答案。也許在大人眼里,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內容,可是對于剛上小學的6歲孩子來說,能從不同的角度找出數量是5的,已經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嗇的夸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老師是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就給一線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落實“雙基”,提高教學效率,一般老師課前都有思考。但如何把數學的創新教育落到實處,關鍵在于課中老師的有效引領了。我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貴在方法的引導。只要我們老師能認真備好每節課,把每節課中本應出現的創新及生成預設到,也許每節課就不會因為學生沒有創新而抱怨和煩惱了。
細想這個“奇跡”的出現,回味老師們平時的抱怨,我體會到“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的深刻意蘊。是啊,如果我們在課前能認真領悟一下教材的編排意圖,如果我們能在課中有效地把握讓學生探究的數學活動時間,如果我們能拋棄孩子還小不會創新、教的知識太簡單不需要提前閱讀教材這些老套的理念,我相信,無數瞬間的創新會陪著我們愉快地走過每一節數學課,并留給我們美好的回味。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4
一年級的小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就是要調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整節課我利用多種手段創設的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中受到感染,產生興趣,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體驗到參與學習、獲得成功的快樂。
在本次課中,我首先設計了三個小游戲,學生很有興趣,積極參與,復習了5以內數的組成,為本次課運用數的組成計算5以內減法做好準備。然后我用種樹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接著用課件演示第二個問題情境例題:“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導學生嘗試提出問題:“草地上還有幾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怎樣算,多讓不同算法的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再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計算,并讓學生自己嘗試寫一些這樣的減法算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鞏固練習第1、2題用課件演示,分步進行,讓學生先說題意,再列式計算,小組交流訂正;還有一個練習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5只紙鶴能擺出幾種不同的減法算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練習的最的是乘車游戲,這個游戲時在學生學習興奮低點進行的,起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幾天我一直在反思著:為什么我的課堂教學效益不高?為什么學生學習熱情不濃?為什么課時計劃沒有完成?之所以拖堂,我覺得主要歸咎對學生有時估計過高,有時又估計太低,知識結構前后的聯系也了解不夠,用一種想當然的想法要求學生。看來,有效教學真的需要我不斷地去深鉆教材,尤其是了解學生,同時還得運用教學智慧和教學技能。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5
1—5的認識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入學前,學生對1~5的數大多已經會讀、會認、會寫了,但是對于1~5的書寫還不是那么規范。同時,學生對于數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數概念的建立對于學生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以上這些原因,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環節時,旨在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數感,并能規范地書寫1~5這五個數字。對于這節課的設計,我積極地進行思考,分析學生的學情和原有的知識經驗背景,然后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凸現數學教學生活化,使教學切實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一、創設情境,增強數學課堂魅力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向導,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因此,在上課時,我就以朋友幫助朋友的活動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新課程標準突出強調了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特別是小學一年級階段,學習準備期的數學教學,更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素養。寓教于樂始終是小學教學應遵循的教學原則。本課時,我說的是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善待小動物,通過讓小朋友看課本上野生動物的情境圖,這么多可愛的動物中,你們喜歡哪一種?數出你們喜歡的動物的個數,用相同的小圓片表示出來,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順利開展15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數學課堂動起來
讓學生做出數學的精彩,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讓數學課堂生動化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操作與實踐,探索與發現是理解數學是重要條件,要使學生不是記數學、背數學,而是在活動中探索、活動中發現、活動中發展,那么數學課堂活動化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更體現出其必要性。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擺小棒,擺圓片,猜點子圖的游戲,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體驗,真正體會15的基本含義和數序,符合了一年級小朋友以游戲為主的學習特點,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讓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聽得到的現實生活。
學生在整堂課堂中反應積極,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學效果不錯,但在這個忙碌的一周教學工作中,我可能沒有將很多問題考慮細致,還是忽略了一些小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所有的小朋友全都互動起來。作為老師還應更關注群體教學環境下的個別學生,克服這些學生為活動而活動,這樣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課堂煥發了生命的活力。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6
學生對《1—5的認識》在學前和“數一數”的教學中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符號感。教學時著重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從他們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動的素材。在新授課時,課件出示“科技館”主題圖,先讓學生自由觀察,說一說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數量各是多少?又引導學生按從少到多的順序觀察,進行數數強化練習。最后又把這些數量的物和人抽象成數字。
由于孩子剛入學,傾聽習慣很差,如果讓他們擺學具,很多孩子會把學具當成玩具玩個不停,所以我沒有讓孩子們準備學具(配套的學具還沒有來),而是讓他們數筆袋里的鉛筆橡皮。等孩子們比較會聽課了,能坐住了,再逐漸訓練他們動手操作學具。
寫數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對數字的結構和筆順不易掌握,有的學生還會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錯,手指也不靈活。所以教學書寫1—5時,我先在黑板上范寫,邊寫邊講解,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看清每個字起筆、運筆、收筆的位置,告訴孩子們1寫得要直直的,2、3、5寫得要“圓圓滿滿”才美觀,讓學生用手指和我一起書空練習,然后再讓他們在書上描紅,要求他們描的不要出格,比一比誰描的和書上印的一模一樣,然后再讓孩子在田字格本上練寫。這樣要求學生從一開始就按照一定規則寫數字,使他們知道一個數字如何布局,如何書寫美觀、漂亮。教學時我還注意關注孩子們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讓孩子從小養成一絲不茍、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我看到大部分孩子在田字格作業本上寫的數字都非常漂亮,我在巡視指導時及時發給他們“小貼畫”進行獎勵,孩子們為了得到獎勵寫得更認真了。
本節課的教學不足之處是大部分學生不能把圖上的事物完整的說出來,每次只說一種,語句還不夠完整,因此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于訓練提高。
【《1至5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6篇)】相關文章:
《使至塞上》教學反思12-20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3-16
《認識昆蟲》教學反思12-27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2-12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8-28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12-18
《識字1》教學反思09-28
數學10的認識教學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