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20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2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1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學期第22課,是一篇老課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于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
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主要解決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通過海水、海底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
由于西沙群島與我們學生的生活不是很密切,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本以為會為學生、課堂都帶來意外的收獲,但由于播放課件時間選擇不當,使學生的注意力僅僅停留在圖片的感性認識當中,沒有取到很好的效果。當學生不能很好的理出預期的效果時,作為老師的我沒有從容的運用教育機智,把學生引導回來,進行文本的分析,因而忽略了文本的內涵。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于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局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段視頻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游動起來,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但在此基礎上沒有充分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魚的美麗可愛,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特別是氣鼓魚那里,沒有抓住魚“眼睛圓溜溜的”、“滿了刺”“像皮球一樣圓”的特點。在分析時,學生雖然對魚有了一點感性的認識,但沒有真正從文本當中體會到魚的可愛美麗。其實這里可以通過學生的朗讀和教師的評價語,使學生了解到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來體會魚的美麗可愛。還有在教給學生新的寫作方法時也應該通過板書,這樣就更有條理,而且與文本的分析相結合了。不過在介紹西沙群島海里更多美麗的魚時,引導學生根據圖片說出魚的樣子,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
如果我是在對課文有了一定分析的基礎上再來播放課件,然后通過課件的圖片,使學生對文中的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再回到文本當中,就可以通過朗讀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到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就可以更好的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2
這節課,我引導學生運用看圖片、想象畫面、聯系下文、對比等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麗無比”這兩個詞語,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從而產生熱愛語文的情感。
在寫字時,我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武”字來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讓學生猜一猜我們要寫什么字,又根據這個字的字理(“戈”在古代表示一種兵器)幫孩子們記住了這個字。
但在積累描寫小魚的那一段文字時,我沒有讓孩子邊想象小魚的樣子,邊充分地讀這些句子,所以對于積累這一目標沒有落實。
作為一名年青教師,我覺得我還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說在課堂上與孩子的情感溝通不足;我的語音語調沒有高低起伏的變化,不夠吸引學生;我的課堂機智還不夠靈活,對于學生的評價也不夠到位……
今后我要在課前細致地備好每一節課,把每一節課都當做對自己的鍛煉,努力在以上方面完善自己,落實好每一個目標。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3
最近,我執教了《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感受很深。
這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于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由于有課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靜態的東西鮮活了,課堂效果非常好。
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于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局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段視頻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游動起來,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采取以“讀”為主的教學過程,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扎實有效的課堂效果。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4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以豐富的圖片配合課文學習和朗讀為主。
因為考慮到課文內容雖然很豐富,描寫得很生動,但學生對海底的生物畢竟接觸很少,如果要學生能體會到文字所描繪的那樣充分深刻,單憑老師的分析講解和學生的誦讀體會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所以,在備課時我利用網上資源,查找了很多珊瑚、海參、大龍蝦、貝殼、海龜、海鳥、鳥蛋的圖片,學生在各種各樣的珊瑚、成群結隊的魚、千奇百怪的貝殼、遍地的鳥蛋的圖片中,感受著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看著孩子們聚精會神、目不轉睛地欣賞,我知道,他們此時學到的東西比我的直接教授不知多多少倍。當我播放五光十色的海水、珊瑚、數不清的魚的視頻時,學生不斷發出驚嘆聲,這些就像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戶,他們看到了從沒見過的美景。有了這樣直觀的感知,學生再來學習課文語句,他們可以說是熱情高漲,十分投入。我們經常說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實,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當學習真的成了學生的內需,他們就像一部已經發動了的機器,他們會全程主動地學,主動地探求知識。這時,老師加以適當的引導,指導學生在讀中品味課文,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結果。
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來設計好要讓學生模仿海底的生物說一兩句話的,但是由于一時的疏忽,這個環節一帶而過,本來在我的設想中,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學生喜愛這些海底動物),而且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鍛煉膽量,應該可以成為這節課的一個小高潮。所以,這點缺陷成為了我這節課的遺憾,我還將會在本課的練習課讓學生模仿海底的生物說一兩句話。不過,“金無足赤”,在教學中,有精彩的部分,也有欠缺,只有不斷反思,找出不足,加以改進,才能不斷地進步,才能取得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5
《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向我們展現了西沙群島的美景。課文的重點是是要使學生了解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西沙是個遙遠、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小學生也走近西沙群島,與西沙群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我認為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在指導學生瀏覽西沙群島圖片的同時,進行文字介紹,幫助學生建構起對西沙群島感知認識,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增強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我通過電腦課件,先讓學生欣賞海水的奇妙,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看的十分認真和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看完后他們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感想。接著讓學生看海底的各種物產,非常形象直觀,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感受深,有話可講。多次在結合多媒體演示的幫助下,讓學生在視覺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征,幫助學生理解的更透徹、更全面。然后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練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群島的美。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
本節課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1、一節課,著重處理了“海底”這一段,學生能夠背誦,能夠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寫法,但課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島的富饒不僅僅體現在“海底”一個片段上。所以,留給學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時間還是顯得少了。
2、由于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學生的預習不夠充分,個別讀音還不準確。只有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3、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通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被當成一種形式。
4、雖然平時非常注重學生自信的培養,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夠自信,不敢或者說不愿談自己的想法。
5、朗讀指導的還不到位。應加強平時課堂的指導朗讀訓練。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6
在本次的優質課中,我上了《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的第二課時。在這節課中,我自認為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有:
1、以直觀的圖片結合抽象的課文。西沙群島是多么遙遠的地方,學生都沒去過,甚至沒聽說過。他們根本不知道西沙群島在哪里。我通過在網上搜索到的,課文中提到的物產用課件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對他們學習課文有很大的幫助。
2、以讀代講。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多讀。讓他們在讀中悟,在讀中思考。但又不能為了讀而讀,讀要有目的。所以,我用了很多的方法去讓他們讀。比如,我在講讀海底部分時,我每出示一個物產,就讓他們立刻找出有關的句子讀。這樣既讓他們認識這種物產,也培養了他們的語感。
3、海量閱讀進課堂。我在上這節課,還擠出一些時間讓他們閱讀了《美麗富饒的南海》,增加他們的閱讀量。
但是,我覺得這節課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
1、在講讀課文的過程中,雖然有意識到不要講太多,但還是有一些地方分析過度,生怕哪個地主漏講了,會耽誤學生一輩子。
2、在海量閱讀進課堂中,所給學生閱讀的時間還不夠,下次如果再上這節課的話,會擠出更多的時間給他們閱讀。
3、有個別地方引導不夠,或者說所提的問題不到位。例如,我在講讀魚的部分,我問:你們從哪兒看出魚的美呢?當學生找錯了之后,沒有更好地引導,學生總答不上來。
4、在上課前,我已經有這樣的意識,盡量提少一點問題,但不知道是不是已經習慣了,還是向學生提了不少的問題。這些存在的不足,我在以后的課堂中,一定會加以改正。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7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三年級上冊第六組第二篇的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壯麗的祖國山河”。這篇課文通過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
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群島進行介紹和說明的。先講西沙群島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寫海面主要通過色彩的變化來表現它的美麗;海底主要寫水產資源,突出其富饒。西沙群島的海里有名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蠕動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魚的品種多、數量也多。寫海灘則突出貝殼的“千奇百怪”和海龜的“龐大”、“有趣”。寫海島是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從總到分,使人確信西沙群島是“鳥的天下”,進一步表現西沙群島的富饒、可愛。最后寫西沙群島將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海島風光的美麗;二是學習課文里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
我感覺在這節課中,優點是:思路比較清晰,注意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并能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課文。還注意引導學生寫法的指導,練習說話。
但也有需要改進之處:
1、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不夠,例如對歸納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方法、想象方法的指導,要有具體策略如:可結合圖片想象;可結合生活實際想象;可通過讀語言文字想象等。
2、重視對學生已有知識的強化訓練,學生已掌握的方法,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鞏固訓練。
3、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上下功夫,力爭每節課,都要找準一個點指導學生朗讀,在讀的方式方法上多樣化。
4、重視發揮教師的評價功能,課堂上利用教師的評價強化學法。
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后,我也知道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斷進取,不斷學習,力使同學們能在輕松自在的課堂上表現自我。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8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寫出了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別在當前,更是對學生進行“熱愛藍色國土”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語句優美。文章圍繞“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展開,課文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部分展開來敘述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首先由風景優美的幻燈片入手,激發孩子的興趣,然后以導游的身份帶領孩子們進入課文,自然并且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教學比喻句不能只滿足認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識比喻義,這樣的教學才到位。如:“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形狀,而把“西沙群島”比喻成“南大門”,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意義和作用。在教學比喻句時,引入大量的珊瑚圖片,漂亮直觀,孩子們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了一點,在表達說話的時候,孩子們的根據圖片想象表達的比喻句真的很生動,讓人禁不住感嘆,真的是“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是孩子們的思維里無法想象的世界,問題雖然回答的很準確,但禮節起來很困難,此時,我順勢播放幻燈片,出示了陽光照射下不同角度海水的顏色,既理解了課文,又欣賞了美景,最后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真是一石三鳥。
運用夸張,可以生動、形象、深刻地表情達意。“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教學時要指出:兩句都從“密度”的“高”進行夸張,說明數量的多。同時,要告訴學生,夸張要注意可信的“度”。對以上重點句的教學,要講清特色,教給方法,引導靈活遷移,切不可只滿足于機械的模仿。
在學文時,我讓男生讀第一自然段,女生再讀最后的自然段,同學們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方法,我在課堂上用“頭、身子、尾”來解釋“總、分、總”的寫作方法。“授之以漁”,讓學生舉一反三方可掌握,因此課堂上鼓勵學生想象寫哪些作文可以用這種方式,有的學生說在人物的時候可以用“總、分、總”的寫作方式……
教學任務完成了,但是留下的思索卻是很多,例如最后的前后呼應的寫作方法,孩子們以前并沒有見過,而在備課時見沒有見過這種方法,沒有備透,導致事件匆匆,孩子們對這種方法了解不是很清楚,運用起來有困難。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9
《富饒的西沙群島》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該組課文專題為“壯麗的祖國山河”。課文主旨是讓學生了解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意在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結合三年級學生特點和本文特點,我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精心設計導語。
本文是寫景課文,我就把導語的風格定為“風景游覽”,引領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激發欣喜、贊賞之情。(映示“中國地圖”)在距海南島東南約180海里處,有一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島嶼群,像顆顆明珠灑落在三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那就是神秘而美麗的西沙群島。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去游覽——(讀題)富饒的西沙群島。
二、關注語言段式。
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中,第4自然段先總寫魚成群結隊穿來穿去,顯得很多,再連用四個“有的”及比喻的手法分述魚的各種形態,突出“好看極了”,最后用夸張的手法表現魚多得數不清:“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樣的段式構思縝密精巧,是學生寫作的極好范例,教學時,我們應重點關注,才能帶領學生真正走進課文的意境中去。
我們可以這樣引導:
(映示第4自然段內容)好好讀讀這段話,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魚很多呢?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映示海底世界魚兒暢游的視頻,配上悅耳歡快的樂曲,將學生一下子帶入魚的樂園。
讓學生邊觀察邊仿說:
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
在學生仿說以后,我們可以接著引導學生關注句式:“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提問:“在西沙群島的海里,真的是水和魚各占一半嗎?為什么這樣說呢?”當學生感悟到這是用夸張的手法來體現西沙群島“富饒”這一特點后,追問:“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表示某個地方某樣東西很多么?”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三、注重“以讀悟情”,努力強化文章的感情色彩。
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必須通過朗讀傳達出來。所以,首先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聽課文的配樂朗誦,給學生們以美的享受,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個地學習過程中,“讀”貫穿了全課時的始終,采用個別讀、齊讀、默讀、配音樂配畫面讀、互相聽讀,自由讀等多種方式,把學生帶進文章意境中,讓學生在讀文中去體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說什么,而且要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理解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學生們在帶著濃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圍中去學習和體會,更加深了對西沙群島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著學生們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說教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口去讀,用自己的腦去想,給了學生自由感受的空間。同時,還以鼓勵為主,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起來。這樣才更有利于對知識的領悟,同時更能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當然,這堂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和不到之處,如我因怕時間不夠,給學生思考和朗讀的時間不充分,還有教完后,覺得沒有聯系第四自然段的段式結構及時安排一個小練筆也是一個遺憾,今后還有待改進。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10
上周我們班學習了《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它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運用了優美的語言文字把祖國南海上的這顆明珠寫得可愛動人。
在這篇課文,作者按照總分總的寫作方法,先總寫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再分別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描寫西沙群島,最后總結西沙群島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必將隨著祖國的建設事業變得更加美麗、可愛。
在教學時我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先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了西沙群島的哪些地方;學習第一自然段,感悟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精講課文第二自然段,學習西沙群島的海水,理解海水的色彩與海底的地形有關。學生自學第3到6自然段,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地方。學習第七自然段,總結富饒的西沙群島,是我們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隨著祖國建設事業的發展,可愛的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聯系第一自然段,點明第七自然段起到首尾呼應的作用。
我認為這節課還有些不足:
1、在課堂。上未能完全放手讓孩子去自由學習,孩子的活動時間少。
2、課堂氛圍不夠,學生的積極不高。
3、教師自身的情感未能完全調動起來。總之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積極改進,做到更好。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11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本冊第五的一篇精讀課文,它介紹了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美麗富饒。課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學習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
經過全組老師的集體研究備課,我們確定了教學思路:緊抓一條主線,貫穿全課;邊扶邊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精講多讀,在讀中感悟升華。我們又經過實際講課中遇到的問題不斷修改教案。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地圖認識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理解“海防前哨”。再讀課題質疑,從而理出“西沙群島是怎樣富饒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通過檢測學生在預習時認讀詞語的效果,正音,鞏固。然后由問題“讀了課文,你覺得西沙群島是個怎樣的地方?”從而引出本文的中心句“哪兒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圍繞這一句學習課文,著重學習第二段和三四段。第二段主要是寫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的,而課文對物產豐富的描寫篇幅較多,我把三四段列為重點,其余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學習。對于第二、三、四段,我主要采用通過讓學生朗讀,通過穿插圖片讓學生充分體會感悟再讀的方式進行學習。
現反思一節課,我個人感覺整節課教學思路比較明確,要教給學生什么知識,要培養學生什么能力,都體現得比較突出,教學各環節過度也比較自然。在進行第四段教學時,讓學生欣賞海底世界的影片剪輯,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看的十分認真和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看海底的各種產物,非常形象直觀,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感受深,利于朗讀感情的提升。而二、三、四段除了指名讀外,我還安排了齊讀、填空等形式,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其中。
然而由于經驗尚淺,不足之處也是很多。通過聽課領導和老師們的指點,我將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語言的感染力不夠。領導和老師們在聽了我的課之后指出,我在語言的感染力上做得還不到位。我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的語言缺乏感情,即使是比較優美的語言,我講得也是比較平淡。也正因為如此,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并不是很高。于永正給新教師的20條建議中提到一旦進入課堂,教師就要像京劇演員一樣,精氣十足。只有自己真正融入教學中,只有自己的感情充沛了,才能感染學生,調動其積極性。
第二,字詞認讀用時過多。三年級的語文教學,字詞是基礎,重點是課文。字詞的認讀本應在學生預習時解決,而課堂主要是檢測,如果出現錯誤正音即可,而我反復讓學生讀,看似扎實,其實卻擠占了課文的學習時間。
第三,閱讀指導欠缺。李主任和陳校長在聽了我的課之后都指出,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本應讓孩子在朗讀時一次比一次體改,可本堂課卻沒有一個明顯的提升過程。學生時代的我一直是班里朗誦水平比較高的。但成為教師后,對于學生的朗讀指導我一直心存疑慮。現在提倡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而對于同一篇課文,每個孩子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在朗讀上讀不出,達不到那種感情,教師應加以指導,也可范讀。但讀得好,讀得有感情,評判標準是什么?但我考慮到,我的感受跟孩子的感受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要孩子照著我的感情去讀會不會扼殺他自己的個性?這也是我不敢輕易范讀的原因。
第四,知識點遺漏。本課中有一句“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學習提示中也有問題“為什么這樣說呢?”在教學設計中我是設計了這一點的,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西沙群島的海里魚非常多。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卻把這么重要的一點遺漏了。我仔細思考,發現這種無心之失并不是意外,那還是說明我的課備得不夠熟練。
第五,缺少說話訓練。其實在開始設計教案的時候,是有說話訓練的,比如讓孩子在讀了第二段描寫海水的美麗之后說說感受。但在實際聽課中發現只有少數孩子能說,有的是一兩句話,有的則不太切題。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就將這一環節省去,改為朗讀。但課后一想,覺得這樣看似節省了課堂時間,卻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萬事開頭難,就算學生只能說上一兩句,就算他們說的只是皮毛,他們也得到了鍛煉,經過閱讀量的增長他們會有更多感悟,會有更好的發展。
第六,作業不夠科學。課后我布置了兩項作業,一是畫一畫,把今天看到的感興趣的事物畫下來;二是寫一寫,把游覽之后的感受寫下來。李主任的給的建議是把第二項作業改為把課文中優美的語句抄下來。后來我仔細考慮,發現讓孩子寫感受對于剛接觸習作不久的他們來說是個挑戰,而改為摘抄就是讓成了語言的積累,其實更符合現階段的孩子的特點和能力。
通過這次一課多人上,我向其他老師學到不少東西,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在大家為我評課之后,我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希望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提升,也能帶給學生更精彩的課,使他們能有更好的發展。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12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寫景的精讀課文。這篇文章通過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全文圍繞題眼“美麗、富饒”展開,行文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群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且具體,所以教學這篇課文除了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學習段落的寫法。特別是描寫魚的一段,結構、句式都是孩子們寫作的典范。我在預設這節課時,針對三年級孩子的特點主要從兩方面去思考:第一,突出 “美”字。這篇課文的一個特點是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美麗的景象,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在ipad中設置了很多珊瑚和魚兒的圖片,使學生在情境美之中學習語言美。
第二,突出“練”字。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針對我班學生作文不具體、事情敘述不清楚等情況,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 “重視語言的積累”,我又設計了第三課時,重點是積累語段和仿課文寫片段,目的是通過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指導,讓學生主動記憶,摘抄美詞佳句,真正把積累語言落在實處,自覺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另外是通過創設語言運用的情境,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詞語、句式、段落,遷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動中進行重組,引導學生圍繞一句話把內容說清楚、說具體。這是對教材內容的一種拓展,是對語言學習的一種發展,讓學生在課內學到方法,讓他們在離開了課堂、離開了教師、離開了教材,也能夠自己去發展學習。
引導學生圍繞一句話把句子寫具體、寫清楚,我主要抓住第三和第五自然段進行教學。
(1)第三自然段圍繞“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分別列舉了氣鼓魚和飛虎魚等說明了海底魚兒數量多,魚姿美。
(2)“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話,如果把它當作中心句,隨后從海鳥多、鳥蛋多、鳥糞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體了,也讓我們感受到西沙群島的確是“鳥的天下”。
教學不足:
1、開頭的導入不夠靈活。總想快速把學生引入到教學的軌跡上來。結果,學生的思維有偏差時,有些急躁。后來為了顯示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又把一些重要的詞句處理,顯得有些急切。
2、在教學設計時,預設課堂的容量較大,視頻和最后的練習題沒有時間做,講課中如果多抽出時間重點體驗學習課文的第三段和第五段,孩子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會更加到位。
3、對課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的分析不夠細致,引導不夠到位,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理解不是很透徹,未能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教師的主控意識過強,教師出示的自學要求沒有將學生置于主體地方來對待,學生沒有質疑問難的機會,沒有自主的機會。綜觀課堂主體部分的教學設計,傳統的師生關系依然沒有得到調整與轉變,所有問題都是教師設計的,教師的“主導”痕跡還是比較多的。
4、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過于貧乏,以后應該加強學習,豐富評價語言。
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我充分地認識到自己還應繼續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鉆研教學方法,潛心搞好教學研究,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13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用詞非常優美,生動,鮮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說明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本課的重難點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及物產的豐富,學習優美的句子,積累好詞佳句。
我把本課分為兩課時,上的是第一課時,本課以朗讀和學生理解為主,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西沙群島海面美麗的風光和海底豐富的物產,對西沙群島有個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使學生直觀看到西沙群島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感嘆美的同時,引出海水為何五光十色的原因。然后出示海底海洋生物的圖片,根據學生喜好,逐個講解珊瑚,海參,大龍蝦,魚的美及多,請全班女同學帶著愉悅的心情讀出珊瑚的美,男同學展示大龍蝦的勇猛,威武,全班一起做懶洋洋的海參的動作,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西沙群島豐富的物產。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老師領讀,學生自瀆,個別讀,同位互相讀,男女生結合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僅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讓大家感覺自己仿佛身處西沙群島那么美的地方,引出對西沙群島的喜愛,延伸出為什么喜愛,拓展出自己的感嘆之情,增加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整個學習過程,教師都是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著學生自己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給學生自由感受與發揮的空間。
在講課過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誤。
第一,在設計"魚"和"漁"的區別時,感覺沒有講透徹,講明白,只是讓學生看了解釋,然后找學生填了空,沒有及時把學生的反饋再加以解釋,使學生更容易明白,更容易理解。講完區別后,沒有把查字典的好習慣告訴同學,希望同學以后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詞,可以先查字典解決,自己當個小老師。
第二,領讀設計比較少,領讀時激情不夠,聲音不夠洪亮,語調抑揚頓挫不明顯,無法引起全體同學的共鳴。
第三,在講第四段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時,應該找出比較好的句子大家一起齊讀,讓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積累好句。
第四,板書前沒有很好的預設,致使板書有些擁擠,不夠美觀,而且字體有些小。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14
這節課的教學已經結束,但留給自己的思索卻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課前就以游戲的形式復習字詞,并給學生創造展示搜集資料的機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課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們展現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種各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閱讀中。課后又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中心句,讓全班學生嘗試把這句話表達具體,學生很有成就感,都想當個小老師考一考別人。這樣,處處創設情境,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被調動起來,學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動學習的欲望。
二、鞏固生字、正確讀文、在讀中熟悉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在課前以闖關游戲的形式,檢查學生生字的認讀、四字詞語的積累以及“參、劃”兩個多音字的區分情況,并在學生讀文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從而讓學生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字詞的意思,最終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遷移寫法、讀寫結合
本課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怎樣把中心句寫具體。在前面學過課文《趙州橋》《秋天的雨》中,學生已經初步體會到了中心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礎上,由體會全篇中心句的寫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寫法,由課文的理解到閱讀資料的分析,由教師舉出的例句再到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舉出例子,一環扣一環,教師由扶到放,雖然看似難度逐漸加大,但是學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已經能很輕松地把句子寫具體。我覺得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大亮點。
四、質疑問難,培養思維能力
宋代朱熹說:“讀書無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為長進。”一個勤于思考的人,總是善于質疑,讀書有所疑才能有所思,繼而才能有所得。質疑已成為現代化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在本課教學中就重視了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在自主讀文時,就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想辦法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新的閱讀能力。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15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寫出了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別在當前,更是對學生進行“熱愛藍色國土”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底”幾個方面描寫了西沙群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特產,通過學習要讓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具體感受、欣賞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并了解文章構段上的一些特點。本文所描寫的南國風光雖然很吸引人,但畢竟西沙群島離我們這兒太遙遠,如何使學生對西沙群島特有的風光和物產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有更深的感受與體驗,同時,在理解課文與積累語言方面做得更扎實?這成了我備課前思考得最多的一個問題。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色彩鮮明、富有動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課開始,我就播放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西沙群島的風光片,并配以課文的范讀,讓學生對本文的故事情節有一個整體的感性的認識。這樣,既為全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問學生:你覺得西沙群島是個怎樣的地方?這既是對學生了解情況的反饋,又自然的補充了課題,找出了文中的兩個中心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自然地引出課文第一段。
二、運用多媒體,加強視覺感受,加深體驗。
課文中所描寫的海龜、貝殼、魚類、海鳥等生物,作為遠離海洋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們又對這些充滿了好奇,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學生對這些生物有了更直觀的了解,也使得他們對課文抓住生物特點寫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整體朗讀,感知大意
在這個環節中我把詞語按照它們課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塊內容,檢查了詞語的朗讀情況后,然后讓學生猜猜老師為什么這樣分,答案在課文中找,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反饋時學生就較為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理清了課文的條理。
四、滲透修辭手法的運用。
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 教學比喻句不要只滿足認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識比喻義,這樣的教學才到位。如:“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形狀,而把“西沙群島”比喻成“南大門”,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意義和作用。
運用夸張,可以生動、形象、深刻地表情達意。“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教學時要指出:兩句都從“密度”的“高”進行夸張,說明數量的多。同時,要告訴學生,夸張要注意可信的“度”。對以上重點句的教學,要講清特色,教給方法,引導靈活遷移,切不可只滿足于機械的模仿。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16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2課。這篇精讀課文通過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群島進行介紹和說明的。先講西沙群島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最后寫西沙群島將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
課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課文條理清楚,表達方法鮮明,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下面,我主要對執教中如何引導學生領悟作者表達方法進行反思總結:
一、領悟布局謀篇的表達方法
⒈領悟課文“總起—分述—總結”的記敘特點。全篇文章可按“總、分、總”的記敘順序分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述,寫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的順序從海面、海底、海灘和島上四方面描述,具體寫出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第三段是總結,寫守衛在島上的英雄兒女必將使西沙群島變得更加美麗和富饒。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⒉領悟作者表達方法上的構段方法。
①第二自然段為“因果段式”,也即“因果結構段”。這一自然段先講結果,后講原因,即一、二和三句之間是因果關系。因果關系的小段,一般分為兩層,一層寫原因,一層寫結果,概括段意時一般應抓結果部分。
②第三自然段為“并列果段式”,也即“并列結構段”作者用三句話分別描寫了珊瑚、海參、大龍蝦。每句話都向我們介紹了一種海中生物,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是并排平列,不分主次,共同表達一種意思,這種構段關系叫“并列式結構”。
③第四自然段為“‘總→分→總’段式”,也即“‘總→分→總’結構段”。 這一自然段介紹海底的魚,先總述魚“成群結隊” 突出魚多,再分別敘述各種魚的樣子;最后總述“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
④第五自然段構段方式同第三自然段。
⑤第六自然段為“‘總→分’段式”,也即“總→分’結構段”。這一自然段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幾句話的順序是:“鳥的天下” →樹多[這是成為鳥的天下的原因] →鳥多[樹多必然鳥多] →鳥蛋多[鳥多必然鳥蛋多] →鳥糞多。從總到分,使人確信西沙群島的“鳥的天下”。
⒊本文在寫作上的另一個特點是首尾相呼應。第一自然段寫出西沙群島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則寫西沙群島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二、領悟生動準確的表達方法
1、修辭方法的形象貼切。
①比喻,如:“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②擬人,如:“大龍蝦全身披甲,劃過來,劃過去,樣子挺威武。”
③夸張:“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講西沙群島海里的魚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魚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一夸張的手法,強調西沙群島“物產豐富”的特點,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2、關鍵詞語的準確運用。如:寫珊瑚的形狀像“花朵、鹿角”,寫海參“懶洋洋地蠕動”,寫大龍蝦“全身披甲”“威武”等。再如:第四自然段主要抓住了魚的種類多、數量多、形態美等特點來寫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多得數不清;數量大:成群結隊、一半是魚;形態美:不滿色彩條紋、頭上長簇紅纓、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眼睛圓溜溜、身上長滿刺兒、像皮球一樣圓。
總之,本課執教時,能針對課文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充分運用好《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例,讓學生習得寫作地方法,并讓學生運用到《語文園地六》習作練習中去,且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17
教學過程要扎實,效果要落實,但這并不是說教學時要呆板僵化。相反,教師只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保證教學過程的扎實和教學效果的落實。這是由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的。
《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有許多需要理解的詞語,在教學的方法上則盡量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如:“島”、“島嶼”、“嶼”、“群島”四個詞語用一組板畫演示,使學生對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有了直觀的了解;“海防前哨”是讓學生觀看我國版圖時結合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來理解的;“珊瑚”、“海參”和“大龍蝦”是讓學生觀看圖片來理解的;“綻開”和“蠕動”兩個詞是聯系生活實際用手演示來理解的;“威武”一詞是讓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的;“揀不完”的“揀”字的意思是讓學生查字典與“撿”字對比來理解的;“鳥的天下”是讓學生說近義詞,再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的;“富饒”一詞的意思是先理解抽象的詞義,然后結合對全文的閱讀,逐步增加學生對“富饒”一詞的感性認識;“五光十色”一詞的理解,則是先與“五顏六色”對比,區分異同,再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想象來理解。這些方法的靈活運用,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在理解詞語、理解課文的同時,學生也感受到課文言語中所表現的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贊美。
學生在感受課文言語的同時,他們的心靈被課文優美的言語深深地打動了。這樣的教學,就把對學生心靈的培育與對學生言語能力的培養統一在一個過程之中了。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18
《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南海西沙群島優美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課文語言優美,條理清晰,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好教材。教學本課,我主要抓住中心句,讓學生通過讀、看、說、想,從兩大方面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注重學生品讀語言文字,積累詞語,練習說話。
一、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拉近學生與西沙群島的距離。
由于西沙群島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我便借助多媒體展現西沙群島的有關視頻資料,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更深刻地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生動形象的視頻畫面仿佛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新奇和嶄新的世界。我們一起欣賞了奇妙的海水,一起到綠樹叢生的海島上和海鳥交朋友,又一起潛入海底,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和成群結隊的魚,孩子們被這些新朋友深深地吸引著,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島神秘而富饒的海底,有的孩子還情不自禁地叫出各種魚的名字來。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孩子們在讀文的時候更加投入。
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學中,我還很注重電教媒體的適時使用,注重不能用過多的形象的畫面代替學生的想象,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學習海灘一段,我讓學生閉眼想象,想象海灘上有什么,有的孩子說看到了美麗的貝殼,有的說看到了漁業工人在翻龐大的海龜,有的說看到了一群小朋友在海灘上撿貝克。當我讓孩子想象千奇百怪的貝殼是什么樣時,孩子們的回答又是讓我一陣驚喜。有說像燒雞腿一樣的貝殼,有說像烏龜殼一樣的貝殼,有說像花裙子一樣貝克。在學過魚這一段后,我讓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魚畫出來,孩子們筆下的魚真是各種各樣,豐富多彩,并且還給自己畫的魚起了很好聽的名字。有叫蘑菇魚的,有叫美人魚的。孩子們在放飛自己想象的同時,感受到了無限的快樂。
三、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培養。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就是訓練學生品讀祖國的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本課我主要抓住關鍵詞句品讀課文。比如教學海水這個自然段,我主要抓住“五光十色”這個詞語進行教學,先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接著利用電教媒體體會,然后進行詞語對比,理解作者筆下的海水不僅是多種顏色的,而且還是閃閃發光的。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在教學魚這一段時,我又讓學生找出描寫魚多的語句進行品讀理解,然后出示比喻句,對比句子的生動性,接著讓學生發揮想象寫比喻句,充分注重了語文語言文字的教學。
四、教學本課,感覺還有很多不足:
整節課引導得過多,沒有大膽地放手,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上還要更加關注學情,注意傾聽學生的回答,課堂生成不夠。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19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很優美的寫景文章。我在教學中用一“讀”字貫穿自己整個課堂,讓學生通過讀能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煉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群島的美。本文介紹了西沙群島的優美風景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喜愛和贊美以及升華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寫作上最大特點是首尾呼應,全文的結構“總——分——總”是學生學習寫法的最佳課文。
我在修辭方法上作了一些點撥。因為修辭是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沒有思想情感,就無法體會出語言的優美。比如:“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狀是千姿百態的。“”海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這一句是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海參蠕動慢的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一句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海里魚多的特點。學生要理解句子中所含修辭的作用應該不是很難,但要求自己能寫上這樣的一段話,就有點難度了。特別是夸張句有點難度,今后還要加強練習,為習作打下基礎。
寫作法是我在本課中必須落實的重要環節,專門拿出一節課來訓練。先讓學生回憶或是復述本課的寫作結構。這點學生能準確回答本文是按“總—分—總”的式安排的。本文先概述了西沙群島是個可愛的地方,然后從四個方面具體介紹了西沙群島優美的風景和豐富的物產,最后總寫西沙群島將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再如,文中寫海底的魚,先總述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再分別敘述魚的樣子,最后又總結魚多。在了解了課文寫作方法后,接著出示習作訓練題目讓學生學著文章結構去寫一段話,開始學生說的話都很籠統,不夠具體。通過引導,學會運用一些修辭方法,寫出來的內容就好多了。我在這個環節,又結合《同步訓練》的練習題,進行寫話練習,學生完成還不錯。相信這一單元的作文,學生會交出一份優秀的答卷的。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 篇20
20XX年度我參加了國培,在上周學校舉行的微課大賽中,我展示了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下面來談談我的教學設計和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生強烈探求欲望的“敲門磚”。在教學一開始,我就帶學生進入到西沙群島優美風光中游覽、體會,給學生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在各教學環節中,我也利用了各種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體會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如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我通過錄像的形式讓學生體會珊瑚的各種各樣。
二、抓住語言訓練的點語文課除了要注重學生的體會感受外,語言文字的訓練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課中,我利用文本的特點抓了幾個比較有價值的語言訓練點。如第三自然段中我讓學生觀察了各種各樣的珊瑚后,用“有的像……有的像……”句式訓練比喻句。
當然這堂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我想這對于每位上課的老師來說找出缺點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新課程最強調的就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而我在這節課安排中的謹小慎微卻讓這堂課有了一些遺憾。如這堂課中的重頭戲應該是描寫魚的這一自然段。我在安排的時候以“讀了這段,你從哪里感受到了魚多?”為切入點,接著就從魚的數量多說到種類多,又怕學生不明白“西沙群島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告訴學生這是夸張。還有學生對題目富饒一詞的理解,應該通過聯系課文內容來讓學生理解。可能由于自己對孩子的能力不夠信任,使得孩子們的手腳被束縛住了,思維沒有完全打開,課堂上缺少了孩子們那充滿童趣和想象的話語和因思考而散發出的火花。
二)語文課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朗讀,以讀促悟。而由于自己整個教學安排時間不夠合理,以至于到后來有些朗讀內容只能一步帶過,沒有真正起到讀的作用。
三)心靈的交融才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石。一堂好課離不開情感的交融,只有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捕捉到激發孩子興趣的激發點,才能找到牽引孩子進入想象空間的捷徑,一潭靜水才能被激活。在這節課中自覺沒有進入狀態,前后文內容的銜接不夠自然。這讓課堂減少了些許活力,也抑制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01-03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11-27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01-21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01-08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07-03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03-10
有關《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10-16
人教版《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06-19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范文07-11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案例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