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負數教學反思(精選14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負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1
例4在設定向東行走2千米記作+2千米,向西行走2千米記作—2千米以后,要在數軸(小學數學稱為“直線”)上用點表示出郵局和公園的位置。在數軸上表示正數和負數,能清楚地表現出非零自然數都是正數,正數比0大;負數是與正數意義相反的數,負數比0小;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這些知識曾經在例2里已經初步得出,現在呈現在數軸上面,能更加直觀形象地表達出正數、負數以及0的相互關系,蘊含了關于整數的知識結構。教材呈現出一條比較完整的數軸,它是一條標有箭頭(方向)的直線,上面有表示“0”的點(原點),以及表示1、2、3等正數和表示—1、—2、—3等負數的點。教學時應該仔細規劃出現完整數軸的步驟,幫助學生理解數軸上已有的數的位置及其意義,初步注意到數軸上正數與負數的排列順序。我是將教材這題靜態呈現的,不利于學生對數軸的認識和對正負數關系的進一步理解。
修改:首先給出一條箭頭向右的直線,在直線上有許多間距相等的點,其中一個點的下面標注數“0”。接著聯系例4中向東行走的千米數記作正數的約定,在數軸的“0”點的右邊下方依次寫出1、2、3、4,表示如果從“0”點出發向東行走1千米、2千米、3千米、4千米所到達的位置,并告訴學生,數軸上的正數一般不寫“+”。然后突出例4中向西行走的千米數用負數表示的約定,在數軸的“0”點的左邊下方依次寫出—1、—2、—3、—4,表示如果從0點出發,向西行走1千米、2千米、3千米、4千米所到達的位置,強調負數的“—”不能漏寫。上述的教學設計,給抽象的數以形象的表達,有助于學生體會數軸上的點與數之間的對應關系,能夠再次體驗負數的意義。
引導學生看著數軸上的數,體會數的排列順序,可以分兩步進行。先仔細觀察數軸上“0”的右邊和左邊分別是什么樣的數,明白“0”以及它右邊的數是以前就認識的數,“0”左邊的數是本單元教學的負數。聯系“正數都大于0”體會“負數都小于0”,感受數軸上的數分布的合理性。再仔細觀察正數1、2、3、4等,在數軸上的排列方向是從左到右;負數—1、—2、—3、—4等,在數軸上的排列方向是從右到左,發現正數的排列方向和負數的排列方向相反,正數和負數以“0”為分界。還可以回憶溫度計上的刻度和海拔高度的含義,體會數軸上正數與負數的排列方向的合理性。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2
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堂數學課就是《認識負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又不是一無所知,可能在平時的生活中見過或聽過。因此在備課時從教材出發,又和生活聯系起來,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熟悉而又覺得有趣味的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出課題
課的開始從“剪子包袱錘”的游戲入手,通過游戲讓學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為學好負數的意義做好鋪墊。學生玩得很開心,在玩的過程中,學生首先建立一個表示相反意義的量的意識。接下來,她又設計了讓學生根據信息記錄相反意思的量,從而引出了負數的意義,并要求學生讀、寫負數,讓學生感受到正數、負數都有無數個,就有了負數的集合,這樣抓住了負數與過去所學的數之間的聯系,感受了數的發展。
二、交流信息,使學生感到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在學生已經認識負數之后,利用溫度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系,緊接著又列舉了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坐電梯到地下的樓層應按哪個數字鍵?冰箱里的魚、水中的魚、剛燒熟的魚該與哪個溫度相連?海平面是怎么回事?高山和地面的高度如何測量,又如何表示?東、西方向的數軸是怎么回事?這部分內容的安排通過借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負數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三、巧妙利用時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課標倡導的理念之一,這節課上,在對學生進行負數產生史介紹時,讓學生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增加學生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在課的最后,胡老師安排了劉翔跑步中的風速問題,既讓學生感受到可以利用負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劉翔為中國人爭得榮譽的那種自豪與驕傲,并祝愿劉翔在下屆奧運會上為國再次爭光添彩。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這節課上得到了很好地體現。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3
《認識負數》以往安排在中學階段進行教學,新課程改編后,作為了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堂數學課,負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啟蒙階段。本階段中所指的負數,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負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實際適合學生發展、促進學生自主構建的教學過程,使他們樂學、善學。
1、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感受新知。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應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數學應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數學知識置于真實的活動背景之中,在活動中得到知識,體會數學就在身邊。課的開始從“說反話”的游戲入手,通過游戲讓學生感受到兩種相反的意思,為學好負數的意義做好鋪墊。在玩的過程中學生建立了一個表示相反意義的量的意識,自然而然引入新知。
2、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認識新知。
在數學資源的選擇上,做到了將學生熟知、常見的經驗和物品引入課堂,讓學生以這些經驗、物品為載體,形象直觀地進行學習。比如氣溫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為了表示這兩種相反意義的量,使學生感到原有的數學概念和知識已經不夠了。這樣自然引入了負數的認識。并利用學生這些感興趣的素材,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新知識的學習伴隨學生活動而逐步深化,有利于學生在體驗中掌握知識。
3、交流信息,感受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在學生已經認識負數之后,利用溫度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系,緊接著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用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實際例子:銀行利息上調下調如何表示?向南、向北反方向行走又怎樣?海平面是怎么回事?包裝袋上的正負0。5g是什么意思?這部分內容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并通過借助實例讓學生對負數有了深一層的了解。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4、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
在學生認識負數后,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查閱有關負數的資料,從中讓學生了解負數的產生史,豐富知識,并適時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增加學生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信心。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4
負數的教學是結合正數而言的,它們是相反意義的量。在教學時重點就是要讓學生理解“負”的含義,然后在開始認識負數的教學,這樣才能減輕學生的認知難度,加深學生觸類旁通的意識。
一、借助字典查字義教學。
課前我布置了預習,在檢查預習情況環節,我讓學生查字典,先從字面意義讓學生了解負的含義,學生匯報說:小于零的(數),與“正”相對。這樣學生對負數就有了最初的認識,知道了負數小于零,和正數是意義相反的量。
二、生活實例教學,強化新知。
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中提取數學問題,并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對數學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近感。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的負數,練習中呈現大量生活中意義相反的量,讓學生用正負數表示,使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如:氣溫高于零度和低于零度的表示方法;海拔高度,體溫,存折上的存入和支出的寫法。
三、在盡經歷中體驗新知。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數學應從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本節課,一開始就拋出思維價值高的問題:敘述生活中常見的三個例子,引導學生動手記錄數據,讓學生實踐,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在比較正負數的過程中思維產生碰撞,觀點交鋒,最終得出“用正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最具有趣味性,最簡潔,最科學。”深刻體會負數的優越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符號化,數學化的過程。
總之,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掌握理解了負數的意義,能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生成長的很快。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有利于豐富學生對數概念的認識,有利于中小學的銜接,為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和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成功之處: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負數,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在教學中,首先出示一組短語或句子,讓學生用意義相反的量進行表述。例如:向前走200米;電梯上升15層;我在銀行存入500元。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表示的數來表示,當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時,原來所學的數無法進行表述,由此引入負數。然后通過不同城市的氣溫對比感受生活中出現負數的必要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負數的意義,體會正數和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2。重點介紹溫度計和海平面的的分界點,使學生明確正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在教學中,首先介紹溫度計的單位°c和°F,0刻度線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從0°c往上數的刻度為零上度數,從0°c往下數的刻度為零下度數。然后明確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記為正數,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為負數。
3。拓展數的范圍,便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在教學中,首先把整數的概念拓展為正整數、0和負整數;數拓展為正數、0和負數。這樣教學利于學生把在小學階段所學的數進行歸類、構建。
不足之處:
由于課件內容量大,導致習題的處理不及時,沒有完成當堂的任務。
再教設計:
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6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已經接觸過負數,但什么是負數不一定真正理解,教材將認識負數作為五年級學生學習的第一課,可見負數的重要性。
首先取材更合理。在舊教材中例1的設計是上海、北京、南京三個不同地域城市某天的溫度對比,而實際生活中這三個城市特別是上海和南京距離較近,溫差比較小,學生的溫差感受就不是那么強。新教材將上海換成了三亞,北京換成了哈爾濱,生活中學生對這兩個南北城市的不同氣候感受更深,教材這樣的編排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兩個相反意義的量。
其次重點更突出。舊教材中上海和北京的溫度分別是+4℃和—4℃,新教材三亞和哈爾濱的溫度分別是+20℃和—20℃,對學生讀數的要求降低了,基本上人人都能掌握。新教材將學習難度降低還體現在溫度計讀數的練習設計中,舊教材在試一試和練一練環節都有讀數的練習,并且要求學生學會讀正負十幾、二十幾、三十幾……的數。這是教學的難點,整堂課需要花掉比較長的時間,也沒法讓全部學生學會讀數,而且往往使得例2的教學匆匆忙忙,有時練習部分也完不成教學要求,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得半生不熟。新教材在練習的設計上明顯能突出重點,每個練習都緊隨著例題的學習,難易適度,更加體現整節課是讓學生感受實際生活中表示兩個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負數表示,而不是重點讓學生學溫度計的讀數。
最后形式更新穎。新教材將原來舊教材中數軸上的數的認識不作為一個獨立的練習,而是將其融入例4的教學中,把相反方向的路程與數軸上的點聯系在一起,不僅幫助學生在更為一般的層面上建立對正負數的認識,建立更加清晰的正數和負數的表象,而且學生對正數、負數和0的關系更加明晰,能感知整數、有理數的序列,建立數感。
整個單元這樣有所調整后,課堂松緊度更加能控制好了,學生的知識更加整體化了。但是優生如果學這點知識肯定還不夠,需要課后再有所深究。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7
負數的教學,它是小學階段新增的內容,它把小學階段數的教學從自然數、小數、分數范圍擴大到了有理數范圍。學習的面就廣了,學生考慮問題就要全面、周到。在教學第一節課認識負數時,因為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學得比較輕松,愉快,很快知道正數和負數是表示兩個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而第二課時比較大小時,是先以大樹為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知道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即負數都比0小,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比0大。
對于正數的比較,因為是舊知識,所以不在話下。而對于負數的大小比較,能憑借著數軸進行比較,脫離數軸時,尤其是像—1/3與—1/4這樣的分數比較大小,很容易出錯。因此先讓學生憑借數軸來比較負數的大小,然后找出規律,總結出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可以先比較與其對應的兩個正數的大小,對應的正數大的那個負數反而小。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8
《負數》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讀法、寫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負數”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所學的范圍的第一次擴充,是“小中”數學的銜接與過渡,因此教學的側重點、教學的方式非常重要。
第一節課的重點是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難點是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在設計預案與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也成為此次教學實踐留給我的最大收獲。
在預習中,學生對課本上的零上4攝氏度記作+4℃,零下4攝氏度記作—4℃,這樣的問題理解很容易,但在練習中很多孩子都不會寫出溫度計上的溫度,詢問原因,原來他們根本就不會看溫度計,所以課堂上我就重點指導認識溫度計,然后再指導根據溫度在溫度計上表示認識負數,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使學生真正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
通過例2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明白用正負數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讓學生體驗負數產生的原因。我接著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實例。如:收入5000元用+5000元來表示,支出5000元則用—5000來表示;小紅向東走了20米用+20米來表示,向西走20米則用—20米來表示。再次讓學生體會引進負數的必要性,理解負數的意義,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這節課的思路是清晰的,大量的生活中的問題,強有力的吸引住了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9
《認識負數》一單元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負數,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讓學生借助數軸,學會比較負數的大小。負數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學時緊密聯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親切。關于本內容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聯系生活實際教學,以利于學生認識和理解負數。
天氣預報是學生熟悉的東西,記錄城市的天氣情況,學生感到新鮮,隨著不同城市氣溫的變化,負數也逐漸出現,自然而然引入到課堂,使學習的難度降低,而學生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溫度如何記錄?我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講解,學生有種豁然貫通的感覺,讓學生體會+ 4和- 4是兩個不同的數,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號,是因為兩個“4攝氏度”具有不同的意義。課堂中我引導學生把各個正數、負數都回歸到原來的情境中去,體會正數是零上的溫度或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是以前已經認識的比0大的數。負數是零下的溫度、低于海平面的高度,是比0小的數。這樣的回歸,能清楚地了解負數的意義,懂得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
二、讓學生去探索,讓學生去體驗。
學生是富有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極富獨特性與創造性。對于負數的認識,有的可能是第一次聽說,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教學中我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運用比較認識的方法,組織開展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明確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所具有的相反意義,領悟出零度是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拓寬了學生對數的概念認識范圍,并為學生將正數、負數、零整合到一個新的概念框架(有理數)之中打好了基礎。對于練習題的運用,我力求創設一個開放的合作研究氛圍,讓學生主動探索。通過同桌交流,除了得出正數都大于0 大,負數都小于0,在反饋的信息中獲知,學生收獲多多,探究熱情高漲。
這節課的思路是清晰的,各個環節聯系的也十分緊密。大量的生活中的問題,強有力的吸引住了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思考,解決問題,主動探究獲取了新知識。
不足之處:對學生的知識結構了解不深,有些問題設計的過淺,沒有價值。致使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10
負數的認識是數的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啟蒙階段。在小學階段中所指的負數,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負數。學生在認識負數的過程中,能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數學的價值。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現象”,采用生活中的數學實例,為課堂服務。
教學中,要創設有利于認識負數的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正、負數是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義的量是學生學習負數的已有經驗。課開始我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負數,電梯按鈕,微信賬單,存折存取款,食品凈含量。學生基于自身的經驗,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教師敘述的意義。有的用語言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用列表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用數的方式進行記錄。通過展示,學生對不同的記錄方式進行融合與比較,在此過程中初步體會了負數的意義,同時對用數字符號表達信息的簡潔性有了不同的體驗。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11
“負數”這一概念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且比較抽象,但學生對此并不是一無所知。在教學中,我從游戲“說反話”引入,又通過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商場的樓層等讓學生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充分理解用正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學生自主歸納得出“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結論。
如何引出數軸,使學生在數軸上清楚地看到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一個分界點。這樣通過借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負數與0的關系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在本課的教學中有一個難點的處理應該引起注意。“在溫度計上表示—11度”,對于這一溫度的表示,學生經常會錯誤地表示成—9。對于這一表示錯誤我們應該讓學生進行反思,查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學生領會用負數表示時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確定觀察的方向,其次確定數的表示位置。我想通過這樣的處理學生對于“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這一特征會獲得更加清晰的認識。
不足之處:對學生的知識結構了解不深,有些問題設計的過淺,沒有價值。致使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12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單元教學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在教學中,我重點注意以下方面:
1、聯系生活,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負數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學時緊密聯系生活,通過向學生提問“生活中你見過哪些負數?”和PPT課件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對負數既感到熟悉,又獲得了基于自身經驗的直觀理解。
接下來,通過讓學生對于零上16攝氏度和零下16攝氏度的記錄,讓學生體會16和-16是兩個不同的數,在“16”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號,是因為兩個“16攝氏度”具有不同的意義,從而使學生對負數和正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能清楚的認識到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2、借助數軸,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在數軸上表示負數時,學生出現了一種錯誤現象:把負數像正數排列規律那樣進行排列,即:從左至右排為-1,-2,-3,……。這時,我拋出問題“為什么表示正數要從左往右看;而表示負數卻要從右往左看?”讓學生展開討論,最后引導學生聯系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兩個量進行理解。讓學生初步體會數軸上正負數的排列規律,從而形成數的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為后面學習“比較正、負數的大小”時,能夠借助數軸、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突破“負數和負數比較大小”這一難點奠定了基礎。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13
負數這個內容在新課標教材中是首次出現,不同版本的教材出現的時間也不一樣,比如人教版《生活中的負數》就出現在六年級下冊,并且和冀教版不同的是,它的編排把溫度和負數結合在了一起上。
由于考慮到這一內容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容易接受,并且對于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所以我參考了人教版的教材,并把教學目標確定為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多樣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具體數量的意義是相反的,體會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通過引進負數來進行簡捷的表示。
試圖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突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的內容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多樣性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著意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拓寬學生的視野。
1、首先我通過一個記錄的形式,以實際生活的真實情境為研究素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初步體會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兩個量,為實施有效教學做好準備。
2、教學中我運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從天氣預報中聽一聽;根據各地的氣溫讀一讀;在實際生活中舉例說一說……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本節課我利用溫度計這個教具,從溫度計上讀出溫度;嘗試寫出溫度-5、-20;在溫度計上撥出指定溫度;這些都為學生認識正、負數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據,學生學習起來有具體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4、在引出數軸這一概念時,我運用溫度計,把溫度計橫過來,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0為分界點,并且0的右邊是正數,0的左邊是負數。同時,在數軸上理解了正數和負數都有無數個。
但是,由于我所設計的內容比較多,課堂密度比較高,在時間上比較緊,所以在課堂上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比較有限,從而也降低了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14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數學應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這個游戲都是抽屜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發展!活動化的數學課堂,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使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數學思想、數學情感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達到動智與動情的完美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教學。在4個蘋果放入3個抽屜學習中,充分利用學具操作,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數學。這節課我能充分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空間,能讓學生自己動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更好的理解抽屜原理。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及時地去發現并認可學生思維中閃亮的火花。
不足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應更多的關注學困生的思維活動,及時的給予認可和指導,使教學能夠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本課時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
為了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更好的體會“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這個道理,我設計了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這個環節。四人小組討論后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每個人都有優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2-08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11-26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2-03
負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5-30
從《認識負數》教學反思06-19
認識負數的教學反思07-17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精選12-07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08-11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07-28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