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山中訪友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
《山中訪友》是本學期的第一篇課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趣。我在老教材中未有過接觸,所以鉆研教材、結合學情頗費了工夫。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我自己覺得在這一點上有些可取之處:
1、課前收集資料,創設學習情境
因為剛開學,學生的時間比較充裕,我就布置他們查閱了一些有關大自然的圖片資料,還讓有條件的學生將圖片打印出來,貼在四周,為學生營造出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情境。
2、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上課伊始,我出示了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在學生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板書課題《山中訪友》,隨即提問:“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惑?”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趕緊道出了心中的疑團。所以,當我叫他們自由閱讀課文,解開謎團時,他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3、拓展想象空間,領悟作者感受
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動起學生對于美好的自然景物、優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在分析第四自然段的“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課樹都在望著我”這兩句時,我就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猜想它們當時可能在交流些什么內容呢?“朋友,你好!你最近好嗎?”“見到你真高興,謝謝你又來看我們了。”------老朋友見面后的親切感學生們完全的體會到了;在講授作者把自己與樹相融的那一部分時,我來朗讀,讓學生們閉上眼睛,把自己當成作者然后談感受。聽完后,一位學生滿臉興奮的告訴我:“老師,我感覺我就是一棵樹,我的腳正在向地下張,我的手臂上好像長出了許多枝葉,我都頭發似乎也要豎起來了------真的,我真的感覺到了!”看著他們愉快的表情,我很欣慰。是的,學生的想象力真的很豐富,我們應該創設各種情境,讓他們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發揮。
4、有感情朗讀背誦,升華感情
“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積累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熟讀成誦,方能積累語言。我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逐步深入課文,體會作者的語言美。比如:在講授第五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分角色、分小組反復朗讀、表演,體會作者與“朋友”之間的親切與深厚的感情,學生的興致很高,體會也很深。就這樣學生通過朗讀,認識了大自然的朋友;通過自由品讀、研讀分析,感受到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尊重、熱愛、感激等,同時也把自己融入了自然,凈化了心靈。
美中不足的是,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好,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未完成。還有,這次學習活動如果不在課堂上,而是真正帶著學生走進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讓學生目睹到真實的自然景物,放飛想象的翅膀,與大自然促膝長談,我想,這次學習活動會更好,學生對美的品味會更深刻。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2
秉承著這一目的與宗旨,我進行了《山中訪友》的授課。重點是通過課文隨堂講解,教授孩子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并運用到今后的寫作當中,這也是本課的一個難點。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
一、教師評價、激勵語言到位,學生參與程度高。
在觀看研修視頻中,我充分體會到了教師評價語言的重要性,因此,此次授課我特別關注到了這一點。我抓住每一個可以鼓勵、表揚孩子的機會對其進行點評:寫字姿勢、課文朗讀、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以及準確性方面。我真的發現,與以往的課堂不一樣了,孩子們都愛舉手發言,積極性特別高。
二、課堂環環相扣,自然順暢。
一節優秀的課堂背后必定是教師精心的設計,作為一節樹標課,我想盡我最大的努力做好。因此,不僅僅是教師要備教材,同時教師還要備學生。于是,我盡可能地設想到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吃透課本,吃透學生,才能將課堂了如指掌,進行得自然順暢。
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我們要以學生為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本節課中,我以第一個比喻句、第一個擬人句為例,進行教學,之后讓學生模仿著來分析句子中的修辭手法。起初可能很難,但是慢慢會發現孩子的模仿能力、發現能力都很厲害,課堂一下子就活了。
四、教學與寫作相結合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本節課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在教授孩子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同時運用小練筆、課后作業讓孩子復習修辭手法的使用,對今后寫作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有優點,同樣也有不足之處:
一、教學形式單一,缺少合作、交流學習
由于課程設計的原因,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缺乏小組、同桌之間的交流、討論,大部分時間是老師與學生個人的對話。這樣給孩子交流的時間少,思想的碰撞少,得出來的觀點就比較單一。所以在今后的課堂上,我會注意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孩子,讓他們學會自主、交流、合作,進行探究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二、教師語言感染性不夠強烈,學生體會自然美有待提升。
《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比喻、擬人的修辭運用得相當準確、恰當,語言優美,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在授課過程中,我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呼喚山泉哥哥、溪流弟弟、白云姐姐等等,但是,在語調上還有待改進、提高。
我一直堅信,優秀的老師帶給學生的課堂必定是美的享受,因此,我會更加努力的!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3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情緒”,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讓學升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與眾不一樣的收獲。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透過教學實踐,基本上到達了預期的'效果:
1、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動起他們對于完美景物、優美語言的體驗和感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尤為重要。
我在導課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上課時,首先出示文題,我以本文題目展開線索。因為課題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聯想和想象構筑情境這一獨特、鮮明的表現手法,是本文的文眼。所以我讓同學么們邊讀邊思考:
(1)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2)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3)從哪些描述中能夠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讓同學們揣測文章的資料,捉摩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合理想象、表達,從而引入本課。學生談得豐富極了,有的認為去訪問一位隱居的老人,有的認為去訪問稀有動物,有的認為去訪問某個建筑等等,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引導其合理想象、表達。
2、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本文有著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飛揚著作者豐富的想象,從文字背后投射出詩人一般鮮活的氣質和性情,讓人越讀越愛步釋手。因此,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
收獲:學習了這一課,我們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動,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4
《山中訪友》這么一篇富有想像力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拜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課的描寫真美,我被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深深的感動,在作者的眼里,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正因為作者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味廣闊的大自然,才會產生那樣的感情吧!教學本課,我從以下幾個詞中作了重點突破,效果感覺不錯。
1、“撞”出“好心情”。
出示第一自然段:“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請同學們小聲地讀兩遍,讀后說說哪個字首先跳入你的眼簾?這個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撞”字。感受到一份驚喜、一份意外)。指名說,指名讀,感受作者的好心情。
2、體會“德高望重”
第三自然段重點體會作者對古橋的贊美和敬佩。我主要抓住“德高望重”這個詞,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古橋的德高望重?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體會:
①“站了幾百年”,讓他們體會到具有像老橋這樣默默奉獻的人才稱得上“德高望重”。
②“多少”這詞可以看出老橋為人們做了很多好事,進一步讓學生想象一下他都做了哪些好事。這樣為大家服務的人才稱得上“德高望重”。
③“弓著腰”、“俯身”,讓學生想象,悠悠歲月,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老橋依然如故,只有老橋這樣堅韌不拔地弓著腰、俯著身為人類服務著,像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德高望重”……經過多次指導朗讀,學生發自內心的贊美老橋,讀出對老橋的敬佩之情。從中也感受正是老橋默默無聞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讓作者一擁有份好心情。
3、“知己”
第四自然段我主要抓住“知己”這個詞來展開教學,學生會從“呼喚”、“交換眼神”、“望”這些詞中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和鳥兒、露珠、樹木之間確實是知己了,然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在讀中學生又一次感受作者和朋友間心心相通、心心相印等,為下文的感悟做好了鋪墊。
自然的美讓作者擁有了一份好心情,對課文的充分理解也是我們的課堂有了好氛圍。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講完課文,我布置了一篇寫景的文章,讓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展開想象寫出自己的感受。有點遺憾的是學生的想象力還沒能充分調動,有點拘謹,仿寫的訓練還沒有做到位。但我想,只要敢于寫,勤于寫,用心寫,一定會有所進步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多練習寫作,走進學生發現學生的寫作層次,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生的作文水平一定會逐步提高。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5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至第三自然段,我們會猛然發現作者通篇運用了想象、擬人的手法將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感悟語言文字的情感”與“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是這節課的兩個重要的教學目標。為此,我在開篇的時候設置了這樣的環節。“朗讀課文,想像課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訪問了幾位朋友?”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資料以及結構。之后是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思考“你覺得作者與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里體會到了?”。以這個問題帶動學生感受文中語言文字的情感。學生在默讀、匯報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運用了許多優美的修辭句子。在指導學生進行情感朗讀的同時,一并讓學生體會當中的表達方法特點。在第一課時里,我就讓這兩個問題作為主線問題,讓學生在充分把握文章資料的基礎上,感受文中表達方法的特點。
在第二課時中,重點在于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與聯想表達情感的,以及體會句子的美妙之處。當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說出了“鳥兒、露珠、樹”對作者的知心話后,我本來能夠引導學生:“明明是聽到鳥兒的鳴叫,作者卻說……鳥兒呼喚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瑩的露珠,作者卻說……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明明是作者看著每一棵樹,作者卻說……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是關鍵的一問,可惜,我做得不足。如果當時我能體現這一環節,相信學生對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會更深刻。可惜當時上課時,我就直接將想象這種表達方法跟他們講了,而側重點也放在了“想一想作者平時還會到林子里去和朋友們做什么?”或許是缺乏前期對表達方法的深刻理解,導致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維展不開。
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以“情”這條主線設計教學,把體驗文章的情感與學習文章的表達更完美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情感,在感受句子情感的同時體會表達方法,然后再學以致用,在體會表達方法的基礎上拓展思維訓練。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2-23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5篇12-23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5篇12-19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通用15篇01-14
課文山中訪友課后反思12-18
人教版教學設計《山中訪友》12-24
人教版六上山中訪友》教學反思3篇12-16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5篇12-21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5篇)01-14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集合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