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雷雨》教學反思(通用1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雷雨》教學反思(通用1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1
《雷雨》是一篇描寫夏季時節雷雨景象的優美短文,本文作者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在教學中,我能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圖文結合,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文章所描繪的畫面。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本節課我能充分利用課件和文章插圖幫助學生學習、理解課文,讓學生先直觀的感受圖片,然后再走進文本,通過朗讀深刻體會句子所描繪的意境。例如“滿天的烏云黑沉沉的壓下來”中黑沉沉一詞,學生不易理解,我及時出示烏云密布課件,讓學生觀察。學生看圖才明白黑沉沉是因為云很重、很厚,也就是這句話描述的是馬上要下雨的景象。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展開多種朗讀、感悟。
二、引導想象,加深體驗
結合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本節課,在學習雷雨前時,我能讓學生發揮想象,在這樣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的環境下,除了蜘蛛,蟬之外,其他的小動物會有怎樣的反應?如果你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怎么辦?學生立刻沸騰起來,思如泉涌,有的說“蜻蜓呆呆的站在那里,不敢飛了,”有的說“螞蟻飛快地逃進洞里……”在想象畫面,交流感受的同時,不僅加深了學生自身的體驗,同時為感情朗讀做好了鋪墊。
三、緊扣字詞,訓練說話
這篇課文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推敲體會。在教學中我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品詞讀句,例如:一條彩虹掛在天空,“掛”使用的巧妙,一只蜘蛛逃走了中“逃”的傳神之處,學生抓住這些關鍵詞,細細地品讀推敲,慢慢的體會文字的優美精妙。隨后,在朗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用“漸漸的,越來越”說句子,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還存在不足之處,例如在課堂提問時,個別問題的預設有點偏難,使學生一時回答不上,導致課堂不夠活躍積極。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力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課堂上學到知識,掌握技能。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2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了語文學習是個性化的行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在執教《雷雨》一課時,改變傳統的單純接受性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經過這一節課的鍛煉,我覺得自己有了很大提高。為了上好這節課,我對學生做了充分的訓練,在訓練學生的過程中,不僅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擁有了識字能力,而且他們的反饋對我的教學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們喜歡的,就是我們正要教學的。通過這節課,我有幾點感觸,接下來我從這幾方面來談一談:
一方面我感覺到學生們現在能自主地到前面來抓重點講解生字,但有些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于我今后再進行訓練。有幾個學生的想法很好,可一到前面來說的時候,卻表達不清。我想在今后我可以鼓勵他們多讀一些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讀的方式最好是大聲地朗讀,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鍛煉了他們的用詞造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靈活巧妙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另一方面我看到了自己基本功仍需要練習,就象李校長說的,要想上出一節成功的識字課,首先教師的字要漂亮,針對這個情況,我想每天抽半小時的時間來練習自己的粉筆字和鋼筆字,每天鼓勵學生也抽半個小時的時間練習鉛筆字和粉筆字。而且每天無論是上課的板書,還是平時的小事記在黑板上,我在書寫時首先要做到工整、仔細,讓學生平時就意識到字應該怎樣寫,怎樣寫才能寫好。我想日久天常的訓練過后,學生們和我的字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另外我還認為學生們在小組合作這方面有很大的進步,我覺得他們的傾聽能力比以前加強了,而且他們在小組合作中相互配合得也越來越好了。因為在小組合作中,他們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所以他們也愿意以這種形式來學習,并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無論今后上每一節課,我們老師都應充分尊重學生們的選擇,滿足不同的學習需要。這樣,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便能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同時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交流,既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又可使學生注意學習方式的優化,也讓老師從學生的多角度思考中受到啟迪,得到提高,從而使教學的過程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過程。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3
《雷雨》這篇課文以簡煉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順序,清晰地展開陳述,三部分特征鮮明,寫景細致逼真,引人入勝。激起了學生對大自然的深刻體驗,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自然的熱情。
《雷雨》這節課的教學,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課前布置他們去收集關于雨的資料,因而在拓展時學生十分進取。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的設計,我體現了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學習理念。在識字、寫字的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經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過程:學生按“雷雨前”的學習方法學習“雷雨中”和“雷雨后”兩部分資料,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理解了課文資料,體驗到了自主、合作學習帶來的歡樂。
另外本節課我很注重朗讀訓練,記得有一句話這么說著;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當在朗讀上。于永正教師也說過:語文是讀出來的。誠然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讀得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資料理解了,文章蘊涵的情感體會出來了。新課標也強調“讀”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這堂課我讓學生讀了很多,有第一次和課文見面的初讀,有生字詞語寶寶認識后的再讀,有講讀課文時的精讀,學生讀的形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有自我讀、有小組讀、有個別讀、有團體讀等多種形式,整堂課書聲瑯瑯,學生讀出了正確,到達了流利。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說下大雨時,還有哪些東西也看不清了,學生說的范圍較窄,而我又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得這一環節有點脫節。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4
本篇這篇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語言生動優美,內容條理清晰,插圖形象生動,學生在看插圖讀文字的過程中把看圖與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觀察自然現象的欲望。
對于本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教學,我一開始就沒抱多大信心,在內容安排上,我總覺得自己安排了太多,而且有鑒于頭幾次一直未將寫字安插進入課堂,所以又下決心在本節課一定完成四個生字的書寫,就這樣自己在糾結、矛盾、取舍中進行著本節課的教學。
課堂進行的頭十幾分鐘,一直很順暢,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這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內,心中不免偷喜。但是,一到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層次,自己就亂了陣腳,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人已經坐不住了。就這樣,剩下的時間里,我就硬撐著,自己管自己講,孩子管孩子聽,課堂的失敗再一次顯現出來。
對于本堂課,我認真聽取了三位新老師和童老師的點評和建議。對于我的課,老師們肯定了我在識字教學上花的心思,這是最鼓舞我的地方,而讓我最值得反思的問題在于兩方面:
1、課堂常規上的嚴重不足。課堂常規一直是我苦惱的問題,今天是真實的反映了我們班學生在我的語文課上的本來面目。我想最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自己在班級管理上的不夠重視,在學生學習習慣養成上的不夠嚴格。童老師針對我的情況還給出了相關建議,希望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指令清晰”,讓孩子明白該做什么事。對于自己班級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我感到難過,但又為之慶幸,終于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后可以對癥下藥了,這不就是培訓所帶來的最大的效益嗎?
2、對于語文教學,不能將簡單事情復雜化,已不能將復雜事情簡單化。譬如《雷雨》一課中,雷雨前中后的劃分學生出現了小小的議論,而我卻不予重視,一言帶過。在這里,我就犯了“復雜事情簡單化”之大忌,對于這一分段的過程,童老師建議最好以通讀課文為基礎,再以有沒有雨為依據,探討雷雨前中后到底應該劃分到哪里。
本堂課上,因為考慮到時間的問題,自己在精讀“雷雨前”這一部分時,刻意跳過內容的講解,直接銜接到寫字教學,所以導致本堂課顯現得那么不完整,真是顧此失彼,失敗極了!這完全是自己在備課時就沒有考慮好的問題,所以這次會所課下來,感覺一下子暴露了很多問題,真的該好好反思反思,動動腦筋了!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5
《雷雨》這次課堂教學活動留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盡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可是課后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雖然不乏有成功的地方,但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也清晰的展現出來。
本節課我注重識字教學,識字教學效果比較顯著。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如自主識字,合作識字,在具體語境中識字,降低了識字教學的難度,突破生字教學的難點。尤其讓學生交流識字的方法,不僅讓學生體驗分享的快樂,還讓學生學會借鑒他人的學習方法,豐富了學生的識字經驗,增強了他們的識字能力。同時,為他們以后的識字提供了更多的方法、渠道,使他們有“法”可循,有“法”可用。
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采用多種手段體會“壓”等詞語,讓學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做到“讀中感悟”而非“感悟后讀”。教師范讀,師生互評,體現了學生的學習地位,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學生通過不同的聲音來體現雷雨這種奇異的自然現象,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作者語言的精煉、優美。
從本次教學中讓我意識到今后應該在這些方面努力:
1、朗讀訓練的層次性。雖然課堂上重視了朗讀訓練,讀的形式也比較多。但是朗讀的層次性不強,大多數學生沒有達到一遍比一遍讀得好,一遍比一遍有進步的效果。在感悟的基礎上還要加強朗讀指導。此外朗讀的指導評價還遠遠不夠,評價語言也比較匱乏。
2、對文章的把握力不夠、教學機智仍然欠缺、對教材的處理有點散等等。教學環節不夠清晰,有些環節的時間可以縮短一些。
3、教學本課時,還沒到雷雨季節,學生切身感受不深,上課時,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應該多采用一些多媒體資源,加深學生的感受,學生的語言就不會顯得蒼白無力了。
這次教研活動,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系重大。今后,我更需要的是不斷地努力,只有我們為學生搭建起足以讓他們展示舞蹈的平臺,學生才能還我們以精彩!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6
《雷雨》這一傳統篇目,筆者教授已有好幾年了。過去,本人在備課的時候過多地考慮的是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于是在講課的時候想用最短的時間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轉移給學生(象搬運工),總覺得只有自己把一節課講的細致又全面才算是一節好課,根本沒有考慮到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更別說學生在課堂有多少收獲了。本人在課上從頭到尾地精心講解,卻看不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學習,這引起了我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人認為這是新課標的精髓所在。
首先我請同學觀看孫道臨、秦怡主演的電影《雷雨》,讓學生熟悉劇情,進入課本所創設的情感世界中,使學生在視覺、聽覺上受到強烈刺激,激發他們的興趣,在此狀況下,讓學生查找有關作者及創作背景,討論人物。這一步解決了學生對作者、背景、劇情、人物等知識的掌握。
其次,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置很關鍵,多留些問題給學生以便于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思考,只有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考空間,學生們才會真正的放飛自己靈動的思緒。
再次,分角色朗讀,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力。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7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了語文學習是個性化的行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在執教《雷雨》一課時,改變傳統的單純理解性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我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經過這一節課的鍛煉,我覺得自我有了很大提高。為了上好這節課,我對學生做了充分的訓練,在訓練學生的過程中,不僅僅他們掌握了必須的識字方法,擁有了識字本事,并且他們的反饋對我的教學方法也有了必須的促進作用。學生們喜歡的,就是我們正要教學的。經過這節課,我有幾點感觸,接下來我從這幾方面來談一談:
一方面我感覺到學生們此刻能自主地到前面來抓重點講解生字,但有些學生的表達本事還有待于我今后再進行訓練。有幾個學生的想法很好,可一到前面來說的時候,卻表達不清。我想在今后我能夠鼓勵他們多讀一些自我喜歡的課外書,讀的方式最好是大聲地朗讀,經過這樣的訓練,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鍛煉了他們的用詞造句本事、語言表達本事和邏輯思維本事,使學生靈活巧妙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8
陳琳琳教師在教學《雷雨》這個環節中,學生和教師都是在簡便、和諧的'氣氛中進行的,陳教師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學生成為主體,教師成為主導,平等地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啟發和引導學生運用所收集的資料自由地發表自我的所得、所想,陳琳琳老能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布置他們課前去收集關于雨的資料,這些資料是學生平時看過、聽過、學過的東西,積累起來容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們樂于積累所學的知識,進取運用所積累的知識,這些都為他們以后高年級的感悟,運用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不僅僅如此,陳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與學生進行對話教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力為自我的畫面起名字,經過全體同學與教師之間的對話,為畫面起恰當的題目,但在導入新課時如果能把學生起的題目巧妙地與課文題目相結合那就更好。
總之,陳琳琳教師的這節課是成功的課,我只是提出自我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學中將多向她學習,在積累方面多下功夫,為我的學生創造更多的想象空間。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9
如何激發學生的識字寫字欲望,如何培養學生識字寫字興趣是我這節課一個重要的方面。避免學生機械式的記憶,一遍又一遍地寫,枯燥無味地去學習漢字。所以,我在教學生字時,不但變換了教學手段,利用學生親身的動作體驗,聯系自我的生活經驗,結合語言環境,形象直觀的圖片,編兒歌等有機結合,來激發孩子學習漢字的興趣。所以在識字寫字環節我教學基本落實到位了,但我也從中看到了自我的不足,我覺得要想在寫字教學這一塊取得該有的成效,首先教師的字要漂亮,針對這個情景,我想每一天抽半小時的時間來練習自我的粉筆字和鋼筆字,并且每一天無論是上課的板書,還是平時的小事記在黑板上,我在書寫時首先要做到工整、仔細,讓學生平時就意識到字應當怎樣寫,怎樣寫才能寫好。我想日久天常的訓練過后,學生們和我的字都會有必須程度的提高。除了識字寫字,朗讀的指導也是本課的一大重點,但朗讀一向是我教學的短板,在這堂課中我雖然給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朗讀,可是在指導上還缺少方法,指導方式比較單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應當更加地努力,使自我的課堂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10
上次在迎小聽完曹老師的課后感觸很深,為啥人家老師講課講得那么好,我想原因就在于備課上:經過精心的準備,才能上出一節好課。回來之后我們針對這些課例展開研討,并決定仿照人家的課也講一講。我和苗老師共同準備了這節《雷雨》。
即使是按照曹老師的授課思路,我們的課和她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就我自己的課而言,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老師的語調神態過于平淡,缺乏吸引力,動作不夠夸張。我覺得這是因為備課不夠充分,在講課的時候我的心思還在琢磨著下一句該說啥了,下一步該干啥了?這樣在講課的時候就會受拘束,放不開。所以,老師應該把自己的“臺詞”背得滾瓜爛熟,這樣上場就有自信了。
另外,還有一些小的問題。和苗老師相比,我是聯系生活導入,而她是動態圖片導入,我的語言明顯不如圖片直觀生動。還有苗老師用磁扣貼板書比我用手寫板書來得快,來得方便。
通過這次活動,也給了我一些啟示,想要學會講課首先要學會聽課、評課,優秀課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模仿優秀課例對提高自己的講課水平有很大幫助。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11
教學第18課《雷雨》的時候,有一個問題把孩子們難住了。
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圍繞雷雨都寫了哪些時候的景象?“時候”這個詞,孩子們抓不準概念,答得一塌糊涂。有的說:“下雨的時候的景象。”有的說:“天晴了時候的景象。”有的說“烏云遮天蔽日時候的景象。”當時有點急,孩子們怎么還是答不到點上呢?后來借助板書,孩子們開竅了。我在黑板上板書了幾個字。雷雨_,雷雨中,雷雨_。終于有孩子說出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還是很欣慰的。
本以為是孩子們能力不夠。后聽程姐說這是一個難點。需要老師指導,原來是這么回事。
時候在這指三個時段。就算給孩子講,大概也講不出來。應注重平時的訓練,提高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還有思考能力都應該加強。孩子不愿意動腦,思想停滯不前是取不得好成績的。
最后在來個說景物。你從這篇課文里看到了哪些景物。“黑沉沉的烏云壓下來。”“烏云是景物,還是烏云壓下來是景物。”“烏云是景物。”“景物還有蜻蜓、蜘蛛、蟬等等。”
得注意讓孩子說完整話,完整話不能少字,也不能多字。必須是正好的,恰當的。需及時鍛煉孩子,多多糾正孩子。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12
1、盡量體現重點性
緊緊圍繞本單元訓練目標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是一本讀不完的書,走進大自然,你一定會得到許多快樂,發現許多秘密。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并認真觀察、用心思考。這樣不但突出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強化了訓練。
2、盡力體現創新性
這是一篇老課文,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突出“新”,打破傳統的一段一段進行講解。教學方法上力求“新”,在現在春天這個季節里,如何拉近孩子與文本的距離呢?我選擇運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播放一段雷雨的課件,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不能解決通過研究討論(合作學習)能解決的就讓他們研究討論,還是不能解決的教師作適當的點拔。特別是在識記生字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觀察“壓、亂、垂、虹”這些字的特點,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識字。讓我真切地體會到:識字教學,不再枯燥。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13
《雷雨》該課屬于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文字優美、生活感強,同學們能在讀書的過程中感受到雷雨將要到來的壓抑、下雨的酣暢淋漓、雨過天晴的清新。
最初我的設計是只講第一部分雷雨前,苗老師在聽過我的課之后提出建議:
第一,簡單的字可以換組詞這種方式識記。
第二,只講雷雨前的部分,太過單薄。
第三,這樣一篇文章,文字扎實優美,為什么不學完呢?
第四,把生字落實到最開始,同時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個部分落實到讀。
于是我把這節課重新設計,生字的識記依舊還是重點,書寫生字指導方面“雷、垂。”“垂”字橫畫、豎畫為主筆,橫畫之間間距相當。在指導朗讀方面,我主要抓住了“雷雨前的壓抑”“雷雨中的酣暢”“雷雨后的美麗”讓同學們反復讀,反復感受,首先借助圖片感受大雨將至的擔憂、害怕,先說說自己的感受,再把這種感受讀出來。雷雨下下來的急且大通過“嘩、嘩、嘩”有節奏的停頓讀出來。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色先欣賞一組圖片,同學們再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投入進去讀。
通過這次講課,我認為讀落實到每一次理解和表達中要更加簡潔,把語文簡單到“讀”和“寫”,讀是我更容易忽視的一個版塊,所以能夠讓學生把文字真正讀出文字的韻味才是當下低年級的教學追求。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14
本文以簡練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順序,清晰地展開描寫。三部分特征鮮明,寫景細致逼真,引人入勝,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雷雨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他們對此都有著一定的生活體驗。因此,在教學時,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從他們已有的經驗入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要引導學生在體驗、觀察、閱讀中感悟課文的內容,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學法上,積極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和理解,有所感悟,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有感染力的課文情景,多種形式讀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點。
正式上課前,我讓學生辨別“毛毛雨、陣雨、雷雨、暴雨”,讓學生對“雷雨”有初步的印象。當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體會恰當運用詞語所帶來的奇妙效果。此外,我圍繞“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不同,引導學生通過讀句對比的方法,說出景象的不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15
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為了不雷同,我對每段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賞美文的方法“讓孩子說說哪些景色寫得好,為什么?”,雷雨中則用“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畫畫的形式展示自我對課文的理解。讓自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學第二段,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每位學生都想提出有難度的問題考倒同學,在問題的反饋上來看,學生確實是作了思考,提出的問題跟自我備課時想得一樣,并且有些好的同學提出了“字詞推敲”的問題,如:“往窗外望去”為什么不寫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一樣?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應當多嘗試這樣的教學。
上完這篇課文后我感覺學生對“雷雨中”一部分的掌握情景最好。首尾部分的詞語用得很生動但由于我總是擔心學生說不好表達不清在引導體會時過多地去細致描述反而對學生的思維構成了限制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雖然我注意到對學生語感的訓練但對好詞好句的積累沒有落到實處。另外這篇短文的資料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趣味性并不是很足如果抓住雷雨前后小動物的表現插入擬人化的語言、心理描述訓練我想在激起童趣的同時又能加強對詞句的形象理解可能效果更好些。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16
《雷雨》主要描述的是雷雨前、中、后三個過程的自然景象。旨在讓孩子們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由于這是我第二次上講臺,感覺比第一次有進步,能完整流暢的完成課堂教學,課堂中各個環節能基本達到教學效果。課堂中一些小插曲也能及時解決,這是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由于這周情況特殊,老師外出學習,缺乏對學生管理的經驗技術,導致課堂秩序有些渙散,教學效果打了折扣。
第二、有些細節還是沒有把握好,沒有落實到位,以后要注意備課工作要更認真、細致、充分一些。
第三、課堂氛圍調動得不是很好,要學會用一些啟發性的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增強課堂的感染力。
第四、親和力不夠,不能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表揚的反饋,要注意多夸夸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
第五、時間安排不合理,有些環節占用太多時間,以致別的環節的教學效果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占用下節課的時間來強調補充。第六、有個別生字盡管叫學生起來強調了,但可能有些同學沒注意聽,所以有很多同學出錯,盡管后來我在全班再次強調了都改正了,但我應該在第一次時就應在全班再強調一遍。這些都是我需要不斷提高改正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多注意這些問題,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學大綱的要求,采取正確合適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更好的教學。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17
首先,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并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可問問周圍的同學,老師,或者查字典。并把生字詞解決掉。出示生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如,用動作記“壓”、“垂”;用聯想法記“亂”。聯系自己觀察的情景,想象狂風中的小樹亂擺的樣子從而記住“亂”字;用換偏旁識字法記“虹”。聯系自己的生活和閱讀實踐鞏固識字。
在朗讀感悟上,我積極挖掘教材,抓住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感悟課文,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出示課文的兩幅插圖,比較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途中的不同景象。同桌互讀互評,培養合作精神
朗讀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勾畫描寫這些景象的詞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歸類整理詞語。在提問學生們哪一個字用得好時,學生們都積極回答問題,王樹基說:“老師,“壓”用得好,我能感覺到烏云來勢很猛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成志認為“垂”用得好,能感覺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氣氛很活躍。
寫字指導,重點講解“彩、蜘、垂”,彩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筆處要在一條垂線上,蜘字的蟲字旁要寫的瘦長;垂字上邊的撇要寫的短而平,下面的橫長短不同。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 篇18
《雷雨》是小學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1、指導學習雷雨前景象時,我讓學生先想象一下平時生活中的雷雨前的天氣,然后再熟讀的基礎上畫出文中雨前的景象。
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中的語言片段時,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來。再引導學生理解“嘩,嘩,嘩”的聲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而描寫雨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讓學生仔細讀雨后初晴的段落,再把雨后美景畫出來,再出示圖片,真切感受雨后的美。
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課的幾個動作字詞“垂、掛、壓、坐”。對于二年級的學生,這是有一定困難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這幾個詞。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學習雷雨前的段落時候,沒有說明為什么是1到3自然段,另外語速較快,在這一點上我一定要注意,還有因為學生字用的時間有一點長,導致有兩個短語練習沒有講到。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課后的教學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應該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二年《雷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雷雨教學反思07-06
雷雨的教學反思05-27
《雷雨》教學反思03-27
雷雨教學反思12-13
雷雨的教學反思01-03
雷雨的教學反思01-03
雷雨 教學反思01-03
雷雨 教學反思08-22
《雷雨》教學反思11-25
《雷雨》的教學反思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