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
《小數加減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學生在此之前系統的學習了整數加減法,對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掌握比較牢固。在三年級也曾經進行過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雖然進行了小數加、減計算,但沒有形成計算的法則。同時在本冊第四單元較系統的學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因此,學生對學習小數加減法有較好的基礎。如何運用知識遷移,讓孩子自主學習,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是我在備課時一直思考的問題。
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我對教材進行了創造性的使用,在反復研讀教材后,大膽摒棄了教材原有的主題圖及例題,創設了購物這一情境。之所以這樣做,原因是考慮課本提供的素材----20xx年雅典奧運會中的跳水成績,對學生來說,時間已經久遠,根本不感興趣,而且學生對于體育比賽中的得分遠沒有對購物中的情境熟悉。小數加減法的難點是小數部分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如果選用課本中的情境,無法將著這種情況體現。基于以上原因,教學時我選用了商品的價格作為本課教學的素材。
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知中,在教學時我突出了以下兩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尋找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上課伊始,先讓學生說說在哪些地方會遇到小數,感受小數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學習小數加減法是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從而引出課題。再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什么加減法,在算整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并鼓勵學生根據課題大膽質疑,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課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小數加減法怎樣計算?整數加減法計算時要滿十進一,小數加減法是不是這樣呢?學生竟然關注到了新知可能與以前學過的舊知之間有聯系,這為課堂的探究學習指明了方向,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和興趣。
二、問題引領,教師扶放結合,引導學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創設購物情境,出示了三種商品及價格,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師選擇其中一個出示,(兩位小數加兩位小數)讓學生自主列出算式,嘗試進行計算。因為三年級學生已經學過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他們不自覺地做到了小數點對齊,對于算理和算法不在此處理,僅僅通過問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讓學生了解小數加法的意義和整數加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我把處理算理和算法都放在了“幫老師算算買一盒水彩筆和一本書要多少錢?(兩位小數加一位小數)20元錢夠嗎?還剩多少錢?(整數減兩位小數)”這兩個問題中。先放手讓學生嘗試計算,經歷學習的過程。在集體交流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以前算加減法題的時候都是把末位對齊,現在怎么不把末位對齊了?
2、小數點對齊就保證了什么?
3、算小數加減法時怎樣快速的把相同數位對齊?
4、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在把相同數位對齊時有什么不同?
5、為什么一定要把相同數位對齊?結合具體的數字說說自己的理解。
6、20沒有小數點,你是怎么計算的?根據什么?
通過這樣幾個問題的引領,引導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教師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通過師生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自以為在課前充分的研讀了教材,做了大量的準備,但教學的實際效果和課前預設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如:
1、在處理為什么一定要把小數點對齊時,沒有留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學生不能結合小數表示的實際價格或小數的意義說出自己的理解。
2、對整節課時間的調控不好,前面的環節松散,導致后面的練習沒時間處理。
對于本課,還有一點困惑:在創設情境時,我以價格呈現,但我知道用一位小數表示的價格不規范。利用這種不規范的價格呈現會不會給學生一種不真實的感覺?通過一個什么樣的情境能將小數加減法中各種不同的情況呈現?
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2
從講臺上走下來的那一刻開始,一直很不安,很內疚、很遺憾,帶著不自信走上講臺,又帶著懊惱走下講臺,整個過程讓我有些暈。課處理到這個程度,的確需要很好的反思自己。下面談兩個自問自答的問題、三個遺憾點、兩個不確定的思考。
一、自問自答的兩個問題
1、問題一:我的40分鐘哪里去了?
(1)原因:問題的推敲不到位
上完這節課,我一直在思考著的問題是,我的40分鐘哪里去了?盡管我在課堂上數次的看表調整時間,依然無濟于事。仔細的回憶了一下,又和一位聽課教師核實了一下,我的時間分配是這樣的:復習約10分鐘+新授約20分鐘+拓展約10分鐘,很顯然,這樣分配不合理,計算教學的課堂,怎么能沒有訓練就下課呢?!時間浪費在復習和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的處理上。原因有很多,比如因為有意強調學生的學習、書寫習慣而忽略了重點的把握,比如因為想照顧多數學生而最大限度的給學生發言的機會等等,但是最大的一個原因還是我的問題提煉的不到位。
典型錯例:當學生筆算整數加減法之后,引導學生展示交流時,問題應該是:“這樣做對嗎?”而不是:“同學們仔細觀察他寫的豎式和計算結果,你有不同意見嗎?”問題的跑偏帶動學生關注點、思維點的跑偏,學生很無辜,我很懊惱。
(2)對策:修正問題、微調切入點
如果重新來上這節課,我想這樣改動:
復習環節:組織學生做筆算整數加減法之后,展示學生作品,并提問:“這樣做對嗎?”、“同學們來想一想,筆算整數加減法時該注意什么?”把學生的評價點集中到題目做的對不對上面,迅速回憶起注意事項,揭示課題。
新授環節:繼續使用三本書的價格情景,學生提問并列式時,順勢把5.40改寫成5.4,確保兩個例題一個是小數位數相同的,一個是小數問題不同的。然后以這兩道題為載體,研究小數加減法筆算的注意事項,明白為什么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和怎樣對齊的道理,同時討論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拓展環節:重點處理兩種特殊情況,一個是整數和小數相加減,一個是得數的末尾有0的題目。借這兩道題把小數加減法中要注意的問題繼續補充。
2、問題二:課為什么會上到這個程度?
(1)原因:面面俱到的負面影響
郯城呂主任有句話說的好:“課不要考慮太多,不要面面俱到!”聽時就心中一驚,課上完后才覺得,我就是“面面俱到后遺癥”的典型代表。從設計教案到課堂操作,我在想什么呢?
復習環節:想復習的充分,想做題,想讓學生談注意事項,還想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
新授環節:想小步子走,想把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對比做充分、想講透算理、想把小數加減法的各種特殊情況都展示總結出來……
面對學生:想給更多學生回答的機會,盡管有時已經不需要他們再回答了......
想得太多,結果失去的更多!
(2)對策:有舍才有得
課堂本不是產生完美的地方,我又何必強求。學生的能力、知識、情感、習慣,怎么可能在一節課上都得到培養!“舍得”是什么?有“舍”才有“得”!我需要抓住本質問題去關注,其他的細枝末節潛移默化就可以了。正如王永勝老師重述的華老師的那句話——“行動的搖擺緣于認識的模糊”,的確如此!我的認識本來就不夠清晰,怎么可能奢望清晰的課堂實踐?患得患失之后一定會失去很多,縱使性格使然,也要努力改正!
二、三個遺憾點
1、遺憾一:估算和筆算沒有對比。
筆算之后,沒有和估算進行對比。如果能組織學生做對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估算的意義和價值,明白估算其實是一種比較實用的驗算方法。
2、遺憾二:沒有及時改錯。
拓展練習,在處理小數加減法的幾種特殊情況之后,應該組織學生改錯,及時修正。但是因為時間的匆忙帶走了我的預設,忘記處理了。學生不能及時的改正錯誤,對知識的掌握一定會打折扣。
3、遺憾三:0的處理還不夠。
盡管呂主任肯定了我對0的處理,但是我知道,其實還是不夠的。比如,當學生在認識到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之后,是不是還可以把15.90和0.27這兩個得數中的0做下對比,明白數學的簡潔美是有限度的,不是什么0都可以去掉的。
三、兩個不確定的思考
1、思考一:學習小數加減法之前,究竟該設置哪些復習內容?
小數加減法的學習需要的知識基礎有很多,比如整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一位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小數的性質和意義等等,這些知識一一在課堂上進行復習是不現實的,時間不允許。那么究竟該把哪些知識拿到課堂上來復習呢?備課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整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必須復習,因為我需要學生對這一知識充分的回憶,以便順利的把整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遷移到小數加減法的筆算中來。后來又覺得一位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既然已經學習過了,置之不理好像也不合適,也需要在課上復習一下。但是這樣設計之后,復習將占用10多分鐘的時間(即使問題不跑偏也會這樣),這在時間的分配上顯然不夠合理。后來和一些同事一些朋友交流,覺得復習整數加減法的知識更有必要,因為學生在做小數加減法時會自然的啟動一位小數加減法筆算的經驗,不進行專項復習也可以。所以最后選擇了在課堂上復習整數加減法的知識,希望這樣可以充分的喚醒學生的知識經驗,把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聯系和區別分析的'更到位一些,其他的知識點就靠學生靈活嫁接了。這樣處理是否合適,我不太確定,所以我想和各位領導、老師再討論一下。
2、思考二:豎式中的橫線是否該強調用尺子標著來畫?
小數加減法是一節很經典的課,在名師的課堂中,在全國一等獎的課堂中,老師們都在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用尺子標著畫豎式中的橫線,究竟需不需要?從學生的習慣培養來說,很需要!我們需要強調,需要讓學生這樣做。但是也有一些老師認為,把橫線畫直只是為了讓豎式更美觀,是為了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如果學生在畫線時很用心,不用尺子一樣可以畫的很好,又何必一定要強調呢?我覺得用和不用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不太確定該不該強化用尺子畫線的要求,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可以給我指點。
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3
今天教學小數的加減法,首先讓孩子從情景圖中能獲取信息,并提出一些需要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問題,我選擇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顯示上。
接下來,我讓每個學生選擇一個問題根據已有的經驗嘗試解決。在計算中“列豎式為什么要對齊小數點”這是個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后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通過教學,發現學生對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豎式計算的正確率也很高。
之后,在不同題目的訓練中,學生通過不斷的實踐,從而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教學有時也需要把它放在具體的情景中,這樣更利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在教學中也反應出一些問題:
1.在課堂控制能力方面的不足。如:在創設情境提問題時,放的太開,學生的提問過多,用時過長。最好兩輪成績逐步出示,遞近提問。又如:在學生反饋時,應把握時機,對重難點進行點撥。在這節課中,我對數位不相同的數,在計算時怎樣對齊,什么樣的情況下應補0的知識點,點撥的不到位。
2.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和自身語言表達的準確。本節課上,有些學生的發言不恰當或不準確,我都沒有及時指正,形成規范。特別是一名學生建議用先把小數點去掉當整數算,然后再在得數中加上小數點這種方法計算,我沒有這種方法的弊端,導致后來有學生誤把這種方法當成簡便方法。在強調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時,語言表達不準確,很多學生說成去掉小數點末尾的0也沒指正。
3.課堂節奏沒把握好,導致練習數量、種類過少,學生容易出問題的題形沒有出現,講評不到位。
今后還應重視提高個人素質,多學習,備課要多思考,學案要備的更精確。
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4
“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是在兩位小數加減兩位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進一步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位數不同”的兩個小數相加減以及“整數加減小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
2.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3.滲透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下面是就這三個目標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我認為這三個目標在本節課中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一、化歸的思想方法得到較好的滲透。
首先由老師提供“一本故事書5.8元,一本連環畫2.75元,”兩條信息,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提出了:
(1)買兩本書共多少元?列式:5.8+2.75;
(2)兩本書相差多少元?列式:5.8-2.75;接著老師又提供一條信息:如果媽媽給你8元錢,讓你去買書,你又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賣一本故事書還剩多少元?列式:8-5.8;
(4)買一本連環畫還剩多少元?列式:8-2.75。4道算式出來后。
①讓學生估算,并說出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②放手讓學生獨立嘗試;
③全班交流,進一步理解算理,明確算法;
④引導觀察,抽象概括“位數不同”的兩個小數相加減以及“整數加減小數”的計算方法,同時適時滲透化歸的思想方法,即把“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如何轉化為“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從而使新知識得到解決。此題,教師改變了以往一題一例的模式,老師既深鉆了教材而又跳出了教材,對教學內容重新整合,創設了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學生思路開闊了,思維的火花閃現了,他們調動了原有的知識結構去探索該情境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并積極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真正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二、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體現在三大環節。一是探索新知部分。4道算式出來后,先估算,后獨立計算,算后再和估算進行比較,看誰估算的結果和正確值最接近。二是綜合訓練部分。當老師提供六種文具的單價“筆盒9.8元、書包30元、鉛筆0.7元、本1.2元、轉筆刀2.46元、尺子1.45元”后,提出:
(1)3元錢可以買哪兩種文具?
(2)40元錢買哪兩種文具找回的錢最少?然后放手讓學生提出有關數學問題,學生提出。
(1)我買兩種文具的錢在10至11之間,我一定買的是哪兩種文具?
(2)我買的兩種文具的和是一個自然數,我買的一定是哪兩種文具?三是課堂作業部分。要求作業先估算再計算,能口算的直接寫出結果。這三個環節的有效實施,使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培養落到了實處。
三、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綜合訓練中,我把課后第二題進行了修改,原題是“筆盒9.8元、書包35.6元(改為30元,意在對整數加減小數進行訓練)、鉛筆0.7元、本1.2元、轉筆刀2.46元、尺子1.45元,購買兩種你最需要的文具,一共要用多少元?”改為:“要求學生從這6種學習文具中,任意購買兩種不同的學習文具,求出一共要用有多少元,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列法?”這個問題的提出,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深入,學生很容易用數線段的方法5+4+3+2+1=15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到此并沒有結束,老師又提出:“請同學們猜一猜,如果讓你求出任意兩種文具相差多少元,又有多少種不同的列法?”當學生猜出10種和15種出現了兩種結果后,教師在引導學生辯論中,學生找到了“把這6中文具由大到小排列”的方法后,再一次用數線段的方法解決了這個新問題,學生較好的運用了化歸的思想方法。最后讓學生把這15道加法和15道減法題一一搭配列出算式,做在作業本上,讓全體學生親自體驗搭配的思想方法,同時使學生估算、口算、計算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教學課件09-12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數學教學反思08-14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小學數學課件05-03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精選6篇)12-27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01-15
小數加減法評課稿02-02
《小數與單位換算》的教學反思12-18
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數學優秀教學反思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