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圓圓課后的教學反思(精選8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荷葉圓圓課后的教學反思(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荷葉圓圓課后的教學反思1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十分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本。朗讀的形式也是多樣的。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讀,并在讀后給予鼓勵性的評價。
特別是在感情朗讀時,根據學生不同的感悟,允許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如在朗讀小水珠一段時,有的學生認為小水珠很可愛;有的同學認為小水珠很開心,不同的感受使他們的朗讀也不同。讀小蜻蜓那段時,他們可以自己加入自己喜歡的動作演一演!在朗朗的讀書聲中,他們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語言的美。課上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孩子們感受的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魚喜歡荷葉的高興心情,并在朗讀中自然流露。讓學生更加喜歡朗讀,感受到朗讀的樂趣,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和美的享受。節課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理解來朗讀課文,感受著真正的童趣,“觸摸著”生機勃勃的荷葉,開心地學了這一課。但也有些遺憾,如:齊讀效果不好,應改成自由讀,同桌互讀,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美,感受朗讀的樂趣。還有,應再多給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雖然有些遺憾,但當我看到課堂上學生舉起的那一只只小手,一雙雙滿懷期待的眼睛,我被他們深深地感動著。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正是因為有了興趣這個動力,學生才會有如此期待的表現。
荷葉圓圓課后的教學反思2
在這節課中,我和學生的配合相當默契,這是讓我感到欣慰的。下面就授課的內容談幾點自己思考:
第一,在開課之初,引導學生復習了生字,不僅形式新穎,受到學生的喜愛,而且孩子們的參與度較高,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其中(因為我的目光始終在環視他們,使每個人感覺到老師在關注他),同時注意了字、詞的銜接、積累。
第二,注重了平時的學習習慣培養。例如學習用具的擺放;朗讀的姿勢和寫字的姿勢,以及握筆要求的“鳳眼”,還有書空的練習,這都是平時訓練的點滴積累。
第三,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利用課件幫助孩子們很快地掌握課文內容,并抓住關鍵的詞語引導朗讀。課外進行了一定的拓展,不僅欣賞了圖片,而且積累了一些詞語,知識含量較高。
在授課過程中,也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首先,我忽略了課題的體現,識字的教學沒有貫穿于始終,課堂結構側重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其次,指導朗讀不到位,朗讀環節沒有很好的作到環環相扣,例如,復述環節如果放到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之后再進行,效果應該會更好。再次,如果小伙伴以及他們的動作這一部分能夠采用板貼的形式,不僅對課文內容是一個鞏固,而且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也會被充分調動,效果會優于課件出示。
荷葉圓圓課后的教學反思3
《荷葉圓圓》是一篇語句優美、輕快活潑的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有層次地、反復地進行識字教學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對生字的識記我采用多種方式,反復識記。本堂課中,首先是初讀課文中的讀準生字,到讀準三個動詞(搖停蹲)的音,給(嘻翅晶)三個字組詞,開火車讀,又回到課文中整體感知。把生字編入兒歌,讓學生在不同語境中識記生字。通過這樣多種形式地反復訓練,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我以“小伙伴在說什么悄悄話”引發學生自讀課文,在整體感知部分,以出示“青蛙”“蜻蜓”圖片,創設情境“飛飛,誰是小蜻蜓”,學生很樂意變成蜻蜓,讀讀蜻蜓的話。
三、學習語言,重視積累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圓圓的、綠綠的,疊詞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荷葉的`可愛,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荷葉的喜愛之情。在學生讀正確,讀出喜愛之情后,進行()的,()的句式訓練。對于像亮晶晶、笑嘻嘻這些ABB式的詞語,我先讓學生找找,劃劃,說說進行積累。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好習慣。
荷葉圓圓課后的教學反思4
看著《荷葉圓圓》課堂中學生快樂的面容,感受著他們心靈的愉悅,不禁為如此自然又創造之光熠熠生輝的閱讀教學課堂贊嘆,不禁想說一句:對話,定能使課堂煥發課堂生命活力。
《語文課程標準》就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落實,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中達成這三維目標,實施素質教育呢?在《荷葉圓圓》這課中,我找到了其中一個策略,即:對話。
1、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基礎: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首先要喚起學習的興趣,要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和感受語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師創造一個師生、生生與文本互相對話的交互情境,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走進學生心里,從而進行直接的語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讓閱讀教學成為一個雙向的對話交互過程。
2、演演讀讀,加強朗讀感悟,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關鍵:
教學這課時,我將這課以和老師一樣到大荷葉上來表演呈現在學生面前,為了演好,學生主動地投入朗讀。在表演中,共同活動,一起談感受,一起互相傾聽心聲……語文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上課,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動,在愉悅的活動中文本內容就悄無聲息地走入了學生的心田。
3、豐富想像,培養創新能力,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保證。
荷葉圓圓課后的教學反思5
這節課我經過課后反思認為還有如下幾方面應注意:
1.要注重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能力。
在這節課中我以動畫的形式播放了課文朗讀課件。就馬上讓學生根據課文范讀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文本內容的交流討論,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通過讀感悟文本內容的教學引導。沒有經過讀的基礎就對課文進行分析,使孩子們難以積極參與到展示讀、分角色讀、做動作表演讀、抓關鍵詞讀等環節中。使教學環節缺乏以讀為本的基礎,難以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課后孩子們表現也不是令人滿意,經過這節課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能力,讓學生讀中悟情、讀中體驗,提高學習效果。
2.對低年級學生要重視孩子們的想象力培養。
課文中以荷葉為基礎,有好多想象的句子,我們在教學中要積極利用文本資源,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如利用“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荷葉也一定給小朋友帶來快樂。”的句式,指導孩子們進行說話和寫話練習,有利于加強課文內容與孩子們生活的聯系,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要重視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
在教學第一段時有一種BBA式詞組,如“荷葉”中的“圓圓的,綠綠的”,在這類詞組在狀物描寫中很形象,但我在課堂教學中對這些生成性資源沒有重視,說明對課堂生成還考慮不足。
荷葉圓圓課后的教學反思6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它是夏天里清涼的小詩,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都喜歡它……《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是一首輕快活潑的散文詩,所以,課堂上我盡量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活潑的氛圍,讓學生愉悅地學習課文。
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欣賞一幅幅在風中搖曳的荷葉圖,由于畫面唯美,一開始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創設了樂學的氛圍。教學中,我又充分利用配樂圖文,讓孩子們發揮想象,體驗情感,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使孩子們感受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魚喜歡荷葉的快樂心情,并在朗讀中自然流露。讓學生更加喜歡朗讀,感受到朗讀的樂趣,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和美的享受。課堂上,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在我拿出頭飾,準備讓學生背誦表演自己喜歡的一段課文時,學生的情緒竟興奮的難以控制,“我!”“我”……的叫聲絡繹不絕,課堂一時混亂不堪。怎么辦?不知是不是急中生智,我作了一個停止的動作,說:“老師聽誰背的好,就把頭飾戴在誰的頭上!”
并做了一個俯身傾聽的動作,教室里頓時變成一片讀書聲!實際上此環節正是學生的情緒感染了老師,老師才會“急中求智”!這讓我想到教學過程的確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體現著師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在課的收尾時,我依然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在板書上作了一點創新:畫一片大大的荷葉,把小伙伴們(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魚兒)的形象罩在這片大荷葉上,并給學生留了兩個“?”——荷葉會是小朋友的什么?荷葉還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答出了一些連我都沒想到的答案。如:“荷葉是我的小船,我可以劃船去玩!”;“荷葉,它是我的小雨傘!”;“荷葉是我的帽子”……下課了,竟真的有許多學生迫不及待地親手制作著美麗的荷葉!
荷葉圓圓課后的教學反思7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是一篇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像;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這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我為學生播放課件:配樂出現一池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的荷葉美景的動態畫面,讓學生欣賞,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然后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當學生欣賞到這一幅幅美麗的荷花圖時,心中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學習興趣大大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我引導學生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緊接著,在學生將課文完整自由讀兩遍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一讀,讀給同桌或好朋友聽。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升華,最后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對課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情境。我還利用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于分角色朗讀,學生又特別喜歡分角色朗讀的特點,首先師生配合進行范讀,接下來是小組分角色朗讀,最后再進行全班展示朗讀,提高了學生朗讀的技能和朗讀的興趣。
不足之處:
雖然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少,但是,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背誦的指導還不到位,尤其是對于背誦能力低一些的孩子,還不能當堂完成背誦,今后在有效課堂指導方面,還要繼續下功夫,爭取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
荷葉圓圓課后的教學反思8
《荷葉圓圓》是一篇新選入的散文詩。本課語言生動優美,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像;這樣的文本載體,將有利于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1、激趣,綻放快樂的火花。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愛幻想,又非常喜歡小動物,所以在課堂上我盡量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活潑的氛圍,讓學生愉悅地學習課文。首先采用多種策略創設不同的激趣情景,看畫面、做游戲、戴頭飾、表演等多個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識字”與“讀文”的學習,使學生融入課堂、融入文本。當看到屏幕上出現:圓圓的、綠綠的的荷葉、亮晶晶的小水珠、可愛的小青蛙這些優美的圖畫,學生無不為之動情,無一不對課文產生想學、想看、樂學、愛學之情。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思想。
教師的語言是激起學生興趣的法寶。我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極富啟發性,如“小水珠躺在荷葉這個‘搖籃’上是什么感覺呀?——請大家閉上眼睛,感覺一下小水珠的心情。——噢!躺在上面是多么舒服、多么快樂呀!——你們體會了小水珠的心情,咱們怎么樣才能把這種心情表達出來呢?”像這些極富啟發性的語言,很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巧妙,打造主動高效的課堂。識字教學在低段語文教學中是重中之重,讓學生充分地認識本課生字,是我教學的重點。但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往往認得比較快但忘得又快,所以在教學中我做到巧識字、巧讀文。以讀文為載體,識字為目的,反復地讓學生讀,以便更好識記。首先是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生字,自己學習,發揮他們的自主性。
再一起帶拼音拼讀、組詞,然后去掉拼音讀,讀帶生字的詞語,讀課文,都是在以各種形式反復訓練,最后在課結束前又進行了一次生字鞏固,加深學生的印象以更好地掌握。鼓勵學生運用所掌握的識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認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良好的識字習慣。
【荷葉圓圓課后的教學反思(精選8篇)】相關文章:
《荷葉圓圓》教學反思12-15
《荷葉圓圓》教學設計12-21
語文《荷葉圓圓》教案02-16
精選《荷葉圓圓》教案范文7篇01-21
實用的荷葉圓圓教案三篇02-13
語文《荷葉圓圓》教案15篇02-16
冰心《荷葉母親》教學反思12-16
《鄉愁》課后教學反思11-14
《背影》課后教學反思10-30
荷葉圓圓語文課件設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