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優秀教學設計與反思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中訪友》優秀教學設計與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景物優美、寫法獨特、感情真摯、語言精彩,對初一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篇能打動他們的文章,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動起他們對于美好的自然景物、優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講課中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對景物的描寫過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難免會顯得零亂,而且逐一講解的后果是課文給學生的感覺會支離破碎。如何使學生既能細致地體味課文,又保持著課文的整體感、一氣呵成的美,這是教材處理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材處理中盡量注意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去與文本進行充分的接觸,在與文本的直接接觸中產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注重對文本的體會和感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語段,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鑒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標: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點:
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細膩的描寫),學習運用。
五、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我們非常地幸運,生活在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城。相信我們同學都有過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經歷,可以說說你走進山林時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獲嗎?
(和我們的同學一樣,作家李漢榮也非常地喜歡爬山,而且對他來說,爬山還有另一種樂趣,那就是可以拜訪山中的眾朋友。這些好朋友將會讓他忘卻疲乏,帶回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在山里他究竟拜訪了哪些朋友呢?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讓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一起開始我們難忘的山中之旅。)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請大家通過欣賞課文朗讀來進行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漢榮的帶領下、描述中我們會依次發現作者許許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這些好朋友都有誰呢?請大家在山中之旅的過程中把這些好朋友找出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山中好友。
(1)學生欣賞課文配樂朗讀,明確文章寫作內容、表現對象。解決字詞問題。(3—5)
(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帶著閱讀期待走入課文所營造的意境中。優美的配樂朗讀為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產生獨特的閱讀體會,為下文交流個人閱讀體會作準備。)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見到了哪些朋友?(1—2)
學生明確:古橋、大樹、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懸崖、老柏樹。云雀、小花、
石頭、雷陣雨、螞蟻、歸鳥。(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3)這些“朋友”我們平時也常常見到,我們通常稱之為什么?(景物)
文章寫的是作者“山中觀景”的過程,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呢?
這兩個標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區別?用心體會,認真思考。
(學生思考、討論: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4)作者喜愛、親近大自然的感情還可以從哪些詞語、句子中感受出來?
(作者是“訪友”而非“觀景”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進一步感受出來?)
(景物后面的稱謂,將景物進一步擬人化了,;一些極具個性的句子;活用的詞語。)
在學生列舉句子時進行引導,讓學生對一些有特點的句子進行分析、感悟、閱讀理解并通過朗讀加深體會。
【《山中訪友》優秀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2-23
人教版教學設計《山中訪友》12-24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5篇12-23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5篇12-19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5篇)01-14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5篇12-21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通用15篇01-14
人教版六上《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2-16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合集15篇01-14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集合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