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學反思范文3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司馬光教學反思范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司馬光教學反思范文3篇1
《司馬光》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有難度,因為這是他們與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的時候,第一個立足點便是立足三年級,關注學情。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學生第一次與文言文接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解決朗讀,通過教師的兩次范讀,示范正音以及詞句間的停頓,幫助學生熟悉古文的語感,讓學生感覺自己可以從容面對,感覺舒服,從而愿意去親近古文。之后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等方式,經歷多次朗讀后,幾乎可以背誦,至此,完成課后的第一題要求。一方面,學生在獲得初步讀懂文言文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弘揚人文精神,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興趣。所以在課堂上推薦了一篇簡短的小古文《孔融讓梨》,同樣也是學生熟悉的故事,讓學生學以致用,保護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在課后推薦了兩篇帶有故事色彩的小古文,一是司馬光的另外一則小故事,一是稍微長一點的學生熟悉的古文,讓學生自讀自賞,體驗閱讀的樂趣,激活繼續深入了解的愿望。
反思這節課還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從教學的方面上,第一個環節——朗讀,本班學生從低年級就有進行經典誦讀,如《論語》、還有本學期的《道德經》,學生對于古文并不是一張白紙,若是可以讓學生先自由試讀,隨后再是老師的范讀、帶讀,給學生較為充分的自學自悟的空間會,學生學習獲得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其二,在于課文的講解上,比較零碎,講解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做到以讀代講。若是換為一個問題“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進行匯報,抓住學生的課堂生成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收獲會更大,對于課文的理解會深刻;其三,在板書設計方面缺少故事“結果”的呈現,板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用簡潔的語言、符號等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在本節課上缺少司馬光破甕的結果,簡單的故事情節呈現,再分析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有助于學生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從而達到本節課的另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學有所獲,但如何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能力,如何培養質疑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尋找出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這方面還需要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努力。
司馬光教學反思范文3篇2
在教學《司馬光》中,我緊緊抓住“讀”來完成一系列的問題。
一、以讀為主,熟讀成誦。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范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方法,學以致用。
為了整體感知故事內容,我先引導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注釋、聯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然后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
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過小組討論兩個問題:①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不足之處: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
司馬光教學反思范文3篇3
第一次教學小古文,這也是選題的最主要原因,一直想上這樣一節課。但是真正上下來,卻發現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一節小古文教學,短短30字看似思路清晰、簡單,看似章法明顯、易教,其實并不容易。
司馬光這節課在語文教學系統中是第一次出現的小古文,因此,認識小古文、初步了解它的語言特點并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這樣一節課的重難點。于是,我著眼于單元導語:美好的品質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希望和力量!設置了“課前準備”環節,讓孩子們溫習背誦日積月累里優美的詞匯和諺語,然后以“優美的語言猶如悅耳的鈴鐺,喚醒人們對美好的向往”開場引領孩子們齊讀單元導語“美好的品質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力量和希望”,然后切入課題,引出具有美好品質的人物——司馬光。本節研討課主題是“傳統文化”,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加入了“司馬”——復姓——溫習姓氏歌以及介紹歷史上這一姓氏名人的環節。
接下來就是教學重點之——“讀”的環節了。但是,讀有讀的難處,越是簡單的讀,越要把讀的'層次掌握好。本單元要求孩子們初步掌握“默讀”,因此,我在“初讀課文”前出示自讀提示,對“默讀”作了具體要求。接下來,教師范讀,生字讀寫教學,層次分明,由淺至深逐步過渡。在設計第二個環節讀出節奏的時候,我先以第一個環節的最后一句話“光持石擊甕破之”引出在讀的時候要注意詞與詞之間的停頓,然后引導孩子觀察停頓符號,從而發現不同停頓符號停頓時間不同的特點,然后讓他們依據這樣的規律來練習朗讀。課后題中明確提出讓孩子在跟讀的過程中讀好小古文,但是我忽略了這一點,沒有準確把握住學情,直接指名生起來讀,又跟讀,師生合作讀,齊讀,順序是錯誤的。看似這樣不起眼的一個讀,但是錯誤的順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有可能給孩子造成不舒適的朗讀體驗,這是我在細節處理方面的顧慮不周。讀的體驗里,我加入了配樂誦讀,帶給孩子們“古典文章+古典樂曲”的美的感受。
為了讓孩子們結合情境體會這篇首次接觸的小古文,我精心準備了“連環畫”,設置了游戲環節,并用事先分發的連環畫卡片教具引導孩子們結合課文注釋分組探討故事內容。小組討論后派代表給大家逐張講述圖片內容。接下來我設計的師“我是故事大王”環節,這是引導孩子們完整陳述故事內容的重要環節,但是由于前面過于冗雜拖沓,造成時間比較緊,而我對學情把控和教材的解讀不足,居然臨時起意刪除這個環節。
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中,我還有很多的缺陷,我會在磨練中不斷改變和完善自己。將每一節課都當作優質課來上,將每一次反思后的發現作為再起航的動力,不斷蓄力,不斷成長。
【司馬光教學反思范文3篇】相關文章:
司馬光教學反思(15篇)11-10
《司馬光》教學設計(集合15篇)12-26
《司馬光》教學設計(集錦15篇)12-19
《司馬光》教學設計合集15篇12-17
《司馬光》教學設計(匯編15篇)12-17
《司馬光》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17
教學反思范文大全10-23
yw教學反思范文10-18
《賣炭翁》教學反思范文12-23
《散步》教學反思范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