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教學反思4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去年的樹》教學反思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4篇1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第七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話故事。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們分別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鳥回來只找到了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這篇童話資料雖然較其他童話簡短,作者也沒有用過多華麗的詞藻來修飾它,但是它所蘊含的道理卻是深刻的。
基于這樣的解讀,根據本文特點,為了簡化教學,所以作如上設計:
1、在本文的設計和教學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出發點,也以它為課眼,葉老以前說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識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開了窺視作品奧妙的門戶。這堂課都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線索,在上課的過程中牢牢抓住小鳥與樹的珍貴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斷地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鳥兒和樹的珍貴友情,這樣情感的升華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單單給學生一個蕩氣回腸的友情。這樣就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對話。
這篇童話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文章一共有四處對話,分別是鳥和樹的對話,鳥和樹根的對話,鳥和門先生的對話和鳥和小姑娘的對話,這四次對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所要說明的道理也是從這四次對話中逐步地顯現出來。所以學生每談到一處對話,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進行指導,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學生的朗讀也一次次地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多個主角,感受不一樣主角的不一樣心理。比如在剛開始鳥與樹的對話中,請學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讀一讀,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對好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應對自我的好朋友,學生的情感也較容易出來,這樣也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間。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師點名朗讀的慣例。下方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應對燈火時的心理描述,從而給師生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朗讀,去感受,去體驗,才能真正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3、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
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我也是十分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方法。在文章結尾處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寫下要對小鳥說的話,一開始我還擔心學生會無話可寫,沒想到學生滔滔不絕,寫了很多,有安慰小鳥的,有贊美小鳥的……學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錯。
整堂課下來,失敗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一部分與一部分之間的連接不夠緊密,資料之間的轉換有時感覺有些突兀,也許是我上課時過多地思考了自我,而較少地去思考學生,從而使課堂上師與生的交流、互動不夠完善。三尺講臺,我涉足的時間還不長,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積累,教學各方面的水平都會得到提高。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4篇2
《去年的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
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分主角朗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每一個主角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一個對話過程。從某種好處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因此我力求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主角,體會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體會每一個主角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逐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小鳥和大樹的對話,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舍,小鳥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用小鳥的三個問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在小鳥應對著燈火,唱歌給樹聽這一部分。那里有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那里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最后我還在那里安排了一個想象說話的環節,語文課堂應是聽說讀寫相結合的。學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本課的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并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
但設計畢竟是預設的,一到課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課雖已塵埃落定,課堂上不能忽略的細節讓我更為難忘,也促使我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了一些問題。
一、對文本多元解讀時,正確把握教學的主導傾向。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就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資料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老師和學生從這個童話中讀出了小鳥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感悟……這些多元解讀,價值取向用心健康,就應說都是能夠的。但是我們又要看到,作者寫作總有他的主導傾向。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對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開,所以,我們在對作品多元解讀時,還得思考教學的主導傾向。
細細品味《去年的樹》,一種哀婉動人的心緒會縈繞在我們心頭,久久揮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動了我們的心?《去年的樹》是一個關于友誼的故事,但它的構思卻與眾不一樣:故事剛交待了鳥兒和樹的友誼,樹就從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敘述主線完全落在了鳥兒身上,讓鳥兒信守諾言,去追尋樹的蹤跡。故事的結局讓我們心靈震顫——鳥兒找到的已經不是當年枝葉繁茂的大樹,而是朋友的軀體點燃的燈火,盡管這樣,鳥兒還是對燈火唱起了歌。這個故事打動我們的不只是鳥兒的信守諾言,而是一種生死不渝的友誼。當友誼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懷,成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覺得這是這個童話人文內涵的主導傾向,它有別于其他歌頌友誼的課文,具有獨到的教育價值。
當我第一遍讀文本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保”上: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不就應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后,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的,在于十分生動地敘寫并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著燈火歌唱著,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但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為什么還要歌唱?小鳥對著不可觸摸的,已經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經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我的愛負責。”雖然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二、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資料的順利完成。如:《去年的樹》一般教學兩課時。我的第一次設計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外,細讀課文的前面部分,著重體會樹和鳥兒在一齊的快樂,感受他們分別時的難舍難分,第二課時讀余下的部分,感受鳥兒和大樹生死不渝的情誼。但是一試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課時資料太少,課顯得很單薄,不充實。于是,我又調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基本上把課文讀完,第二課時以復述故事和練筆為主。然后又去試教,感覺這樣第一課時才充實了許多。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學又是有規律的。透過此次活動,我從《去年的樹》這一課的設計和教學中悟出了一些新課程閱讀教學的方法,對改善自我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忙。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4篇3
中外童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故事語言生動,情節奇異。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見的有:常人體童話、擬人體童話和超人體童話。常人體童話人物都是人,但這些人的性格、行為等個性離奇夸張,比如《皇帝的新裝》。擬人體童話,是透過擬人的手法使非人類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為,如《木偶奇遇記》。超人體童話主要描述自然的人物和他們的活動。借助超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寶來展開情節,如《神筆馬良》。
《去年的樹》這篇童話資料很簡單,但其中蘊涵著豐富的內涵,因此務必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資料,明白其中的道理。處于這樣的思考,第一課時,我確立了兩個教學目標:一是了解課文資料。二是初步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并有感情地朗讀。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第二點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并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對了解課文資料這一塊的設計不到位。剛開始,我認為要概括這篇課文的資料十分簡單,一上課,才發現并不是這么一回事。課后,我仔細想了想,認為今后就應個性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
平時,我們常常以自我的思維來思考學生的問題,以自我的思考方法、潛力來要求學生,所以常會深感受困惑,覺得學生連這樣的題目都不會做,很不可思議。其實不要說學生和我們的知識結構不一樣,就是學生自我也存在著差異性。這就要求我必須要關注全體學生,了解不一樣層次學生間的差異,不一樣層次學生的知識結構,根據他們的知識基礎提出不一樣的學習要求,并且盡量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出來。
二、重視板書的設計和應用。
小學中段學生的抽象思維潛力沒有高段那么好,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客觀、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理解。而恰當的板書設計能把抽象的課文資料形象化、具體化,以幫忙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對于比較難理解的課文,最好借助一下板書的妙手。而且板書也能使學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結構,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忙。像這次,如果我能把小鳥和樹的關系,以及大樹由樹到燈火的變化過程用圖示表現出來,這樣既降低了難度,使結構明朗化,也能夠刺激學生的視神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肯定會好一點。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處理放與抓。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其獨特的見解。針對新課標的這一要求,老師的主角也開始轉變,由起先的保姆型轉化為此刻的引導。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放開手,把權利還給學生。這原本也是正確的,問題就出在,我太以學生為本了,也就是放得過度了,學生跑得太遠了。像分段這一部分,如果那時我提醒學生根據不一樣時間所發生的事情把它分成兩部分,學生肯定能很快地劃分出來。這樣也沒有違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吧。
四、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資料的順利完成。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4篇4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7冊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但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應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之后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透過自讀感悟、主角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課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覺得語文老師要把握好側重點。而《去年的樹》則是側重于人文性的課文。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抓住文中的幾次對話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讓學生從朗讀中感悟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舍,鳥兒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最后3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提出問題:小鳥深情地注視著油燈的火苗,然后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明白嗎?有的學生說:“樹啊,我的好朋友,我最后找到你了。”有的學生說:“大樹啊,大樹,我們是好朋友。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我們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表達,課堂氣氛到達了高潮。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獲很多。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4篇】相關文章: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0-25
語言活動《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2-23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2-16
讀去年的樹有感01-20
人教版《去年的樹》說課稿12-24
《去年的樹》課件設計05-02
去年的樹續作文12-23
去年的樹童話作文12-22
長春版《去年的樹》說課稿11-30
去年的樹作文9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