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饑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有在幫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這份食物。后來,他留在杰克遜家里干活,成為莊園里的一把好手。從這件事可以體會到,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尊嚴”來展開,讓學生明白年輕人在什么情況下講尊嚴,人物言行是怎樣體現尊嚴,他的勤奮,努力又如何獲得尊嚴及杰克遜大叔尊重和賞識尊嚴。在設計上抓住杰克遜大叔對哈默評價的那句話,讓學生找一找,從這個切入點入手,突出了重點,自然而貼切。當學生讀完這句話時,并不理解,隨之問到為什么大叔說哈默有尊嚴呢?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呢,讓學生畫一畫,把讀書的感受寫出來。這個問題既指向文章內容,又能引導學生來理解感悟內容,覆蓋的閱讀面比較大,給學生思維空間比較大,這樣有利于學生整體感悟,實現有效閱讀。
在體現學生主體性方面,做到了幾個“充分”,一個是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自學、思考。二是給學生充分發表讀書體會、對問題看法的機會。三是讓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受到熏陶感染。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整體通讀,整體感悟,體驗交流心得,感語課文,通過引導學生找不同的語句,體會不同詞語,從而感悟課文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落實了詞語的教學,“面呈菜色”、“骨瘦如柴”、“臉色蒼白”等詞語,體現年青人及逃難人饑餓至極,對狼吞虎咽“對比讀,體現出年輕人及逃難人饑餓至及。就這樣年輕人仍堅持以勞動換取食物,寫出了年輕人是有尊嚴的。對兩個“狼吞虎咽”進行了對比讀,體現了年輕人吃的心安理得,進而理解他講尊嚴之可貴。二是重點細讀,引導學生重點讀哈默的三次語言,邊讀邊感語,深入體會哈默以勞動換取食物這個問題上的情感和態度,感受他由真誠的請求到懇切,再到堅決,這樣的情感和態度。如:“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對這句話做了重點指導,通過齊讀、同桌讀、指名讀等形式,讓學生走近哈默,體會心理活動,學生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把聲音讀得堅定,而是努力把自己當作哈默,讀出了自己的體會,語氣反而顯得更自然,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學生自讀自悟中,學生抓住了哈默的外貌,動作,語言,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到了他是一個自尊、自強、自愛的人,也感受到了杰克遜大叔是個尊重他人的人。此時再次回讀2-5段,再次感受到哈默與杰克遜大叔的人格魅力,此時也達到了語文教學的共聚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在理解杰克遜大叔語言時,我抓住了“富翁”與“尊嚴”的關系,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這句話,此時,孩子們課文已學完,對一開始的“不是很理解尊嚴,此時已有了新的認識,再問學生你又如何理解大叔對哈墨的評價的話,加深了理解,說的很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不足之處是在課尾應該讓學生說說有關尊嚴的事例,學生發言不夠熱烈大膽再次體會尊嚴,從而在生活上能以此約束自己,樹立自己的尊嚴。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翠鳥》是一篇精讀課文,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活動和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艷,體態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教學本課時,我從興趣入手,先讓學生反復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只鳥為什么叫“翠鳥”?如此不僅讓學生體會翠鳥外形的美麗,喜歡翠鳥,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迫切希望對這種小動物有更多的了解。于是,我放手學生自學課文第二、三自然段,體會翠鳥動作的敏捷。最后,小組討論“翠鳥的捕魚速度和它的外形有沒有關系?”進一步理解翠鳥特點,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在合作中品嘗到成功的體驗。整節課輕松愉快,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我感覺識字教學比較到位,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如:小老師領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的比較扎實,不僅讀準了字音,記住了字形,也明白了字義,大多數同學能夠運用詞語說句子。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注意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指導學生朗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適時的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1、整節課中,我非常注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朗讀,但是讀書的形式太過于單調,以后要注意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利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
2、在引導學生讀好對話時,引導還要細致一點。在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聲的說”“吞吞吐吐”等詞,是訓練低年級學生通過語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機會,可以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后再讀。通過教師范讀或讀得好的學生的朗讀,很容易就能讀得準確。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地鉆研教材,學習新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用新的理念來豐富自己,不斷地進步,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群鳥學藝》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以上教學設計是本學期我在某實習生上課時所做的課堂摘錄。對于一個新老師來說,這堂課是她精心設計過的,其中體現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應該說是個不錯的設計,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開篇的質疑問難,創設了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第三個對比環節的設計也較巧妙,突出了小燕子的“刻苦”,有一定深度,語言訓練也比較到位,最后自然地引出了學了這個故事后的感受。最后的分角色表演給孩子的語言表達提供了一個平臺,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實現了讀者和文本的對話。
這堂課的設計充滿了童話的色彩,這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是,教師在努力創設童話般的課堂情境時,卻被其中的一個教學環節給破壞了。我們把第五個環節放大了來看一看:也許這個教師想尊重科學,在教育孩子們要做個勤勞、刻苦學習的人時還應多了解“真實”的科學,跳出文本,理性地看待鳥棲息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好像為孩子們精心編織的童話夢一下子被莫名其妙地驚醒了,如果我是聽課的孩子,也許我會想,剛才還夸小燕子刻苦學習呢,現在老師說那些鳥本來就不需要搭窩,難道不可以懶惰嗎?這簡直就是自相矛盾嘛!這樣的引導也和先前創設的課堂情境不相符。這位教師為了不誤導學生,讓學生說說在實際的生活環境中其他沒學會搭窩的鳥住在哪里,看似在拓展延伸,相機滲透科學知識,而事實上則起了反作用。我們是要尊重科學,要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不要囿于文本知識,這樣的出發點原本是很好的,可是在實際操作上欠缺考慮,出現了導的方法問題。我想,在說明科學真理的同時,能不能不破壞這個童話的情趣呢?讓它自然地出現并為學生所接受,而且又能和文章說明的道理保持一致?下課后,一位一同聽課的老教師說的話簡直一針見血:為什么要破壞這么好的童話情境呢?教師可來個順水推舟嘛!因為小燕子刻苦學習,搭的窩又暖和又結實。而貓頭鷹、麻雀、烏鴉他們因為懶惰,沒有學會搭窩,至今還沒有窩呢!你知道他們現在住在哪里嗎?你見到他們會對他們說什么?這不就很自然地把其它鳥的棲息地給說出來了嗎。難道這不比一本正經地告訴孩子:其實這些鳥是用不著搭窩的,你知道他們住哪里嗎?要好得多、有趣得多,更能被學生所接受嗎?你看,話一轉,稍做改變,照樣能說明科學知識,照樣能告訴孩子多看書能掌握更多知識的.道理。聽了老教師的點評,我暗暗叫絕!
新課改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無論如何,應把學生的學放在第一位,如何正確處理好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態度、情感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關系,仍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主要寫伊林娜在朗志萬的啟發和鼓勵下,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終于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我們要敢于向權威挑戰,不迷信,不盲從,勇于實踐。文章情節簡單,但卻富于情趣;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啟迪。故事緊緊圍繞伊林娜的情緒變化順勢展開,教學時我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讀書探究的欲望,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
課堂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試驗導入,激起興趣
同學們,老師手里有兩塊橡皮,誰愿意來估量一下它們的重量,學生回答一塊稍輕,一塊稍重,我又問如果老師站在高處,同時往下扔,會出現什么情況呢?請同學們猜一猜。有的同學說,重的先落地,有的同學說,輕的先落地,還有的同學說同時落地。那么到底怎樣呢,相信學完課文后你會自己找到答案。對于這一生活細節,孩子們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歷,強烈的好奇心會趨使他們興趣盎然的走進文本,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反思。
二、拓展閱讀,搭橋鋪路
按照自己以往教學的慣例,我通常是先帶領學生學完課文后再拓展同步閱讀上的文章。但是今天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先帶領學生閱讀了閱讀書上的《伽利略的實驗》,讓學生明白伽利略那不懼權威,堅持自己的理想,并學會伽利略那遇到疑問時敢于動手實踐,直到把問題弄清楚為止的精神,為學生理解朗志萬的良苦用心和動手做做看得重要性搭橋鋪路。
三、學習課文,升華主題
有了以上的基礎,加上課文淺顯易懂,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課文的含義,為了升華課文的主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如果你是伊琳娜,此時此刻你會對郎志萬說些什么?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這兩個角色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
四、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為了讓學生能將所學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設計了此環節,“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什么困難或疑問?你是怎么做的?”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當遇到不會做的數學題時,自己會先思考,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再向家長和老師請教。而大部分學生都稱自己以前害怕困難,懶于思考,但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明白了產生疑問時要多動手做做看,一定要想辦法弄明白。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我們班在上學期語文期末調研中成績雖然居于年級前列,但是,我仔細研究了一下試卷上的失分情況,發現還有很多不足和薄弱點。比如:一些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很牢固;閱讀、分析能力較弱;作文水平也有待提高……
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一直覺得我們班學生的表達能力比較差。雖然我在課堂上盡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展,但是由于我們班級的學生都不主動要求表達,于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眾,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省:也許是自己的獨斷,快節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也沒有耐心引導學生克服內心的膽怯在課堂上暢所欲言。
在學生的作業方面,我能做到作業按時認真批改,而且設置的作業也較完整。抄寫生字、寫字本、《補充習題》《同步探究》認真指導批改,日記一周一次,習作三周兩次,批改有眉批、總批。聽寫、背誦也要求學生一個個過關。所以,這一方面我的努力還是很有成效的。
總的來說,我們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不夠,班級凝聚力不強,學習競爭氛圍不夠濃!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著手:
1、“六認真”工作要按要求努力做好、做實。
2、在課堂教學中,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要抓得更細,更實。課本知識要求百分百地掌握。
3、利用空余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語文一些技能的專項練習、指導。
4、認真做好補差工作。
5、更扎實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6、家校配合要緊密,盡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持,以期提高家庭作業的質量。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中彩那天》記敘了在二戰前發生一個窮苦的汽車修理工之家發生的故事。故事以汽車的得而復失和“我”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為線索展開。當商店擴音器高聲宣布父親幸運地成為獲獎者,而且獎品又是一輛嶄新的奔馳牌汽車時,對當時正在上學的“我”來說是多么高興。然而,當父親開著獲獎的奔馳車緩緩駛過擁擠的大街時,卻發現父親的“神情嚴肅”,“看不出中彩帶給他的喜悅”。“我”自然會感到“悶悶不樂”。回到家里,慈祥的母親揭示了其中的奧秘──“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我”迷惑不解,母親又詳細說出了事情的經過。最后在沒有人知情的情況下,父親毅然地撥通電話,通知真正的獲獎者庫伯。故事反映了一個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們懂得誠信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可貴。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以學生自讀和小組合作交流為主,學生較好的懂得了課文,理解了父親的心情,感受到“誠信是金”的道理。
學生積極質疑問難。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要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必須提供給他們提出問題的機會。得此機會,學生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例:①我家生活拮據,中獎得到的汽車又得而復失,為什么說那一天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②父親中了獎,為什么還不高興?③父親面臨的道德問題是什么?④彩票上的K字為什么被橡皮擦去,只留下淡淡的痕跡?……
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人人都得到發言的機會,各抒己見,充分討論,教師依據學生的發言,點出文章的中心:誠信是金。學生們則自覺運用學過的名句,概括出了“言必信,行必果”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兩句話,畫龍點睛,升華了主題。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教學《藍樹葉》一文時,我就想通過這個故事來滲透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在教學完課文內容后,我對學生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假如林園園現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對她說些什么呢?
我的話剛一出口,學生們便踴躍舉手。姚欣彤說她會對林園園說“林園園,我知道你愛惜自己的東西,這是好習慣。但是當同學向你借東西的時候你不應該小氣,李麗因為沒有綠鉛筆才向你借的,你應該很爽快地借給她,而不應該拒絕。希望你以后要對人大方些。”緊接著王宇軒站起來說他會對林園園說“林園園,你應該把綠鉛筆借給李麗。你看,李麗畫出來的樹葉是藍色的。哪兒有藍色的樹葉啊?我知道你臉紅了說明你意識到自己錯了。以后可要大方點喲,要不然沒人會喜歡你,和你交朋友的。”
還有幾個學生也相繼對林園園說了些話。聽了孩子們的話,我知道他們都已經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并且知道了同學間要互相幫助、友好相處。當同學有困難時應伸出援助之手。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本學期我校推行“高效課堂”,在實施摸索過程中,老師們都在進行嘗試,這無疑又是一次推動教師素質提升的大好時機。
我在教學《桃花心木》一課時,我針對理解、領悟“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確立了這樣的預習思考題:
1、樹木的“不確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確定”又是指什么?
2、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為什么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 第一題學生能通過樹木的“不確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從而理解人的“不確定”指生活的變化無常,會經受困難或遭遇不幸等。 第二題學生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知道的在艱苦環境中自強自立的人的事例。經過引導,有的學生還能從反面談到一些人被優越條件嬌慣成了“溫室里的花草”,經不起生活的風雨的事例。兩相對比,最后歸納到第三題的問題上“為什么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學生通過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艱苦環境的人,接受的考驗和磨練更多,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為了生存與發展,必須通過自己親自去實踐,去競爭,去拼搏。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會對社會環境、人際關系等產生切身的感受,才會真正感知“尊重”、“艱辛”、“珍惜”等情感,從而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到奮斗的艱難,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 學生在理解了這句話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才會有自立、自強的精神和本領,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得到生存與發展。反之,長期在確定中生活的人,依賴性強,生存能力差,甚至會成為廢物,被社會淘汰。 由于我備課充分,再加上我提前給了學生預習題目,因此,課堂上我所費時間不多,卻使學生從文和道兩方面受到啟迪,既學習了語言,又受了教育。所以,我想:“高效課堂”其實是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備課要求,只有我們教師對教材吃透了,我們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抓住知識點去訓練,才能真正高效地完成教學目的。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本文的教學,我是讓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和文章的內涵。在觀看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一圖時,我問孩子們從哪里看出他們高興呢?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此起彼伏的回答聲中,學生們理解了“快樂、又蹦又跳、開心”等詞語。又如,片段一中的雪景圖,把孩子們帶入到課件的雪景中去,孩子們情不自禁地描繪眼前見到的雪景圖。再看最后的一張白云圖,把課文內容“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為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后自己變成了云朵,以及雪孩子助人為樂、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都融入到了這張簡單的畫里,讓畫不再是畫。我覺得在這“看圖中學文”,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讓孩子們的思維極大地得到訓練。與此同時,再回歸文本:“你想對雪孩子說些什么?”孩子們都很積極地發表自己的感言。
有了這些做基礎,在朗讀時就顯得得心應手多了,他們一個個進入情境讀課文,讓學生的朗讀不再蒼白無力。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生本的理念是讓每一個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給每個同學一個創造的機會。讓同學們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自然之道》的先學小研究
六年級班組姓名
1.自然之道指什么?
2.你了解太平洋綠龜嗎?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4.課文哪些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解。由此你聯想到什么(可以聯系你所了解的事例談),并說感受。
5.拓展活動(廣泛閱讀相關書籍,查找與自然相關的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PPT、講故事等進行匯報)
一、對學生課前小研究的反思:
第一次在研究課上運用“3+1”教學理念說實在的心里確實沒底。從準備到上課可以是焦作到解放的過程。為什么這么說,請聽我細細道來。從接到通知,就著手準備。先確定上課的內容,我讓學生自己選擇,經過討論,確定上第五單元。這一單元主題是“科學與發現”,如此看來,學生對奇妙而有趣的大千世界好奇,感興趣。接下來,我以生本理念想對這一單元整合來上,但事與愿違,我絞盡腦汁找不到切入口,先學小研究設計不出來。于是我調整了內容,最后由我決定上《自然之道》。
生本的理念是讓每一個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給每個同學一個創造的機會。讓同學們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在設計先學小研究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設計。但收上來的作業效果,不太滿意。學生的設計要嗎問題太過簡單,要嗎問題的答案沒有研究價值,不夠開放。要嗎學生的問題設計口吻不對。在參考了于素云老師帶回來的范本后,我設計了先學小研究,國慶節期間讓學生做。回校第一件事,我檢查了學生的先學小研究,讓我歡喜讓我憂,高興的是:1.你了解太平洋綠龜嗎?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4.自然之道指什么?學生的作業效果較好。但令我不滿的是:3.課文哪些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解。由此你聯想到什么(可聯系你所了解的事例談),并說感受。5.旁征博引——自然之道可引申“之道”?(廣泛閱讀相關的書籍、查找資料,與小組同學找個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研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PPT、講故事、訪談等進行匯報)第三題,學生答不到點子。第5題,學生基本空著不寫。根據以上情況,我對先學小研究再一次修改。如上表,利用信息課,還有兩節語文課我手把手教學生上網查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的作業總算讓我輸了口氣。
二、課中小組及全班交流情況反思:
教學時,教師組織教學5次,時間分別是2,4,2,10,1,教師有效講解2次,時間為2,1,學生時間:1.討論時間:4分鐘。2.回答問題時間:6分鐘。3.練習時間:講故事14分鐘,演講2分鐘,幻燈片4分鐘。學生參與學習情況:1.學生匯報人次25人次,回答有效問題個數,15人次,回答無效問題個數0個,課堂生成精彩之處:推進大閱讀,學生查找資料較豐富。
三、整體感受與反思:
這節課能體現出“生本”理念,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可看出,學生課前小研究花了不少時間去查找資料,完成練習。這樣的活動學生得到訓練。教師上得輕松。但是,學生對課文的體會感悟過少。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反思還是自己對生本的理念理解太狹隘,“3+1”學生練得多,老師講得少。問題的設計光是考慮開放性,沒有想到文本的聯系。因此,先學小研究的4.課文哪些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解。由此你聯想到什么(可以聯系你所了解的事例談),并說感受。再一次修改:1.仔細讀文3——8小節,說說當看到幼龜被咬,作者(同伴)以及向導態度各是怎樣的?為什么?⑵當救了幼龜偵察兵之后,看到群龜魚貫而出,作者(同伴)及向導各表現怎樣?為什么?2.從發現幼龜偵察兵被咬,到那只幼龜被救之后,作者等人態度為什么會發生那么大改變?你從中悟出什么?修改后,問題細化了,更有指向性,幫助學生對文本的感悟。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并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借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新型玻璃》是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說明文。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將繼續引導學生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通過了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了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的自覺性。這篇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較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怎樣做到既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又能提高其語文素質呢?我在設計時,主要體現學生的“自讀自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中內化語言,學習并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課前,我精心制作了課件,其中有一幅“玻璃摩天大廈”圖。一上課,學生就被眼前的玻璃大廈給吸引住了。這時,我讓學生觀察這棟大廈的外觀特點,學生興趣濃厚,語言表達富有個性。由此,教師導入新課,水到渠成,為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做到了“課伊始,趣已生。”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事實并非如此。為什么備課時,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精心設計了教學設計,可課堂教學效果卻沒有預期的理想?這不禁引起了我的反思。現就教學實施情況,做以下分析:
(一)教師缺乏教育機智,不善于調整教學
在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出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并填入表格時,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收到的效果是低微的。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此,當學生出現學習困難時,我一時慌了手腳,對學生的問題缺乏有效性的點撥,造成“高耗低效”的結果。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教育機智,沒能從容應對突發事件。
(二)學情分析錯誤,造成課堂低效
在備課時,我認為學生通過預習,對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理解并掌握,于是,教學環節的設計更多的是考慮自己怎么教,而不是考慮學生怎么學。課前,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沒有深入了解,高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從課堂教學來看,學生的預習并不充分,否則,在填寫表格這一環節時,就不會耗費長時間而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進度。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將作為一個重點,使預習真正做到扎實、有效,而不是流于形式。鑒于此,教師在布置學生的預習時,可提出明確的預習任務,比如在預習本課時,可讓學生完成以下幾個要求:1、熟讀課文,不懂的字詞要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2、了解課文講了哪些新型玻璃?每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3、收集課外介紹的新型玻璃的名稱、特點和用途。預習目標明確后,學生才能有爭對性地學習,自學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已經知道要怎樣來預習一篇課文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訂預習提綱進行預習。
(三)心情影響學情
上課結束后,一個同事對我說:“你怎么搞的,平時談話風聲的你怎么在課堂上一臉嚴肅?”“是啊,我這是怎么了?”我試問著自己。另一個同事說:“昨天你到我們班上課多好啊,笑容可親切了,我們班學生都被你收服了,還嚷著讓你再來上呢。”是的,我這是怎么了?我在心里再次問自己!
開學一個多月了,我接這個班級也有一個多月了。回想這一個多月來,除了開學第一天給學生上的第一節課,我的笑容始終掛著,那種笑很甜,很美。直到今天,我對學生笑過幾次?笑容還那么甜美嗎?哦,那第一節課應該是我笑得最燦爛的,也是學生學得最開心的一堂課。學生在周記上表達了對我這個新班主任的接納、認可,甚至還道出了希望成為我特別關注的對象……也許是因為新接班,對這個新的班級寄予了一個班主任新的希望、新的企盼,所以我以最佳的心態走進了這個大家庭。然而,隨著與學生的接觸、了解,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在我面前展露無疑,我漸漸收起了笑容,更多的是板著面孔的說教。在我的“苦口婆心”下,學生似乎收斂了一些。然而,我卻發現課堂上聽不到學生的個性話語言,看不到那曾熟悉的為某個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的場面,我著急,我無奈。噢,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一個板著面孔上課的老師怎么可能用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怎么可能讓思想放射出耀人的火花?怎么可能讓孩子的個性得以張揚?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手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寫作很有特色,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但是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告訴我們的道理也不太難理解,因此我覺得教學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表現手指的特點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通過讀拼音,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并歸納總結出五根手指的特點,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在學生自學結束后,全班交流。此時,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分析了寫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學生歸納出大拇指特點的基礎上,我讓他們細讀了這個自然段。抓住句子“身體愛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去體會作者的風趣幽默,把大拇指當成人來形容,不但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具體,而且使文章顯得活潑。學習“例如拉胡琴,總是其他四指按弦……卻輪不上他。”這個句子,學生知道了這是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大拇指的用處,而且這里還用了排比的修辭的手法,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寫的淋漓盡致。總之,我覺得雖然是略讀課文,我們教師也應該抓住有效的訓練點,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接著,孩子們把學習寫大拇指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方法遷移,自學課文的寫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自然段。學生分成小組自學,并在書上進行批注。課文本身有趣,學生的學習趣味也就濃。孩子們的自學討論熱烈而有效。
然后我讓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的兩個自然段,談談得到了什么啟示。孩子們基本都眾口一詞“團結就是力量”。這時我在想為什么的感悟驚人的一致呢?大概是沒有認真思考,人云亦云吧。
最后我和孩子們一起欣賞了閱讀鏈接里的小詩《手》,談談收獲和體會,并有感情地誦讀。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一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四個月的時間雖說短,但與學生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卻也令我回味無窮。
開學那兩三天,同學們又見到了老師和自己的學習伙伴,雖然都有重新進入課堂的喜悅之情,但是他們的“開學綜合癥”又犯了。為了使同學們能較快進入學習狀態,我先和他們一起制定了班級的學習、工作計劃,并督促每個人都遵守,并且注意加強學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隨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障礙,糾正不良習慣和錯誤行為。一周之后,學生不再遲到了,上課講話的少了,報告次數也少了。
穩住了學生的“心”之后,接下來是搞好課堂教學這個重要環節了。與一年級的課堂教學相比,一個明顯的轉變就是,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是得到了充分體現。我大膽放手,凡是學生能說的,凡是學生能做的,能自己學會的,我都給他們充分的時間、空間,不再包辦代替。通過合作學習不能完成的,我及時給予點撥,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比如:在教學《蘋果落地》這一課,在初讀課文之后,我沒有馬上分析課文,而是讓他們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學生紛紛提問:牛頓是什么人?蘋果成熟后落地,這很正常啊,為什么牛頓感到奇怪?我不明白“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等等,我先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集中大家的智慧解決問題。在匯報交流討論結果時,各個答案也都呈現出來了,課文重點、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課堂教學之后,我經常對一節課上學生的獨特解法、精彩回答,創新思維以及不足之處等等,進行反思,每天實踐一點,反思一點,使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期末教學反思12-28
小學語文《風》教學反思06-22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反思10-27
《貓》教學反思人教版12-22
《貓》教學反思人教版12-22
小學人教版語文教學課件09-30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2-28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12-28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2-22
小學語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