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透鏡》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物理《透鏡》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學反思1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創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突出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思想,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學科特點。例如:本節課一開始通過復習上一節課的習題,結合學生生活中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作為學習物理的基礎。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感到物理有趣,在情感上喜愛物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為科學探究提出問題創設了情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猜想得出凸透鏡分別成倒立縮小像、倒立放大像、正立放大像,引導學生提出“凸透鏡成像有什么規律”,緊接著讓學生大膽猜想并利用實驗桌上的器材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出實驗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分組探究就很順利的得出實驗數據、實驗現象。通過實驗學生對凸透鏡成像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由于凸透鏡成像規律非常抽象,對于初學物理的學生來說,如果讓他們自己直接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是非常困難的。我利用學生分組實驗數據,使學生很容易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歸納總結主動獲取知識。總之,我認為本節課設計比較合理、講解比較到位、學生思維比較積極、氣氛比較活躍、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主動的獲取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不足之處是時間比較緊張,部分學生完成實驗不夠徹底。如果能讓學生結合凸透鏡成像光路圖探究認識到物近,像遠大、焦點是成虛實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點是成放大縮小像的分界點、什么是實像、什么是虛像,就更完美了。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學反思2
養成積累記錄的習慣
學問靠積累,有積累才能創新。我讓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個本子,使學生養成記錄的習慣,積累探究方法的習慣。
如教學《凸透鏡》時,學生觀察鏡片特點時,有的想到了與平面鏡片相比較。接下來討論設計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許多學生自然想到了應用研究平面鏡的經驗,在儀器的擺放,怎樣得到清晰的像,像與物體比較找出像的特點等方面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
學生對一些科學探究的積累,使學生有了科學探究的思路,提高了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量變會促使質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索新的探究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學反思3
在《凸透鏡》一課的“凸透鏡的應用”這一活動中,我首先啟發學生舉出生活中常見應用凸透鏡的器材,并從中選取有代表性的照相機,提出“照相機什么地方安裝了凸透鏡”這個問題。學生聯系剛剛學到的知識輕松解答出來。接著出示一張人物非常小而景物卻非常大的照片,找一名學生做小攝影師,并用實物照相機為道具,進行現場表演,讓其它學生對他的方法進行判斷對錯,使每一名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如何選取適當的距離進行人物攝影。這處設計解決學生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學生的未來生活打下基礎。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學反思4
“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難點。我認為,教學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師有沒有講清、講透,而是看教師有沒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樂于探究。所以本節課在探究活動開始時,給學生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使學生產生探究的動機,從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本課教學設計的過程為:通過凸透鏡能成放大和縮小的像引出思考;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教師進行歸納指導;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從實驗數據中總結歸納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通過實驗思考,應用生活實例,加深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是一個引導者和參與者,課堂上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充分重視學生探究過程中各種能力的培養。
反思本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今后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課前應要求學生認真做好本課的預習工作,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保證本節課的順利完成(如:了結探究的目的;u、f、v所代表的含義;本次探究的大致步驟等)。
2、探究實驗前就讓學生先固定透鏡,再用筆記錄透鏡兩側的一倍兩倍焦距的位置,確定好范圍,那么在探究過程中物距 范圍就看蠟燭放在哪個范圍,像距就看最終承接到最清晰時光屏所在的范圍。
3、整個過程引導過多,留給學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機會較少,但全部讓學生探究學生又會找不到方向,這要就選取一個收放點。課堂教學要及時引導、啟發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如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用信息快遞的方式給出而不是讓學生再思考回答。第一組數據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第二組數據由小組合作完成,接著還可以進行物距與像距的變化規律的探究。
4、凸透鏡成像規律比較抽像,直接得出成像規律是非常困難的,最好在學生分組實驗數據實驗現象的基礎上,再結合成像光路圖更容易得出規律。
5、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總結規律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傳授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學反思5
教后記在《透鏡》這堂課教學中,基本完成了教學設計中的教學任務,能根據對教學和學習任務的分析組織教學活動,采用學案教學較好的把握了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我個人認為以下幾點做得較好:
1、教學中讓學生去收集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讓學生從生活去感受物理,盡量實施物理來源于生活的新課標理念。
2、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做到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進行實驗,最后根據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體會到探索的艱辛和成功的快樂。但由于受光源的限制,部分學生很難得到平行光,所以對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最后還是靠老師演示來完成。
3、教學過程通過實驗探究,我盡量做到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動手習慣和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由于存在學生個體差異,在學生分組實驗的探究過程中,我仍然需要不斷的指導和輔導。但是這種指導已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整個實驗探究還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程理念。
5、教學完后通過課后練習加深了本節教學內容的理解,學生基本能利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習題中的問題。但由于時間的限制,這些練習如果放在課內完成可能會更好,以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6、課后設計的最后一題“有一凸透鏡,請你用一種簡單的方法測出它的焦距,寫出你的實驗器材和實驗步驟”由課文中的“想想做做”改編而來,原因是課內受條件限制無法完成,布置作業時要發給學生凸透鏡安排學生課后(晴天)親自去做做,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本道練習。
實施教學中感受深刻一點還有就是:學案作為輔助手段,適當的傳統板書還是必要的,我在教學中盡量做到了這點。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學反思6
在《凸透鏡》這一節課中,在實驗安排上我沒有設計更完美。使實驗過程有些拖拉,影響這節課后半部分關于凸透鏡應用的時間安排,從而使凸透鏡應用這一活動時間過短,有種沒說夠的感覺,令這節課留有小小的瑕疵。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好的利用四十分鐘的有效時間,對學生進行更多的能力培養與訓練。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學反思7
課前思考:
上周接到學校共同體上課的通知,要上《透鏡》這節課,當時的心情很是輕松的說…因為去年培訓部的老師來學校視察時,我上的就是這節課,當時備了很久。之后又仔細的反思,現在回想起來,思路還是很清晰的。當我打開一年前的教案和課件時,欣喜沖昏了我的大腦,不知不覺中我的思路已經被這些資料囚禁了…于是周末兩天的時間,我一直沒有再做任何突破和創新!周日上午,我把成型了思路發給了我的兩位師傅,感覺自己的任務完成了!
中午的時候,聶老師對我的學案提出了問題!
2.一束光在空氣中經凸透鏡折射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會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光束會聚一些D.一定是發散光束
3、一束光線經過凹透鏡折射后( )。
A,原來會聚的光發散 B,原來發散的光會聚
C,原來發散的光變得更發散 D,原來會聚的光一定還會聚
縱觀我的教學設計,對此類問題的解答幾乎沒有,于是我開始設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添加這一步的講解。想了很久,我決定放棄原有的光學試驗箱,改用白紙粘貼在黑板上,直接在黑板上演示。
下面就是課堂效果:
這樣,把實驗的空間變大了,并且可以直接在白紙上描繪出光線,非常直觀,如下圖。
有了上圖的作圖痕跡,改變光源位置,使光線從焦點處射入。不僅引出了折射光路可逆,而且很自然的實現了焦點處發出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變成平行光這一知識點。現象很明顯!凹透鏡同凸透鏡,圖片就不呈現了。
然后是學生的小試身手,自己練習畫光路圖,效果比用試驗箱要好,因為每次實驗之后都有痕跡,對于初學者來說,很方便他們照貓畫虎。
接下來就是針對上面2、3題的演示實驗,由于視頻還沒有拿到,沒有截圖,我就用畫板簡單的畫一下吧。
黑色為放入透鏡前的光線,讓學生猜想,放入凸透鏡后,折射光線會是什么樣的。學生由于受前面實驗演示中特殊光線的影響,大部分認為折射光線會是平行于主光軸的。當我將透鏡放入之后,一片驚嘆,紅色為折射后光線。學生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會聚是這么回事啊…接下來改變光的方向,改換凹透鏡,又展示了經凹透鏡折射后光線不一定是散開的,也有可能是相交的…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會聚和發散都是相對于原光線而言的!
在這里添加這么一個環節,用時3分鐘,但是卻省去了今后習題課上枯燥無味的長篇大論,很直接很生動的給學生感官的認識,認知效果和記憶效果都很好。
最后一個環節是討論透鏡對光線作用的原理,按照袁老師的教學建議,我是這么引出的——其實,我們本節課研究的透鏡,就兩個三棱鏡的組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結合透鏡對光線作用的光路圖,你們能否總結出透鏡對光線作用的.原理?(要求用小白板展示)
這個環節,學生的表現超出了我的預想,五個小組全部完成了任務,學生很興奮。只是我對小白板的使用有些生疏,抹殺了這個亮點!
總體流程就是這樣,下面我反思一下本節課的不足和可以改進的環節。
不足:
1.教具的組裝問題,從圖片可以看出,我自己搭配的器材比較簡陋,而且激光筆和偏光刻接觸不好,很容易就不亮了。
2.今天天氣非常好,太陽光很足很足,導致教師拉上窗簾關上燈還是很明亮,使得演示實驗的光線變弱,沒有昨天準備時那么清晰。這應該是備課時問題考慮不全面,以后我會注意。
3.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還是有些亂,上課的時候有些緊張--、有待加強!!!
改進:
1.上面的演示實驗其實可以放手給學生自己來做的,沒人一組器材,自己在白紙上畫光路圖,印象會更深刻。積極性會更高!但是由于教具資源有限,做不到每組一套!
2.小組合作的問題也很多
a:各層次的組員沒有全部發揮出各自的水平;
b:組長過于強勢,部分組員有旁觀跡象,為參加活動;
c:女生過于強勢,對其他組員的一件置之不理,使其他組員弱化,沒有達到合作的目的;
d:小白板的使用有待加強,我比較生疏。
對于小組合作,應在每一節課中進行調整,監督學生的合作情況,給予糾正!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學反思8
八年級學生學習物理,每當學完一個概念,在第二節課提問時,同學們都象背課文一樣背概念,他們背的很熟練,但一經做題我就會發現做的一塌糊涂,后來我才意識到理解概念是背概念的前提,所以我在講課時盡量要求學生去理解概念,作到師生互動交流融洽,讓他們去說概念而不是一字不差的去背。
物理這門學科也是對學生操作能力要求很強的學科,所以,,在對待探究實驗,我盡量讓每名同學去參與。在以前的實驗教學中,我提出問題后,向學生說明如何去做,然后讓學生做,這樣會造成老師一味的去灌輸,上完一節課我會感到很累,也使學生對實驗課失去興趣,從而使實驗效果很差。后來,我認識到這樣做的弊端,把實驗課放手給學生去做,讓他們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也能夠自我糾正,學生掌握效果不但比以前好多了,也使我在上實驗課時變得輕松。
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動下,就會主動的去了解問題,認識問題的本質。這就需要他們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思維推理能力。他們之間就會出現一定的討論和爭議,并會不時的請教老師來評判。教師此時要善于鼓勵和保護他們的這種學習熱情,引導他們深入分析,著重培養他們的良好思維方法。
我認為,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解惑,更要培養他們自己去想法解惑,達到“活到老,學到老”,只有這樣,才能出現創新的人才。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學反思9
1、合理設計實驗,培養興趣、分解教學難點
(1)用放大鏡看書,用老式照相機照像,放大鏡看遠處同學,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將實驗分割成若干個特定的任務,每組同學只要能夠完成一個任務,而u>2f、2f>u>f、u (3)根據規律進行應用:讓學生猜測u=2f時像的情況并用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2、盡可能地做好鋪墊,如復習引入時的一倍焦距處、兩倍焦距處,目的是便于引導學生在后面數據分析中能將物距與這兩個特殊點位置的比較考慮進去;運用了老式照相機作為觀察縮小、倒立像的重要器材,也是為了便于引導學生在后面實驗中將像成在光具座的光屏上。 3、設置不可能的任務:要求在光屏上成正立的像,讓學生在失敗中輕松理解無法用光屏得到的象是虛像,難點輕松突破。 4、設計出符合實驗任務的數據記錄表,然后將四組同學實驗數據的整合匯總,方便了學生的數據分析,使絕大部分同學能夠比較輕松得出規律。 當然好的設計須要老師能夠根據課堂中出現的實際情況進行臨場應變,做出調整,特別是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火花閃現特別頻繁,老師還要把握評價和表揚的度。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11-05 物理教學反思(15篇)10-18 初中物理教學隨筆反思12-24 初二物理教學反思12-04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精選5篇)12-18 八年級物理教學工作反思10-18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12-16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12-16 物理新教師的教學反思12-18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5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