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始,我通過愉快的情景啟發學生初步認識6-10各數。在導入部分,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并用課件一一的出現,有前面認識過的05,還有今天認識的610。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數的順序。
然后,出示主題圖:在數數的時候,指導學生有序的數:可以按上下數;也可以按左右數;還可以以數的大小順序來數。同時,再結合教室的實物來數,比如:數桌子、數椅子、數同學、數鉛筆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很好。在認識了這些數后,為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選用6-10中的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數說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最后,用自己的小計數器撥數,先撥上6個,然后逐一的添加一個小珠子,在體會后繼數的同時也感受到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系的。并在此引發學生進行了深度的思考:6個添上一個是7個,還可以怎么得到7呢?讓學生自己試著撥撥,在撥的同時孩子們會想到:5個添上2個是7個;4個添上3個是7個同時,也為組成做了鋪墊。
整節課,孩子們的情趣很高漲。總之,本節課,我盡量使課堂做到生活化、活動化和趣味化,盡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并且結合孩子好玩、好動的生理天性,讓他們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的發展,個性得到的張揚,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數學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于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說說你覺得大括號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情況下用加,什么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的物體,并說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了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6-10的數學的組成是學生在學生了2-5的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通過操作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而且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幼兒園中已經知道了2-10的組成。怎樣教學這部分的內容才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原來的基礎的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歸納分析能力得到培養。
加強操作,把操作與思考結合起來。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對實物、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如教學8、9的組成,我讓學生把8個圓片分成兩部分,學生馬上按擺也了一種分解。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交流,聯系前面學習的經驗,按照一部分依次加1,另一部分依次減1的規律擺出8的組成。因為學生對擺學具找數的組成這樣的操作活動已經不太感興趣,所以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讓他們操作的愿望。同時在交流討論中,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并在自己所參與的觀察和操作活動過程發現問題、探索規律。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2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于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用課件演示出大括號,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說說你覺得大括號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情況下用加,什么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的物體,并說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了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3
《快樂的校園》這節課,主要是認識10以內的數。它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雖然內容比較簡單(大多數孩子經過學前教育,對數有一定的了解。),但它卻是學生學習數學所必備的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學生學習數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節課的信息圖,是選取的孩子們即將開始的校園生活《科技小組活動》為素材,讓學生在一連串的現實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10以內的數。
《科技小組活動》這幅信息圖,很能吸引剛入學的小學生,幅一出示,就吸引住了孩子,發言的積極性很高,這一點,作為一年級的教師,應該鼓勵、保護。這也說明了,其實每個剛上小學的孩子,此時對自己都有足夠的自信心,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但同時,我也發現,孩子對圖的觀察缺乏細致性和系統性,因此,我有意識地加以引導,讓學生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去觀察,力求觀察得全面。數數時,我注意發現,有的孩子們能夠利用實物有序地去數,我就請這樣的同學下來做示范,給別的孩子樹立榜樣,這樣別的孩子就會跟著學,幫助孩子們準確地數數。經過這樣的努力,孩子們對看圖、數數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從中我也體會到,孩子們還小,對于他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學習,更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我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盡量從小孩子處著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的方法。
寫數字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但我在備課時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有一定的書寫基礎,因此在本節課中把1至5五個數字的書寫在一節課中全部講完,在練習時發現學生書寫并不理想,對書寫要領掌握不到位。對少數學困生來說,更是困難。課后想想,在本節課中讓學生掌握1至3三個數字的書寫應比較合適。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扎實、有效。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4
6-10的數學的組成是學生在學生了2-5的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通過操作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為了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在原來的基礎的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歸納分析能力得到培養。
加強操作,把操作與思考結合起來。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對實物、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如教學8、9的組成,我讓學生把8個圓片分成兩部分,學生馬上按擺也了一種分解。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交流,聯系前面學習的經驗,按照一部分不變,另一部分依次加1的規律擺出8的組成。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始,我通過愉快的情景啟發學生初步認識6-10各數。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并用課件一一的出現,有前面認識過的05,還有今天認識的610。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數的順序。
然后,出示主題圖:在數數的時候,指導學生有序的數:可以按上下數;也可以按左右數;還可以以數的大小順序來數。同時,再結合教室的實物來數,比如:數桌子、數椅子、數同學、數鉛筆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很好。在認識了這些數后,為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選用6-10中的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數說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本節課,我盡量使課堂做到生活化、活動化和趣味化,盡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并且結合孩子好玩、好動的生理天性,讓他們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的發展,個性得到的張揚,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數學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5
6~10的認識及其加減法是全冊教材的主要內容之一,而6~10的認識又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學習“數與代數”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建立初步的數感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重要的意義。這部分的內容是在認識0~5各數的基礎上教學的,是一次對數的擴展,教材編排與前面基本相同,本節課的重難點是理解6~10各數的意義以及規范地書寫數字6~10。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和設計本節課: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上課伊始,我從談話引入,問孩子們“喜歡春天嗎?春天是植樹的好季節,有一群環保小衛士正在山坡上植樹”把孩子們帶入主題圖,引出新課學習,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進入新授部分后,我先請學生在情景圖中找6~10,并體會6~10各數意義;再讓學生用畫圓圈的方式表示6~10,老師在黑板上擺圓片表示6~10,邊擺邊說5個添上1個是6個,6個添上1個是7個,……,9個添上1個是10個,體會相鄰數相差1;然后學寫數字朋友6~10,學生觀看寫法,書空,再跟著寫,循序漸進學會規范的書寫6~10;在每個教學環節我都精心設計了相應的練習,邊學邊練,內化新知。另外,通過“環保小衛士”植樹這一情境,引導學生理解6~10各數的意義,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三、聯系學生生活做一些課堂練習
根據書上的編排,我一共做了3個課堂練習。第一個是“填一填”,感受數序,體會前面和后面的意義;第二個是按順序連線,學生對連完后的圖形充滿期待。第三個是火箭發射時的倒數計時,學生興趣很高,加深他們對數的理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不足之處
1、對“6~10的認識”這一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的教學編排不夠理想。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并不是很難,我沒有充分認識到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的特點,因此對課堂的把握不夠理想。
2、6~10的寫流于形式,沒落到實處。
4、組織教學需要加強。
5、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夠豐富多彩。
6、在課堂練習的教學中,對題目的多種解法沒有考慮全面。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或感興趣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另外,在教學中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6
一、本節課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應用了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熟悉活動。在一開始,利用故事引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既復習了9以內數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數學思考:用什么辦法不讓9這么驕傲,幫一幫傷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學習的新數“10”。
二、在正確認識了10之后,我設計了找找主題圖中的10,動手數出10朵小紅花,再找找生活中的10。這個環節給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可以從生活中找出許許多多跟10有關的事情,讓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受到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生活中。
三、在教學10的組成時,我采用了同桌合作、實際操作等方法進行教學。因為學生在學習2到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這也是對初入學的小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一次培養。在匯報完答案之后,又讓學生說說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個分解式之間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四、創設生活中的游戲,吸引學生參與,鞏固新知。
民主和諧的氣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組織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學習。愛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游戲各種各樣,可以創造性的把游戲移植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在數學游戲中長知識、長智慧。在練習的環節我設計了有關10的組成的歌謠,師生伸手指對口令,動手涂色等活動。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游戲中得到了學習和練習,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課后我及時做了反思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
1、課堂討論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的討論,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尤其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雖然本課學生課堂上的討論交流較多,但我發現有時討論的并不充分,過早停止討論,影響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組織效率也不高,往往只有十幾個學生參與,部分中差生積極性不高且很少有發表意見和提出問題的機會。我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明確討論的目的,給予充足的討論時間,重視討論的組織和引導,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充分發揮課堂討論的獨特作用,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對學生活動指導的不夠。
每次講一次公開課,我覺得自己都會有不同的收獲,學校組織這樣的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鍛煉也是一次提高,給老師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這樣的活動雖然會讓人覺得有點累但是在品味自己進步的時候又是一種快樂。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7
這節課不足之處及以待改進的地方有很多: 1.數學培養學生的是一種思維,一種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模仿,記憶,浮于表面的東西。在教學由形抽象到點的過程中,我純粹的讓學生看著10只鴿子,10個人畫出相對應的圓...
這節課不足之處及以待改進的地方有很多:
1.數學培養學生的是一種思維,一種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模仿,記憶,浮于表面的東西。在教學由形抽象到點的過程中,我純粹的讓學生看著10只鴿子,10個人畫出相對應的圓點,而沒有深層次的去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感。我應該再增加一個估點子數的環節,讓學生估這是不是10個圓點。先畫個兩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少了很多,畫20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多了很多,從這樣的一個比較中,讓學生更好的領悟到10個圓點。
2.對“ 10” 的基數和序數的教學編排不夠理想。這里的著眼點是讓學生明白第10只有一個,10表示10個。我在出題的時候應該給出的數量不一,隨時變化,讓學生靈活運用,而不是機械的出示兩道類似的珠子圖和鴿子圖。
3.在10的組成教學時,我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把白紙上的10根小棒按一定的規律分成兩堆(畫一畫)。我的想法是,一年級的孩子比較好動,如果拿實物小棒去分會出現部分孩子玩小棒,而且分完一種之后,不能把分法保存下來,到最后到底分了幾種方法可能學生并不清楚,通過畫可以把每一種分法都很好的記錄下來。但問題也隨之出來了,通過畫小棒,學生體會不到總數不變,也不能很好的體會到10可以分成1和9,9和1是同一種分法,只是交換了小棒的位置。所以這部分的處理,應該在細致點。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8
第一,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第二,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學以致用。
第三, 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發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于接收。
第三, 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發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于接收。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9
案例一的設計是嚴格尊重教材的編排順序,亦步亦趨進行教學設計,不顧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教師牽扯著學生往前走,帶來的學生厭學。
案例二的教學設計打破了過去傳統的認數模式,對10的認識與10的加減法進行了整合與重組,教學效果非常顯著。這充分證明有效的教學設計應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突出教學活動的主體化。
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是實現以人為本。首先考慮的就是學生怎樣學習?他們想到哪里
去?而不是教師想要學生到哪里去?教師不能把學生當作一張白紙,而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只有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的教學,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真正達到教學有效的境界。
案例一的教學是管束下的學生活動,教師圍著教材轉,學生圍著教師轉,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空間,只能囿于教師和教材劃定的圈子里,做著無味地、重復性的練習。案例二的教學則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活動。
2、突出教學過程的動態化。
當代教學設計理論家和教學心理學家梅里爾教授在其《首要教學原理》一書中提出教學的五項基本原理,實際上是五個要素、五個階段——以“問題”為中心,教學要圍繞著“激活”、“展示(論證)”“應用”和“整合”這樣一個循環圈展開。也就是要創設問題情境,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經歷探索思考的過程。
案例二的教學過程是一種流動、動態的過程,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精心設問,有效引導,引領學生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學生對10的抽象過程、10的基數、序數、含義及10的組成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教師采用壓縮此過程,而將認知的方向延伸到更高的地方,即通過10的組成自然而然學習10的加減法,將10的組織與加減法充分聯系起來,達到知識整合的目的,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生成下的“做數學”中建構了數學模型,獲得了成功的情感體驗。
3、突出教學交流的民主化。
4、突出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0
教后記“10的認識”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8、9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課本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并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于我們采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
從本節課的數學實踐來看,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教學效果較好。
一、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用一個有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有一天,0--9幾個數字娃娃做起了排隊游戲。9最大當上了隊長,就驕傲起來,看不起別的數字娃娃。他神氣的對0說:“你呀,表示一個物體沒有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了。”0聽到9這么說,傷心地哭了起來。1在旁邊聽見了,就很有禮貌的對9說:“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還要大呢。”9一聽,覺得非常吃驚。
師:小朋友,你們想一想:數字1說的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組成數字幾啊?(板書10)它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10”這個數字寶寶。板書課題《10的認識》。這樣創設出學習情境課堂顯得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大大的調動起來。
二、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中,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數學具里的圖片;畫計數器上的珠子;把數字寶寶請回直尺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而且要指一個數一個,才不容易出錯。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10和第10的區別,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三、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找一找我們身上和生活中有用10表示的物體嗎?學生發現手指和腳趾都是10根;教室窗戶師10扇;眼保健操上的頭像是10個等等,訓練用10來說一句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不僅加深了對數概念的理解,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
四、注意從學生已有的適應經驗出發,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沖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這一課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如學生能口頭數10以內的數,已經掌握2至9各數的組成,并能找到規律,有序地記憶數的組成。因此,在教學中只是在稍加指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擺,自己說,自己做,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我只是追問:為什么只寫5組就可以了?學生思考后會說:另外4組是左右交換了位置。只需要記住5組就可以了。促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組成的規律,使知識規律形象的展現在腦海里,從而在把握事物規律的同時,獲得研究事物規律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數學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1
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64頁的內容。10是一個特殊的數,由于我們采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也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
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包括教具、課件和整節課的設計等等,課后,我再回過頭來思考課中的每一個細節時,發現其中有些地方處理得不錯,有些地方就需要改進。這節課我力圖通過愉快的情景啟發學生初步來認識10。在上課時的導入部分,我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排排坐課件引人入勝,讓學生幫0和1想出辦法對付橫行霸道的9,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系的,是可以組合的。在這樣的問題情境里,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接著我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主體圖,說一說畫面上有什么物體是表示10的,還讓學生動口用10說一句話,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在教學10的分解和組成這部分內容中,我注意創設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在10的分與合活動中,學生可以用擺小棒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組合的辦法,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不擺,直接用類推的辦法都可以。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雖然我打破了傳統陳舊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及評價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得還不夠,收放得不夠自如,似乎有點擔心一年級小朋友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學環節,上完這節課后,我覺得很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一個成功的好老師就是要在教學上敢于突破和創新,我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會努力地朝這個方向去做。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2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本節課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精美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于是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應用了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熟悉活動。
在一開始,利用故事引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既復習了9以內數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數學思考:用什么辦法不讓9這么驕傲,幫一幫傷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學習數“10”。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了兩個數字可以組合成一個新的數,數與數之間是有聯系的,是可以組合的。
在數數的時候,創設大量的情境:數人物,數鴿子,數珠子,數刻度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好。在教學10的組成時,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實際操作等方法進行教學。因為學生在學習2--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這也是對初入學的小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一次培養。在回報完答案之后,又讓學生說說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個分解式之間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雖然我打破了傳統陳舊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同桌合作交流討論及評價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得還不夠,收放得不夠自如,似乎有點擔心一年級小朋友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學環節,上完這節課后,我覺得很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一個成功的好老師就是要在教學上敢于突破和創新,我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會努力地朝這個方向去做。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3
作為教師首次面對的就是教學一年級的新生。教學經驗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氣、重拾起對教學的熱情向前進,一學期過去了,有必要對這一學期進行下總結。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不局限于教材,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適當重組教材,做到能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第幾”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厚。先讓學生一起準備好,我說:“第一排”。那么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的站起來。在說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
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數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組成方法,還會把方法并成又如,個數字,我讓學生編一套操來形象的展示這個數。可以用身體,手等。在第二天的匯報交流時,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每個數字在學生的深動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
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房間里的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同時,學生又對分好類的東西放在哪里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并能說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后。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和分類帶來的方便。
二、不足與困惑。
我雖然在師范的學習中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并不適用。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學生一聲高于一聲,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在本學期我試過用嚴厲的教學態度,也試過用溫柔可親的教學態度。
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學期,我也許應該運用“嚴”和“松”并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但何時“嚴”何時“松”是我作為新教師要在今后幾年里好好探索和把握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我希望是在一年級能用到課件的課都用課件演示生動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樣,課堂紀律也會好很多,但是由于時間的問題,我所做的課件都比較簡單,無法真實再現生動的畫面,再者,從網上下載以及和各位老師交流課件還不夠,這是我在下學期要努力的方向。
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特別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于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說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三、方法與措施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
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于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由于我們是農村的學校,家長不太重視孩子在家的學習,學校教育和家庭學習達不到一致。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學校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總之,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議。希望下學期我會有所進步。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4
一、教學時我能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學以致用。
三、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發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于接收。
反思四:認識1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名師孫瑛老師和唐艷芳老師前來指導,心中倍感壓力。經過第一次授課后,孫老師和唐老師都給出了不少建議,我對課件和教案做出更改,在后面的三次授課中,一次次進步,每次都有不通過的收獲。在此,特別感謝這兩位老師的指導和同年級老師的支持。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數數和數的組成。大部分學生都有口頭數數的經驗,但是這種數數大都屬于唱數的水平,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從學生的認識基礎出發,開始讓學生猜一猜一堆雜亂的小棒有多少根,再讓學生實際數一數,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數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拐彎數的下一個數是幾十以及幾個十是幾十。然后讓學生自己說說是怎樣數出100根小棒的,明確100的基數含義,同時讓學生在數物品的過程中對計數單位一、十和百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認識數的時候,我們借助了一個好幫手 10,肯定10根10根數的方法,告訴他們每十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現了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比較順暢地理解了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
本節課內容及目的是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會正確的一個一個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認識計數單位百,了解10個十是100,這節課主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并對數的組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總之,對自己的教學,我要加強反思,努力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是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取得進步。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5
其實,這個反思,早就應該寫出來了,不過,由于實在有點忙,所以到現在和第二單元同時出來。
第1單元,是10以內數的認識,屬于小學數學的起始內容,也是今后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知識基礎,更是以后學習更復雜的數學計算的基礎,所以總體說來,這部分內容是非常關鍵的。
多數孩子,由于平常生活中接觸到這部分內容較多,所以掌握得也很好。
不足之處:
1、在按順序寫數時,倒著寫,寫單、雙數時容易出現問題。可以是在平常生活中,孩子們接觸到單、雙數的機會較少導致,今后應加強練習。
2、比多、比少時,部分孩子存在不清楚誰前、誰后的問題。
3、圈出“幾個”、“第幾個”時,較容易出現問題,特別是要求從“后面”數時。
4、個別學生對10以內數的組成,不太熟練。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首先應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并且應多次練習,在練習中再次發現出現錯誤的孩子,再進行個別輔導,對于單元測試中不達優秀的孩子,進行平行性測試,力爭讓全部孩子都能達到優秀。
另外,還有幾個孩子在寫字時,書寫得較潦草,字跡極不工整。這些孩子應與其家長聯系,爭取家長的支持,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一年級《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1-17
數學10的認識教學反思08-10
數學6、7的認識教學反思11-11
《面積的認識》教學反思10-29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2-04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3-16
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6篇12-25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12-18
《認識昆蟲》教學反思12-27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