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1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這一單元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說它重要是因為它將是第四單元的基礎,說它是因為概念太多——因數、倍數、偶數、奇數、質數、合數再加上2的、3的、5的、2和5、2、3和5的倍數的特征等,讓學生應接不暇,要將這些抽象的知識教給學生,很難聯系生活實際,只有舉例說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抽象概念能力。
(1)新課標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從除法算式的觀察中引入本單元的學習,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過乘法算式來導入新知。
(2)“約數”一詞被“因數”所取代。
(3)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過除法算式來引出整除的概念,每個除法算式對應著一對有整除關系的數,如b÷a=n表示b能被a整除,b÷n=a表示b能被n整除。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實際上,由于乘除法本身就存在著互逆關系,用乘法算式(如b=na)同樣可以表示整除的含義。因此,新教材中沒有用數學化的語言給“整除”下定義,而是利用一個簡單的實物圖(2行飛機,每行6架)引出一個乘法算式2×6=12,通過這個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這樣,學生不必通過12÷2=6得出12能被2整除,進而2是12的因數,12是2的倍數。再通過12÷6=2得出12能被6整除,進而6是12的因數,12是6的倍數,大大簡化了敘述和記憶的過程。
自認為今天早上第二節課自己上得挺不錯,至少挺順。從出示乘法算式,如2*6=12,認知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然后仿例說說3*4=12,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再找12的其他因數有哪些?學生自主舉例說說因數和倍數。提示注意點:討論的是在整數的范圍內,不包括0。
按理說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差不多了,會模仿說,會舉例。但當我出示36和9,說說誰是誰的因數卻不會做。我卻愣了。這很難嗎?雖然教參中說因數和倍數是建立在整除的基礎上,但對于新教材卻不再提起整除這一概念。那我該怎么講呢?
只能講36可以寫成9*幾的形式,再看著乘法算式說誰是誰的因數。雖然學生有點明白了。但我說覺得有點繞。
課后反思能否在認知因數和倍數時,再添個環節如:3*4=12還可以寫成除法算式,12/3=4
12/4=3,我們也可以說12是3和4的倍數,3和4是12的因數。從中你對因數和倍數有什么自己的理解,通過讓學生說,逐步體會到,誰是誰的因數中的這兩個數是成倍數關系的;且一般情況下這兩個數中大數是小數的倍數,小數是大數的因數;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如果能這樣深化一下,遇到剛才諸如此類的題目,學生的判斷方法可能更直接一些,只要這兩個數除一除商是整數的,那么小數是大數的因數,大數就是小數的倍數,可能不會這么淆。
所以通過這堂課我體會到,教學不能光是按著教材來教,還是要通過自己的深加工,但是有時也只有在上過課以后從學生作業當中,才會體會到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之處,也才會體會到什么地方是自己該深入挖掘的地方。
《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因數、倍數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內容較為抽象,為讓學生理清各概念間的前后承接關系,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在學習《因數和倍數》這節課時,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系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
因數和倍數是最基本的兩個概念,理解了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對于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等結論自然也就掌握了。因此,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情景圖引出乘法算式2×6=12,讓學生在多說中體會、理解乘法算式中兩數之間的因數與倍數的關系。學生在交流中輕松地理解了兩數之間因數與倍數之間的關系,同時引出12的所有因數,讓孩子感受到用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為后面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做好鋪墊。
二,引導孩子在自主探究中學習新知
在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時,讓孩子們動腦思考,小組合作中探究方法,孩子們想出的方法很多,充分發揮了他們智慧,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中優化了方法,孩子們在體驗中逐步掌握了方法,學得深刻,方法熟練。
三、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動腦思考、觀察,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究學習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一些特殊的例子,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總結概括一些概念,逐步形成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能力。
《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3
復習課是教學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課型,對夯實學生的基礎、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復習課不是新授課的簡單重復,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與新授課同樣重要的作用,但是又與新授課有著本質的區別和聯系。復習課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反饋矯正、展示交流等環節,復習時,要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整理知識結構,把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從而把點狀分布的知識連接成線,如同把散亂的珍珠穿成了漂亮的珍珠鏈,拿起一顆,就能連起一串。如何上好復習課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下面是我在復習四年級下冊第九單元《倍數與因數》時,兩次不同的主要教學過程及本人對這兩次課的印象和反思。
第一次教學是這樣的:我先請學生回憶這個單元學習了哪些內容;接著讓全體學生背誦了倍數、因數、偶數、奇數、合數、素數等概念和是2、3、5的倍數的特征;最后,出示了很多類型的習題,如找倍數與因數的,判斷素數與合數的,根據2、3、5的倍數特征填數的……。
整節課教師忙得不亦樂呼,幻燈片換了一張又一張,看起來似乎什么內容都復習了;學生就像趕集一樣,做了這一題又忙哪一題,但收獲甚微。
這次是蘇教版教材的第一輪使用,我這個從事多年人教版教學的老教師雖在新課改培訓中加大了新課程理念的學習,但因多年產生的教學習慣而很難有所真正的改變,是基于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認為單元復習就是由教師帶領學生把知識點再全部掃描一下,多設計一些習題,讓學生反復操練,只有讓學生當上了熟練工,才能應付考試。而這種炒冷飯的復習課,忽視了重點、難點,學生茫然地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學習沒有了主動性,教學效果當然不樂觀。
第二次教學時,我在復習課前先讓學生反思自己本單元的哪些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哪些知識還掌握得不好并整理成書面材料。在批閱了學生整理的書面材料后,發現比較集中的問題是:寫一個數的因數寫不全,判斷一個數是否同時是2、3、5的倍數時有困難,對于一些特殊的素數、合數與奇數、偶數的特征掌握不好。因此,復習時,我先請每個學生任意寫一個兩位數,寫完后觀察這個數有什么特點,并結合這一單元學到的概念說一說。然后出示了一道開放題:“誰能根據11、15、21、37、45、48、57、60、83、90這些數提與本單元的知識有關的問題?’學生思維活躍。有的提:“請判斷哪些是素數,哪些是合數,哪些是奇數,哪些是偶數?”有的提:“請寫出這些數中每個合數的全部因數。”有的提:“這10個數中,哪些數同時是2和3的倍數?哪些數同時有因數3和5?哪些數既是2的倍數又有因數5?哪些數同時是2、3、5的倍數?”每次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都及時組織學生完成練習。接著,教師在黑板上寫下48□,讓學生繼續思考:要使48□既有因數2,又是3的倍數,□里應該填多少?有學生說0、2、4、6、8都可以。有學生馬上反駁說,2、4、8都不可以,只能填0或者6。教師追問原因,相機復習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接著出示問題:”如果要使□48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里應該填多少?”學生討論完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觀察、比較48□和□48,同樣要填一個數字,使它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為什么答案不同?”有了前面的對比練習,學生終于明白在口填數的訣竅所在:既要考慮整除的特征,又要觀察數字所處的位置。這時,教師強調要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要求每個學生拿出錯題集,先自己復習,然后以同桌兩人為一組,出題考對方,教師巡視指導。
課堂上不時有學生間的爭論,有學生舉手請教老師、有同學之間的互助,每個學生學的都很積極主動,全然沒有復習課的單調枯燥之感。
這次的復習是基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本著尊重學生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先學后教,抓住重點、難點,設計有層次的習題,舉一反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求習題的多樣繁雜,但求激活每個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在自學中學會發現、在傾聽中學會理解、在討論中學會思辨。
《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4
想要上好一節復習課,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既要全面,詳細的了解學生的認知現狀,又要科學的安排復習程序;既要切實培養學生建構知識網絡的能力,又要努力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滿意之處
(1)充分關注了學生的知識基礎
課前我就組織學生自主整理,一方面可以確保學生對將要復習的知識進行充分的回憶;另一方面通過檢查學生作業,可以真實的了解到學生對知識整理的現有水平,從而找準學習的起點,為課上理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因數與倍數”這一章的內容雜,概念多,所以我采用了小組合作整理的學習形式,降低了整理的難度,有效保護了學生的整理熱情,在這里選擇小組合作學習,是想讓學生在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中,思維得到開拓,智慧得到碰撞。
(3)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整節課,我覺得學生們興趣還是很濃的,尤其是破譯老師的手機號碼這個話題。其實,我認為學生喜歡的課堂才是我們老師最應該去追求的課堂。
2、遺憾之處
(1)因為這節課既要帶領學生復習整理,又要訓練一些相對應的練習題,容量是有點大,時間很不寬余,這里安排不夠恰當。
(2)、由于學生人數有點多,一節課不可能每個同學都能上臺展示,所以致使個別學生的個性沒有充分表現出來。
3、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需要多讀書,多學習,多實踐,課堂教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我只有不斷的進步,否則就論為門外漢了。
《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5
今天我把《倍數和因數》這個單元上完了,這個單元的內容教材上安排了7課時,可是我卻上了10課時。在上這個單元之前我就意識到這個單元的概念比較多,學生肯定會產生混淆。于是我在上課時特別注意了每個概念的講解,盡可能的讓學生體會每個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這個單元上完以后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倍數和因數”與“倍數和約數”這兩種說法讓我搞不清。
“倍數和因數”與“倍數和約數”這兩種說法讓我搞不清。我記得以前教六年級的時候,書上說的是“倍數和約數”,而不是現在的“倍數和因數”。我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弄清楚為什么現在的書上為什么要把“倍數和約數”改成“倍數和因數”。不過我現在正在上網查資料和請教別人,相信要不了不久我會把這個問題給搞清楚的。
二、為什么本冊書上在講“倍數與因數”的時候不提整除。
我的頭腦也許還受以前書的影響,我認為說到“倍數與因數”必須要談到整除,似乎只有談到了整除,才有資格說到“倍數與因數”,但是我在實際上課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書上在這里不提整除的好處。但是我的心里也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國標版教材到底在什么時候什么數學環境下才提出“整除”這個概念的,我現在期待在國標版的教材上看到“整除”這個概念。
三、3的倍數的特征怎樣讓學生發現出來?
我在上課的時候發現學生能很容易的發現2和5的倍數的特征,對于3的倍數的特征,學生就發現不了了。我感覺書上的那種方法比較機械,肯定會有一種更好的方法能引導學生找出3的倍數的特征,只不過到現在我還沒想出來,不知道誰有好辦法能告訴我一下,在這里我先謝謝了。
四、我覺得這個單元上完以后,一定要讓學生搞清楚“偶數與奇數”是對應存在的,“素數與合數”也是對應存在的。這兩組數之間不能搞混淆。這兩組數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它們的分數標準不同,當然它們之間也有交叉的部分。我這個單元上完以后,給學生做了這樣的一組題目。
1、4這個數可以怎樣稱呼?
(學生的回答是:可以稱它為偶數、合數、自然數,還可以稱它為整數)
這道題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到同樣一個數,由于看的角度不一樣,它就有不同的名稱。
2、判別
(1)、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2)、所有的奇數都是素數………………………()
(3)、所有的合數都是偶數………………………()
(4)、所有的素數都是奇數………………………()
這一組題目做下來,我感覺對于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單元的概念還是很有幫助的。
成功之處:先讓學生看主題兔,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然后采取自學的方法,讓學生自悟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及因數和倍數所指的數的范圍。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因數和倍數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整個教學過程有收有放,收放適度。
不足之處:在鞏固新知中,第3題:在36、4、9、12、3、0這些數中,誰和誰有因數和倍數關系。學生的解答出現遺漏現象。
聽教師說,這部分內容現在的教學設計與以前的不一樣了。以前是以定理的方式出現的,而現在的教材則從形象入手“用12個同樣大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擺法表示出來,并在小組里交流”。也就是說現在的教材讓學生借助舊知——乘法與除法算式來學習新知——倍數與因數。當時,那位老師說:“學生能弄清倍數與因數嗎?”當時,我根據自己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與接受程度回答的是“還好”。就我對這本教材的理解,我覺得教材從直觀入手來教學新知,還是比較合理的。
首先,對于一個10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抽象理解水平還沒有到能直接接納定理的程度,或者說小學數學教學的任務更多地在于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與基本的數學經驗,主要不是掌握抽象的定理。他們學習數學的道路還很漫長,我們小學教師的重任在于傳達給學生這樣一個聲音:數學是好玩的、更是值得玩的!
在課后的檢測中,我教的兩個班中,只有一兩個學生把倍數和因數弄反了。而且學生對于似乎抽象的數興趣濃厚,激情滿滿。現在想來,教材關鍵在于厘清倍數、因數的內在聯系與區別,用更接近學生生活的.直觀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枯燥的數學內容。我在說明倍數、因數與自然數的依存關系時,舉的例子是:我們能說××是兒子嗎?××是弟弟嗎?……。這樣使學生明白我們應該說的是××是××的倍數、××是××的因數。
當然,這一節新授課的容量是很大的,上課時只是滲透了倍數、因數的概念與基本特點。因此,我們還需要對這部分內容進一步鞏固。
《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6
有關數論的這部分知識是傳統教學內容,但教材在傳承以往優秀做法的同時也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動。無論是從宏觀方面——內容的劃分,還是從微觀方面——具體內容的設計上都獨具匠心。因此,在教學中,我有兩點最深的體會:研讀教材,走進去;活用教材,走出來。《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過除法算式來引出整除的概念,每個除法算式對應著一對有整除關系的數,如a÷b=n表示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而現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沒有用數學語言給“整除”下定義,而是利用一個簡單的實物圖引出一個乘法算式,通過這個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這樣編排對于學生來說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數和倍數是揭示兩個整數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關系,在課前談話中我利用一個腦筋急轉彎,捕捉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因數倍數相互依存的關系。
教材上,探究因數這部分的例題比較少,只有一個:找18的因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進行了重組教材,先讓學生根據乘法算式“一對對”地找出15的因數,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探究18的因數。通過“質疑”:有什么辦法能保證既找全又不遺漏呢?讓學生思考并發現:按照一定的順序一對對的找因數,能既找全又不遺漏。進而又借助體態語言——打手勢,讓學生說出30和36的因數,達到了鞏固練習的目的。又明確了像36當兩個因數相等時,只寫其中的一個6。這樣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材在編排上雖然對于學生來說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但這部分內容學生畢竟初次接觸,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難掌握的內容。本來計劃因數與倍數(12-14頁)一節課講完,實際操作一節課只能揭示出因數與倍數的概念、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一個數的因數的特征(12-13頁)。下課后,與 成老師交流,她與我有同感。可從各種資料上看了許多教學設計,都是在一節課講3頁,我想,新內容概念多,一節課講完,學生確實吃不消。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打好前面的知識基礎,第二課時講求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以及一個數的倍數特征自然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并且還有充足的時間對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一個數的因數的特征和求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一個數的倍數特征進行對比,從而強化所學知識。
所以我認為,課堂容量大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缺少當堂反饋的時間,過大的容量使學生學的不夠深入。我們教師總是想在一節課中讓學生掌握盡量多的知識,其實這樣反而會減少學生的思考時間,也使老師無法照顧差生,知道差生接受的程度,今后要多思考怎樣合理安排。
《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7
教師在教學時做了如下一些努力:
(1)捕捉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間的關系。數學課堂中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表達,離不開教師的培養,今天在教學前,教師讓學生學說話,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概括能力和對事物間關系的理解能力。因為今天教學的倍數和因數是講述兩個數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關系,于是教師利用課前談話讓學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關系,課中遷移到數學中的倍數和因數,這樣設計自然又貼切,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又幫助學生理解了倍數因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
(2)改動呈現倍數和因數概念的方式。書上用12個小正方形擺長方形,然后自己用算式把擺法表示出來。由這些乘法算式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數關系的存在,從而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并為下面學習如何找一個數的倍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還出示了一個除法的算式,讓學生來找找倍數和因數的關系,這樣不僅溝通了乘法和除法的關系,也讓學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據乘法還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數和倍數。
由于這節是概念課,因此有不少東西是由老師告知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完全被動的接受。當學生認識了倍數之后,教師進行了設問:8是4的倍數,那反過來4和8是什么關系呢?盡管學生無法回答,但卻給了他思考和接受“因數”的空間,使學生體會到8是4的倍數,反過來4就是8的因數,接下來2和8的關系,學生也迎刃而解了。
《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8
我執教的四年級數學拓展平臺《因數和倍數》一節,這一內容,學生初次接觸。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首先以貼畫為素材,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抽象到抽象,從數學到數學,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充分學習、利用、挖掘教材,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這節課另一個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在引導學生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我借助學生開課擺的12個小正方形,寫出的三個乘法算式。首先引導學生找12的因數,我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構建新知。出乎意料的是學生竟然用口訣,乘法和除法等等方法找出12的因數,找到兩個因數非常接近,緊接著師生互動,交流討論出12的所有因數。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了找一個數的所有因數的方法。再找9的13的因數,一環扣一環,總結歸納再能不能找出這些數的因數了?學生說不能,從而引出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及時運用多媒體將學生找的因數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自己的發現: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教師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借助這一學習熱情讓學生自己學習找一個數的倍數。教師相信學生,學生學習興趣更濃。不僅探討出從小到大找一個數的倍數而且發現了倍數的特點。這一環節教學的成功,也使我改變了教學的觀念——適時放手,會看到學生更精彩的一面。以后教學需大膽相信學生,深入鉆研教材,既備教材又了解學情,作到收放自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9
本單元注意以下七個方面的教學,可以促進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促進學生發展基本思維能力。
1.加強概念間相互關系的梳理
(1)注意因數與倍數的相互依存的關系
(2)質數、合數與因數的關系
(3)2的倍數與偶數、奇數的關系
(4)與大數的讀寫相關聯
如:一個七位數,最高位是最小的奇數,萬位是最小的質數,千位是最小的合數,
最低位是最大的一位合數,其余各位都是最小的偶數。
這個數作( ),讀作( )。
(5)2、3、5的倍數與乘法口訣緊密聯系。
2.要用“活”教材
(1)教學中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教學實踐證明,從單數與雙數入手探究奇數與偶數;從乘法口訣入手,探究2的倍數,探究5的倍數,探究3的倍數,比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
(2)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本單元知識特點的抽象性)
要用歸納推理:就是從個別性知識推出一般性結論
(1)偶數、奇數
(2)5的倍數:5、10、15、20、25、30——個位是0或5的數是5的倍數
2的倍數:2、4、6、8、10、12、14、16、18、20……
3的倍數:
(3)質數、合數:寫出1——20各數的因數進行歸納推理
3.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列舉法:
如:18因數6的倍數:
又如:P16一個數既是42的因數,又是7的倍數,這個數可能是( )
4.教給學生養成“有序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5.注意知識的聯系,與用字母表示數的結合。如:
數A最小的因數是(),最大的因數是()
數B最小的倍數是(),()最大的倍數
6.注意概念的判斷
(1)所有自然數.不是奇數,就是偶數()
(2)所有自然數不是質數,就是合數()
(3)所有奇數都是質數()
(4)所有偶數都是合數()
7.注意發散思維的培養
31□是5的倍數,這個數可能是( )
75□0是3的倍數,這個有( )種情況,它們是( )
2□6□是25的倍數,也有因數3,這個有( )種情況,它們是( )
8.在學習方法上盡可能讓學生利用“學案”進行課前探究,課中探究,從探究中學習和掌握知識。如質數與合數
《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10
這段時間我參加省領雁工程數學骨干班學習活動掛職鍛煉活動。今天是上課實踐,我執教了《因數和倍數》在完成教學后總的來說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在與指導師進行交流和自己對本課進行了反思后,發覺自己有幾個地方處理得不到位,可以進行改進:
1、課前我認為此課的知識點較多,因此認識倍數和因數、找因數作為本課的主要知識點,找倍數則不放進去,而是放到下一課。但是根據課堂教學的情況來看,完全可以把找倍數這個知識點放進去,因為找倍數這個知識點不難只要5、6分鐘處理,而且缺少了這一塊內容課堂感覺不太完整。因此第二次試教時我將把這個環節放進去。
2、課堂引入環節,我采用了純數學的引入方式,但是這樣的引入不夠好,其實可以采用張齊華老師曾經使用過的圖形結合的引入:用12個小正方形搭實心長方形,這樣的引入不僅可以圖形結合地引入因數倍數,而且可以比較自然地讓學生感知限制因數倍數研究范圍為非0自然數這個知識點。下次上課我將用張老師的引入方式引入,學習比較好的課例中的好的環節。
3、在課堂中有一個環節我讓學生同桌互相寫乘法算式說因數倍數關系,有一個學生寫了1×1=1,我只是簡單地反饋這個算式比較簡單好說,其實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算式,因為1很特殊,他的因數和倍數都只有一個,就是他本身。我應該要抓住學生的這個生成,進行引導讓他們觀察這些數的因數個數,從而為以后教學質數和合數進行潛在滲透。
4、在這節課中我例題與例題之間比較離散,練習不緊密,導致教學時例題與例題之間跳躍性比較強,聽起來比較散,不集中,主線不分明。因此我在下一個例題設計時把這些知識點整合整合在一個材料中,增強連續性。
總的來說,今天教學后我感覺本課還有很多課挖掘的地方,我在下一節課中將針對這些地方進行改進,使課堂效率更高
【《因數與倍數》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因數與倍數》小學教案10-22
因數和倍數數學課件08-07
關于因數與倍數的單元測試題08-14
五年級數學下冊因數與倍數的復習資料09-01
《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反思11-10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2-23
數學教學反思10-28
數與倍數說課稿11-04
《用數學》教學反思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