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方程》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方程》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方程》數學教學反思1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這句話中包括兩個條件,一個是”含有求知數”一個是“等式”。因此,“含有未知數”與“等式”是方程意義的兩個重要的內涵。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就要圍繞著這兩處條件,設計教學。
一、創設情境,在實際天平的操作中等到等式,并在實際操作中得到方程。
為了加深學生對等式的理解和掌握,采用教科書的設計意圖和設計,用天平的平衡找到兩邊物體質量相等,從而得到等式。為了讓我們的設計更貼近我們的生活,直接用我們的粉筆列道具,來稱粉筆的重量的過程中得到不等式和等式,含有求知數的等式(方程)。一步一步,讓學生從淺到深,一點一點掌握知識,得到要掌握的知識點。從而學會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二、通過比較和斷定,從而加深對方程的理解。
斷定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要從兩個條件入手,一是“含有求知數”二是“等式”,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從而學生互相問,這個為什么不是,哪個為什么不是。含有求知數:5Y不是方程,因為不是等式。5+8=13不是方程,因為沒有求知數。所以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求知數。
X+Y=Z也是方程,因為含有求知數,并且是等式。Y=5也是方程,因為含有求知數,并且是等式。
三、在觀察天平平衡列式過程中建立方程的概念,不僅要了解方程的外在特點,更要理解方程的意義。
從判斷等式方程到借助現實的相等情境寫出方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學生在把實際問題的等量關系用符號化抽象成方程時,不僅感受了方程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也體會了方程的本質特征,從而鞏固了方程的概念。
《認識方程》數學教學反思2
《認識方程》是學生學習代數初步知識的開始。教材運用豐富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具體情境中的等量關系,并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這些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義。
《認識方程》是在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了解方程的含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本課的教學在學生日后學習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及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學生學習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起始課,在本單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介于以上認識我對本課進行了一些設計,通過教學感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鞏固復習,鋪墊新知”這一部分通過填空和分類,讓學生了解“等式、不等式、代數式”等概念,為后面區分方程和等式做一個鋪墊。
1、填空:3.6+2.1○7.7-21.6×5○5×1.638.4×0.2○38.45.9÷0.1○5.9
t與8的和:b除42的商:
2、進行分類,出示名稱(等式、不等式、代數式)
二、在認識方程之前就讓學生辨認方程,了解學生對方程的認識程度,也激發學生學習方程的欲望。(你們能判斷哪些是方程嗎?
① 6+x=14② 3×42=126③ 60 +23 ﹥ 70④ 8+x
學生有爭議沒有關系,帶著疑問學習新知。師:“到底誰說的對呢?讓我們一起去找答案吧!”)
三、列方程最困難的就是找出等量關系式,為了讓學生能較好的掌握等量關系,在教學三個例題中我都按照一個步驟去引導學生解決這類問題。(1)先找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2)用字母表示未知數。(3)列出方程
四、注意了細節的引導。例如未知數不要單獨放一邊;未知數最好放在左邊,便于計算;等式與方程的關系等等。這些內容在新課中一一解決,學生掌握較好。
當然一節課總有不足的地方,這節課也不例外。比如方程的概念的出示就比較死板,其實當學生說到哪里我就應該順勢逐步完善概念,不一定非要在預定的時候出現,應該更靈活一些。
《認識方程》數學教學反思3
本節課,我是嘗試了前置性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學中創造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多次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有機會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并且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尋找等量關系的能力,為以后運用方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練習設計上不僅安排了歸納性的練習,也安排了對比的練習及綜合性的練習,對學生所學知識有意義延伸和拓展,是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與數學中的生活,注重提供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去嘗試,鼓勵學生去思考去創造,這樣的設計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留給我三點困惑。
第一,概念引入時,教材中設計了三個問題情境,運用天平平衡尋找等量關系,利用盤秤來尋找等量關系,利用一壺水倒成兩熱水瓶多200毫升,找出等量關系,然后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等量關系。沒有出現不等式。而我在教學中,出現了等式。因為我覺得不等式是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其次不等式的引入能從另一個角度來體會等式的含義。可是不等式,是否會干擾等式的理解,占用學習等式的時間等等,對于不等式,有沒有必要引入,該引入多少,這是我第一個拿捏不準的。
第二,北師大的教材,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對等量關系的態度很隱晦,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只言傳不意會。而方程的教學核心就是尋找等量關系,并用方程的形式表達出來。某種意義上,從這節課,就得把關系堂堂正正地說出來,而且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何實現有隱晦到明白的這個轉變,如何把以前欠下的從這節課開始慢慢補上?
第三,對于習慣于算術思維的學生,太喜歡寫175-21=X這樣的方程了,究其原因,是受了算術思維的干擾,不能將一個抽象的、假設的.、虛構出來的、用字母表示放進運算過程中,把一個未知的當成已知的,來建立相等關系,來進行推理,求出假設的未知數。這樣的方程如何進行引導?這是我難以把握的。
《認識方程》數學教學反思4
方程是個建模的過程,怎么認識方程?學生不認可有文字的、有圖形的等式是方程,怎么解決?
1、方程是個建模的過程,天平可以直接解讀方程,所以從直觀的天平開始
(1)從圖中獲取信息。
(2)發現等量關系。
(3)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4)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達。(數學表達)
2、方程就是講故事。
讓方程回歸生活,在身邊找方程,進一步理解方程意義。把抽象的方程與生活情境建立聯系,讓學生換個思路理解方程。
舉例列方程:生身高145CM 師身高:XCM 師比生高35CM 生:X-145=35 X-35=145 145+35=X 為什么學生喜歡145+35=X的表達?那是因為對算術思想根深蒂固。
對“方程”的整體建議
1、準確把握內容定位,正確理解其價值。
2、有效開發教學資源,為課堂所用。
3、方程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心作好過渡。
讓抽象的直觀起來,讓枯燥的生動起來,把孤立的聯系起來!
聽了吳老師講的《認識方程》一課我有很多的收獲。方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小學階段學習的重點,對于學生將來的初中階段學習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吳老師首先借助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天平的概念,雖然只是一個天平圖片和幾張水果圖片,幾個砝碼,普普通通的一節數學課卻讓吳老師演繹地如此精彩!。
在教學過程中,吳老師先問針對方程想知道些關于方程的什么內容,引導學生說出什么是方程,有的學生可能在書上看到過這句話,知道“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但對于方程真正表示的意義卻不知道。吳老師用簡易天平和肢體語言表示平衡與不平衡,然后告訴學生每人心里都有一個天平。通過放水果的游戲,讓學生寫出一些等式與不等式的關系式,然后通過分類,明白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真正明白了方程的意義。課堂上吳老師面向全體,關注學困生,關照課堂上沒有注意聽講的學生,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全體學生都能跟上集體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與展示活動中,學生快快樂樂、真真實實地構建知識的模型。
總之,通過聽、看、感受吳老師的課堂,我真正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我將在以后教學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要以熱情的鼓勵、殷勤的期待,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思維共振,情感共鳴。要用真誠的愛心去感染孩子們,貼近孩子們的心。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引導下,以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把學生推到自主學習的舞臺上,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認識方程》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1-17
數學10的認識教學反思08-10
數學6、7的認識教學反思11-11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范文】12-25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2-12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8-28
幼兒園大班數學認識時鐘教學反思12-25
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6篇12-25
五年級數學《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10-08
五年級數學《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