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 篇1
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是“留心觀察,就會有新的發現”。寫作要素是“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昨天上了《蜜蜂》一課,這篇無法作為教授概括段意的例子,但可以作為習作例文讓孩子學會如何把實驗過程寫清楚。所以今天就順勢將《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上了。
一二年級寫想象寫話,看圖寫話,是因為低年段的孩子想象力天馬行空,而三年級的孩子,剛好處在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過渡的階段,要開始練習寫觀察紀實作文。“學會留心觀察”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訓練的一個品質。三下這本書,我看了下目錄,總共安排了《我的植物朋友》、《我做了一項小實驗》、《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三篇習作,分別從觀察物、觀察事、觀察人三個角度來對孩子“留心觀察”的這個能力進行多方面的訓練。
教學流程:
以《雞蛋浮起來了》的視頻為例,引導孩子如何將實驗過程寫清楚。視頻很短,才一分鐘。孩子們很難想象一個一分鐘的視頻要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要怎么辦。這里奠定了一個“畏難情緒”基礎,為他們之后體驗到創作的成功感做了一個情緒上的轉折鋪墊。
一、播放視頻(2秒鐘展示了實驗準備的東西)
實驗準備
問:這個實驗需要什么?
生1:食用鹽、一杯水、雞蛋、小棒
師:如果你能像一杯水那樣把其他東西的數量詞補上去會更具體。
生2:一包食用鹽、一個生雞蛋、一根筷子、一杯裝滿水的杯子(同學糾正:是一個裝滿清水的杯子)
到這里,孩子已經慢慢對如何將事物寫具體有點感覺了。我還表揚了那個及時糾正的同學,說明有認真聽,且能夠在其他同學的基礎上適時補充自己的想法,正確運用數量詞,而且“清水”用得很好,說明了水的狀態,如果是渾濁的水呢?孩子們反應過來,那就比較不好觀察拉,清水比較好觀察。所以,寫清楚事物的性質很重要。
雖然這個孩子可能就是這么隨口一補充,但是教師的引導就給了他們一個這樣的思考方向,原來要寫清楚東西還不是隨便加幾個詞就完事的,要符合事實根據,還要有一定的邏輯。有了這個基礎之后,后面的孩子又提出補充了。
生3:老師,我覺得雞蛋可以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生雞蛋”,而杯子必須要是“一個裝滿水的透明杯子。”我點出“透明”和剛剛的“清水”一樣都很重要,是為了便于我們觀察。
關于“實驗準備”的視頻就兩秒鐘,討論了可能十分鐘,花的時間較長,但是要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思考的支架,如何一步步把事物寫清楚的思維支架。可能很多定語是不需要補充的,但是還是思維的訓練,先放再收的原則。
二、開始進行實驗:
這是重點,已經能預測到的是,如果不指導,孩子們肯定還是無話可說。然后三五句寫成一段話,就結束文章。或者一大段到底,沒有分段。所以,在實驗前,先讓他們將整篇文章分成三個部分(學習《蜜蜂》):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實驗過程可以按照“首先……接著……然后……最后”的順序依次分成四段。每一段都加上自己的觀察現象及產生的思考。
開始實驗
1、繼續放視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把一個雞蛋放入水中。
師:說話說完整。誰?
回答問題不完整是孩子們經常犯的毛病,這是需要課堂上經常訓練的。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說規范的、通順的、簡潔的話語,對于他們形成良好的語感有很大的幫助,再形成書面語言也就相對容易。
生1:我拿起一個雞蛋放入水中。
師:這下完整了,怎么拿的,誰補充?
生2:我慢慢地拿起一個雞蛋,慢慢地放入水中。
問題2來了,學生經常會前后用的'詞語一樣,詞匯匱乏地問題嚴重,于是適時引導:前后都有“慢慢”,如果能換個詞語會更好。
生2:我輕輕地拿起一個雞蛋,慢慢地放入水中。
師:很高興你沒有說慢慢地拿起雞蛋,輕輕地放入水中。你說的更合適。
前半節課我把速度放慢,是為了孩子們有時間停下來思考,思考我可以從哪些角度去把一個事物寫清楚。事實是,孩子們在慢的節奏當中,展開了快的“語言爆發”。
生3:我輕輕地拿起一個不大不小的生雞蛋,慢慢地放入水中,他就像潛水員一樣,潛入水中。
看他們還停留在“從拿起雞蛋”到“放入水中”這個環節。于是,我又加了個環節,拿起一塊黑板擦代替雞蛋,讓孩子們觀察我做的動作。很快。有人補充了。
生4:我輕輕地從桌子上拿起一個不大不小的雞蛋,放在手中掂了掂,大概五六十克吧,將他慢慢地放進水中。
思維在這里慢慢地打開,其實就是將動作0。5倍速去觀察了。這類細節描寫可以定期找視頻片段來進行小練筆練寫。
2、有了前面“實驗準備”和“首先”的[教]的鋪墊,接下來的“接著”“然后”“最后”的步驟就可以作為[扶]和[放]的過程讓孩子自行展開寫。
繼續播放視頻。你觀察到了什么?
生1:接著,我拿起一包鹽,剪開了個小小的口子,怕剪大了一不小心就倒多了,將鹽小心翼翼地加入水中。
這個孩子已經找到感覺了,并不知不覺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但當時他并不知道自己隨口一說的一句話也可以寫進去,我就抓住他這句話,評價“靈感那么重要,一不小心就飛了,所以啊,你內心里那些不經意間產生的想象,一定得及時記錄下來,否則就太可惜了。”并提醒他晚上一定要記得將“怕剪大了一不小心就倒多了”這句話寫進去。
后面的步驟,因為時間關系下課了,就沒有指導那么仔細了,只是讓孩子大概討論了一下攪拌的過程,在攪拌過程中觀察到的變化以及產生的想法。
三、課后反思:
三年級的孩子處在習作階段,作文是一種能力,是能力就需要練,需要有步驟的,有系統的,一步步地練。這個過程需要老師一步步地帶,所以在前面的步驟,我給了思考的拐杖引導他們思考可以通過哪些方面來一步步將句子寫具體了,孩子們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有話不知道如何說,甚至不知道自己有話說。這兩個都需要教師一步步地引導他們發掘出來,需要老師搭建各種各樣的支架教他們怎么寫,然后再由他們自由創作。
實驗的過程大同小異,但是思維的內容卻是千奇百怪。我說,同樣一個實驗,你們能寫出獨一無二的點就在于你們腦袋里那些看不見的東西,那些像“怕剪大了一不小心就倒多了”這樣稍縱即逝的靈感。
表面看著是在訓練寫作技巧,其實是在訓練孩子們的思維。寫作就是作者思維邏輯自洽的能力體現。如何將思維可視化,才是我們要一步步思考并實踐的過程。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 篇2
這次習作是“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是介紹你熟悉的或最近做的一項小實驗。
我指導學生首先回憶以前做過或看過比較熟悉的實驗,利用教材中的表格完成實驗的回憶過程。其次在寫的時候應該認真細致地考慮是要寫什么實驗。最后,要有一個動手制作的過程指導學生如何才能把過程敘述清楚,應該寫清楚哪幾方面。選擇那些成品令人喜愛的制作去敘述,選擇十分有趣,令人豐富頭腦,回味無窮的`實驗進行描寫,因為這樣的實驗,你本身就十分喜歡,敘述起來就會把你所知所感傾注于筆端,越寫越有勁,而讀者也會從你的記敘中感到其中的竅門及奧妙,讀起來也會津津有味。
不管制作還是小實驗都應把需要準備的用品敘述清楚,尤其要注意的是敘述當中的條理性及語言的簡潔。在講述實驗所需用具時,要把所用的儀器名稱寫準確。
文章注重詳略得當,制作的過程,實驗的步驟才是文章的重點,應具體進行記敘。在敘述過程時,要抓住當時動作、心情進行描述,反映事情發展變化,尤其制作壞了,或實驗失敗后人物神態、心理活動的描寫更是必不可少的。在敘述過程時千萬不能像列條文似的,這當中可以穿插一下老師的言語、神態及
同學們的表現,這樣會使文章“活潑”一些。還要注意的是語言表達要力求簡潔明白。
小制作有制作原理,小實驗有其實驗的科學依據,因此,敘述了過程之后,應該把制作、實驗的原理準確地表達出來,也可以穿插在過程中講述。
任何活動都會有其目的所在,因此小制作和小實驗對同學們來說是十分有益處的,文章中可以把小實驗中做實驗的心得體會,以及同學中的合作交流寫出來。
總之,寫這篇作文時,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條理性,語言的準確及簡潔。此文也可不按這一模式記敘。比如把實驗與自然課相融在一起,通過課堂上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及同學們認認真真地學習,使一次實驗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展現出來,或聯系班會、科技月等等都是可以的。如果題目為“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文中一定要突出“小實驗”二字。敘述時更應把現場氣氛,同學們被吸引的表情”,在介紹過程中自然地流露出來。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 篇3
周四的作文課上我指導學生寫了第四單元的習作。根據單元要素里明確的目標來看“讓學生學會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是本次習作的重點。
為了降低習作難度,我從學習《蜜蜂》一課開始就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發現法布爾為了做實驗都做了哪些準備,并梳理實驗過程,讓學生體會每一個步驟的作用,感受作者是怎樣把過程寫清楚的。
接著,我又帶學生回顧了近期做的手抄報的過程,讓學生先共同出找出關鍵動詞,然后用上“先…再…接著…然后…最后”等表示順序的詞語去進行練筆。從交回來作業來看,不少同學還是有收獲的。他們有的寫自己拼裝玩具的過程,有的寫做家務的過程,有的寫做手抄報的過程,不管篇幅的長短,都能把過程寫清楚。
有了這一次鋪墊,我感覺習作難度應該不會太大。接下來的關鍵問題就是怎么打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區分清楚表格和作文的區別了。原計劃打算利用科學課上他們做過的實驗來進行指導,但是為了能讓學生明白作文中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猜測來豐富文章內容,我臨時決定要帶著他們再做一個小實驗:摩擦起電!
于是,我在開始實驗之前先拋出了“摩擦能起電,你們相信嗎?”這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用筆記錄自己的觀點和問題。接著,我告訴他們:我們做個實驗,讓事實來說話!
我給每位同學都發了一片舊報紙,然后采訪個別同學心里有沒有什么疑問,并讓他們把自己的疑問列在黑板上。接著讓他們聽我的口令把報紙撕成碎片,并且越碎越好!這時候班級開始像炸了鍋一樣,討論聲四起,我抓住時機去采訪那些一臉疑惑的同學,搜集他們此刻的想法。
最后,我和他們一起拿出一支筆,讓他們學著我的樣子在自己的頭上反復摩擦筆的一端。一分鐘之后,請他們拿摩擦過的筆端輕輕靠近碎紙屑。“哇!”他們幾乎是同時發出了驚嘆,我告訴他們是靜電吸起了那些碎紙屑……
寫作時,我讓他們既要寫清楚實驗過程,又要寫出自己在做實驗時的心情和想法,這樣才更真實。
這一次作文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完成得快,有幾個觀察特別仔細的'孩子寫:當我把摩擦過的筆頭接近碎報紙時,那些碎報紙竟然“飛”到了我的筆頭上,這太神奇了!還有好奇心強的孩子在文中寫道:我很想知道為什么要在頭發上摩擦,是不是只有在頭發上摩擦才會起電呢?于是我分別在我的褲子上,書皮上,書包上…進行摩擦,我發現……
這是我想要的效果,是我喜歡的學語文的方式。盡管它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能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就是我的動力!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 篇4
在一年的課改實驗中,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努力探索嘗試著把我們新的教學理念深入平時的教學中。現就我平時的幾個教學片段來談談體會:
案例1:
在一年級一冊,欣賞《玩具兵進行曲》的教學中,我先讓他們聽樂曲,然后提問““這支歌有什么特點?學生們各抒已見“節奏快”、“歡快”、“一會兒一個聲音,一會兒好多聲音”、“有趣”……,接著我向他們講述了玩具兵的故事,然后提問:“現在我們想一想,樂曲中,當一個樂器在演奏時,你想到了什么?”這時有幾個學生叫到“是一個玩具兵在走路”,我又說:“那幾種樂器出現呢?”大家爭先恐后的說:“是幾個玩具兵在走路”。我繼續說:“那大家注意沒有,中間有一個很渾厚的聲音,這你想像是什么呢?”這時只聽見一個學生說:’這是一個又肥又胖的大胖子兵”。全班同學都笑了,不等我提問,大家都紛紛舉手,爭先恐后的說:“樂曲熱鬧歡快的時候是他們在跳舞”、“慢下來是他們在散步”……于是我放音樂,讓他們聽第二遍,這次他們紛紛自己模仿玩具兵的樣子,哼著弦律搖晃腦袋,還有的在模信演奏樂器的樣子……此次教學中,我不再采用欣賞課學生聽老師講的模式,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主的探究學習。在教師的啟發下,自己開動腦筋去體會、理解樂曲要表現的東西,這樣既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樂曲的歡快,在愉悅的情緒中得到了美享受。
案例2:
在學習《小雨沙沙》一課時,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這一環中,我首先拿出了十余種打擊樂器:手鼓、鈴鼓、碰鈴、雙響筒、木魚、鋁板琴、沙錘、三角鐵、串鈴等。然后說:“同學們,大家看見了老師拿出的這些樂器,現在大家就以小組活動的形式,來討論一下,你們選擇哪幾種樂器為《小雨沙沙》伴奏?老師來看看哪一組演奏的效果最好。”隨后,每個小組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他們模仿自己選擇的樂器,一塊兒邊唱歌邊演奏。展示的時候,各個組的同學胸有成竹的上臺,選擇自己的樂器,進行展示。每個組都演奏的很好,組合及伴奏的音型各具特色。最后,同學們自己評價,推出哪個組最好。在此次的教學活動中,我著重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讓他們能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進行學習。這種方式大受學生的歡迎,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案例3:
在學習《洗手絹》這首歌時,里面的“媽媽洗衣我也來”,我就啟發學生“平時在家你們還幫助媽媽做過些什么家務?”學生們各抒己見“拖地”、“掃地”、“洗碗”……我又提出:“現在,大家能不能以小組的`形式,商量一下,利用《洗手絹》這支歌來唱唱我們自己呀?”大家立刻分小組編創。在展示的時候,編創的歌詞非常多,“媽媽洗碗我也來”、“媽媽做飯我也來”……同時,我又啟發他們根據自己編創的歌詞,模仿拖地、洗碗等動作編創舞蹈,邊唱邊表演。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著重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讓他們不止局限于學習書中的東西,表現音樂的形式豐富多樣,讓他們的思維更加廣闊。
對于前幾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說還是比較成功的,但還有很多新的理念、方法,我還在摸索、嘗試中,不過我相信,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音樂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 篇5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要樹立以探究實驗為核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實驗探究,通過教師巧妙的引領,使學生了解自然科學奧秘,不斷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從而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以下就結合我的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實驗探究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要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我國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電化教學手段等方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的興趣。如教《米飯、淀粉和碘酒》一課,講到用碘酒檢驗淀粉,我讓每個同學把手洗干凈,再把碘酒涂在手指上消毒,隨后讓各組同學用米飯粒在白色卡紙上擺出花樣圖案。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同學們都驚叫起來:飯粒變臟了,手指也變臟了。飯粒和手指都變了色,白紙上呈現的是深藍色的花,這是怎么回事呢?此時此刻同學們都產生了好奇感,要研究的問題竟是如此奇妙,情緒怎能不高昂,精神怎能不振奮?
二、科學引領,親歷實驗探究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給學生充裕的探究時間,科學地調控課堂,讓實驗教學活而不亂。在探究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他們用眼看、用鼻聞、用舌嘗、用手摸……去發現各種顏色、形狀、氣味、味道的不同,獲取豐富的表象;引領實驗分析,教師要想辦法引領全體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討論和制訂實驗方案,并在合作反復實驗的過程中收集和分析相關信息數據,得出實驗結論;鼓勵制作和創新,教學中如果能鼓勵學生把制作與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教學《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我提供給學生2個小燈泡、2個小燈座、導線、電池、電池盒等材料后,就讓學生自主操作,學生就進入緊張的實驗操作。由于學生有了前面點亮燈泡和畫簡單線路圖的基礎,就設計了許多方案,拿起材料這樣試試,那樣試試。結果,不一會兒,學生就把兩盞小燈泡點亮。經過交流方知道,學生都是用串聯或者并聯中的一種辦法。聽到有別的辦法也能把小燈泡點亮,學生仍躍躍欲試,于是留時間讓學生繼續實驗探索。可見學生積極運用舊知識,潛心探索,課堂教學有條不紊,學生親自下河知深淺記憶深刻。
又如《滑輪》的教學,由于實驗過程比較煩瑣,就安排學生合作實驗。教師鼓勵學生一同商討設計實驗方案,嘗試組裝不同的滑輪組進行對比實驗,在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不同方案的提物體中,讓學生知道什么情況下不省力,什么情況下省力,省多少。學生既分工又合作,緊張地實驗操作、觀察、記錄、整理、邏輯分析等科學研究。在實踐中學到了知識,增強協作交流能力,形成了樂于探究、勇于創新的科學素養。
三、理性辨析,克服認知負面遷移
在知識體系中,學生是在舊經驗的基礎上構建新知識的。已有的知識技能將會對他新知識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就是認知遷移。當個體已有知識技能對新知識的認識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利于掌握即正遷移;當已有知識技能干擾著個體對新知識技能的掌握,它對個體新知識產生不利的影響即負遷移。在實驗教學中,要克服負遷移應引導學生進行概念的辨析、類比;注重引導學生深入觀察、體驗,形成準確的概念并重視知識的鞏固。如學生一見到鯨,就只注意它生活在水中,外形和魚表面特征相似,加上鯨有魚字旁,誤認為是魚類。這種非本質的感知阻礙了學生對鯨是哺乳動物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揭示鯨的本質特征,強調鯨是用肺呼吸、胎生的哺乳動物,而魚是用鰓呼吸、卵生的。通過比較分析使學生明確鯨和魚之間的本質區別。從而深刻理解哺乳動物和魚類的不同特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還必須引導學生將概念和日常用語易混、矛盾之處加以辨析,以此幫助學生擺脫負遷移。
又如學習《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這一課,學生因受生活中這個電的認識的影響,有的不敢進行做靜電實驗,怕會被擊到;有的拿小燈泡在靜電中實驗,看能否產生亮光,這根本是誤解了靜電。老師可以親自梳頭實驗,讓學生明白這個電是不會擊人的。而且靜電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切物質之中。通常物體正、負電荷數量相等,相互抵消,不顯示帶電。而要想使電荷形成電流,讓小燈泡亮起來,那就需要動力和電路。再引導學生做各種摩擦起電的實驗,從而使學生得出正確結論,靜電不同于電流。克服認知負遷移。
四、解放思想,拓寬實驗探究空間
小學科學課的'許多內容是學生身邊常見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現象。活潑可愛的鳥獸蟲魚;千姿百態的花草樹木;河流、空氣污染的考察;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的觀測等等都是科學課的教學知識。這么廣闊的學習對象,這么豐富的材料要把它們盡數搬到課堂上來教學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師生都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不能只囿于課堂,應向課外延伸,乃至走向大自然。讓科學真正成為探索大自然常識的學科。如教學《莖的作用》一課,先帶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不同植物莖的一些變化。請學生選好一棵植物,把植物的莖環切一小段皮后,過了一段時間,跟蹤觀察,切口上部的樹皮逐漸膨大。當學生產生強烈疑問時,老師再給予講解,使學生明白葉制造養料是通過樹皮輸送的道理。這樣將課堂搬到大 自然中,學生通過課外的親自觀察實驗,進一步理解了課內所學到的知識,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使學生在探究中發展。
總之,科學實驗教學中,要擺正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引導學生親歷課堂內外的實驗探究,自主分析、總結,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 篇6
為了演示物質分子間存在的間隙,教材中采用了在一只大試管中倒入等量的酒精和水,然后讓其混合,根據其體積減小.從而說明物質分子間存在間隙。但那樣做,其效果并不太明顯。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其體積減小,并不在于物質分子問存在間隙,而是在混合過程中液體的流失。為了消除學生這一錯覺,我做了這樣的嘗試,即將大試管換成容量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表現出如下的優點:
一、現象明顯
因酒精與水混合,其體積變化很小,如用上下粗細都一樣的大試管,所觀察出的液面下降不太明顯。若改用肚大頸細而長的容量瓶做此實驗,在容量瓶細長的頸部下降的.液面是非常明顯的.
二、混合方便
用大試管混合酒精與水,一般采用振蕩方式使之混合,為不使液體散失,振蕩中應極為小心.而改用容量瓶,只要塞好塞子,上、下顛倒幾下,即可成功.
三、使教與學同步
用大試管極為小心地振蕩混勻時,必然時間較長,學生觀察現象的激情逐漸冷卻,甚至出現煩燥心態,產生“拒受”心理.若改用容量瓶混勻物質,時間將大為縮短,學生所要觀察的現象很快出現,因而心情愉悅,使教與學處于同步狀態。
四、可信性強
大試管的振蕩易使液體流失。而容量瓶的瓶塞塞到瓶口上以后,其密封性很好。只要塞好塞子,不管如何混合,都不會使液體流失,出現的現象學生既容易相信,也容易接受,若在水中加幾滴墨水,展現一點顏色,其觀察效果更佳。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 篇7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通過多次夜晚的實驗,終于揭開了蝙蝠飛行秘密的.經過。
這節課的重點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理解課文內容,提煉出斯帕拉捷這個科學家身上表現出來的可貴精神,
也就是理解他實驗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談受到的啟發,獲得人生的智慧。二是讀寫結合,讓學生感悟作者寫實驗的方法。
教學時,我將側重點落在了第二版塊上,在教學四次實驗過程時,不僅啟發學生在寫實驗過程時要注意“有詳有略,突出重點”,
還要讓學生明確第一次實驗是怎樣寫具體的(寫了實驗的時間、地點、人物、結果、做法、前后想法,重點寫清了想法)。從而,將“讀寫結合”落實得更為扎實到位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 篇8
仔細揣摩斯帕拉捷實驗的過程,我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讀到的東西。首先是在內容的理解、主題的把握上,
斯帕拉捷的實驗不但讓我們看到了他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大膽實驗、不怕失敗、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等可貴的精神,
而且給人的啟示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失敗是成功之母”,“好奇心是科學探究的`可貴品質”“科學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
只有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不怕失敗、鍥而不舍、大膽實驗的人,才能攀登科學的頂峰。”僅此而已還是不夠的,
我想,我們還應該讓學生明白“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一切科學研究都應該造福于人類”。
其次是在表達方法的領悟上。四次實驗過程不僅啟發我們在寫比較復雜的實驗時要注意“有詳有略,突出重點”,
還要學習第一次實驗是怎樣寫具體的(寫了實驗的時間、地點、人物、結果、做法、前后想法,重點寫清了想法)。
不僅如此,我還發現,寫第一次實驗時,文中是從結果寫到做法最后寫思考過程。這種倒敘的寫法與通常寫法相比(從想法寫到做法最后寫結果),
又有什么優點呢?這些都應該讓學生有所領悟,才能啟發一部分學生學習文章的構思。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 篇9
我在教學中始終貫穿一個理念,就是讓學生多自學,獨立思考,然后輔以討論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資源。但課后想想議議上設置的問題,對我們的學生來說較難,所以我將原有的題目簡化,分解為更簡單的小問題,小問題解決了,大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對學生以后無論面對中考,還是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的.解決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實驗教學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講步驟,演示過程,學生依著做,這樣做,學生只是機械的重復,沒有思考為什么這樣做,這就達不到實驗的目的,抑制了學生積極學習的主動性,我在這方面做了一點嘗試,實驗前只交代實驗要達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問題,其余的均由學生去做,放手讓學生去做。當然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我會及時地與學生溝通探討,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 篇10
新課程教學實踐,對我的觸動非常大,新課程的實施給學校帶來了新的活力,給課程注入了新的生機,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從教師的角色、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轉變中進行反思。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改革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新課程付諸實施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要新,決不能守舊。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拋棄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怪圈。實驗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學化學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化學教師應想方設法多做演示實驗,改進實驗,有條件的話讓學生自己多做實驗。在現代化學教學中,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CAI動畫、錄像和化學實驗,我們可選擇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節,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錄像教學。有很多教師未曾使用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他們覺得制作課件比較麻煩,在課后花的時間較多,其實有時我們使用多媒體,可以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使抽象的化學問題簡單化、使靜態的理論動態化,從而化難為易。
例如,在講到原子結構時可以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別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然后制成動畫,模擬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通過閃爍的方式及疊加的手段,展現電子云的特征。在比較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這兩個概念時,動畫模擬甲烷和氯氣如何斷鍵,氯原子與碳原子形成新鍵;乙烯中碳碳雙鍵斷裂,兩個氯原子分別接到兩個碳原子上,通過動畫形象直觀地展示了兩個不同的反應機理。特別是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學反應多,內容瑣碎,每次講新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回顧上次所講內容,溫故而知新。借助于錄像教學,既保證學生的安全,又保護環境,還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過程的反思
1. 化學實驗的反思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筆者見有教師作如下改進,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的濃HCl和稀HCl,同時放進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帶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內不留空氣),2分鐘后,盛有濃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脹70~80 mL,而盛稀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卻膨脹不到10 mL,經過改進,實驗可見度大,對比性強,定量性好,需要說明的問題簡單明了。關于“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一課中,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使氣球變大,這個實驗因為氣體的壓強太小或因為氣密性不好,因而很難看到明顯的現象,也可進行如下改進,在兩個量筒中加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的鹽酸,再滴入幾滴洗滌劑,用等物質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產生的CO2使洗滌劑產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過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來判斷反應速率的快慢和產生CO2的量的多少。改進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創設探究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情趣。
2.作業布置的反思
當地學校大都以江蘇教育版為新課程版本。預習作業有課本中的“活動與探究”、“問題解決”、“交流與討論”;復習鞏固作業有課本中的“練習與實踐”,一專題下來可以做“本專題作業”,這些書本習題作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們學習的精華,要充分重視,教師還
要詳細講解。有些學校精心選編試題,控制難度,提高練習的效率和準確性,課堂上使用的學案相當好,包括學習目標、已有知識、問題探究、課外習題等小模塊。當然最配套的是教師自己精心設計的習題或試卷,題量不要太多,題目要精選,緊扣教材,切合學生實際,兼顧學生差距。
3.公開課的反思
經過教師的精心安排,公開課很“成功”,一節課表面上看來條理清楚、精彩圓滿,師生配合默契、問答巧妙,學生似乎個個聰明機智,根本不需教師的啟發誘導。公開課應該求真務實,多一點本色,少一些粉飾。化學公開課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正確把握學科特點,遵循教學規律,選擇合適教法,才能實現優質高效的目標,扎扎實實地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
新課改的路程還很漫長,唯有經過實踐、積累、反思、總結,我們才能在新課改中站穩腳跟,立于不敗之地。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經典)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作文04-26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作文(經典)04-27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作文(經典)09-29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作文04-02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作文【精選】08-19
(精選)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作文09-06
(精選)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作文10-27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作文04-26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小學作文12-13
(優秀)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作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