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松鼠》教學反思(精選9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松鼠》教學反思(精選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松鼠》教學反思(精選9篇)1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因而在上課前,我采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性趣,讓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通過看課文動畫,加深了學生對松鼠的印象,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讓學生能夠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同時明白了文章是從外形、生活習性這兩方面給我們介紹松鼠的,初步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我的教學設計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讓學生猜謎:樣子像耗子,尾巴當被子,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學生一下就猜出來了,積極性很高。然后讓學生看松鼠的圖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既顯示了松鼠的特點,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尊重個性,自讀自悟
在學習松鼠外形的美麗的過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松鼠的美麗。如果能夠對照松鼠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它的外形的美麗可愛,可能會效果更佳。在學習松鼠是怎樣活動的內容時通過觀看了松鼠活動情景的動畫,再次讓學生體會到了松鼠的可愛。在學習松鼠搭窩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找出課文中表示順序的詞,鼓勵學生用這些詞說一句話,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并能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復述塔窩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口斗表達那能力。學習最后一段時,讓學生自讀自悟。我問:“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學生把知道的踴躍表達,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最后讓學生進行小練筆。
這節課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探究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爭辯中點燃思維的火花。
三、巧妙設計,激活思維
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體會:
1、個人思考到教師小結——讓學生先讀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后出示課件填空,教師進行對本段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2、找時間詞,加以運用——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表示順序的詞,并出示順序詞,鼓勵學生運用這些詞說一段話,可以同桌試說,再在班上說。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為了把學生的認識與創造結合起來,我設計了采訪,表演這一環節,使學生體會交流、合作的快樂,并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也提高了語文素養。
在提問“松鼠怎么活動呢?同學們想知道嗎?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時,讓學生去思考,使學生知道了松鼠的特點:機靈。從而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認識到松鼠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體會到著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著這種情感讀文。
總之,我覺得還有許多不到之處,比如抓重點詞語方面把握的不太好,學生回答完問題應該注意適當的引導。如果讓學生課前再搜集一些有關松鼠的資料,對松鼠會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許效果會更佳。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松鼠》教學反思(精選9篇)2
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動物的科學小品文,語言生動,知識性較強,一不小心,就會把這堂語文課上成生物課。因此,我將重點放在本文極富感染力的語言上,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文章生動形象而又準確的語言。這樣一來,內容變得淺顯易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結合文章最后兩句讓學生談感受,培養同學們保護動物,從小事做起,尊重和熱愛大自然的優良品質。
本節課教學設計我依據《課程標準》,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突出語文課程性質的整合以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課程目標的整合。課前我創設了情境,利用視頻播放松鼠活動片,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突破重難點時,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悟。可以說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課堂上,學生表現較為積極,氣氛也較活躍,對于本課語言的生動性和準確性都分析的比較到位。最后讓學生學習本課擬人化的寫法,用準確而生動的語言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出來,做到了讀寫結合。不足之處在于,對于學生的展示和表現,教師沒有及時給予激勵性評價,評價的語言較為簡單。整節課學生參與率不是很高,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積極踐行課改理念,爭取做到真正地還課堂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松鼠》教學反思(精選9篇)3
我的這則教學設計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一、激趣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讓學生猜謎:樣子像耗子,尾巴當被子,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學生一下就猜出來了,積極性很高。然后讓學生看松鼠的圖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既顯示了松鼠的特點,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尊重個性,學會合作
這節課在識字教學環節中,讓孩子通過合作、交流,進行自主識字。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讓學生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爭辯中點燃思維的火花。朗讀時,從自己的感悟出發去朗讀。
三、巧妙設疑,激活思維
在提問“松鼠怎么活動呢?同學們想知道嗎?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時,讓學生去思考,使學生知道了松鼠的特點:機靈。從而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認識到松鼠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體會到著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著這種情感讀文。
四、課前預習,培養能力
教學本課前,先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松鼠的有關知識,如本班學生劉書凝就查到了松鼠的種類,豐富了學生對松鼠的認識。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就是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但我的教學過程中,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人文方面的教育。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松鼠》教學反思(精選9篇)4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抓住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性格。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滲透著作者對說明對象——松鼠的細致觀察,字里行間充滿著作者對這小生靈的摯愛。生動的說明語言激發起讀者內心珍愛生靈的美好情愫,也進一步激發起學生閱讀說明文、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現在就我自己上《松鼠》這一課的亮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分析如下:
上課前我創設了情境,利用播放松鼠視頻及圖片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這樣的設計效果很好,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
這堂課教學目標明確,擬定合理科學。教學緊緊圍繞目標展開,環節緊湊,重點突出。讓學生很好的了解了松鼠的特點,也激發了學生保護動物的熱情。只是難點部分難以突破,所以在我反復引導下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能領會。由于突出了品味語言這一塊,受時間影響,沒有能很好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另外在引導學生方面,自己的語言還不夠靈巧藝術。在課堂流程的設計上還沒能夠走出自己的特色,比較中規中矩。雖然學生很配合,但是依然不能夠激發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
教學中,我感到最遺憾的是:教學內容設計太多,由于教學每個環節需要完成,留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太少。而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語言。在今后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一弊病,爭取做到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松鼠》教學反思(精選9篇)5
《松鼠》這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1、注重對課文字、詞、句、段語言訓練:在學習松鼠的外形時,讓學生抓住體現美麗的詞語和句子。學習松鼠的活動時,讓學生找出動詞,用自己的詞匯看圖說話;學習松鼠搭窩這段,讓學生找出表示順序的詞,并自己練說。比如松鼠搭窩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自讀課文,找出表示順序的詞,再此鼓勵他們用這些詞說一句話,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并能讓學生學以致用。懂得介紹動物外形要按一定的順序,說說自己家的小動物特點。
2、讀中悟,讀中學教學中,我著重指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朗讀、對比讀、引讀等方式,讓松鼠的形象和生動的語言留存在孩子的記憶中。因為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從而體會動物的可愛,激發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3、學法指導在教學松鼠外形這一自然段時,找出這段的中心句。讓孩子們先初讀第一自然段,然后記住你認為非常關鍵的詞語,接著以競賽的形式讓學生說出松鼠的“四肢”、“面孔”“眼睛”、“毛”等部位的特點,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中感受松鼠外形的美麗。讓孩子們上臺來寫松鼠活動時動作詞。這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再一次活躍了起來。但是,這時的“放”,這時的“活”還是有一定規矩的。最后把對松鼠的這份喜愛,化作筆下的語言寫出來松鼠搭窩這個自然段的教學設計尤為巧妙。通過教學這個自然段是抓住表示順序的詞語“先然后最后”了解松鼠搭窩的經過。這次教學設計很有特色,非常新穎。在設計時能盡量發揮文本的作用又勇于超出文本,有的放矢的進行訓練。設計時抓住“窩搭好了,還在上面加一個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這樣就不怕風吹雨打了”。體會松鼠的機靈。松鼠的食物種類及怎樣吃和怎樣儲藏食物,這段較簡單。抓住松鼠的可愛之處,學生匯報即可。知道三個“它們”代表什么。
這節課學生反應比較活躍,我認為教學環節設計的比較合理,當然,學無止境,我一定通過學習不斷改進并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使課堂更加精彩。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松鼠》教學反思(精選9篇)6
《松鼠》是一篇寫動物的科學小品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課文主要介紹了松鼠的漂亮、乖巧、馴良三個特點,其中涵蓋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方面的內容。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征;學習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語言;了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學生關愛、保護動物的情感。
學習本文的思路清晰。先整體感知松鼠的特點及生活習性,再一段一段地分析;每一段都是按照設計問題、讀文思考、交流匯報、教師引導、訓練鞏固的思路來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深入地理解本文所介紹的內容,也鍛煉了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能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課堂內拓展了兩篇課外閱讀《鯉魚》《白鷺》,內容、寫法、語言風格與課文有很多相似之處,課堂上增加了閱讀量,讓學生進一步搭建起說明文“寫什么”的基本框架,深入認識說明文中的多種說明方法,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特點,進一步學習作者是如何把事物說明白的。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教學過程中,我在課文內容分析上花費了較多時間,這樣留給語言賞析、仿寫片段練習的時間就有些少了,導致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些本來設計了小組交流的環節被迫減掉,例如從文中找出讓人覺得松鼠討人喜歡的句子,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下再回答,這樣應該會更全面。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體現,還停留在問答式的課堂模式中。在今后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一弊病,爭取做到真正地還課堂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節課上完了,學生不但在作者生動的介紹下認識了小松鼠,還體驗到了另一種不同語言風格的說明文,學生們內心是充實的、愉悅的。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松鼠》教學反思(精選9篇)7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抓住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性格。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滲透著作者對說明對象——松鼠的細致觀察,字里行間充滿著作者對這小生靈的摯愛。生動的說明語言激發起讀者內心珍愛生靈的美好情愫,也進一步激發起學生閱讀說明文、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松鼠》這篇文藝性說明文,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而且本文的語言通俗易懂,將小松鼠的特點寫得很傳神,學生在理解文本內容上難度不大。由于學生對說明文比較陌生,積累的說明文文體知識十分有限,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有一定的困難,體會不同的說明文的不同語言特點時,要盡量使學生明白:不同風格的語言沒有水平高下之分,只是針對不同的寫作需要而定。初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通過認真圈畫、反復朗讀、仔細品味等方法,品味語言特色,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我把學習重點難點定為:1、學習體會文章語言的生動、準確、形象,領悟介紹小動物的一般寫法。2、理清文章介紹動物的順序。
上課時,我沒有按照常規,問孩子們是否喜歡小動物,感覺這個問法沒有意義,有人確實喜歡,但也有人不喜歡,難道就因為要上這篇課文就讓孩子違心答喜歡?所以我已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借美麗的大自然美景引入課題,說說自己喜愛的動物。例如,“我喜歡忠誠的小狗”。學生踴躍發言,那些喜歡動物的孩子就有了宣泄自己情感的舞臺,同時定下的說話句式讓他們學習如何說好完整一句話,以及對喜歡的動物特點做個高度概括。起到一石三鳥作用。接著出示松鼠的精美的圖片,孩子在欣賞漂亮的松鼠時,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然而然過渡到下一環節:初讀課文,把握說明順序,研討課文內容。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都能弄清本文的.總分結構,能歸納總結松鼠的漂亮、馴良、乖巧。研討課文,我重點講解課文第二節,按照由讀到品到悟的順序,由學生深情并茂的敢賭,然后品味語言,知道課文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吃相這幾個方面來寫得。讓學生再讀,把松鼠漂亮的樣子已經讀出來了。
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也發揮了同學們小組團結合作的力量,方法的指導讓他們知道如何讓下筆,給予他們獨立研究、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他們有很大的獨立創造空間,思維處于活躍狀態。非常順利的完成了課文學習。
(分析時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動詞、形容詞、及修辭手法進行語言特點的比較分析,切實感受本文準確說明與形象描寫相結合的寫作特點。通過這個環節落實課文重點,學生發言精彩紛呈,學生經過討論,明白平時說明與生動說明要根據說明對象和說明目的不同而用,同時也明白本文用生動說明,是為了說明松鼠是個可愛的小動物,讓我們喜歡小動物,從而關心動物關愛大自然。
最后,設計了一個能力遷移作業:寫一篇保護小動物的倡議書。這篇文章體現作者對動物喜愛的情感。用細致的描述、文藝的筆調,準確生動地說明了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表現松鼠是一種討人喜歡的小動物。松鼠善解人意、可愛乖巧,把人類與他們的關系拉近,與人類同在一片藍天下生存發展壯大,友好相處。在學習本文時要充分滲透這種思想,讓學生明白動物和人一樣需要安全、安寧、幸福的生活環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保護環境,保護動物,做一個綠色環保自愿者。自愿者的行動要表現在我們生活的時時刻刻、方方面面。并能夠把這種愛心傳遞下去,讓綠色環保的隊伍壯大。,真正還動物們一個舒適、安寧的生活環境。同呼吸,共美好是大家的追求。這一節課時不同尋常的!這也是我這節課的重大收獲!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松鼠》教學反思(精選9篇)8
《松鼠》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我把閱讀和語言的理解作為課堂突破的重點。
課堂開始,播放松鼠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松鼠的特征,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感知,初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
分析體現松鼠特征的具體內容時,讓學生分組研討,提高了其具體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分析文章語言特色時,運用分析、整合、誦讀、對比閱讀等多種方式: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說出理由,試著有感情的誦讀;把布豐的《松鼠》與《辭海》中“松鼠”條目進行對比閱讀,具體感受到本文準確而又生動的語言特色。總結學習說明介紹動物的方法,學以致用,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對學生進行說明文習作訓練,形成文字,現場展示并加以點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為保護野生動物出謀劃策,進行情感升華,激發學生保護動物、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并付諸行動。把學習由課內延伸的課外,拓展了其內涵。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松鼠》教學反思(精選9篇)9
《松鼠》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本文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本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一、教學效果
1、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出示謎面:樣子像耗子,尾巴當被子,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教學本課前,先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松鼠的有關知識,所以學生一下就猜出來了,積極性很高。然后課件顯示松鼠的圖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既直觀地顯示了松鼠的特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2、自主識字,合作共贏。
這節課出現的生字新詞比較多,所以在自讀環節給足了充分讀書的時間。在借助拼音讀書時,讓學生們通過合作、交流,進行自主識字。讓學生們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生幫生,讓學生們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自讀自悟,深刻領悟。
課件出示主旨性問題:本文寫了松鼠的幾個方面的內容?先引導理清文章脈絡。再出示相關問題,比如:“請用幾個詞語概括松鼠的特點”“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喜歡松鼠”“松鼠怎么活動呢?同學們想知道嗎?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發現松鼠的特點:機靈。從“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讓學生走近松鼠的內心,體會到著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著這種情感有滋有味地讀課文,語言和朗讀兩方面均有所提升。
4、對比閱讀,感悟寫法。
讀完本文后,引導學生快速自讀《鯨》,看一看作者是怎樣來介紹鯨的呢?通過對比閱讀來探究不同的說明方法,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底以及些寫作上的特色。你喜歡小松鼠嗎?引導學生談一談,激發情感之后再安排選擇最喜歡的一部分內容進行背誦,在充分背誦的基礎上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為將來口語和書面語的交流做好準備。
二、成功之處
雖然生字較多,但學生大部分能準確認讀,出錯很少。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和抓關鍵詞語概括的能力在課堂上得到有效訓練。
三、不足之處
本文教學時還是比較注重知識的引導,遷移運用的預設太少。再有就是整堂課顯得有點低沉,缺少激情,也缺少朗朗的讀書氛圍,語文味不濃厚。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增加聚焦關鍵句段引導抑揚頓挫朗讀的環節,在培養語感上下功夫。增加小練筆的內容,讓學生小試身手,將生活中對動物的觀察與了解,仿造第四自然段的寫法進行語言交流實踐,從而真正體現編者意圖,也讓學生的表達再上一個新的臺階!